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印度自从1990年代开始实施“东向政策”以来,与东亚国家、尤其与东盟国家的合作不断加深,甚至与后者建立印度东盟“10+1”机制,并积极参与“东盟+6”和“东盟+8”合作。印度远在南亚,对与东亚合作十分积极,希望搭上东亚合作的顺风车,扩大地缘政治空间,对东亚地区施加战略影响。印度参与东亚合作给中国和其他东亚国家提供了战略机遇,也带来了战略挑战。  相似文献   

2.
冷战后东北亚面临的国际环境变化及诸多的现实威胁, 使多边安全机制的构建成为必然;而大国关 系的良性互动、朝鲜半岛的缓和以及区域经济合作的不断深入使多边安全机制的构建成为可能。在东北亚已经逐 渐形成了“ 两个轨道” 下的安全合作。中国应积极参与东北亚多边安全机制的建设。  相似文献   

3.
东亚地区合作形式多样.东亚峰会是地区论坛,就地区政治、经济和安全问题进行对话与交流,以促进东亚的和平、稳定与繁荣.东盟-中日韩合作("10 3")是基于东亚共同体建设的合作.建立东亚共同体必须以"10 3"为主渠道,辅之以"10 1"和其他东亚合作形式.中国应与东亚各国一起,坚持在"10 3"的基础上推进东亚共同体建设,支持东盟在东亚地区合作中的主导地位,防范日本等国在东亚地区合作中的负面影响和对中国的遏制政策.  相似文献   

4.
今年1月13-15日,东盟系列峰会(东盟、“10+3”、“10+1”、中日韩首脑会议)及第二届东亚峰会在菲律宾中部城市宿务举行。该系列峰会本应在2006年12月中旬举行,但因台风等因素的干扰被推迟。本届系列峰会是在地区国家关系缓和区域经济合作加速大趋势的推动下召开的,取得了显著成果,进一步凸显地区经济与安全合作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5.
美国构建后冷战东亚安全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冷战结束以来,美国的东亚安全战略经过近20年的发展与调整,已初步形成和正在努力打造后冷战时期的安全网络模式,即:以保持前沿军事存在和海外基地为基石,以双边军事同盟与准同盟为轴心,以地区多边安全合作机制为辅助模式,以与区域内非同盟、准同盟国家和区域组织进行高层对话为补充形式,在美国的主导下交叉运用。  相似文献   

6.
非传统安全视野下中国与东盟警务合作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中国与东盟各国所面临的非传统安全挑战 近年来,中国积极与东盟各国加强对外合作关系建设。通过“10+1”与“10+3”会议机制以及东盟地区论坛等形式,中国与东盟各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与发展。但是,中国与东盟同样也共同面临着非传统安全的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7.
当前东亚的安全形势呈现出两种不同的态势:安全困境的延续存在和安全合作的不断发展;传统安全领域中困境的难以解决和非传统安全领域中合作的加强。从外溢角度看,推动东亚安全状况向积极方向发展的因素主要体现在经济合作对安全合作的推动,非传统安全合作对传统安全合作的牵动,主要国家通过多边协调合作缓解安全困境的努力。中国应在推动东亚地区安全机制的建立和完善方面承担起大国的责任。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东亚缺乏一个真正的、泛区域的经济合作组织。近年来,在以东盟为主导、 以为基础、以为主渠道、以东亚峰会为重要补充的区域合作机制大框架下,东亚学界 积极探索多种形式的多边主义合作模式,共同提倡构建东亚一体化多边组织。中日韩三国已经在 构建东亚一体化的长远目标方面达成一致。中国主张维护东亚区域政治文化的多元化形态, 提出 和谐、双赢、多赢的共同观念, 以文化认知解读现代国际关系。东亚国家共同培育和塑造新的区域 文化认知,是重新考虑地区秩序和地区价值, 培育东亚共同体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9.
东亚安全合作及其模式选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当前东亚的安全合作呈现出两种态势 :传统安全领域中合作进展缓慢和非传统安全领域中合作进行顺利 ,对不同的安全领域做出区别分析 ,才能对东亚的安全合作有全面的认识。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运用现实主义、新自由制度主义和建构主义从权力、制度和身份等不同视角对其进行分析 ,可以塑造出对东亚安全合作的整体和理性的认识。东亚的多样化特征决定了它未来的安全合作模式应该是一种考虑共同安全 ,构筑多边安全机制 ,囊括综合安全的多元互补的安全合作复合体  相似文献   

10.
朝鲜核试验的进行, 朝核问题再次凸显, 地缘安全形势更趋复杂, 东北亚亟待建构一 个以六方会谈为基础的多边安全合作机制。六方会谈作为东北亚多边安全合作实践的一种过程, 既为将来东北亚多边安全合作机制的形成作了铺垫, 又带来了解决问题的契机, 并提供了有益的经 验教训。妥善解决朝核问题和建构新东北亚安全秩序, 以六方或多方会谈为基础的东北亚多边安 全合作机制将会是最好选择。  相似文献   

