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冷战开始后,美国对印度尼西亚实施了一系列的政策,从"拉拢"到"隐蔽行动"并适度"容忍",再到试图"迎合"印度尼西亚民族主义的浪潮,以期利用民族主义来防范共产主义。但是,随着印度尼西亚民族主义的高涨,苏加诺采取激进的路线,使得印度尼西亚与美国之间的矛盾不断地增多。美国也逐渐改变原有的政策,采取"遏制"政策。最终在"九三零事件"中,长期受到美国秘密支持的印度尼西亚军方迫使苏加诺下台。至此,美国防止印度尼西亚倒向共产主义阵营的目标基本实现。在影响美国印度尼西亚政策变化的主要因素中,美国对其自身的战略利益认知是其中最为重要的因素,成为美国政策变化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2.
"9·11"事件推动了美国安全战略的重大调整,美国为了反恐需要,加强了与东南亚国家的安全合作,美国与印度尼西亚的安全关系也因此掀开了新篇章。美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印度尼西亚是全球信仰伊斯兰教人口最多的国家和东盟的核心成员国,美国与印度尼西亚之间的安全合作无疑具有重要的地区影响。展望未来,美国与印度尼西亚的安全合作仍将继续,但印度尼西亚并不会完全依附于美国,而是争取平衡发展与中国、美国、日本、印度等大国的关系,从而更加有效地实现自己的利益。  相似文献   

3.
意识形态对美国的对华政策具有重要影响, 而反共主义则是其中的一个重点。美国 对华政策中的反共主义经历了一个很长时期的发展变化过程, 同时还具有几个方面的特点:长期 性、顽固性;波动性、反复性;复杂性及范围广泛。深入地研究和探讨意识形态与外交政策的关系, 包括反共主义意识形态, 从而制定相应的国家安全政策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将对促进中美两国 的交往达到双赢, 并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那屏障似地横互在印度洋和南中国海与菲律宾之间的印度尼西亚群岛,对西方国家是有着巨大战略意义的……从印度尼西亚地图上可以看出,美国和西方国家为防止共产主义在群岛上获得全面胜利而采取的各种坚决措施是多么正确的."达就是"纽约时报"评论员哈·布尔都因在肯定"自由世界"在亚洲这一地区的利益时所说的话.大事叫嚣"共产主义危险"并不能掩饰美  相似文献   

5.
文章认为,反共主义意识形态在美国有着深厚的基础,反共主义是冷战时期美国推行反苏政策的主要动因之一.对美国来说,意识研态不仅仅是与苏对抗的一种手段,而且是与争夺世界霸权具有同等重要意义的一个目的.布什政府宣布冷战结束的主要根据是"苏联在东欧统治的崩溃"和苏联已经放弃共产主义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6.
一般对国家利益的分析与界定都是指实际存在的利益。但是,实际存在的利益与想象中的利益,乃至是误判的利益是两码事。美国政府在制订对伊斯兰世界的政策,尤其是在制定对一些热点问题上所采取的政策时,有其利益的考虑,但实行某种政策后,并未取得预期结果,甚至会适得其反。有一些因素影响对利益的判读。新保守主义即其中之一。美国与伊斯兰国家之间虽存在利益上的矛盾与冲突,但也存在利益上的交集。  相似文献   

7.
为了遏制共产主义的发展,战后初期美国积极在西半球编织反共防务安全体系。与此相比,美国对拉美国家的经济援助需求消极怠慢,对它们所面临的经济发展问题视而不见,采取了“贸易而非援助”的经济政策,激化了美拉矛盾。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一些拉美国家实行了国有化和土改等民族主义改革,并同苏联加强贸易往来,反美反独裁的游击运动风起云涌。在美国看来,这与其在西半球的经济安全和反共战略相悖。为了化解危机,美国一方面以反共和集体安全为名,对“敌对”政权进行军事干预,另一方面也在不断调整自身政策,加大对拉美国家的经济援助力度。不论怎样,谋求和巩固在西半球的霸主地位始终是美国制定拉美政策的根本目的,安全和稳定是其维护的主要利益。在理论上,只有拉美国家的深层经济发展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才能消除不稳定的隐患,所以,美国国家安全与拉美地区发展是并行不悖的。但在现实中,由于拉美国家的既得利益集团与美国关系密切,美国不可能切实推进拉美国家的经济改革,同时美国又常以安全防务政策化解由经济发展引发的拉美问题,这种立场上的偏差注定了美国提出的经济改革方案的“无效性”,而仅仅是一种权宜之计。  相似文献   

