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进入21世纪以来,东盟与中日韩之间一系列自由贸易协定的签订和"10+3"东亚领导人会议机制的建立,使东亚区域合作制度建设得到了积极推动。然而迄今为止,涵盖整个东亚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制度建设却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东亚合作模式只能在基本遵循东盟方式的基础上有所超越与创新,即坚持"10+3"机制这个主渠道与平等协商、循序渐进的东盟原则,同时发挥中日韩等大国的核心协调作用。在此基础上,发展和协调好与东亚共同体关系密切的区域外政治经济大国的关系,保持东亚共同体的开放性。这应是实现东亚整体崛起与提升东亚国际地位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2.
试论东亚峰会:制度安排、进程与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亚峰会”是实现东亚共同体长远目标的重要一步。本文在概述东亚峰会作为东亚共同体制度安排的合作进程后,认为实现这一合作的基础因素在于东亚国家强力推进降税进程、对外开放吸引外资、次区域合作等,这些因素促进了地区贸易和相互依存度的增长,并在由市场推动东亚区域化的基础上走向政府间制度性建设轨道。东亚峰会是这一制度性安排的重要举措。但是,由于东亚地区存在历史、社会、经济和政治多元性特点,东亚峰会的推进依然存在一些制约因素和问题,其中包括东盟的作用可能受到削弱、东盟内部关于主导权的争议、东亚峰会参与者以及区域外大国因素的作用。区域政治市场失灵,是东亚合作进程中需要适时关注并加以解决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3.
自东亚地区出现区域一体化的趋势以来,地区国家对于成立东亚共同体的追求就始终存在。日本一度十分热衷于东亚共同体的建设,小泉、鸠山两届内阁先后提出了不同理念倡导下的"东亚共同体"构想,中国也针对地区合作日益紧密的情况提出了"命运共同体"构想。近年来,日本出现了背离东亚社会,与地区和平稳定唱反调的倾向,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构建与"一带一路"带来的转变有利于东亚命运共同体建设的稳步推进。区域合作与地区和平稳定符合中国的国家利益,是中国长期以来的一贯追求。中国应采取全方位的策略使东亚命运共同体建设朝着有利于自身的方向稳步推进。  相似文献   

4.
进入21世纪后,东亚①地区国家关系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区域内国家间合作广泛展开.以"10+3"和"10+1"为主要机制的东亚合作是区域一体化现象中的新生事物,受到了中外学术界的极大关注.东亚合作发端于东南亚金融危机,在1998年年底举行的第二次东盟国家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期间,东盟9国(当时柬埔寨还未加人)和东北亚中、日、韩3国顺利实现了首次领导人聚会,他们就21世纪东亚地区的发展前景和合作问题交换了意见并取得了共识,成为东亚合作诞生的标志.  相似文献   

5.
中国"东亚共同体"构想的产生有着重要的经济、政治、历史和文化的背景和需求,并经历了从不关注、不积极到关注、积极的演变.创建和谐世界的理念是中国"东亚共同体"构想的基本指导思想.中国"东亚共同体"构想体现了和平与安全、发展与合作、和合与和谐的三大特点,强调和平的地缘政治、合作的地缘经济、和合的地缘文化与和谐的地理环境.其主要特点是:运行路径--先易后难、循序渐进、多轨并行、开放包容;横向联合-涉及政治、安全、经济、文化各个领域;关键因素--中国多边主义合作体系与美国双边同盟合作体系的"兼容共存";主导角色--推助东盟主导东亚共同体的建设;努力目标--建设东亚特色的东亚共同体等.  相似文献   

6.
中国-东盟合作与东亚一体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最近两年,东亚一体化取得明显进展,但也面临不少障碍.中国-东盟合作一是可以解决主导力量错位问题,为东亚一体化提供强大的推动力量和主导力量;二是可以降低制约国际合作的"不确定性",为东亚一体化奠定信任基础;三是能够将"和平解决争端"价值观念推广到整个东亚地区,为东亚地区安全共同体的价值观建构创造有利条件.加强中国与东盟合作,无疑有助于推进东亚一体化进程.  相似文献   

7.
2001年,“东亚展望小组”正式向东亚各国提出了由“10+3”机制向建立“东亚共同体”发展的长远设想。2004年第八届东盟—中日韩首脑会议则从政府层面明确了建立东亚共同体的目标。可以说,东亚的区域合作已进入了一个平稳发展的时期。但要加快推进东亚共同体的建设,理念建构是基础。国内外的学者对构建东亚地区的集体认同,已有了一定的认识和初步的探索,但并没有对东亚共同体理念进行专门的研究。笔者基于东亚文化结构状况、区域合作现状和区域观念整合目标等层面的分析,认为东亚共同体建构的是一种多元共生的理念,这种理念根植于东亚以“兼…  相似文献   

8.
新世纪以来,以"10 3"为主渠道的东亚区域一体化进程取得显著进展.在此背景下,作为亚洲区域合作积极倡导者之一的日本,推出EPA"行动计划",表明其区域合作政策出现一些新变化.日本调整东亚政策的主要意图是以扩大经贸合作深化与东盟的关系,以增加合作成员削弱中国在东亚合作问题上的作用,最终达到其主宰东亚区域一体化进程的目的.东亚地区各国经济差异较大,国家之间关系复杂,要想使区域合作进程完全按日本所期待的方向发展尚有不少困难.  相似文献   

9.
温刚 《东南亚》2009,(4):26-31
冷战后,东亚地区兴起了以各种多边安全对话机制为代表的多边安全合作模式。中国在10多年的参与过程中坚持东盟主导,遵循“不干涉他国内政、协商一致和灵活非正式”的东盟原则,重点加强在非传统安全领域的务实合作和防务对话,主张以建立信任措施为主要目的并探讨符合东亚特征的预防性外交。文章认为,中国应以主人翁姿态参与东亚安全合作,并以“10+1”和“10+3”机制为基础,广泛推进地区安全合作议程的创设,为东亚多边安全机制提供足够的物力、财力和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10.
2020年11月,东盟10国和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共15个亚太国家正式签署了RCEP,并且各缔约方均承诺将尽快完成协定的核准程序,使RCEP尽早正式生效.有关各方正式签署RCEP及其日后生效,标志着东亚区域合作进入了新阶段,但并非东亚区域合作进程的终点.RCEP正式生效后仍然面临着东亚区域合作方向的选择问题.为了全面落实RCEP的相关规定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推动东亚区域合作深入发展,必须继续坚持东盟在东亚区域合作中的主导地位.考虑到东亚地区的特殊性,在深化RCEP等制度性区域合作的同时,仍需坚持开放的地区主义原则,积极探索东亚区域合作的新形式;需要积极推动RCEP框架下的经济技术合作,促进区域包容性发展.此外,还应该在东盟主导下深化区域政治安全合作,促进政治安全合作与区域经济合作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