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日本民主党胜选并组阁,将对日本政府的内外政策及国家发展战略模式的选择产生重大影响,其宣示的亚洲政策将是推进和发展中日关系的一个机遇。然而,日本以日美同盟为基轴的总体外交政策不会发生根本性变化,其亚洲政策目前也只是原则性口号,缺少实际内容和可操作性;中日之间的战略分歧、结构性矛盾、具体的利益争端和摩擦也不会轻易解决;日本可能在人权、全球无核化、削减碳排放问题上对中国形成新的压力和挑战。  相似文献   

2.
李长久 《亚非纵横》2011,(1):9-14,21,57
美国推动苏联解体后,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为了维护其世界霸权地位,近20年来,美国全球战略重心进行了三次大调整:通过北约东扩,将战略重心从欧洲转为欧亚并重;通过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将战略重心从欧洲转向亚洲:2010年是美国战略重心全方位转移到亚洲的一年,其目标是:维护和扩大在亚洲的经贸利益;防止被排挤出亚洲区域合作组织或机制;围堵中国和俄罗斯。在此形势下,中国将继续坚定地走和平发展道路,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同世界各国一道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相似文献   

3.
浅析日本对柬埔寨的援助外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钟楠 《东南亚纵横》2003,(12):77-79,83
一、援助外交是日本对柬发展外交关系的重要手段援助外交是日本在政治、军事外交能力薄弱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外交手法。由于历史的原因 ,日本在与亚洲国家的交往中 ,难以得到信任 ,援助外交便成为战后日本外交的显著特征。日本外相川口顺子曾表示 ,经济援助是“日本外交的重要手段” ,对维持日本作为世界经济大国“作用巨大”①。在争当政治大国的进程中 ,通过加强经济援助来扩大对他国的影响 ,对于不行使军事影响力和出口武器的日本来说 ,对其推动国家战略转换 ,改变自身国际形象 ,特别是在亚洲人民心目中的形象有重要作用。而在维护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冷战的结束,国际战略格局发生重大的变化。日本在加速推进世界“政治大国战略”的过程中,开始对过去“友好第一”的对华政策进行战略性调整,推行一条以遏制中国发展强大为主流的对华政策。出于自身战略利益考虑,日本开始逐步调整对台政策,不断发展与台实质关系:政治上,突破“民间外交”限制,推动日台官方关系升温;经济上,密切日台经贸关系,加强对台经济渗透;军事上,双方合作意向明显,开始在安全领域进行合作;国际交往上,支持台湾扩大国际参与,协助台湾拓展“国际生存空间”。这既有历史、经济等方面的因素,更有其长远的战略图谋。  相似文献   

5.
战后日本在迈向“政治大国”进程中,凭借先进的技术、雄厚的资金和成熟的经验积极推进环境外交。中日邦交正常化后,环境保护是日本开展对华援助和同中国发展经贸合作的重点领域之一,并取得了很大的成果。对华环境外交作为加强和改善两国关系及合作的重要领域和行动方式,成为日本对外战略和对华政策的基轴之一。但日本对华环境外交的实质是为了实现本国利益最大化,其欲从环境问题入手提升自己的国际地位并作为其大国化战略的一部分扩张日本文化,使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在环保领域对其形成依赖进而有控制亚洲国家经济发展的意图,对中日关系发展可能带来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6.
二战结束以来,日本政界始终存在一股反共反华、亲美亲台势力,俗称为“台湾帮”。他们忠实地推行反共反华、亲台政策,特别是90年代以来,随着冷战体制的结束,日本政治大国战略的推进和对华政策的转变以及日本政坛日趋保守化,其反华亲台活动日益频繁、猖獗,极大地影响或左右了日本政府的对台政策。他们的战略图谋是利用台湾问题遏制中国,使台湾从中国分离出来,甚至纳入日本版图,削弱中国的战略竞争力量,从而实现主导亚洲的愿望。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周边次区域中,东北亚地区安全困境最为严重,而该地区对于中国实现和平稳定与发展繁荣具有重大意义。具备区域合作重要属性的“一带一路”倡议能有效缓解安全困境。东北亚地区之所以成为“一带一路”倡议的缺口,主要由于朝鲜半岛紧张局势高居高不下、美国因素的负面影响、中日竞争关系的影响存在,这些因素的根源又是该地区的“安全困境”。将东北亚地区逐步纳入“一带一路”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该地区的安全困境,并为深化东北亚区域合作提供新的动力,两者有望形成良性循环。俄罗斯、蒙古国和韩国对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态度积极,朝鲜也表现出一定的兴趣,日本和美国态度复杂,但已经很难置身度外。在推动东北亚地区纳入“一带一路”倡议时,需先从双边合作入手,争取各国均加入到“一带一路”倡议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然后扩大到中日韩、中俄朝和中朝韩三边合作;进而扩大到多边范围,在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下设立“东北亚建设资金”,专注于东北亚项目投资;。同时激活和利用大图们江开发计划和长吉图国家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伴随首相更迭,日本不断调整对华政策。其间,中日关系历经冰冻、破冰、迎春、暖春四个阶段。日本在迈向正常国家的过程中,通过舆论造势强化“厌华”情绪,对华军事政策重在两面下注,备战冲突升级;但为缓解政冷对两国关系的桎梏作用,日本在对华经济政策上重视推进战略互惠,加强与中国的经济合作。对此,中国应加强对日政治交往,提高战略互信;增强中国国防实力,避免冲突升级;发展双方互利合作,化解矛盾分歧;增进国民沟通理解,改善舆论环境。  相似文献   

