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论犹太人问题》中包含着马克思早期货币思想的源起和逻辑起点。马克思以犹太人问题为切入点,揭示了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犹太性"问题,即货币的权力和异化。马克思《论犹太人问题》中的货币思想内涵为:犹太精神与现代市民社会的本质具有内在一致性,本属于犹太人的内在规定性,成为市民社会中的人的普遍规定性;犹太人与货币的关系成为检验、总结和体现现代社会的性质、功能的重要问题域;犹太精神只有在市民社会中才能达到自己的顶点,而市民社会只有在基督教世界中才能完成;现代民主制国家是对基督教异化逻辑的重演,以货币的形式再次完成人的自我异化;货币为主要异化形式的形态使传统社会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只有扬弃货币的权力和异化才能实现人类解放。  相似文献   

2.
汪业周 《传承》2007,(8):82-83
贫富差距问题既是当代中国一个值得关注的重大经济问题,也是一个重大的社会、政治问题。既然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就应当从政治的视角来认识,从政治的层面来解决。从政治哲学的视野,贫富差距问题具有天然的政治逻辑。在当前,如何在公正理念引领下合理确定政府—市场—公民社会的权力边界是控制和缩小贫富差距的根本路径。  相似文献   

3.
资本是现代社会生产关系的内在秘密,资本的本质并非物与物的关系,而是隐藏在物背后的人与人的统治与支配关系。主导现代生产关系的资本逻辑,在社会政治层面就表现为阶级关系,因而资本逻辑与阶级关系之间具有本质性的必然联系。当代中国利用资本在发展生产力的同时,实际上也随着资本逻辑的展开而建构了一整套现代社会生产关系。考察资本逻辑贯穿其中的现代生产关系,在其社会政治层面的分析就不能缺席马克思阶级理论的视阈。马克思阶级理论在当代中国的适用性,不仅体现在深刻洞察了贫富分化的结构性根源,而且体现在指出了解决社会不平等问题的现实道路。  相似文献   

4.
杨兰 《求索》2012,(3):107-109
马克思的一生旨在批判旧的禁锢世界、发现新的自由世界,他的劳动休闲观是实现该政治诉求的重要内容。马克思在"异化劳动"学说著述中阐明的"自由休闲时间"和人类自觉劳动理论不仅表达了马克思劳动休闲思想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也隐含了该理论的基础逻辑要点。探源马克思劳动休闲观的内在逻辑基点,本文认为,异化劳动与异化休闲是马克思劳动休闲观的内在要素;自由时间是马克思劳动休闲思想的内在根据;人的自觉劳动是马克思劳动休闲思想的内在意蕴。研究马克思劳动休闲观,区分异化劳动与自觉劳动,异化休闲与本真休闲的内在逻辑,将为研究人的本真性存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推进政府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必须引入新型智库的有效参与,实现权力理性化与知识价值化的良性互动。为此,要打造开放、共享的"金鱼缸"政府,提升智库的专业性与独立性,在参与渠道、参与文化、人才交流等层面构建政府决策与新型智库的微观互动机制。  相似文献   

6.
民主建设是现代国家建设的重要内容,中国的民主建设选择了符合自身成长的逻辑与次序,中国的民主建设先后采取了政治民主、社会民主、经济民主建设和发展的方式.从根本上讲,中国发展的内在逻辑决定了民主建设的内在逻辑.  相似文献   

7.
责任政治建设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权责一致则是责任政治建设的基本前提。权责一致意味着公共权力行使者履行职责和义务应与其所拥有的权力相匹配,该原则有其丰富的思想渊源和深刻的理论逻辑。然而,由于公共权力所有者与行使者的二元分离、制度规定与权力运行的轨道偏差,以及现代官僚制自身的内在缺陷,权责背离的现象仍普遍存在。消除权责背离现象,需要明确责任主体,构建科学合理的权责关系;坚持以人为本,加强责任主体的责任伦理建设。  相似文献   

