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工具痕迹是指犯罪分子在作案的过程中,使用工具破坏客体时在接触部位留下的痕迹。工具痕迹在刑事案件现场上出现率较高,这种痕迹在刑事侦查中和其他痕迹(手印、足迹)一样,在揭露和打击犯罪,为侦破工作提供线索、确定方向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利用现场工具痕迹并串案件是工具痕迹在刑事侦察工作中重要作用之一。并串案件是刑侦部门的基础工作之一,它在打击流窜犯罪团伙作案,系列性案件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并串案件相对于个案来说,具有获取的现场痕迹多,作案手法多,犯罪分子的个人特征多,现场信息多等优势,因此,刑侦部门特别是刑事技术部…  相似文献   

2.
犯罪模式痕迹是现场勘查过程中侦查人员、现场勘查人员进行现场分析的重要依据。在串并案件、缩小侦查范围、推断案件性质等方面,均具有非常显著的作用。本文除了对犯罪模式痕迹的内涵和外延进行界定以外,主要从其组分犯罪行为习惯痕迹与犯罪心理痕迹两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锡纸开锁”的工具和原理的了解,分析总结出此类案件的发案规律和特点。通过对开锁痕迹和作案手段的深入研究,提出对此类案件现场进出口、中心现场、作案路线勘查方法和提取痕迹物证应注重的方向。在宣传指导、社会面巡防、基础阵地管控、高危人员管控、侦查破案手段等方面提出该类案件防范的要点。  相似文献   

4.
血迹是命案现场上常见的痕迹之一。分析现场上的血迹、研究其规律特点、揭示案件之间的内在联系,在整个破案过程中,对于确定案件性质、认定杀人凶器、分析作案过程、揭露现场伪装、寻找杀人现场、刻画犯罪嫌疑人、肯定和否定嫌疑对象等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为侦查破案提供重要的线索和有力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命案现场勘查中血迹的综合分析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迹是指血在物体上留下的痕迹。命案现场中的被害人或犯罪分子只要出现开放性损伤 ,现场中就会遗留血迹。血迹在命案现场中具有客观性、稳定性、广泛性和实用性的特点。通过对现场血迹的种类、数量、分布、范围、排列、高度、颜色、形态的研究和血液检验鉴定对判断案件性质 ;分析作案过程 ;分析作案时间、地点、工具、人数 ;刻画作案人 ;直接认定人身等具有重要意义。破案实践表明 :运用唯物辩证法和科学方法论以及各种先进的技术手段去解读血迹中所包含的一切犯罪信息是侦破案件的一个重要环节 ,甚至成为破案的关键和突破口。   1 解读…  相似文献   

6.
孙凯 《警察技术》2014,(1):34-36
当前,锡纸技术开锁案件高发,理化检验虽能对这种作案方式进行定性,但成本高、耗时长,在基层公安机关不易推广使用。从痕迹角度进行探究,从锡纸开锁原理入手,将锡纸工具技术开锁过程进行分解,分析整个过程形成痕迹的位置及特征,并通过典型案例进行论证,从而总结出锡纸开锁特有的痕迹特征,旨在为锡纸开锁案件的认定提供一种简便易行的方法,为案件串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以及越来越多的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中,技术开锁盗窃案件的手法和连续犯罪的疯狂性也有所变化。这不但为入室盗窃案件的侦破增加了难度,而且由于其作案手段的特殊性、作案方式的隐蔽性,对社会安定造成了一定的威胁。侦查人员在案件侦破过程中,要充分认识技术开锁入室盗窃案件的特点,认真做好现场勘查工作,及时、高效地对该类案件进行串并,为侦查破案打牢基础。  相似文献   

8.
手印是刑事犯罪现场出现率较高的一种痕迹,运用手印进行同一认定为案件侦查(简称案侦)工作服务,是摆在我们每一个痕检技术人员面前最现实的问题.最近,笔者在侦查破案中,充分利用现场提取的犯罪手印,直接认定罪犯,连续破获两起特大案件.  相似文献   

9.
抢劫犯罪是侵财型犯罪中暴力程度高、破坏性大的一种犯罪形式。当前,侵财型犯罪日益突出,特别是抢劫案件出现高发态势,严重干扰了正常的社会秩序,影响了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因此,分析、研究抢劫案件的侦查难点,总结、寻找抢劫案件的侦查途径,已成为每个侦查人员应该密切关注和深入探讨的重大课题。文章认为抢劫案件的侦查难.火主要是:侵害对象的随意性华致因果关系模糊;侵害行为的有恃无恐性导致现场痕迹物证少;被害人主观因素的限制性造成案件信息不连贯;被害人报案的不及时性延误了破案战机;受案范围、协作力度的制约性造成了侦查工作的被动。文章提出的抢劫案件的侦查途径主要有:快速反应抓现行州用通讯工具调阅信息破案;根据案件信息串并案侦查;物建、使用秘密侦查力量破案;控制销赃渠道破案;研犯罪特点、规律破案。  相似文献   