9.
康成文 《国际观察》2016,(1):147-157
日蒙EPA是日蒙两国经济外交战略相互结合的产物,是其深化双边交流的重要平台。日蒙EPA对两国政治外交和经济贸易的影响和意义根据双方政治经济条件以及对EPA的动机不同而各异。对日本而言,日蒙EPA是其价值观外交、资源外交战略的延伸,是日本扩大对蒙投资和两国经贸合作、深化双边交流的重要的战略机制性保障,但是,从日本对蒙的贸易依存度和蒙古国的经济规模看,其对日本的政治外交以及经济贸易影响有限。对蒙古国而言,由于受本国经济规模、传统的地缘政治等重要因素的制约,日蒙EPA的影响也有其局限性,它在经济贸易领域的影响和意义大于在政治外交领域的影响及意义。鉴于日本的FTA/EPA战略中遏制中国的战略意图相当明显,中国应因地因事制宜地调整经济外交战略,有针对性地防范和抵御由此带来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0.
20 0 3年 1 1月 9日举行的日本众议院大选结果表明 ,随着老一代政治家的逐渐隐退 ,日本新生代政治家将进一步在政坛上发挥主导作用。“修宪”的可能性加大 ,在安全战略上可能进一步向派兵海外和承担更多国际安全责任的方向调整。日本政治的走向正在发生重大变化。  相似文献   

11.
冷战后日本海外派兵析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冷战后,日本实施海外派兵是在联合国、日美同盟与遂行多样化任务三大框架下展开的。其中,联合国框架下的海外派兵主要以后勤保障的形式参与联合国维和任务为主,且所受政策限制日趋减少;日美同盟与海外派兵是相辅相成的互动关系,同盟战略不仅彰显了自卫队的海外军事存在,而且还提升了自卫队的境外实战能力;遂行多样化任务则拓宽了自卫队的海外派兵途径。此外,日本海外派兵有利于加强其防卫力量建设,在整体上推动了日本的军事大国化进程。未来日本的海外派兵形态将进一步呈多样化倾向。  相似文献   

12.
90年代亚太地区政治力量有两个显著的特点:一是大国集中;二是中小国家联合。世界上最有影响的7个大国中,有4个在亚太地区,它们是中国、美国、日本、俄罗斯。这4个大国加上东盟构成当今亚太地区5大政治力量。它们的对外战略和政策及其相互关系都深刻地影响着未来亚太地区局势的发展和新格局的形成  相似文献   

13.
“9·11”事件后,日本出台了三项法案,标志着其“专守防卫”的安全政策发生了彻底的转变。它突破了自卫队向海外派兵的地域限制和使用武器的限制,扩大了政府海外派兵的权力。日本的新安全政策实现了日美同盟的质变,从根本上强化了日美同盟。但从长远看,日本的新安全政策不利于日美同盟的“长治久安”。  相似文献   

14.
湄公河次区域合作中的大国竞争及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冷战结束后,湄公河地区是亚洲新兴的经济区域之一,加之所处的重要战略位置,日本、印度、美国等近年纷纷以投资和经济援助的方式参与当地的经济开发合作,发展该地区国家经济,扩大本国影响力,使其成为亚太地区战略局势的新焦点。  相似文献   