8.
群众路线是中国现代国家建构的锐利武器,在现代国家建构的不同阶段分别承载着"民族—国家"建构的革命立国和"民主—国家"建构的执政治国功能。执政治国时代逻辑勾连的"民主—国家"建构与国家治理的内在同一,赋予群众路线国家治理使命。治理逻辑的群众路线从根本上解构了"为谁治理、靠谁治理、怎样治理"的治理本质和实质问题。群众路线中的"一来一去"潜藏的"从权力到权利"的治理本体论具体表征为"民主和参与"的治理方法论,二者的内在合一表现为国家治理中的民主集中、协商民主和逆向参与、主动参与,构设出群众路线的国家治理逻辑。  相似文献   

9.
中国传统政治哲学主流代表即先秦儒家所力倡的"崇公"观念在规范个体行为、维系良好的社会政治秩序等方面起到过积极的作用。然而,从现代公共性的视角来看,其存在"公而不公"的内在缺陷,其长期流变限制了个体的自由全面发展,对于我国公共领域的形成、民众公共意识的形成和公共精神的培育产生了诸多不利影响。从现代公共性视角对先秦儒家的"崇公"观念进行扬弃,首先要在理念层面进行"私的官"与"公的民"的双重价值调适,其次要在实践层面培育独立、成熟与理性的公共领域。  相似文献   

10.
民众获得感的增强与其说是经济社会发展对民众创造涵盖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的普遍满足和幸福,不如说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政治伦理观的践行和经济社会发展内在价值的提升。要增强民众获得感,必须从党的执政高度和社会主义制度本质属性由表及里深入探究厘清经济社会发展的逻辑起点和最高目的,摒弃简单"经济学"路径,而要辅之于党建路径来推进经济社会发展与民众获得感的协同发展,其关键是切实发挥各级党组织"把舵"、"驾驭"、"智库"作用,积极加强党的政治伦理道德建设,提升各级党组织的治理能力,健全民众共享的落实机制。  相似文献   

11.
在马克思看来,资本逻辑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机制,并且作为一种统摄性逻辑是虚无主义产生的根源,特别是劳动异化和商品拜物教的确立,进一步推动了虚无主义的发展。虚无主义在中国具有双重历史生发背景:一方面,近代以来开展救亡图存、实现现代化的奋争是虚无主义得以在中国生发的普遍历史际遇;另一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资本逻辑的反思和限定又赋予了虚无主义的特殊表现样态。从资本逻辑出发探究虚无主义是消解虚无的重要路向,以此为出发点的中国在政治建设方面坚持人民掌握政治权力、在经济建设方面坚持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在文化建设方面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彰显了抗争虚无主义的中国智慧。  相似文献   

12.
论转轨政府公共理性的缺席及其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转轨时期,政府公共理性的缺席,导致公共权力的异化。主要表现为一些行业和地区出现政府俘获的趋势,使得经济权力的政治扩张与政治权力的经济扩张均占据了一定的政府空间和市场空间,导致行政垄断与经济垄断在不同程度上制约着政治效率和经济效益的提高。克服公共权力的异化,应重建公共理性,探索包括政府俘获的合理规避、权力扩张的有效遏制、市场垄断的科学治理等实效性的对策,推动中国经济政治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3.
张蕾蕾 《求索》2012,(9):211-213
从领域划分的空间维度上考察政治认同建构的空间逻辑,人类历史演进历程在某种程度上是公权力与私权利不断排列组合的历程。公权力与私权利的"零和"博弈导致政治认同走向失衡与异化。如何促进权力与权利的"非零和"博弈,使得公私领域达成合理互动与和谐,是政治认同建构的空间轴心逻辑和重建当今社会建设的政治基础,也是全球化时代重塑政治认同的必要考量。  相似文献   

