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1 毫秒
1.
自50年代中期起,中国一直实行着严格的户籍制度。直到1979年,这种户籍制度才有所松动,但至今仍相当坚固。按照这种制度,一个人一旦在某地以某种身份注册了户口,那么,如无特殊理由,就难以改变户籍身份从及户籍所在地(尤其是从农村到城市,由内地到沿海大城市)了。这种户籍制度就象一根粗壮的绳索,牢牢地维系着中国社会。户籍制形成和发展的社会基础我国户籍的形成发展有其坚实的社会基础。对我国户籍制的社会基础,可从社会结构、社会组织和社会经济体制三方面加以考察:其一是社会结构基础。中国城乡户籍制的形成是有一个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2.
李欧 《阵地与熔炉》2002,(4):50-52,68
户籍管理是国家实施社会管理最基本的制度之一。国家计委在“十五”计划关于“人口就业和社会保障专项规划”中.明确提出在未来五年内,国家将进行户籍制度的改革。但是户籍改革的方向是什么,却分歧很大;户籍改革的理沦依据是什幺,也无人沦及,本文试就此谈点一己之见。  相似文献   

3.
李晓壮 《理论月刊》2015,(3):169-173
实践表明,特大城市在落实、探索“户籍新政”、创新“户籍增量”等方面并不给力.为此,特大城市在注重创新“户籍新政”实现路径的同时,清理、解决“户籍存量”应早日提上议程,采取“增量创新、存量优先”的策略全面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本文以北京为例,在分析北京户籍供给模式类型基础上,认为“人才”集体户这一“户籍存量”应优先改革,并剖析其存在问题与成因,进而提出改革方略.  相似文献   

4.
户籍制度改革是当前一项重要的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平阳县作为全省农村综合改革试验户籍制度改革试点地区和温州市“三分三改”户籍制度改革先试先行地区,对户籍制度改革工作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户籍制度改革的关键就是要剥离各项依附在户籍制度之上的利益关系,实行“一元化”管理.因此,要实行农民合法权益固化,城乡统一的户籍制度和“同城同待遇”.  相似文献   

5.
探究中国的城市化问题,重要的不是要找到最理想的城市化模式或最佳的城市化水平,而是要追求城市化进程中的合理性、协调性和正义性。反思户籍制度对城市化的影响,要更加关注户籍制度对城市化进程中城乡之间、城市之间及区域之间自然关系的扭曲。户籍"城墙"导致了社会经济二元结构、城市等级制和区域社会发展不均衡。户籍制度主要通过粘附、控制和排斥三种机制达至对城市化进程的扭曲。消除或缩小这些负面影响,需要重点从三个方面推进户籍制度的改革:一是建立公民统一的户口身份制;二是剥离居民户口的社会分配功能;三是保障公民自主选择户口迁移权。所有的改革最终要落实到法律层面,应尽快制订新的《户籍法》。  相似文献   

6.
罗静 《传承》2012,(2):90-91
户籍改革势在必行,今年召开的十二届五中全会中不少提案都以户籍制度的改革为焦点。本文在分析了户籍制度背后隐藏的不公平之后认为,取消户籍制度不能彻底消除社会,并分析了无效户籍制度不能消除社会公平的原因,最后,文章提出了深化改革户籍制度的措施,即:第一,发展经济,实现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的公平化。第二,建立健全人口信息管理系统。第三,强化公民身份证制度,逐渐弱化户籍在城乡的不公平影响。  相似文献   

