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应用感染血吸虫尾蚴11周的Balb/c小鼠肠淋巴结淋巴细胞建立16株血吸虫虫卵抗原特异性的单克隆抗体,选择其中的8株进行扩大培养并进行特性测定。双向琼脂扩散试验表明8株单抗都属IgG_1亚型。ELISA试验表明8株单抗都只对血吸虫虫卵抗原起反应,对肝片吸虫抗原和锥虫抗原都不起交叉反应。血吸虫雄虫和虫卵冰冻切片IFA试验表明8株单抗都定位于虫卵卵壳,其中1株同时定位于雄虫表膜,2株同时定位于雄虫肠壁。免疫电转移试验表明8株单抗都能识别血吸虫虫卵抗原55~98KD之间的多条抗原条带,其中有3株单抗同时识别雄虫抗原的1~2条抗原条带。ADCC试验表明在巨噬细胞或嗜酸性粒细胞介导下,8株单抗中有7株杀伤血吸虫童虫的效果比1:2稀释的、感染血吸虫尾蚴8周的Balb/c小鼠血清强。  相似文献   

2.
肝卵冰冻切片酶染色法诊断血吸虫病,在人医方面已见报道,在诊断耕牛日本血吸虫病方面尚未见报道。我们在石蜡切片酶染色法的基础上,改用冰冻切片技术,并摸索出较为理想的底物溶液,使整个实验时间大为缩短,现简介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抗原制备:给健康家兔感染1500条日本血吸虫尾蚴,45天后剖杀,迅速取出肝脏,切成1cm~3的块状,10分钟内移入液氮罐中,贮藏备用。用新鲜的兔肝或液氮罐内取出的兔肝做冷冻切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用Horowitz等(1982)的方法,用超声裂解的日本血吸虫尾蚴粗抗原结合佐剂氢氧化铝凝胶免疫6~8周龄的雌性Wistar大鼠、7周龄的雄性C_(57)BL/6小鼠和2kg重的雄性新西兰兔子。大鼠分为0.2、2、4和8μg四个免疫剂量组;小鼠分为0.2、2和4μg三个剂量组。大鼠和小鼠的免疫途径都是腹腔注射,在初次免疫后的第30天和第70天各加强免疫一次。兔子分为1μg和10μg两个剂量组,采用腘淋巴结免疫法,并在初次免疫后的第二周和第四周各加强免疫一次。所有动物在最后一次免疫后的第15天采用盖玻片法攻击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大鼠的攻击感染尾蚴数为500条,小鼠为60条,兔子为200条。攻击感染后第30天扑杀动物,用主动脉灌注法回收成虫,并以减虫率表示免疫保护力。试验结果表明,三种免疫动物均获得部份保护力。大鼠、小鼠和兔子的减虫率分别为33.82~45.14%、23.74~42.55%和16.57~19.92%。经统计学显著性测定,大鼠各组差异十分显著(P<0.01),小鼠和兔部份组差异显著。本文还应用被动皮肤过敏反应(PCA)检测试验动物IgE抗体的变化。结果发现活尾蚴免疫组除个别鼠外,均出观阳性反应,第一、二、三次免疫后的血清抗体滴度分别为1:4、1:8、和1:16,但超声裂解尾蚴抗原免疫组和对照组大鼠均为阴性。本试验说明在Wistar大鼠及  相似文献   

4.
酶联免疫印渍技术(下称EITB)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新技术,它结合了SDS-PAGE(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的高分辨力和酶联免疫反应的高敏感性和特异性,已成为生物化学、免疫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等研究领域中的一项十分有用的分析手段。这几年该技术已被应用于分析寄生虫抗原及寄生虫病的免疫诊断。本文应用SDS-PAGE分析了血吸虫尾蚴、成虫、虫卵抗原及肝片吸虫成虫抗原,并对EITB在耕牛血吸虫病免疫诊断上的应用价值作了初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5.
施福恢等曾应用伏基弗以10mg/kg剂量1次口服,治疗黄牛人工定量感染日本血吸虫,结果减虫率为76.3%,减雌率92.1%。为了进一步阐明伏基弗对日本血吸虫的作用,本文应用该药两种制剂,对家兔实验感染日本血吸虫进行了抗虫效果试验。 (一)材料与方法 1.动物:本所自繁的新西兰健康大白兔,体重1.5~2kg。 2.日本血吸虫尾蚴及实验感染:用本所培养的钉螺新逸出的尾蚴,以腹部盖片法感染家兔,每兔200±1条,感染40~45天后投药。 3.药物与剂量:伏基弗3.3%的口服混悬液,以50mg/kg剂量灌胃;5%注射剂,以30、40、50mg  相似文献   