11.
进入新时代以来,中国始终坚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倡导构建中东安全新架构。在参与中东传统安全治理、化解地区冲突方面,中国始终推动对话协商,致力于公正合理解决中东热点问题,构筑兼顾各方合理关切的集体安全架构。在改善地区安全环境方面,中国抓住中东地区主要安全矛盾,顺应地区国家寻求缓和与发展的时代潮流,取得了促成沙特与伊朗复交的重大成果。在参与非传统安全治理方面,中国与中东国家共同提高应对非传统安全威胁的能力,共同维护发展中国家的权益。在参与中东安全治理的过程中,中国形成了以共同安全破解独享安全、以综合安全破解分割安全、以合作安全破解竞争安全等理念和经验,在中东安全事务中发挥了重要的建设性作用。  相似文献   

12.
实现南海区域安全与和平、稳定一直以来是中国和东盟国家就南海局势展开对话与合作的重要议题之一。然而,现实中的南海安全局势却一再紧张,这表明南海区域安全制度性安排与安全秩序理念和现有变化、发展迅速的南海安全形势已经出现了不同步、不协调的状况。在过往长期的南海安全区域间治理实践中,东盟和中国作为南海周边最具影响力的国家间集团和最重要的区域大国,以不同的方式,就南海安全的区域间治理展开了对话与合作,并形成了各自富有特色的治理模式,"东盟模式"和"中国模式"。这两种模式从不同层次和多个渠道就南海区域安全治理进行了对话与合作,并在南海安全区域间治理方面发挥了一定的效用。然而,目前南海安全体系呈现出来的脆弱性和南海区域安全现况却一再揭示,中国和东盟在南海安全区域间治理进程中还面临着不少现实的困境。为克服这些困境,更好地实现南海安全的区域间治理,中国和东盟应形成合力,为南海安全的区域间治理重塑一个相吻合的制度规范,共同构建一个相匹配的角色、身份与创造一个具有建设性意义的内外治理环境。  相似文献   

13.
基于以人民安全为宗旨的总体国家安全观和“以人为本、外交为民”的领事保护理念,受冲突影响和高风险区域的海外机构、企业和公民的安全是中国海外安保供给体系的首要关切。后疫情时代的安全环境、安全威胁和安保内容的新变化凸显了海外安保的供需落差,如何通过完善海外安保供给体系来应对后疫情时代的挑战,成为总体国家安全治理不得不重视的紧迫性议题。根据风险/焦虑-威胁/恐惧-危机/恐慌的升级过程,可将海外安保区分为预防、震慑、应急三种类型,政府、军队、国际安保公司、社会组织和海外企业能够发挥各自不同的作用。在明晰中国海外安保“阶段-类型”及对应的多元供给主体职能的基础上,中国海外安保供给体系的完善需要在总体国家安全观理念指导下,遵循“预防-震慑-应急”一体化的供给模式,建构多元供给主体联动体系,从而弥补现有供给体系的不足,全面推进“海外中国平安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4.
ABSTRACT

China’s growing power and assertiveness towards its smaller and weaker neighbours has been a wakeup call for the European Union and its member states which, as a result, have stepped up their involvement in East Asia. EU security policy in the region shows many elements of alignment with the United States, but also differences. In North East Asia, the EU has adopted harsh sanctions against North Korea but, contrary to the Trump administration which continues to seek regime change, has left the door open for dialogue. Moreover, the EU supports the process of trilateral cooperation among China, Japan and South Korea, while Washington has traditionally been lukewarm towards a process that excludes the US and risks being dominated by Beijing. The transatlantic allies also show differing approaches with regard to maritime disputes in the South China Sea. While EU security policy in East Asia is largely complementary to that of Washington, in some cases Europe tends – albeit inadvertently – to favour Beijing.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中美在亚太地区的安全矛盾持续发酵,逐渐形成安全利益、理念和地区安全秩序构想的全面对立态势,成为影响中美和平共处的重要因素。秩序疑虑与热点问题的对立是中美在亚太地区安全矛盾的主要表现。中美亚太安全矛盾的全方位突显,根本上源于两国力量对比的变化以及由此引发的权力转移态势,是中美总体力量差距背景下局部力量平衡的表现。这种力量平衡表现为:中国作为地区经济中心与美国作为地区安全中心的“二元结构平衡”;中国作为陆权大国与美国作为海权大国的“陆海权力平衡”;在中国近海区域,中美权力均衡态势初步形成。在此过程中,中美对既有安全矛盾管理的失效以及彼此安全威胁认知的反复塑造,客观上增强了矛盾对立的烈度,安全困境逐步形成。随着权力消长和政策互动,中美在亚太地区的安全困境,逐步呈现出从经典安全困境转向“国家引导型的安全困境”加剧的趋势。未来,中美亚太安全矛盾仍然会受到结构性因素的影响,而经济相互依存趋势、技术发展引发的军事威慑变化、意识形态竞争以及非传统安全合作等因素,则将决定既有安全矛盾是否会走向冲突。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世界各国越来越重视国家安全问题,并把它放在国家治理中越来越重要的位置,中国也不例外。然而,不少人对国家安全的理解还存在较大偏差,主要表现在要么笼统抽象地谈论国家安全,要么只是关注国家安全的某一个方面,对国家安全涉及问题的系统性讨论不多,即使那些为数不多的讨论也不够全面和深入。有效进行国家安全治理,需要全面、系统和深入地厘清“国家安全”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以及国家安全与其他价值之间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国家安全治理的原则和路径。国家安全是一个内涵极为丰富的概念,具有多面性、关联性、变动性、相对性、非唯一性、主观性和社会性等特征,深入研究和把握国家安全要有总体安全思维,从总体安全的角度全面审视我们面临的挑战,借鉴中外历史经验和教训,并在此基础上加以认真应对。因此,国家安全治理的路径选择至少应遵循总体、全面、兼顾、适度、平衡、顺势与合作等原则。  相似文献   

