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一生产力的一般规定 (一)生产力的概念 苏联十月革命后,迫切要求发展社会生产力.列宁曾经提出,当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任务解决以后,根本任务就是提高劳动生产率.斯大林领导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在理论上对生产力也有许多论述.  相似文献   

2.
1991年的苏联剧变使苏联共产党失去了政权,丧失了1917年十月革命的胜利果实.十月革命是列宁领导的、建立在坚实理论基础之上的伟大革命,其根本问题是政权问题.二月革命之后,列宁根据俄国不断变化的实际情况调整策略,由和平夺取政权发展为武装夺取政权.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坚持原则,始终捍卫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同时根据革命实践提出了多党合作原则.十月革命前后列宁在政权问题上进行的一系列实践和探索,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经验和财富.  相似文献   

3.
苏联文化革命与苏联解体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列宁晚期在总结十月革命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基础上 ,提出文化革命的思想 ,这是列宁关于在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里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战略思考 ,即 ,一是提高全民的文化素质 ;一是改造国家机关。这是关系到社会主义国家前途命运的大事。但是 ,列宁之后的历代继承人都未能领会和贯彻他的思想 ,将文化革命仅仅局限在纯文化领域 ,而在改造国家机关方面出了问题 ,结果积重难返 ,导致苏联解体。  相似文献   

4.
苏维埃政权初期 ,为了适应列宁急欲发动世界社会主义革命的全球战略需要 ,根据共产国际的决议 ,在莫斯科成立两所高等学校 :莫斯科东方大学(全称为东方劳动人民共产主义大学)和列宁国际学校 ,专门招收和培养亚洲和苏联本国亚洲部分世居民族干部 ,旨在服务于世界革命和本国无产阶级专政。东方大学成立于1921年 ,针对亚洲各国学员设置两种培训方式 :短期班和全日制班 ,学制分别为1~1.5年和3~4年。校方按学员的国别、民族及地区进行分班 ,有中国班、印度支那班、汉特·曼西班、布里雅特·蒙古班、雅库特班、楚科奇班及伊杰里门班等等。列宁国…  相似文献   

5.
列宁和普列汉诺夫在十月革命问题上的分歧,可以归纳为两个方面:一是布尔什维克是否应该发动十月革命夺取政权,也就是十月革命的合理性和必要性问题。二是夺取政权后是否应该立即开始向社会主义过渡,或者说是否应该立即实行由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的转变。十月革命虽然已过去了90多年,但重温当年列宁与普列汉诺夫这场历史性的大辩论,从中认真吸取教训,避免重蹈历史覆辙,对于今天的共产党人和社会主义者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十月革命胜利后,布尔什维克党掌握了国家政权,成为执政党。列宁在执政党基层组织建设中,坚持民主集中制,将共产党基层组织活动与工会、青年团等组织结合起来,由党领导其他群众组织共同发挥作用,这些理论和实践活动对苏联共产党的建设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7.
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鲜明地提出,党内“绝不允许形成既得利益集团”。这是社会主义政治中一个带有全局性影响的关键问题,是关系到政权的性质、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的问题。苏联剧变即是明证。  相似文献   

8.
苏共二十七大以来,苏联在提出加速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在国内进行彻底的经济、政治体制改革的同时,提出了对外开放的战略。本文试图对苏联对外开放政策的产生、内容、近一年来的新发展以及今后发展的趋势作一初步探讨。一苏联十月革命成功后,列宁曾提出“租让制”等新经济政策思想。因列宁的早逝,  相似文献   

9.
苏联国立图书馆事业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联图书馆在世界图书馆事业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以国立列宁图书馆、国立萨尔蒂科夫一谢德林公共图书馆、苏联科学院图书馆等为代表的苏联国立大众图书馆更是面向人民群众的图书馆,在全苏图书馆系统中是一个起主导作用的环节。它最接近人民群众,每个人都可以得到它的服务。苏联全民阅读普及的程度在世界上占据最高地位,苏联的国立大众图书馆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10.
苏联宪政发展的历史进程,可以按不同时期划分为四个阶段,即列宁时期、斯大林时期、赫鲁晓夫及勃列El涅夫时期和戈尔巴乔夫时期。四个时期苏联宪政发展与建设实践启示我们:社会主义建设与发展需要宪政,社会主义宪政建设必须立足本国国情,并要突出“人”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列宁十月革命前夕曾设想新政权实行巴黎公社的民主原则,十月革命胜利后进行了大胆试验,结果很快失败。转改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其中的“官”制特点是自上而下的委任制。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是列宁对巴黎公社原则的创新和发展,在当时及以后相当的一段时期内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而高度集权下的委任制导致官僚主义的滋生和蔓延,出现权力的腐败。列宁为了完善和改革社会主义的“官”制进行了不懈探索,有些思想成为宝贵的遗产。但因种种原因,列宁终未能找到问题的症结。  相似文献   

