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肯尼亚原是非洲经济建设搞得比较出色的少数国家之一。1963年12月独立以来,肯不仅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也取得了令人注目的成就:1965—1980年,经济年均增长率高达6.4%;1980—1987年,经济增长速度虽有所减缓,但仍保持在年均3.8%的水平上;1987—1989年,经济年均增长率又恢复到5%左右。但自1990年以来,由于多党民主浪潮的猛烈冲击,肯政局出现了严重的动荡局面,再加上西方主要国家以减少和中止经援为手段,迫使莫伊政府实行多党民主制,肯在经济发展道路上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  相似文献   

2.
高晋元 《西亚非洲》2004,41(2):29-35
肯尼亚实行多党制已逾 1 0年。其间 ,肯多党制运行的特征主要表现在 :肯尼亚各政党 ,尤其是新的反对党 ,有明显的族群 -地区背景等 8个方面。肯尼亚于 1 992年、1 997年和 2 0 0 2年底相继举行了 3次多党大选。原执政党肯盟在前两次大选中获胜 ,莫伊蝉联总统 ,肯盟在议会中也居多数。但肯盟在第 3次大选中惨败 ,总统落选 ,该党在议会中亦降为少数。导致这一结局的原因主要似有莫伊本人没有参选 ,肯盟失去了较大支持率的总统候选人等 6个方面 ,而这些原因也决定了彩盟在第 3次大选中的胜利。肯尼亚 1 0多年多党制的实践给人们一些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3.
肯尼亚自1963年12月独立以来,基本上由“肯尼亚非洲民族联盟”(Kenya African National Union,KANU,以下简称“肯盟”)长期实行一党执政。1978年10月接替病逝的开国之父肯雅塔就任肯总统的丹尼尔·阿拉普·莫伊(Daniel Arop Moi)一直牢牢把握政权。然而,在2002年12月举行的第三次大选中,  相似文献   

4.
藤森政府各种丑闻的曝光,是秘鲁政局动荡的直接原因.藤森的强权统治和个人专制,及其经济改革所引起的日趋严重的社会问题,是秘鲁政局动荡的深层原因.面对当前复杂的国内局势,秘鲁过渡政府将会采取谨慎而温和的内外政策,力求尽快实现政局的稳定.目前,多党政治联盟对稳定政局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5.
印度政局从稳定步入动荡刘善国印度政局步入动荡起源于1996年4月至5月的大选,这次大选产生了一个四分五裂的、一个没有任何党派获得过半数席位的软弱议会。印国大党在此次大选中的惨败令人瞩目,仅得136席,而印度人民党却得160席。5月15日,总统夏尔马授...  相似文献   

6.
1·政治局势:总体稳定与局部动荡。拉美政局基本稳定有两个表现。首先,主要国家民主政治体制基本正常运转,政治发展进程基本上能按照法定程序进行。2005年一些拉美国家按照法律程序举行了各类选举,选举进程基本正常:墨西哥4个州的州长选举(2月6日);多米尼克和苏里南大选(5月);乌拉圭市政选举(5月);委内瑞拉市政选举(8月)和议会选举(12月4日);阿根廷议会中期选举(10月23日);洪都拉斯大选(11月27日);智利总统(首轮)和议会选举(12月11日);玻利维亚大选(12月18日)。即使发生政治危机和动荡的玻利维亚和厄瓜多尔等国,政权更迭也基本在宪法框架内…  相似文献   

7.
去年9月19日泰国军人发动政变,推翻了他信政府,建立以政变领袖颂提为首的国家安全委员会和以临时总理素拉育为首的过渡政府,人们曾认为这将结束因反他信运动造成的国内政局长期动荡,军方也承诺将尽快“还政于民”。但在此后长达近一年的时间里,泰国局势并未稳定,反而有进一步恶化的危险。因此,临时政府加快了制定新宪法、举行全国大选的步伐。8月19日,泰国举行新宪法草案全民公投,并以57.81%的微弱多数获得通过。8月24日,国王批准新宪法生效,它将成为泰国历史上的第18部宪法。素拉育宣布将于12月23日举行大选。这使泰国政局的走向趋于明朗,…  相似文献   

8.
目前的意大利政府是由社会党书记克拉克西为首的五党联合政府。社会党人取代天民党人出任总理,在意大利共和国历史上还是第一次。这是今年6月天民党在提前大选中严重丢失选票后出现的新形势,也是意大利政治、经济、社会危机持续深化的反映。大选的结局对意执政党内部、在朝在野党之间的关系必将产生影响,给本来动荡的意大利政局增添了新的不稳定因素。但是,大选  相似文献   

9.
9月1日,日本首相福田康夫因无法解决内政与社会经济难题而辞职,日本政局由此进入新一轮动荡。"错位国会"困局的深化与执政联盟内部的意见不一致,可能导致日本众议院大选提前至年内举行。自民党与民主党在众议院的的势力消长,将决定日本政局更加混乱还是逐渐趋稳。在当前政局动荡的背景下,日本新政权注意力主要放在国内,外交在日本政治日程中的地位下降,日美关系与日中关系在日本整体外交中的相对位置或有小幅调整,但中日"战略互惠关系"的总体格局不会发生根本变化。  相似文献   

