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湄公河次区域是中国与东盟部分国家合作的重要平台。中国与东盟在大湄公河次区域存在着较为接近的合作目标,符合双方及次区域国家的共同利益。中国与东盟在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的主要机制有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计划、东盟—湄公河流域发展合作计划与湄公河委员会。中国与东盟在大湄公河次区域的合作对促进次区域经贸发展、构建东盟共同体与东亚一体化进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2.
大湄公河次区域(GMS)合作是指由澜沧江——湄公河流经的6国(缅甸、老挝、柬埔寨、泰国、越南和中国)组成的一个次区域合作机制。GMS由亚洲开发银行于1992年最先提出,旨在将湄公河地区特有的丰富的人力和自然资源转换为新的亚洲经济增长点。亚洲开发银行实施这一GMS项目计划用于促进区域经济合作,引导公共资源转向整个区域的私营投资。从第二届起,每年召开一次6国部长级会议,并确定了8个主要合作领域,即:交通、能源、环境和自然资源管理、人力资源开发、贸易和投资、旅游、通信和禁毒。  相似文献   

3.
跨境安全问题是影响中国与缅甸、泰国、老挝、柬埔寨、越南5个下湄公河国家政治经济合作的关键因素,同时也是关系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合作水平能否冲破瓶颈的重要条件。现有的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东盟—湄公河流域开发合作机制、湄公河委员会等多边机制对于跨境安全问题捉襟见肘、应对不力。2015年11月中国提出的澜沧江—湄公河合作机制正式建立,其合作内容涵盖政治安全、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社会人文3个重点领域。因此,该机制的建立为解决次区域内跨界安全问题、深化区域合作提供了新的机遇,也为中国展现其国际秩序建设能力提供了新的平台和渠道。本文先就澜沧江—湄公河合作机制下跨境安全治理的相关概念、研究现状进行分析,接着探讨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内的跨境安全问题、根源与影响,最后指出通过夯实中国与下湄公河国家的互信基础,构建跨境安全治理的合作平台,发挥中国在跨境安全治理中的建设性作用,发挥次国家政府的能动作用,处理好与域外国家和其他合作机制的竞合关系,开展跨境安全治理的早期收获等路径来发挥澜沧江—湄公河机制的跨境安全治理作用,有效应对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的跨境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4.
中国与东盟良好合作基于次区域合作的长期铺垫,尤其是湄公河次区域的合作。湄公河次区域合作机制为未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升级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历史经验,本文从湄公河次区域合作的历史视角反思成就与缺陷,希冀探索中国—东盟未来合作的可能路径,共同刻画已经开启的"钻石年代"。  相似文献   

5.
2002年11月3日,首次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领导人会议在柬埔寨首都金边开幕。这次会议是湄公河流域开发史上一次最高级别的会议。会议主题是“通过区域一体化实现大湄公河次区域的增长、公平和繁荣”。会议议程包括评估过去10年湄公河区域合作取得的成果,展望未来10年的合作前景和确认合作承诺,并讨论如何加快发展伙伴关系。这次首脑会议是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方面取得的一项重大进展,对湄公河流域内各国(即中国、泰国、越南、缅甸、老挝、柬埔寨)经济合作的全面展开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论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中的主要载体。积极开展这一合作符合国际的根本利益和战略定位 ,有利于促进东盟内部各国统一化进程 ,其主要机制对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计划起到了主要的促进和催化作用。云南作为我国参与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的主体应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中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复杂的合作机制和中国的参与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自90年代初由亚行牵头与澜沧江—湄公河沿岸的柬、中、老、缅、泰、越六国共同建立起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机制,在国际上一般称为“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即把“大湄公河”作为澜沧江(中国境内云南段)和湄公河(流经中南半岛段)的统称。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开展以来,合作范围日趋扩大,机制也越来越多样复杂。本文拟对此作一个简要的分析,并提出中国及云南省的参与对策。  相似文献   

8.
进入90年代以来,尤其是亚洲开发银行1992年10月在马尼拉举办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第一次研讨会以及此后举行的次区域经济合作部长级会议以来,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合作问题在云南、在中国和东南亚、在一些欧美国家和重要的国际组织中,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并在实践中取得进展,形成了所谓“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热”。但是,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合作是一项跨世纪的巨大而又复杂的工程,这一工程的顺利推进和逐渐完成,将经历一个较长的时期。也正因为如此,更加需要从不同的角度、从理论和实际的结合上,对这一关系到中国西南(特别是云南)与中南半岛各国、影响中国和整个东南亚的次区域经济合作的问题,进行更为全面,更为深入的探讨,以推进这一合作进程。本文拟从次区域经济合作的概念入手,分析影响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的政治和经济因素以及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以功能方法为主的方法以及与之相应的战略,推进次区域合作。这些看法还不成熟,主要是提出一些需要研究的问题,意在抛砖引玉,引人深入探讨,对推进次区域合作切实起一点作用。  相似文献   

9.
贸易与投资便利化是促进澜湄国家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抓手。作为"一带一路"建设的有益补充,澜湄对话合作机制对构建开放公平的营商环境、促进区域经济协同发展、加快构建服务型政府意义重大。推动澜湄合作应充分依托"10+1"、"10+3"框架下形成的合作成果,有效衔接"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湄公河委员会"、"东盟—湄公河流域开发合作"等现有机制,在《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等一系列双多边协定的指导下提升贸易投资便利化水平,通过增强政策透明度、降低准入门槛、加强贸易和投资政策对接、简化投资手续、提高通关效率、强化监管等措施推动澜湄合作迈向新台阶。  相似文献   