12.
苏联模式探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斯大林所创建的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对20世纪人类历史产生过巨大的影响。苏联模式具有显著特征历史继承性、封闭性、社会主义本质同社会实践的背离、社会利益结构的不断变化同僵化的体制无法相容。等等。“政治大清洗”是苏联难以愈合的创伤。“个人崇拜”曾受到列宁的严厉.批判,而斯大林则把“个人崇拜”变成了苏联社会的主轴。  相似文献   

13.
后列宁时期苏联对基本国情的误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确地判断基本国情,是一个国家正确制定发展路线、方针和政策的根本依据,决定着一个国家发展的兴衰成败。后列宁时期的苏联共产党,由于急功近利、教条主义和思想僵化以及主观臆断和冷战思维,在基本国情的判断上出现了严重失误,致使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失去了根本依据。这是苏联社会主义建设遭受挫折乃至被葬送的重要历史原因,为我们提供了必须从实际出发认识和建设社会主义的深刻现实启示。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和恩格斯早在《共产党宣言》中就深刻指出:“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志,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苏维埃政权建立以后,列宁十分重视对外经贸技术合作在建设社会主义苏维埃俄国中的巨大意义.列宁遵循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有关世界各国经济联系的论述,多次指出:建设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充分地利用资本主义的文化和技术成果.他认为,拒绝学习资本主义的先进技术和文化成果,那是愚味落后,是中世纪的观念在作怪.列宁提出过:“苏维埃政权 普鲁士的铁路管理制度 美国的技术和托拉斯组织 美国的国民教育等等 =社会主义”的著名公式.  相似文献   

15.
苏联的干部委任制始于列宁时期 ,形成于斯大林时期。委任制作为俄国文化的积淀在苏联一定历史时期的存在 ,有其合理性。但是委任制毕竟要被现代社会所抛弃。斯大林非但未能及时进行改革 ,反使之登峰造极 ,最后给后代留下了遗患。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 ,俄罗斯经历了资产阶级、社会主义和民主主义三次革命的严峻考验和剧烈动荡。尤其是苏联解体后 ,俄罗斯的国民经济遭受了严重的破坏 ,国有资产的流失 ,人民生活水平的下降 ,使俄罗斯的经济和政治势力在世界范围内大大削弱。为了恢复经济和强大的国力 ,前任和现任的领导人都把希望寄托于对外贸易上。 一、对外贸易垄断制的历史作用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人在 1 91 7年夺取政权后就认识到 ,不解决对外贸易问题 ,不但建立不了新制度 ,也容易失去政权。因此 ,1 91 8年 4月 2 2日列宁签署了第一个《关于对外贸易国有化》的法令。在俄…  相似文献   

17.
从1903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二大开始到1991年苏共瓦解,苏共近80年的历史,其党建实践可划分为列宁时期、斯大林时期、斯大林之后、戈尔巴乔夫时期四个阶段。苏共的党建实践与党先进性问题的探索,既有成功,也有失误,因而,其经验是丰富的,教训是深刻的。  相似文献   

18.
这篇文章叙述苏菲关系发展的过程,反映了苏修不择手段地在东南亚到处扩张势力的动向。文章同时介绍了苏修学者对菲律宾政权及其社会和经济问题的一些评论。  相似文献   

19.
季诺维也夫在有关著作中正确地阐述了列宁关于什么是社会主义最终胜利的思想,阐述了列宁关于俄国不能单独一国取得社会主义最终胜利的思想。同时提出,列宁对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取得最终胜利充满信心。可是季诺维也夫没有找到和援引列宁关于单独一国不能取得社会主义胜利(包括最终胜利)的最重要的材料,没有发现和论证列宁晚年的一个重要思想,即俄国一国建设社会主义的思想。而且他夸大了列宁主义的世界意义。  相似文献   

20.
“军事共产主义”是俄共尝试向共产主义直接过渡的探索 ,但实践证明 ,这是一个错误。为了纠正错误 ,在列宁领导下 ,实现了由“军事共产主义”向“新经济政策”的转变。这是列宁利用资本主义 ,把俄国引向社会主义的一次成功实践。列宁去世后 ,联共 (布 )领导层中围绕社会主义道路问题展开了激烈争论。以斯大林为首的一派提出超越阶段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 ,新经济政策随之被抛弃。斯大林提出两个平行的、也是互相对立的世界市场理论。在这一理论的引导下 ,苏联与世界资本主义体系严重对立 ,封闭保守 ,拒绝对外开放 ,排斥西方的科技成果和管理经验 ,长期同美国进行军备竞赛 ,把苏联经济搞成了一种军事化以至超军事化的经济。这种经济模式严重畸形 ,消费品经常短缺 ,人民生活水平日益下降 ,引起群众不满。苏联人民对这个“穷过渡”的社会主义制度垮台、对苏联解体反应十分淡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