7.
张晓梅 《前沿》2010,(10):96-98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户籍制度的改革,越来越多的农业户籍转为非农业户籍,由此就出现了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享有者并非农业户籍的现象。在征地时,这部分人员将不能得到补偿安置。本文以重庆市为例,试图从现行户籍制度改革、征地补偿安置制度与保障土地承包经营权人在土地征收时的权益的矛盾进行分析,从而提出征地补偿安置对象认定方式的合理建议,以期对征地补偿安置制度的完善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8.
正户籍是社会管理的一个重要手段,长期以来按照户籍身份来执行科教、卫生、医疗、就业、社保等一系列政策,造成二元制城乡差距。国务院日前印发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明确提出:"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取消农业户口与非农业户口性质区分和由此衍生的蓝印户口等户口类型,统一登记为居民户口,体现户籍制度的人口登记管理功能。建立与统一城乡户口登记制度相适应的教育、卫生计生、就业、社保、住房、土地及人口统计制度。"一、户籍差异引起的问题与矛盾(一)本地农村户籍灵活就业人员因  相似文献   

9.
文章认为,商鞅变法时所建立的户籍制度是其农战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在对西周、春秋户籍制度进行改革的基础上形成的,奠定了两千多年中国封建社会户籍制度的基础。商鞅进行了两次户籍制度改革;第一次是公元前359年。改革的重点是建立什伍连坐制度;改革立户办法,强迫居民建立一家一户的小家庭;改革户籍世袭制,实行按垦田和军功升降户籍的办法。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推行农战政策。第二次是公元前350年。重点是进一步改革立户制度、变革社会风俗和改革宗法制。同时,也涉及到行政区划改革等问题。文章对商鞅这两次户籍改革的内容进行了详细阐述和评论。  相似文献   

10.
户籍制度是我国重要的行政管理制度。我国现行户籍制度制约了公民的迁徙自由,造成了公民身份的不平等,造成城乡二元社会结构的分化,拉大了城乡贫富差距,出现人户分离的现象,不利于社会管理,不利于劳动力资源的流动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不利于城市化进程。我国应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尽快制定户籍法。  相似文献   

11.
“二元化”的户籍制度实施了整整半个世纪.世事变迁,如此户籍制度给国家经济建设、社会管理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也让众多的民众为此付出了巨大的利益牺牲。而且,也使他们的生存、发展的空间愈来愈窄小。 改革开放30年来,以消灭“剪刀差”“城市反哺农村”“打破城乡差别”等为诉求而出现的户籍改革呼声一浪高过一浪。但是,“同命不同价”“就业歧视”“高考迁徙大军”“高额入学赞助费”等怪异现象却实实在在反映出之前改革的“虚拟”或“疑似“因素,证明着改革呼声并没有得到强有力的响应。 2008年两会期间,公安部会同其他14部委再次发出声音:户籍改革正在协商之中。“没有明确的时间表”“没有切实可行的行进计划”“城乡差别不能一蹴而就”等现实与说辞让人更是觉得户改遥遥无期。 随着全球化的进程,中国正在创造人类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工业化和城市化浪潮。户籍改革的意义极为深远,因为只有生活方式和文明形态的变化,才是和谐社会最为深刻、最为实质的变化。  相似文献   

12.
对广州市外来工子弟学校青年教师的城市融入和生活状况进行调查和分析后发现,这群青年教师无论在生活、就业还是身份认同上都与“农民工”无异。他们在户籍、劳动就业、基本公共服务等方面都遭受到不同程度的排斥:工作任务重、工资待遇低、缺乏社会保障、教师职业权威被削弱,本文称之为“教育农民工”。调查还发现,现行教育体制和户籍制度的“双重排斥”是导致外来工子弟学校青年教师社会融入程度低的根本原因。因此,建议地方政府可从保障外来工子弟学校青年教师的劳动权利、社会权利、发展权利三方面入手改善其生存状况,促进其城市融入。  相似文献   

13.
正7月30日,国务院出台《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提出取消农业户口与非农业户口性质区分和由此衍生的蓝印户口等户口类型,统一登记为居民户口,体现户籍制度的人口登记管理功能。城镇化是社会发展之趋势。但是,户籍改革多年来进展不大,甚至有反复,正是户籍制度改革的复杂性所致。户籍制度改革涉及非  相似文献   