10.
李超  张庆芳 《东南亚》2009,(3):61-66
大湄公河次区域电力合作与项目开发一直是次区域各项经济合作机制中的一个核心计划。本文从资源禀赋、经济效益、制度安排、融资渠道等多角度着眼,对正在提上议事日程的大湄公河次区域电力合作的可行性展开分析论证,以期对GMS在电力领域的合作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1.
2005年7月在昆明召开的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第二次领导人会议通过的《领导人宣言》,批准了《大湄公河次区域(GMS)贸易投资便利化战略行动框架》(以下简称《行动框架》),并要求切实执行。该《行动框架》确定了海关制度、检验检疫措施、贸易物流和商务人员流动四个优先合作领域,是指导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未来10年发展的重要纲领性文件,标志着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由此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为总体掌握目前中国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参与GMS合作的现状,衡量中国现状与《行动框架》之间的差距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中国在未来5~10年实…  相似文献   

12.
澜沧江—湄公河发源于我国青海省,流经西藏、云南,在中国境内的河段称为澜沧江,出境经过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从越南注入南中国海,在中国境外的河段叫湄公河,全长4,880公里,是世界第9、亚洲第3、东南亚第1长河。早在50年代,下游的老挝、泰国、柬埔寨和越南就开始在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方面进行合作,一直到了90年代初期,合作才扩大到缅甸和云南省,形成澜沧江—湄公河流域5国1省的经济合作区。1994年4月流域各国部长级会议确定了现阶段合作的7个方面,即交通、能源、旅游、贸易、投资、环境保护与人才开发,这7方面的合作牵涉…  相似文献   

13.
董南 《东南亚》2003,(4):41-41
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第12届部长会议于2 0 0 3年9月17—19日在云南省大理市举行。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第十二届部长会议是继金边领导人会议后的又一次重要活动。此次会议由亚洲开发银行主办,中国政府承办。中国政府非常重视这次会议,中国财政部和云南省政府为会议的召开做了大量积极而有成效的筹备工作。财政部长金人庆率领中国代表团参加了会议。这次会议包括三个部分:一是高官会议,主要由参会国高官参加,为部长会议做准备;二是发展伙伴会,即由亚行召集的大湄公河次区域六国与发达国家的援助机构和一些国际组织的见面会,主要目的是向…  相似文献   

14.
前言 1992年,由位于湄公河流域的泰国、越南、老挝、柬埔寨、缅甸5国及中国云南省组成的大湄公河次区域(GMS)开始了活动。在大湄公河次区域,为了扩大经济关系,在农业、能源、环境、人才开发、投资、通信、旅游、贸易、运输及其他领域实施了各种各样的经济合作计划。亚洲开发银行(ADB)也对各种论坛和工作组提出了建议,起到秘书处的作用,并从资金方面提供了援助。  相似文献   

15.
本文主要分析和探讨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发展的历程、特点及其前景。面向21世纪的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正出现新的发展趋势,次区域合作更具战略性和复杂性,更具竞争性和挑战性。随着中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和中国与东盟关系的全面发展,该次区域合作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16.
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合作开发新形势及其影响马燕冰今年6月中旬,东南亚10国与中国在马来西亚吉隆坡召开“东盟-湄公河流域合作开发”部长级会议,讨论东南亚与中国在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合作开发框架。这是去年底东盟首脑会议提出的湄公河合作开发新构想的推广和落实...  相似文献   

17.
1994年4月和10月,中、缅、老、泰、柬、越6国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亚太经社会、湄公河委员会等国际组织,在亚洲开发银行的协调下,分别在河内和曼谷举行了次区域经济合作会议。会议的中心议题是兴建和完善次区域的交通设施问题,其中,澜沧江——湄公河国际航道和国际营运的开发被列为重要的合作开发项目,并由亚洲开发银行提供贷款实施可行性研究和开发。本文拟分析澜沧江——湄公河国际航运开发问题,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一、问题与现实:云南-东盟高级口译人才培养的本土化 人才培养取决于社会需求定位及社会出口。随着云南省在“澜沧江-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机制确定的交通、能源、农业、旅游、贸易与投资、环保、人力资源开发等优先领域取得了骄人的业绩,国际会议、经贸谈判、旅游市场拓展等活动越来越多,对口译人才,  相似文献   

19.
澜沧江—湄公河合作机制(简称澜湄合作机制)从提出到形成经历了不到两年的时间,却已经建立了相当完备的合作架构。澜湄合作机制是在中国与部分东盟国家关系持续发展过程中的新增长点,反映了各国的外交理念、政策和重点发展方向,以及优化次区域外交环境和架构的愿望,必将促进各国扩大合作的范围、议题和功能。澜湄合作机制符合本地区合作的现有规范,与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机制相互包容和补充,将更趋完善和健全。澜湄合作机制是中国周边外交政策的具体实践,但需要妥善处理与现有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机制和中国—东盟(10+1)合作框架等合作机制的关系,其他大国与湄公河次区域国家之间合作机制的关系以及澜湄合作机制内部各成员国之间在合作议程选择上的差异等,显示出澜湄合作机制的独特优势。澜湄合作机制建设不断取得新成绩,将推进命运相连、政治互信、经济共进、社会文化共生的澜湄共同体不断从构想成为现实。  相似文献   

20.
一、大湄公河次区域环境合作基本情况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自1992年启动以来,经过中国与柬埔寨、老挝、缅甸、泰国、越南等6个成员国和亚洲开发银行的共同努力,目前已在能源、交通、环境、农业、电信、贸易便利化、投资、旅游、人力资源开发等9个重点合作领域取得了重大进展。我国主要以云南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为主参加合作,其中广西于2004年正式加入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