10.
阿根廷政治形势基本稳定,经济则受巴西金融危机影响出现衰退;对外奉行以美国为重心、南方共同市场国家为基础的全方位务实外交政策,重视发展对华关系。 一、政局基本稳定 隐忧尚存 经过1997年10月国会中期选举,阿政局基本稳定,各派政治势力正积蓄力量角逐将于今年10月举行的总统大选。梅内姆企图再次参加竞选和连任,遭到党内“杜阿尔德派”坚决反对。大选前政局日趋复杂。  相似文献   

11.
自民党下台,细川组成联合政府,是日本政界改组的第一幕;细川宣布辞职,羽田少数派政权正式成立是日本政界改组的第二幕。 在第二幕中,日本朝野各政党大多数都是得不偿失:小泽的战略失大于得;自民党日趋衰落;社会党的形象受损;新党不新。日本国民对细川辞职后的日本政局混乱状态表示忧虑和不安。 今后日本政局的变化有三种可能:在现行的中选举区制度下举行大选,这种可能性较大;在新选举制度下举行大选;羽田不解散国会举行大选,而是宣布内阁总辞职,建立新的联合政权。 日本政局的“战国时代”,必须经过较长时期的动荡才能结束。日本政局中改宪派正在抬头,这种情况引起人们关注。  相似文献   

12.
巴基斯坦政局从动荡步入稳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巴基斯坦政局从动荡步入稳定刘善国1997年2月3日,巴基斯坦举行了全国大选,共有14个主要政党参加了此次选举,谢里夫领导的巴基斯坦穆斯林联盟赢得议会217个议席的绝大多数而获胜,并顺利通过国民议会信任投票,谢里夫于2月17日宣誓就任新总理。谢里夫上台...  相似文献   

13.
一年来,巴基斯坦国内矛盾加剧,不测事件频发,政局动荡不已。但巴基斯坦人民和各派政治家以国家利益大局为重,顺利举行大选,组成了新政府,开始了新的发展时期。  相似文献   

14.
1998年是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政坛变化较大,宏观经济保持相对稳定的一年,也是4国加入欧洲一体化战略取得实质性进展的一年。 一、政治形势 4国举行议会或地方政权换届选举,党派斗争掀起新的一轮高潮,但未引起大的社会动荡,政局保持相对稳定。 (一)围绕选举,各派政治力量进行了激烈较量。匈国会大选中,原执政的匈牙利社会党  相似文献   

15.
大选后的日本政局走向马俊威日本大选结束后,桥本龙太郎于11月7日再度当选日本首相,维持了4届达3年3个月之久的多党联合执政的局面被打破,自民党重新单独执政,日本政界进入保守势力主导的新阶段,政治右倾化倾向加强。一、日本政治力量新变化大选后日本政界基本...  相似文献   

16.
20 0 2年拉丁美洲政治值得关注和研究的问题不少 ,在总体形势方面 ,呈现出以下特点。一 总体保持稳定 局部出现动荡拉美大多数国家政局保持基本稳定 ,墨西哥和尼加拉瓜的政局一直保持稳定。 2 0 0 2年 4月 ,中美洲本年度惟一进行大选的哥斯达黎加顺利完成政权交接 ,基督教社会团结党的阿贝尔·帕切科当选为总统。在玻利维亚 ,前总统、民族主义革命运动领导人桑切斯再次当选为总统 ,大选前后的政局波澜不惊 ,只是在大选中得票占第 2位的古柯种植农协会领导人莫拉莱斯主张古柯种植合法化 ,公开指责美国毒品管制局在玻利维亚的活动侵犯了玻利…  相似文献   

17.
今年6月30日,尼泊尔总理尼帕尔发表全国电视讲话,以“受尼联共(毛主义)阻挠无法有效施政”和“为和平进程、宪法制定、摆脱僵局铺平道路”为由宣布辞职。此后,各党派围绕总理人选展开激烈博弈,尼泊尔政局陷入新一轮动荡。自7月21日至10月7日,尼泊尔共举行了11轮总理选举,均以失败告终。导致尼泊尔政局动荡的成因复杂,短期内难以消除,尼泊尔政局在未来一个时期内难以彻底稳定。  相似文献   

18.
拉美在稳定中继续深化政治改革刘新民政局保持稳定1996年整个拉美地区的政局基本上保持了近几年逐渐形成的稳定局面。多米尼加、厄瓜多尔和尼加拉瓜顺利地举行了大选,局势基本平静。尼加拉瓜大选虽然出现了一点麻烦,但桑地诺民族解放阵线对此次大选提出疑义的,主要...  相似文献   

19.
印度的未来走向梁洁筠今年4、5月间举行的印度第十一届大选,同上两届一样无一政党获得单独执政所需要的过半数议席。第一大党印度人民党在大选后组织的少数党政府上台仅13天就辞职。接着成立的联合阵线多党政府也只有靠国大党(英)的支持才能存在。这一现象,看似象...  相似文献   

20.
巴基斯坦经历近一年的政局动荡,大选终于尘埃落定,穆沙拉夫保住总统职位,但政治基础被削弱;反对党上台联合执政,而原执政党沦为在野党。从目前看,巴政局有望走向稳定,但新政府如何组成、操控新政府的政党与总统之间的尖锐矛盾如何化解等不确定因素,仍可能引发巴安全局势危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