15.
日本经济地位仍举足轻重,但已越过发展顶峰,在亚洲经济中的领头地位看来难以长期保持。政治地位总体上升,作用有所增强,但它一再否认侵略历史的言行,损害自己形象,难消各国的不信任,制约了日本政治作用的发挥。军事地位和作用发生变化,它谋求把军事活动范围扩大到亚太地区的做法,引起亚洲各国的警惕。日本今后仍可能继续走经济立国的道路,但正向政治立国道路转换,将来不排除走军事立国道路的可能。日美关系对日本走向起重要作用,中日关系将受日本走向的影响。日本如搞核武器就是迈向军事大国道路的信号。  相似文献   

16.
战略上日本虽长期坚持"脱亚入欧"、"作为西方的一员",但始终没有放弃其在亚洲的"努力".特别是冷战后,日本进一步加大了融入亚洲的步伐.当前,高举地区主义旗帜的民主党政府,其实是延续了冷战结束以来日本一直在实行的地区主义战略.日本做出回归亚洲的选择,一方面是为了实现本国的经济复兴和发展;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实现其政治大国的长久理想.  相似文献   

17.
东北经济区地缘战略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分析预测21世纪初期俄罗斯、日本在东北亚的地缘战略、朝鲜半岛的政治走向和美国的亚太战略及其对东北经济区的政治经济影响,可以认为,对东北经济区未来的发展是机遇大于挑战,至少会赢得1/4世纪的宝贵和平时期。因此,应抓住机遇,积极发展。其地缘战略是:在地缘政治方面与俄罗斯合作,防御日美联合及其构建地区性防御体系;在地缘经济方面与日韩合作,促进东北亚经济的共同发展;充分利用已有的基础和有利的地理环境,争取国家的重点支持,加强区内联合,采取超常规发展举措,加快发展;全面对外开放,以开放促开发,促进国际合作,用地缘经济促进地缘政治的良性发展,为东北经济区快速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条件。  相似文献   

18.
杨美姣 《东北亚论坛》2023,(1):98-113+128
2010年是二战后中国首次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历史节点,中日在国际政治中的身份和地位都发生了关键转换,这种变化对日本产生了重要冲击,日本对华外交战略的特征和形态及其战略抉择背后的国际政治逻辑逐渐引起了学界关注。本文以新古典现实主义为理论基点,并在此基础上搭建新的分析模型,提取出结构压力和战略认知两大核心变量,结合2010年以来日本对华外交战略的发展历程,从体系、国家、个人三个分析层次阐释了日本对华外交战略产生及演变的机理。通过前景—威胁理论的分析可以得知,自2010年以来,日本并没有在中美两国之间对冲,结构压力的增强和战略认知的变化促使其采取了明确且坚定地追随美国制衡中国的国家战略,获得美国安全保障超过了日本对中日经贸合作收益的期待。中美战略竞争升级和中国的迅速发展刺激了日本所谓的地缘恐惧感,中国在处理中日关系中协调日本“对冲”空间存在的条件并不充分。在中国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及践行全球发展倡议的进程下,中日需进一步增强战略互信,求同存异,努力构建中日关系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中日经贸合作出现新热潮,但中日政治关系却麻烦不断。从日本方面看,日本的政治家重“战术”轻“战略”,对外交的认识远远落后于经济全球化的现实,主张积极发展中日关系而又言行一致的政治力量较弱,有些日本政治家甚至把中国的发展看作威胁,主张要牵制中国的发展。在日本社会,由于经济形成长期低速局面,而使国民感到不安,于是就要找心理支撑,民族主义情绪有所上升。在日本的学术界,真正了解中国的人不多,而又缺少影响力。两国媒体上讲对立的声音很大,倾向于“报优不报喜”。另一方面,近年来“中国很重要”的认识在日本日益扩大。中日之间的经济、技术与文化交流不断发展是生产力发展要求和经济全球化潮流所决定的,是谁也阻挡不了的。  相似文献   

20.
北约"亚洲政策"的表现及其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约的“亚洲政策”包括中东政策、中亚政策和亚太政策三个部分,三者交叉进行,互相影响。北约“亚洲政策”的整体战略设想在于:以整合亚洲战略安全格局为契机,构建全球新安全结构。北约的“亚洲政策”不仅对亚洲政治与安全走向产生重大影响,而且也影响到北约自身的安全战略与政治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