10.
攀爬入室盗窃案是多发性侵财案件,这不仅给广大市民造成财产损失,也会在群众的心里引起一定的恐慌,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的人身和财产安全。根据攀爬入室盗窃案件的特点和规律,介绍攀爬入室盗窃案件的作案特点及现场特点,并根据这些特点提出现场勘查的要点及现场痕迹物证的提取,为侦查破案提供线索,为审判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在案件侦查过程中,把同一主体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所作的若干起案件的现场遗留痕迹物证和作案规律特点加以分析比较、综合评断、串联并案,统一组织专案侦查,这种方法可以收到抓一人破多案、以小案破大案和破一案带一串的事半功倍的成效。但在侦查实践中,由于主客观原因还存在并案假象和并案盲点的问题,很容易导致侦查措施不得当,形成侦查僵局,影响侦查破案的时效。要避免此类现象的发生,应从侦查机制、个案侦查、侦查人员的主观方面等多角度入手解决。  相似文献   

12.
具有鉴定价值的痕迹物品,在侦察破案中对于揭露罪犯、证实犯罪起着重要作用,也为人们所重视;但对于那些失去了鉴定价值的痕迹物品,在侦察破案中却被人们所忽视,甚至弃而不用。这对侦察破案工作来说是一个损失。失去鉴定价值的痕迹物品在各类案件中普遍存在,只要在案件侦破中加以发掘  相似文献   

13.
抛尸现场遗留物证较少,第一现场往往留有大量的有价值的痕迹物证。对抛尸现场进行认真细致、重点明确的勘查,并利用有限的痕迹物证准确分析第一现场特征、运输工具种类将为侦查破案提供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14.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犯罪分子的作案手段也日趋智能化、科技化。犯罪分子作案后为了逃脱罪责,采取各种手段破坏现场痕迹,使传统的手印、足迹、工具痕迹等明显的痕迹物证越来越少。而现场微量物证的发现、采取和检验在侦破案件中的作用就越来越明显。 微量物证是指罪犯在实施犯罪过程中,遗留附着在现场或从现场带走的能够用以揭露和证实犯罪行为的或为侦察破案提供线索和范围的能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量小体微的物质。它具有体积小、质量轻、较为隐蔽、不易察觉、不易毁灭等特点。 一、现场微量物证的形成规律 现场微量物证形成的理论…  相似文献   

15.
血迹是命案现场上常见的痕迹之一。在整个破案过程中,分析案发现场的血迹,研究其规律特点,揭示同案件之间的内在联系,对于我们确定案件性质,认定杀人凶器,分析作案过程,揭露现场伪装,寻找杀人现场,刻画犯罪嫌疑人,肯定和否定嫌疑对象等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研究以一起失踪人员疑似被害的案件为例,通过案件的回顾与详细分析研判,以期为疑似失踪人员案件的现场勘查与侦破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在刑事案件中,入室盗窃案件的比重越来越大,盗窃案件的作案手法特点趋向于技能型和智能型,案件高发的原因也呈现出复杂的趋势,为了尽快遏制和减少此类犯罪对城乡居民的侵害,研究和打击入室盗窃犯罪活动成了刑侦工作的重中之重。文章针对侦查破案工作的实际,阐述了此类案件的特点及侦查对策。  相似文献   

17.
在1例交通肇事逃逸案件中,将犯罪嫌疑车辆在现场留下的轮胎周长痕迹与该案件特定条件结合研究,将2辆犯罪嫌疑车辆中的黄色轻型普通货车排除,为案件侦破提供重要价值的线索。在刑事案件现场勘验中,对痕迹物证不能作出同一认定时,在案件特定的条件下,仍然能挖掘到有价值的信息;当目击者主观证言与客观痕迹物证矛盾时,要重视客观痕迹物证;现场证据规范性固定是获得高质量痕迹物证的保证;甄别现场杂乱的痕迹从而获得有价值的痕迹信息;既要从造痕体寻找痕迹物证,也要从承痕体寻找痕迹物证。  相似文献   

18.
浅谈当前我省现场勘查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现场勘查 ,是案件技术侦查的重要环节。现场勘查的好与坏 ,直接关系到案件侦破的成败、案件的定性处理及刑事诉讼活动的进行。反思我省的现场勘查工作 ,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只有找出问题的根源 ,才能在今后的现场勘查工作中 ,坚持严谨、细致的工作作作风 ,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手段 ,发现提取痕迹物证 ,为侦查破案及诉讼活动服务。  相似文献   

19.
在案件现场众多特殊痕迹中,物体边缘痕迹是其中一种,它是由灰尘、水渍等物质在空间换位后形成的痕迹,此类痕迹没有严格的造痕体、承痕体之分。最为常见的边缘痕迹是由灰尘和水渍形成的。通过观察和分析灰尘和水渍形成的边缘痕迹,可分析留痕物体的基本形状,进而根据留痕特征进行同一认定。在检验过程中需要注意环境、留痕物质等对痕迹特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对戴手套作案现场的勘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刑事犯罪案件现场存储了大量有价值的信息,但是对戴手套作案的现场,会因为犯罪嫌疑人戴手套而使指纹等大量的痕迹物证隐匿起来,从而影响刑事技术人员对现场的勘验。捕捉、提取、分析和利用这些隐匿的信息,对侦查破案和起诉犯罪嫌疑人至关重要。在现场勘查时,应把常规痕迹与微量物证、有形的痕迹物证与无形的现象并举勘验;另外,还要注意尽力寻找指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