6.
以PCR技术从日本血吸虫成虫mRNA反转录制备的cDNA中克隆日本血吸虫锌指蛋白编码基因Sjzfp1以及181~786bp的DNA片段,分别以pGEX-4T和pET-28a(+)为表达载体制备重组抗原rSjzfp1/GST和rSjzfp1-1/His。将重组抗原与206佐剂混合后免疫小鼠,观察免疫预防效果。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Sjzfp1在不同发育期虫体中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获得了日本血吸虫Sjzfp1基因全长序列,其ORF为1017bp,编码338个氨基酸,推导的理论分子质量为38.5ku。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Sjzfp1为日本血吸虫环形锌指蛋白或PHD型锌指蛋白。以rSjzfp1/GST和rSjzfp1-1/His免疫小鼠,诱导的减虫率分别为50.43%和17.85%,肝虫卵减少率分别为72.64%和15.96%。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表明Sjzfp1基因在各发育期虫体中均有表达,其中在尾蚴和毛蚴中表达量较高,在终末宿主体内各发育期虫体中,以42d成虫表达量最高。结果表明,Sjzfp1基因在抗血吸虫疫苗研究中具有进一步研究的潜力。  相似文献   

7.
为构建重组日本血吸虫多表位核酸疫苗,并通过小鼠免疫保护试验比较不同重组多表位疫苗诱导的免疫保护效果,筛选并以PCR方法扩增日本血吸虫抱雌沟蛋白(SjGCP)、谷胱甘肽-S-转移酶(Sj28GST)的抗原表位和23ku膜抗原大亲水区(LHD-Sj23)的编码DNA片段,构建了pCMV-LHD-Sj23-BSj28,pCMV-BGCP-LHD-Sj23,pCMV-BGCP-LHD-Sj23-BSj28三种日本血吸虫多表位核酸疫苗;采用肌肉注射法接种昆明系小鼠;用日本血吸虫尾蚴攻击感染后,剖杀小鼠,计算减虫率。结果显示,3种重组的真核表达质粒在免疫小鼠中分别获得了6.30%,14.76%和64.95%的减虫率。表明该重组多表位核酸疫苗可诱导较高的免疫保护效果,获得的三价核酸疫苗pCMV-BGCP-LHD-Sj23-BSj28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柯氏伪裸头绦虫(Pseudanoplocephala cr-awfordi)寄生于猪体内,也可寄生于人体及鼠类。本文首次报道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对该绦虫虫卵超微结构的观察结果。(一)材料和方法 把采自猪体的柯氏伪裸头绦虫的孕卵节片洗净污物,放在盛有生理盐水的平皿中撕碎并充分搅拌,使虫卵释出;除去节片碎片,用生理盐水反复清洗;将净化的虫卵用4%戍二醛溶液固定;取经戍二醛固定的虫卵,用0.2mol PBS浸洗数次,再用1%锇酸固定,上述PBS浸洗,供制备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标本用。制备扫描电镜标本时,依次用梯度乙醇逐级脱水和梯度乙腈置换后,在CO_2真空干燥器内干燥,镀膜仪内喷金后,送入日立—S50扫描电镜观察。制备透射电镜虫卵标本时,依次用梯度乙醇逐级脱水和梯度丙酮置换,环氧树脂“618”包埋,LKB—8800Ⅲ型超薄切片机切片,醋酸双氧铀及枸橼酸铅染色后,送入DXA4—10型透射电镜进行观察。  相似文献   