14.
公共权力作为一定社会政治组织及其代表者所具有和使用的强制性与非强制性的工具,其关键是它的公正、公平。由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与政治体制改革一定程度上的不同步,致使一些行政职能部门的公共权力异化现象较为严重。对于这一问题,人们多从经济学或法学的层面进行思考。本文从公共行政的体制视角对公共权力异化问题进行分析探讨,以促使公共权力不失其公共性,以期促进“权为民所用”真正成为各级官员的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15.
智库,是一种把科学作为政治决策的工具。从历史渊源看,智库发轫于美国,逐步演变为一种世界现象。从类型上来看,美国智库可以划分为学术型、合同型和游说型。智库种类不一,运行机制也有不同。在美国,智库已经成为了继立法、行政、司法之后的第四种国家权力。  相似文献   

16.
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是为了推进智库体系由"旧"向"新"转型。从理论层面讲,现代智库是独立运行的非营利机构,它以公共政策为研究对象,以影响决策为主要目的。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智库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在官方智库与民间智库交替繁荣的过程中,智库体系逐渐完善,智库功能与作用不断丰富。根据中央政策精神,在当前历史阶段,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承担着促进公共决策全面科学化、民主化的使命。然而,现有决策体系的封闭性特征导致智库的影响力难以被准确评估,在中央意志与制度环境的共同作用下,容易造成智库的发展方向与目标定位偏差,令新型智库的建设面临内容与渠道、建议与参考、基础与应用、市场与立场四对深层次矛盾。破解新型智库的建设困局要从决策咨询的制度化着手,有针对性地开放建议渠道、培育思想市场、建立"旋转门"、增加官方反馈有助于目标的实现。总而言之,发挥新型智库的作用要与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现代化相匹配。  相似文献   

17.
当前,美国的焦虑症似有恶化之势。其焦虑与政治氛围、价值观念、个性特征和认知能力等因素有密切关系。一方面,美国的政治权力争夺白热化,核心价值观异化;另一方面,美国推行蛮横霸道的"优先"政策,在公共事务管理中坚持错误的商业价值观,其结果只会四处碰壁、挫败不堪。  相似文献   

18.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一系列"责任"话题的出现,有其内在的逻辑必然性.笔者推出了两个命题:权力越大,责任也越大;自由度越高,责任也越重.继而从学理上探究了责任与自由的内在关系.  相似文献   

19.
夏春海  王力 《前沿》2013,(1):7-9
智库发展受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因素的影响,其中外部环境起主导作用。论文对中美两国智库发展的社会环境、政治体制和决策咨询市场环境进行了对比分析。中美两国智库都兴起于经济高速发展和社会面临转型的特殊时期,但美国的社会富裕程度超过中国,美国智库可以获得来自基金会的大量捐款;两国政治体制的差异使得智库承担的职能有所不同,美国智库在外交决策、政治游说方面的职能更强,中国智库则为政府部门直接服务的任务更重;政府职能和政府公共管理模式的差异使得美国决策咨询市场开放程度超过中国,民间智库比中国更加活跃。针对中国特有的外部环境因素,建议大力发展半官方智库,鼓励民间智库和大学智库作为重要补充,向全社会开放决策咨询市场。  相似文献   

20.
无论是人与大自然之间,还是统治者与受治者、领导国与依附国、执政党与在野党、乃至团体之间和个人之间.一切统治均奠基于统治者的知识优势。在政治光谱的照耀之下,知识得以露出其权力的面目。知识既建构了知者-被知者、知者-无知者、新知者-旧知者等权力关系,又重塑着统治者-受治者、敌人-友我、本族-外族、上司-下属等政治身份认同。知识既是权力的眼睛,也是权力的灵魂;它既行使权力,也创造权力;无论知识的生产与传播,还是其创新与发展,都遵循政治争斗的权力逻辑。因此,一部人类知识史.乃是知识权力化与权力知识化相互激荡的历史.由此阐明知识与政治的血肉关联、澄清知识的政治本质与政治的知识基础.乃是摧毁一再夸耀政治中立、价值无涉之纯粹知识神话的捷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