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从“国际经济政治化”角度看日本对东盟的经济援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日本在二战后对东南亚国家实施的经济援助除了商业上的动机外 ,还带有很强的战略性。日本在战后对东盟国家的经济援助分 3个阶段 :第 1阶段是从战后初期到上世纪的 6 0年代末 ,日本对东盟经济援助处于初始阶段 ,这一时期经济援助的经济意义占很大比重 ,但也含有一定的政治含义 ,且比较隐蔽 ;第 2阶段是从上世纪70年代的“福田主义”的出笼到贯穿整个 80年代的“综合安全保障”战略 ,这一阶段日本在外交上倾向独立 ,对东盟经济援助的政治化开始显现 ;第 3阶段是从冷战结束到现在 ,这个阶段日本对东盟经济援助的政治意图明显 ,直接服务于其政治大国战略。  相似文献   

2.
最近,我们欣慰地看到,由于得到广东省高教厅人文社会科学著作出版基金的资助,暨南大学东南亚研究所青年学者曹云华同志撰写的《东南亚的区域合作》一书(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得以出版。该书是一部对东南亚地区政治、经济关系进行系统深入的综合研究的专著。 该书的突出特点是做到了三个“结合”: 一是剖析经济与分析政治、军事、外交相结合。作者在本书一开头就开门见山地指出:“本书以东南亚的区域性组织——东南亚国家联盟(以下简称东盟)为主要研究对象,主要研究该组织各成员国之间的内部关系和外部关系,并着重研究各成员国之间的经济合作和安全合作及其与周边大国之间的关系。”根据这一思路,作者把全书体系安排为:绪论;上篇(东南亚区域经济新秩序,共三章);中篇(东南亚区域安全合作,共两章);下篇(东南亚与周边大国的关系,共三章)。书末还有两个附录,一是东盟各国概况,二是东盟大事记。 从内容看,也是如此。例如第七章(日本:东盟爱恨交加的伙伴),就分别论述了东盟与日本的政治关系、安全关系、经济关系。在对东盟内部各国关系的  相似文献   

3.
东亚安全形势总体稳定。日本刻意渲染东亚威胁特别是"中国威胁",迎合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对安保政策进行战后以来的大幅调整。主要内容包括重构国家安保顶层设计;调整防卫理念,增强自主防卫力量;修改"武器出口三原则"、步步解禁集体自卫权,颠覆战后专守防卫政策;调整对外安保关系,加强日美安保同盟,构筑地区多层安保框架等。日本安保政策的调整具有深远影响。首先,在重塑与加强自身防卫的同时,打造出战后以来日本最具危险性的政军体制,使日本成为东亚安全中突出的不稳定因素。其次,不利于中日安全互信的建立,复杂和恶化了中日关系及中国周边安全环境,使东亚本就存在的安全困境更为恶化。最后,使日美同盟从防御/威慑的内向型同盟转变为威慑/进攻的外向型同盟。日本防卫政策的调整在加强美国对东亚安全事务干涉与掌控能力的同时,也提升了日本的自主性与主导性,日本不正常的"国家正常化"又前进了一步,最终将破坏日美同盟及美国的东亚安全战略。  相似文献   

4.
日本的政治走向是亚洲国家和国际社会长期关注的焦点问题。近年来,新保守主义左右了日本政坛,日本政治日益右倾并呈加速发展的态势,引起周边国家的忧虑和不安,为亚太地区的和平和安全蒙上了一层阴影。一、从“战后政治总决算”到“有事法制”的出台20世纪80年代,日本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强国,寻求与之相称的政治大国地位逐渐成了自民党的普遍认知。中曾根康弘当政时期,提出“战后政治总决算”口号,主张清算战后以来的经济主义政治,确立向政治大国迈进的目标。在其任上,日本展开了一系列政策行动以实现“战后政治总决算”确立的目标,如大力扩张…  相似文献   

5.
1985年10月,越南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了一本题为《现代中国之研究》的论文集。该书由越南社科委亚太研究院黄越主编,作者包括越学术界的一些著名教授、学者、研究人员及越通社前驻京记者等共十七人。这些人对中国有较深的研究。全书共收录了上述作者分别撰写的十六篇有关研究中国问题的文章。从内容看,该书可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集中探讨研究现代中国的方法问题;第二部分着重讨论中国社会的所谓  相似文献   

6.
战后的日本重返国际社会后执行了一条“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外交政策。自1956年加入联合国至小泉政府,日本的联合国外交大致可分三个时期,每个时期均有不同的目标和内容。从中可以看出战后日本联合国外交背后的一条主线是:借重联合国给予国家更大的安全,更强的经济繁荣,更高的尊严,即安全、利润和尊严;实行的是为其带来实惠的机会主义和基于现实政治考虑的务实主义策略。  相似文献   

7.
孟晓旭 《国际问题研究》2023,(2):103-121+126
日本内阁会议通过《国家安全保障战略》《国家防卫战略》和《防卫力整备计划》,要求构建“对敌基地攻击能力”,提升防卫费,首次将经济安全保障明确纳入《国家安全保障战略》中,提出以集“外交力、防卫力、经济力、技术力、信息力”一体的综合国力实现国家安全利益,将中国定位为“最大战略挑战”。日本国家安全战略的重大转向是日本追求“大国化”的表现,也有配合美国战略需求和牵制中国的地缘安全考量。它突破了日本战后长期坚持的“专守防卫”原则,导致其成为新的危险性安全变量,这将加剧大国安全竞争和地区安全冲突风险,导致中日安全关系更为复杂。受内外因素的影响,日本国家安全战略也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  相似文献   

8.
令战后,尤其是"9@11"事件以来,由于中日两国经历着政治、社会、经济和实施战略的演变,双边关系不可避免地受到侵蚀.日本身份政治的研究有助于观察日本国家身份和身份定位的变化.建构主义的分析视角为探寻中日关系发展的新模式,以适应70年代国际形势的急剧变化,提供了有益的思考.  相似文献   

9.
《当代东南亚政治研究指南》是厦门大学东南亚研究中心东南亚研究名著译介系列的第二部译著,由厦门大学东南亚研究中心薛学了教授根据英国伦敦劳特利奇出版社(Routledge)2001年出版的该书英文版原著的第三版主持翻译并审校。其作者迈克尔·利弗(Michael Leifer)系英国伦敦经济与政治学院亚洲研究中心主任,是在东南亚国内政治和国际政治领域公认的主要学术权威。该译著由厦门大学东南亚研究中心和香港城市大学东南亚研究中心于2003年11月在香港出版,全书共61万字。 这是一部关于太平洋战争之后东南亚地区政治与国际关系的著作,它概述了东南…  相似文献   

10.
2012年底,以"摆脱战后体制"为己任的安倍再次入主永田町。在半岛局势多变、中国崛起、美国重返亚太、日本国内也危机重重等诸多因素的推动下,为实现"摆脱战后体制"的政治目标,安倍内阁大力推动修宪、强化军事力量、解禁集体自卫权等。安倍"摆脱战后体制"的实质是改变战后日本的国家战略定位,谋求日本的"正常国家"地位,目的是颠覆现有地区秩序,确立日本的地区领导国地位,这必将会极大地威胁亚洲乃至世界局势的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