9.
本实验证实了三株曼氏血吸虫抗原特异性的单抗各识别一个特异的抗原表位。采用ELISA竞争法显示了辐照致弱尾蚴免疫鼠和正常尾蚴免疫鼠血清中保护性单抗D_6的含量与尾蚴抗原特异性的总IgG水平相关,而非保护性单抗N_(122)则无关。两种免疫鼠血清中血吸虫尾蚴抗原特异性的总IgG水平变化不一致,但从免疫后第1至第6周,两种免疫鼠血清中保护性单抗D_6的含量却很接近。本实验的结果从克隆水平说明体液免疫应答在血吸虫病的免疫抗性中起着一定的作用,同时也为解释辐照尾蚴免疫鼠模型的免疫机理提供一些有关体液免疫方面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0.
以日本血吸虫基因重组抗原LHD-Sj23/pGEX、可溶性虫卵抗原(soluble egg antigen,SEA)及SEA经Sephadex G-200柱层析分离后得到的第一峰SEA1作为诊断抗原,应用ELISA检测人工感染日本血吸虫绵羊血清及自然感染日本血吸虫水牛血清。结果显示,三种抗原用于检测人工感染日本血吸虫绵羊血清的阳性符合率分别为88.79%、98.15%、100%,阴性符合率均为100%;自然感染日本血吸虫水牛血清的阳性符合率分别为80%、80%、84%,阴性符合率分别为88.9%、93.3%、91.1%;三种抗原与伊氏锥虫病牛血清无交叉反应;检测感染日本血吸虫不同时间绵羊血清,发现感染6周后均被检出针对这三种抗原的特异性抗体,且SEA及SEA1在感染4周后即可检出特异性抗体。三种抗原的诊断效果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血吸虫病免疫机理,并为此病研制出一种有效的虫苗,首先应该获得在免疫宿主体内攻击尾蚴消耗的知识,Smithers(1982)在其血吸虫病免疫接种的综述中指出,直到如今,关于免疫动物体内攻击血吸虫感染的消耗的确实部位尚不知晓。虽然在免疫小鼠体内血吸虫消耗的两个阶段的证据已被Smithers和Gammage(1980)令人赞许地研究出来了,但他们认识到,用他们的技术只能回收到活的虫体,对虫体死亡部位确无直接证据。为此,  相似文献   

12.
为构建含日本血吸虫抱雌沟蛋白(SjGCP)完整ORF的核酸疫苗,评估该核酸疫苗在小鼠体内诱导抗血吸虫感染的免疫保护效果及其保护机制,将编码日本血吸虫大陆株抱雌沟蛋白基因ORF片段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VAX1中,用重组质粒pVAX1-SjGCP三次肌肉注射BALB/c小鼠,攻击感染血吸虫尾蚴,攻击感染后第42天剖杀小鼠冲虫,计算减虫率及肝和粪便的减卵率,评估其免疫保护效果。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第3次免疫后小鼠淋巴细胞亚群CD4+、CD8+占总淋巴细胞的百分比及细胞因子IL-4、IFN-γ表达水平,探讨核酸疫苗的免疫机制。结果显示,小鼠经pVAX1-SjGCP质粒免疫后诱导了31.9%的减虫率,以及47.85%、68.04%的肝减卵率和粪便减卵率,与PBS组差异显著;pVAX1-SjGCP免疫组淋巴细胞亚群CD4+、CD8+百分比增加,细胞因子IFN-γ及特异性IgG水平提高,与pVAX1组差异显著。结果表明,血吸虫抱雌沟蛋白基因DNA疫苗能够诱导宿主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应答,产生Th1/Th2型混合的细胞免疫反应,具有一定的抗血吸虫感染的免疫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13.
豆状囊尾蚴人工感染家兔抗体水平的消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取人工感染豆状带绦虫犬自然排出的孕卵节片,虫卵计数后以不同数量感染家兔,定期采血,待囊尾蚴成熟后扑杀,计数.同时,用豆状囊尾蚴粗制抗原所建立的ELISA诊断方法,检测家兔的抗体变化情况.结果显示,家兔在感染后第3周血清抗体呈阳性,且抗体水平逐步上升,第8周达到最高水平,直至第10周扑杀时仍呈较高的阳性水平.抗体水平随感染数量的增加而升高,虫体负荷随感染强度的增加而逐步升高,感染虫体数量的多少对抗体出现的时间影响不大.研究结果为该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及免疫预防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研究日本血吸虫童虫保藏技术的目的是为了使经冷冻的童虫直接应用于免疫预防、免疫诊断、药物治疗的感染动物模型及虫种保存。自从James(1981)首先提出冷冻保存曼氏血吸虫以来,Stirewalt等(1984)、许绶泰等(1989,1990)相继进行冷冻保存血吸虫方法的研究。本文是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对许绶泰等的冷冻保存童虫技术进行改进,以找出可以实际应用的方法。 (一)材料和方法 冷冻用日本血吸虫尾蚴由本所钉螺室提供,所用钉螺系湖北钉螺,血吸虫为日本血吸虫中国大陆株安徽贵池品系。冻存剂采用  相似文献   

