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黄莹 《楚天主人》2013,(10):50-52
<正>作为长江流域重要的地域文化之一,楚文化独具特色。与中原文化相比,念祖、忠君、爱国是中原文化和楚文化的共有之处,但中原文化偏重礼法,楚文化偏重情感;楚文化中崇火尚凤、亲鬼好巫、天人神合一、力求浪漫之说,与中原文化尚土崇龙、敬鬼远神、天人相分、力主现实形成了鲜明对比。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楚人独具特色的文化心理。一、蛮夷本色——开放楚文化是楚人在长期同黄河流域中原地区的文化交流中形成的,它在初兴起时与中原文化相比,居于从属地位,是处于外围的边缘文化。楚人在文化上与中原同源,楚人的远祖出自帝颛顼高阳  相似文献   

2.
每个正常人都能欣赏美,但对美的感受却有深有浅,有健康有庸俗。而形成这种差别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各人的审美情趣不同。作为湖北人,一定很想知道自己的祖先楚人的审美情趣吧! 不过,需要说明的是,楚人的审美情趣涉及面比较广,在有限的篇幅内难以尽述。所以,本文只打算谈谈楚人在人体、服饰以及日常生活用品方面的审美情趣。 说到人体,首先是身材,人们很自然会想起这么一个流传甚广的说法,叫“楚王好细腰,宫中多  相似文献   

3.
研讨先秦南方民族史和楚国史,有一个长期未能很好解决的问题,即荆蛮、楚人、苗族三者之间的关系。有的研究者认为,荆蛮即楚人,楚人即苗族。对于这种意见,实难苟同。现据本人近几年研究所及,试作些粗浅论述,或对问题的解决能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4.
王振复 《探索与争鸣》2023,(8):139-150+180
从原始巫性文化角度探析中华审美意识的发生,论证中国原始巫性文化的人文特质,揭示从原始巫性走向审美诗性的内在机制,是中国美学的一种“本土化”研究。中国巫性文化的本土特质包含五个方面:以“大巫”居于重要地位;作为汉文字、类比思维、实用理性的历史与人文前导,对于科学技术具有某种程度的“宽容”;以祭祀祖神作为“中国巫”的独特品类,蕴含“生生哲学”的人文机制;从“巫”向“史”,形成影响深巨的“巫史传统”;封建王朝一般都对“大巫”文化采取崇尚与肯定的文化立场与国策。而从原始巫性转嬗为审美诗性的可能在于:原始巫性本就蕴含诗性审美这一历史与人文基因;构成中国美学主要范畴架构的“气、象、道”中,“巫性之气”成为中国式的“作为文化哲学的美学”的本原本体,“巫性之象”成为中国式的审美意象、意境说的历史与人文根因根性之一,“巫性之道”因其“实用理性”而历史地构系于德性生命“尽善尽美”的审美理想;巫性的“吉凶”判断,与审美诗性的性质不一而结构相同,可证从原始巫性走向审美诗性之可能。  相似文献   

5.
罗运环 《世纪行》2007,(11):27-28
楚国简帛是先秦楚人遗存的十分珍贵的宝藏。其中一些重要的发现,在中国乃至世界学术界都发生和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影响。以下将对楚国简帛的这种神奇之谜摘要解读。  相似文献   

6.
熊进玉 《台声》2001,(6):8-9
远在先秦时期,楚人筚路蓝缕,用他们勤劳的双手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楚文化”。其青铜文化、重黎氏天文学、老庄哲学、楚辞文学等文明成果至今彪炳史册。秦汉时期,楚文化进一步与中原文化融合,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源头。   湖北是楚文化的发源地、爱国诗人屈原的故乡、三国时期的重要古战场,自古以来就吸引了无数的文人墨客来这里观光、游览。 4月 15日至 22日,台北故宫博物院义务导讲员一行 24人慕名来鄂,进行了为期 8天的楚汉三国文化寻访考察活动。 千年古韵 钟磬和鸣   迎接寻访团成员的首站便是湖北省博物馆,该馆坐落在…  相似文献   