14.
年复一年的“民工潮”几乎成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蔚为壮观的一道风景。“民工潮”掀起的人口迁徙运动,不仅成为对推进户籍制度改革起决定性作用的“第一推动力”,而且堪称一场波澜壮阔的民众主动争取迁徙自由的人权解放运动。可以说,正是民间广大民众自下而上的积极诉求,现行户籍制度改革才开始提上议事日程。尽管1998年7月22日国务院正式批转了公安部关于解决当前户口管理工作中几个突出问题的意见,数十年铁板一块的户籍管制政策有了相当的松动,但从整体上讲中国户籍制度改革的步伐依然相对迟缓。  相似文献   

15.
一直悬而未决的户籍改革,在今年将会有新的突破。3月5日上午,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表示,“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放宽中小城市和小城镇落户条件。”这意味着,我国户籍改革不会实行“一刀切”,而是逐步温和推进。  相似文献   

16.
黄丹 《当代广西》2013,(11):14-15
【核心提示】 通过户籍改革,符合条件的进城农民可以根据户籍管理条件提出申请,转换城镇户籍之后,享受城镇就业、社保、住房、教育、医疗等政策,与城镇居民享有同等待遇。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就在积极地探索户籍改革的新途径。2013年全国重点推进户籍改革制度的工作,一方面出台相关配套政策支持,户籍制度改革与相关配套改革同时进行,逐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另一方面降低落户门槛,让符合条件的进城务工人员转换身份,出台居住证管理办法,完善相关公共服务及社会保障制度,保护农民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7.
我国户籍制度由来已久,早在夏周时代,我国就有了户口统计;到了战国,郡县制的地方行政制度确立,进而出现了编制农户的什伍组织。然而,在封建社会,农民对土地具有依附关系,而户籍制度则把这种依附关系固定化、稳定化,封建国家通过对户籍的管理,以其提供的人口资料,向农民收取“田赋”和“口赋”,摊派徭役,抽取士兵,维持治安,从而使农民世世代代被束缚在狭小的土地上,长时期地维持了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并在政治上维持了封建专制主义的统治。  相似文献   

18.
所谓“完善制度”,首先需要完善的是制定制度的“制度”和执行制度的“制度”。从2006年1月1日起,内蒙古自治区实行以具有合法固定住所为基本落户条件的“户口准入制”,保障公民迁居和户口迁移自由。然而文件下发至今.自治区大多数地方并没有实行。地方普遍认为,把户籍制度完全放开,不切合地方实际。其中,作为自治区首府的呼和浩特市反应最为强烈,明确表示“呼市不执行新户籍制度”。户籍新政俨然一纸空文。“制度不同于法律,盟市公安局不执行,公安厅也无能为力。”——自治区公安厅户籍管理处负责人如此表示。(3月3日《中国青年报》)“制度不同于法律”,言下之意,法律  相似文献   

19.
不破除各种壁垒,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将难以全面稳步推进,真正落实户籍公平也就成为当前户籍制度改革的题中之义在刚刚结束的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上,《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统筹城乡社会管理,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放宽中小城市落户条件,使在城镇稳定就业和居住的农民有序转变为城镇居民。但就户籍制度改革而言,  相似文献   

20.
户籍制度自1958年正式确立了基本框架以来,伴随社会政治经济环境变迁而经历了一系列的政策调整,保障和推动了劳动力的有序流动,逐渐显示出了中国的人口红利,在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加快城镇化进程、维持社会稳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同时,户籍制度改革以来,户籍背后密切绑定的诸多社会福利为社会多方诟病,相关的政策调整也难以取得显著成效。本文借鉴政策网络分析框架,深入分析后发现,政策社群的权力转移、府际网络政策权威性渐长、议题网络参与水平有限以及各政策网络间的关系变化合理解释了户籍制度改革中政策变迁的内在逻辑,并且在此基础上探究了户籍政策变迁过程中的政策主体间互动关系,为下一步户籍政策设计提供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