8.
美国共和党外交理念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共和党外交政策回顾二战以来 ,美国共和党与民主党执政时间都是 2 8年。在外交上 ,共和党往往给人留下强硬派印象 ,其一贯特点是强调实力外交地位 ,奉行现实主义对外政策 ,但始终带有明显的保守主义意识形态色彩。2 0世纪 60年代末 ,一向以反共著称的共和党人尼克松当选总统。作为现实主义者的尼克松知道与美国的意识形态宿敌接触符合其国家利益 ,只有缓和才能赢得喘息之机 ,但应以实力地位为前提。他一上台就与中苏两个共产党国家搞缓和 ,以争取喘息的时间。同样 ,里根也以反共著称。里根政府采取强硬的对苏政策 ,实施推回战略。它认为…  相似文献   

9.
中关建交后,美国为追求利益的最大化而竭力在中国大陆和台湾之间寻求平衡,形成了所谓“双轨政策”。依照常理,美国与中国建交后,应该遵守承诺与中国台湾断绝“外交”关系,但美国仍然与台湾在实际上藕断丝连,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美国自认为在台湾有着无法放弃的“特殊利益”。从对华战略而言,美国力图通过一个精心策划的平衡的“双轨道”政策以保护它在中国与台湾的利益。其根本政策目标是希望维持海峡两岸的分裂局面,使两岸保持不独不统的状态,从而牵制中国,最大程度地实现美国的政治、经济和战略利益。但是这种“双轨”政策的两面性,决定了其必然存在着种种矛盾和可能承担的风险。  相似文献   

10.
奥巴马的中东政策经历了从理想到现实的过程,从是否维护美国国家利益的角度来看,奥巴马的中东政策减少了美国对中东的进一步资源投入和伤亡,有效配合了“亚太再平衡”战略的推进,主要方面是成功的;从奥巴马中东政策对地区和世界造成的客观影响来看,其政策则可以说是失败的.两个角度评估得出的结论并不相同,主要反映出美国在中东的利益变得更狭隘,并缺乏管控中东的能力和实力,同时也反映出美国与盟友的利益产生偏差及美国外交战略中的“内向性”增强.未来美国将继续在中东寻找既能保全自身利益,又能适时脱身的“平衡点”.  相似文献   

11.
冷战时期,美国把东南亚作为其在远东的反共基地,与一些东南亚国家保持着密切关系。1975年美国在越南战争中惨败后,开始在东南亚实行战略收缩政策。冷战结束  相似文献   

12.
印太战略是在中国综合实力和国际影响力显著增长、印度快速发展且潜力巨大的背景下,由美国主导推动,日本大力推介,澳大利亚和印度积极跟进的战略,主要目标是维护美国主导下的区域既有秩序,防范中国综合实力和国际影响力增长所造成的冲击。印太战略具有的意识形态与对抗色彩对印度尼西亚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及东盟在区域合作中的主导地位构成了一定的挑战。印度尼西亚作为东盟影响力最大的国家,主动应对区域形势变动,提出了自己的"印太政策",积极参与塑造地区格局。印度尼西亚"印太政策"与印太战略有相似之处,也有诸多不同,中国应关注"印太政策"可能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论意识形态与国家利益的关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现代国际关系中,意识形态与国家利益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两者间虽具异质性,但也有一致性.意识形态作为国家的上层建筑,是国家利益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影响决策者对基本国家利益的判定.追求意识形态方面的利益,是国家制定对外政策的重要目标之一,有时甚至会成为核心目标.  相似文献   