7.
刘玉堂 《世纪行》2012,(5):39-39
楚人之所以能创造出惊采绝艳、震古烁今的文化,其根本在于他们具有卓尔不群、薪火相传的精神,其中最为突出者是“筚路蓝缕”的进取精神、“抚夷属夏”的开放精神和“鸣将惊人”的创新精神。当今湖北人是楚人的后裔,脉管中流动着楚人的血液,继承和弘扬楚人的优秀精神传统,对于湖北实现跨越式发展,加快构建促进中部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电视文化具有声画并茂、视听合一的审美特质;具有较强的兼容性,使受众得到审美的愉悦;具有雅俗共赏的审美特性。电视文化在记录文明、传承文明,同时也在塑造文明。电视文化应全面提升审美价值,发挥正确的价值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9.
出自历史典故的成语意义深远、言简意赅。出自春秋战国时代的成语典故有300多条,而来自楚国、楚人的成语占了几近1/3。作为历史故事一部分的成语典故也是当时政治文化的折射。来自楚国、楚人的成语反映出当时征伐频仍,楚人率性自为,楚风淳朴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陈双蓉  归青 《求索》2013,(9):147-149
辞赋是中国古典文学的独有文体,它滥觞于先秦,发展繁荣于两汉,一直延续到清朝,历时二千多年。辞赋艺术自身的演进发展,又不仅契合于中国古代文学思潮,而且与辞赋所表现之文化气象,以及历史上“献赋”“考赋”制度关系甚密,并由此显示出辞赋在各个时代既相承又异趣的艺术风貌。本文从辞赋的源流与艺术智慧入手.着重研究了两宋辞赋特质及其文学精神的重塑.结果显示审美与致用这两大因素交织在一起共同左右了辞赋观念在两宋时期演进的大部分行程,而当其全部行程结束时,占据支配地位的则是美与表现力.  相似文献   

11.
先秦儒家诗意文化思想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华文化中,先秦儒家文化具有诗意的特质,其基本思想主要表现为性善的积极人性观、致中和境界的和合存活观、诗教与比德的隐喻言说观三个方面.先秦儒家先哲对诗意文化建设所形成的基本思想,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光大传统文化魅力的思想智慧,也是建构符合中国文化语境的和谐社会理论与实践操作机制的重要理论根基.  相似文献   

12.
孙晓喜  吕洋 《长白学刊》2023,(1):147-156
先秦乐舞是中国古代文化发展源头的一个重要构成内容。在其漫长而复杂的历史发展演化过程中,先秦乐舞从依附于原始宗教的从属身份逐渐转化为独立的文化功能,并在先秦时期的礼乐实践中,推动了先秦文化从“礼仪”到“礼制”的跃迁,在“礼崩乐废”之后,先秦乐舞又成为儒家创造礼文化的思想灵感。经过儒家思想改造之后,礼乐实践结构中先秦乐舞的原始观念与感性形式被扬弃,礼乐实践的思想性内容得以引入礼文化系统,并在儒家的思想探索中形成礼文化的独特形式与鲜明风格,从而使先秦乐舞融入中国古代文化的基因之中,成就了中国古代历史特殊的文明样态与特有的文化形式。先秦乐舞为中国古代文化发展作出巨大贡献。研究先秦乐舞在中国古代文化发展中的历史角色与社会功能,对于理解中国文化的发展始源与社会形制的演化脉络是非常关键的一环。  相似文献   

13.
一、湖北风俗文化的滥觞期——楚文化期在中华大地上,楚俗文化独秀一枝,具有鲜明的区域特色和民族特色。楚人拜日、崇火、尊凤。楚先人祝融曾任炎帝的“炎正”,炎帝在远古被视为日神,楚人对自己是日神的后裔坚信不移。祝融保管火种有功,被尊为灶神。天上悬日,地上存火,远古时代太阳与火象征着人们征服自然的力量,也代表楚人的性格。尤其在楚民以火耕水耨为重要生存手段的环境中,火对于楚民尤为重要。楚人拜日而崇火,既是对自然的崇拜,也是对祖先的崇拜,表现出楚人求生存、求发展的强烈愿望。楚是尊凤的民族,以凤为图腾。《白虎通》称:“祝  相似文献   