17.
中国边疆邻国众多、民族多样、文化多元,地缘政治与周边环境复杂。在深度全球化时代,各国利益相互镶嵌,安全互依互保。随着中国全面扩大对外开放以及"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边疆跨境非传统安全问题愈加复杂多元,互为关联,关涉政治、经济、文化、生态、公共卫生等诸多领域,涵盖地缘、认同、利益与网络等不同安全场域,并融入周边安全、国际安全与人类安全之中。在新形势下,边疆跨境非传统安全及其治理呈现出越来越多的新问题与新难题,只有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促进国际与国内相涉行为体之间的协同共治,加强边疆跨境非传统安全全方位、多层次的体系性治理,才能有利于推进维护总体国家安全。  相似文献   

18.
国家安全领导体制的变革与东北亚地区安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国家安全委员会为代表的国家安全领导体制是现代国家安全决策、协调和咨询的最核心机构。从理论上讲,国家安全领导体制关系到国家安全战略的每个环节,可以结合外交政策分析的不同视角,同时又具有比较政治研究的重大意义。从实践上来看,美国、英国、法国等世界上主要大国都已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国家安全领导体系,而东北亚中、日、韩三国从2013年开始也相继进行了国家安全领导体制的变革,建立了国家安全委员会及其常设机构。尽管从人员构成、战略目标、运行模式等方面来看,三国变革后的国家安全领导体制还有差异,但是国家安全领导体制的变化对东北亚局势还是造成了深远影响。中日关系、朝鲜半岛问题、东北亚地区的安全架构都出现了新的变化;同时,各国国内安全问题,特别是非传统安全问题已成为新的国家安全领导体制的主要涉及领域。东北亚地区国家安全领导体制改革是全球范围内国家安全转化和重构的一部分,未来的国家安全领导体制建设要从理论上探讨如何规避其中的官僚政治特别是小集团思维因素,在理念上要与国家安全观紧密结合起来,在实践上要充分考虑其长期性、复杂性,并为体制变革提供强有力的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19.
Recent developments in European security have shown the growing need for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security dynamics on the European continent. This article presents an analysis of differing Russian and European perceptions of European security in general, and concerning the crisis in Ukraine in particular. As much of the literature on these issues has been normatively driven, we aim to provide an impartial presenta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dominant Russian and EU discourses. This we see as essential for investigating the potential for constructive dialogue between Russia and the EU. If simplistic assumptions about the motivations and intentions of other actors take hold in the public debate and policy analyses, the main actors may be drawn into a logic that is ultimately dangerous or counterproductive. With this article we offer a modest contribution towards discouraging such a development in Russia–EU relations. After presenting an analysis of the differing EU and Russian perceptions, we discuss the potential for dialogue between such different worldviews, and reflect on potential implications for European security. As the article shows, there are tendencies of a certain adjustment in the Union’s approach that may make a partial rapprochement between the two sides more likely.  相似文献   

20.
冷战对亚洲安全格局产生了根本影响,助推美国在亚洲安全格局中的主导地位,由此形成支离破碎、犬牙交错的地缘安全格局,迟滞地区国家探索亚洲安全治理的进程,导致多种安全观剧烈碰撞、相互影响并复杂互动,使亚洲形成两极之间的中间地带,为世界走向多极化创造了条件。从公共产品供给角度分析,亚洲安全治理主要存在美国主导的亚洲安全治理、东盟主导的地区安全合作和以中国为代表的亚洲新安全观及其实践,各种类型的安全治理在现实中并存共生,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形成当今亚洲复杂多元的安全治理体系。中国在积极倡导新型安全理念、共同维护地区安全、探索安全治理新模式、强化大国战略互信、管控周边难点热点问题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负责任、建设性、可预期的政策和举措,并取得了积极效果。亚洲安全架构建设依然任重道远,中国要以新安全观为指引,积极推动新安全观同地区各方安全理念和治理模式对接,推进亚洲地区安全架构建设,深化同有关国家的互信合作,推动构建亚洲命运共同体,在促进亚太安全治理和推动亚太安全新格局的构建中承担更大责任,发挥更大作用,作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