14.
冷战后美越关系大为改善,但是反共主义意识形态仍然影响着美国的对越政策.美国一方面要遇制越南这个社会主义国家,另一方面又试图通过接触来促使越南的"演变",并使其成为可利用的战略力量.这种矛盾性的政策成为制约美越关系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美国对俄罗斯政策主要由美国在国际体系中的实力地位、国内因素、美对俄认知等因 素决定。冷战后, 由于国力差距悬殊, 美国掌握着美俄关系的主动权;21 世纪初, 美国共和党政府 上台后, 凭借“一超”的实力地位, 追求主导世界秩序的“单极”战略, 在对外政策中奉行美国利益至 上的“单边主义” , 强调地缘政治利益、重视传统安全, 以实力和对抗解决问题;俄罗斯大国倾向、外 交战略、国家的“非民主”特征导致美对俄非良性认知等使得布什政府视俄为战略竞争对手, 实行弱 俄、防俄政策。  相似文献   

16.
国家利益是制约影响一个国家对外政策以及国际关系发展变化的最重要因素之一。90年代以来,随着两极格局瓦解,冷战结束,各国经济相互依赖日趋加深,世界各国,特别是一些主要大国对于国家利益的价值判断和价值取向发生了很大变化。其表现是:1.冷战后国家安全利益的重点由政治军事安全向经济安全转变;2.国家政治利益的实现由直接的意识形态较量向竞争综合国力的优势转变;3.国家主权作为国家的根本利益由不可分割、不可转让向在自愿基础上的部分共享、部分让渡转变;4.追求国家利益的手段由主要依靠军事实力向依靠经济科技实力转变;5.对于国家利益的追求由重视既得利益向重视未来利益转变。充分认识上述变化,对于我们正确地把握国际关系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制定符合我国国家利益的对外政策,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美国对外政策中的文化规范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冷战结束后 ,文化在国际关系和对外政策中的作用受到学者们的普遍关注。本文从文化的规范功能的角度出发 ,分析美国对外政策中的道义与利益及其关系。作者认为 ,文化的规范功能在对外政策中表现为文化限定了国家对外政策可选择的范围 ,只有符合或至少不悖于国家文化价值观的对外政策才会被社会民众所接受。对于美国这样一个既有浓厚的宗教信仰传统 ,又具有讲求实效的务实精神的国家 ,文化的规范功能在美国对外政策中体现为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的结合。理想主义为美国的对外政策赋予道义上的目标和意义 ,现实主义使道义目标在实施中符合美国的现实利益 ,美国历史上最成功的对外政策就是道义与利益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18.
2017年印度尼西亚政治形势总体稳定,各党派围绕选举展开激烈竞争,伊斯兰保守主义情绪有所增强.全年经济稳中有进,主要经济指标符合预期.外交上,印度尼西亚坚持独立自主原则,在维护国家现实利益的同时,在区域和全球事务中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由于印度尼西亚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强硬的反共立场以及它在东南亚联盟新阵容中的战略地位,看来它引起美国进一步重视的时机已经成熟。但是由于外国“统治”在雅加达是一个敏感的问题,同时美国国会对东南亚强大的政治、经济和战略联盟表示不满,因此双方认为维持一种低调的关系是重要的。政治上,印度尼西亚是美国的朋友——尽管是一位不很显眼的朋友。由于东南亚国家联盟的总部设在雅加达,最近又在游览胜地巴厘岛先后召开了东南亚国家联盟和石油输出国组织的首脑会议,看来印度尼西亚正想重新确立它在第三世界中立化方面的领导  相似文献   

20.
稳定与发展仍是2016年印度尼西亚形势的关键词.印度尼西亚总统佐科获得国会更多党派支持,执政环境进一步好转,政绩获好评.但政治斗争依然激烈,反钟万学游行成为印度尼西亚政治与社会进入新敏感期的标志性事件.经济上,主要指标基本符合预期,标志着该国经济正在进入良性恢复轨道.外交方面,印度尼西亚以东盟为基石积极参与地区和国际事务,维护主权和海外侨民利益力度更大,与大国关系总体平衡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