15.
本文首次在绵羊阐明了细粒棘球绦虫原头节排泄分泌(ES)抗原及原头节可溶性粗抗原的免疫原性。应用体外培养技术制备原头节ES抗原,用超声波粉碎法制备原头节可溶性粗抗原。将抗原与等体积弗氏不完全佐剂乳化后经肌肉及皮下分两次免疫绵羊,最后一次免疫后14天攻击感染细粒棘球绦虫虫卵1000枚,攻击感染后7个月剖检试验羊。结果表明,原头节ES抗原在绵羊诱导的免疫保护力(减囊率)达92.07%,原头节可溶性粗抗原为74.89%。本实验还观察了血清抗体应答、T细胞应答与免疫保护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在日本血吸虫虫卵孵化中,观察到除有年繁殖周期和日繁殖周期外,从毛蚴孵化率的日差中,还发现存在节令调节的微妙现象,且具有一定的规律,对提高粪孵率,诊断耕牛血吸虫病有一定应用价值。 (一)材料与方法 1.材料:用4条(临界数)日本血吸虫尾蚴感染1头健康黄牛,当粪孵出现毛蚴时,即供试验用。 2.方法:每日上午9点30分,从牛直肠内掏取粪样,放在容器内30℃保温,拌匀,分为7份,每份20g分别用30℃温水经尼龙筛淘清,装瓶,加30℃孵化水;用棉析法计数孵出的毛蚴,共3次,时距1小时;记数后,将粪样回收捏干,保湿30℃过夜,翌日用同法孵化毛蚴,计数后,即弃去粪样。试验不间断地持续365天,将每日记录,计算出毛蚴当日与翌日的孵化率。  相似文献   

17.
对实验小鼠感染小鼠肺炎病毒(PVM)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IELISA)进行检测,其敏感性、特异性、重复性和稳定性均达到满意效果。结果显示,用PVM接种BHK21细胞经初、高、超差速离心浓缩制备的抗原,与仙台病毒(Sendai)、小鼠肝炎病毒(MHV)和呼肠孤病毒3型(Reo3)的免疫小鼠血清抗体不产生交叉反应,阻断抑制率大于50%;IELISA与HI对50份小鼠血清检测比较,其阳性检出率分别为30%和20%;将制备的检测抗原在-20℃保存6个月效价稳定。IELISA操作简便,适用于大批样品的检测。  相似文献   

18.
对实验小鼠感染小鼠肺炎病毒(PVM)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Ⅰ-ELISA)进行检测,其敏感性、特异性、重复性和稳定性均达到满意效果.结果显示,用PVM接种BHK21细胞经初、高、超差速离心浓缩制备的抗原,与仙台病毒(Sendai)、小鼠肝炎病毒(MHV)和呼肠孤病毒3型(Reo-3)的免疫小鼠血清抗体不产生交叉反应,阻断抑制率大于50%;Ⅰ-ELISA与HI对50份小鼠血清检测比较,其阳性检出率分别为30%和20%;将制备的检测抗原在-20℃保存6个月效价稳定.Ⅰ-ELISA操作简便,适用于大批样品的检测.  相似文献   

19.
收集鸭甲型肝炎病毒3型(DHAV3)接种10日龄鸭胚后死亡胚体的尿囊液,用差速离心法获得纯化的DHAV3抗原免疫家兔后制备家兔抗DHAV3超免疫血清,提取家兔抗DHAV3IgG,成功建立和优化了检测DHAV3的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该法能够检测DHAV3感染雏鸭肝组织的病毒抗原,阳性信号主要分布于受感染细胞的细胞质,而用它检测鸭瘟病毒、鸭疫里氏杆菌、大肠杆菌、肠炎沙门菌、多杀性巴氏杆菌感染发病死亡雏鸭和健康雏鸭时则呈现阴性反应。应用该方法对临床确诊并经福尔马林溶液保存的5份DHAV3感染雏鸭的肝、脾、肾、小肠、法氏囊、哈氏腺、胸腺的样品进行检测,结果均为阳性。以上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可用于DHAV3感染雏鸭的临床诊断和福尔马林溶液固定样品的回顾性诊断。  相似文献   

20.
毁灭泰泽球虫(Tyzzeria perniciosa)属于复顶亚门孢子虫纲球虫目艾美耳科,是家鸭的一种致病球虫。刚从鸭粪排出的新鲜卵囊没有孢子化。孢子化后,卵囊内便形成8个子孢子,但无孢子囊。由于制备卵囊超薄切片的困难,球虫卵囊孢子化过程的超微结构研究被阻碍了许多年,直到1976年Andersen等研制出一种卵囊双切片技术,才成功地解决了这一难题。目前,已有布氏艾美耳球虫和龚地弓形虫卵囊孢子化过程的研究报道,毁灭泰泽球虫卵囊孢子化的细微结构尚无记载。故此,作者对该种卵囊孢子化过程的详细结构进行了研究。(一)材料与方法 实验所用卵囊是以纯种毁灭泰泽球虫卵囊接种无球虫小鸭,从收集的粪便分离得到。取新鲜卵囊在26℃条件下分别孢子化0、6、12和24小时,然后每份材料按照Andersen介绍的方法制作卵囊的超薄切片,染色后,在JEM100s电镜下观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