14.
楚文化精神的结晶──楚哲学蔡靖泉一个地区、一个民族文化的深层形态是其精神形态,而哲学又是其精神文化的结晶和内核。楚哲学,即楚文化精神的结晶和内核。先秦时期熔铸南北文化而创新的楚文化,集中了东周文化的大半精华,反映了先秦文化的高度成就。楚哲学,则最具典...  相似文献   

15.
<正> 先秦道家以“道”为美的最高范畴,以对“道”的观照为最高层次的审美观照。他们对“道”的审美观照的论述,包含着丰富而深刻的审美心理思想。特别是对审美愉悦的超功利性和审美心态的专注性的描述,在当时尤为突出,对我国古代的审美心理思想和文艺创作的发展,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先秦道家以老聃、庄周为代表、其思想言行主要记载于《老子》、《庄子》两书中。本文即试图以此两书为主,从审美感知、审美态度和审美创造等三个方面,对先秦道家审美心理思想的大致轮廓,作一  相似文献   

16.
赵新 《前沿》2012,(11):11-13,20
中国神话传说研究有两大核心观念,即中国神话"贫乏论"和"神话历史化"的问题,是构成中国神话研究中的"理论瓶颈",论文尝试应用布罗代尔长时段理论对此问题进行重新探讨,认为华夏社会结构中的巫术文化与血缘文化的精神之争、殷周礼乐文化的强势推进、诸子时代的理性改造正好对应或说明了布氏的长时段、中时段与短时段因素的重要性,而先秦神话传说的精神特质与文化走向与上述三种时段展开的线索密切相关,其中,作为华夏主流文化的儒家思想,它的精神源头先秦儒家对于中国神话传说的改造运动尤其值得考察,因为他们的文化认识不仅见证了华夏文化理性主义的文化胜利,也直接地规引了华夏文化对于神话传说的历史看法。  相似文献   

17.
夏日新 《世纪行》2007,(10):12-13
周朝初年,楚国熊绎受封时,只是一个方圆数十里的小国,被中原人视之为“荆蛮”,连参加周朝盟会的资格都没有,只配为周王室看守烽燎。然而不过几百年时间,楚人发愤图强,到春秋时期,就问鼎中原,成为诸侯霸主,而到战国时期,更是占有半个中国,雄居于南方,把楚文化推向辉煌,与中原文化竞相媲美。楚人之所以后来居上。创造了独居特色的楚文化,敢为天下先的创新精神,是其中重要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8.
本文详尽地论述了作为中国古代思想源头和艺术审美规范的雅乐文化的起源、建立的历史背景、功能和对后世的影响,认为雅乐文化是一个十分广泛而庞大的文化构成体系,其组成既包括物质层,也包括精神层。它不仅是先秦文化的重要内容,也是整个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之一。本文深入地讨论了雅乐文化如何成为中国正统思想文化源头的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19.
虚拟现实艺术以“身体—主体”图式的沉浸式感觉撒播和交互性审美形态,再次更新了数字化语境中的艺术活动方式。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自由开放、立体多元、兼容共享、延异可塑等媒介特质,身体在“超真实”虚拟时空的审美交往中不断实现本体性的价值重塑,拓展其新颖别致的知觉经验和审美能动性。虚拟现实艺术在更大程度上激活了大众化艺术创造意识及其个性化审美表达自信,进而成为展现大众化主体审美意识的主要艺术形态。随着全民文化消费结构的更新、审美文化意识的不断加强和相关基础研究的深入,虚拟现实艺术将会建构形成符合自身发展的审美话语体系,并最终形成具有自身特征的美学价值与意义拓展。  相似文献   

20.
陈昆满 《世纪行》2007,(10):14-17
《史记》中有多处记述,对楚人重然诺的诚信品格作了定论。楚人重然诺的诚信品格,一是体现在对祖国的忠诚上,二是体现在职业道德上,三是体现在人与人的交往上,四是体现在对已的执着自信上。楚人这种诚信品格的成因主要是:环境决定、文化影响、体制使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