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俄罗斯埃迪托利阿尔·乌尔斯斯出版社2001年出版了俄罗斯国家杜马安全委员会评审会议成员、《俄罗斯联邦反恐怖法》起草者之一、俄总统安全会议“加强打击恐怖主义联邦纲领起草工作组”成员、俄罗斯联邦护法机构领导人协商会议预防犯罪工作组成员、法学博士В·Е·彼得里谢夫(В·Е·Петрищев)的新作《恐怖主义札记》。该书对政治型恐怖主义进行了深入探讨,现介绍如下: 一、定义。恐怖主义作为一种复杂的社会政治现象,可将其定义为:借助社会、政治或意识形态理由系统地使用暴力或威胁使用暴力,通过这种恐吓迫使自然人从事有利于恐怖分子的行为或实现恐怖分子预定目标。 二、基本特征。恐怖行为的主体是极端运动和党派及团体的成员、民族主义者、教权主义者、宗教极端分子;具有视采用恐怖主义为正确行为的思想  相似文献   

2.
李维建 《西亚非洲》2015,(2):112-127
"博科圣地"的产生是尼日利亚国内和国际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是对宗教、政治、经济等复杂形势的极端表达方式。这种表达具有必然性,因为在尼日利亚北部这一伊斯兰教意识形态浓厚的地区,社会下层除了伊斯兰教的资源可资利用之外,未找到其他意识形态、政治和文化资源。日益崛起的萨拉菲主义使外来的文化和思想、制度和政治很难在当地落地生根。而外来的宗教极端思想迎合了国内下层民众抗争的需要,使"博科圣地"同时兼具宗教极端主义、恐怖主义和社会抗争的性质,恐怖主义和社会抗争也由此被涂上了浓厚的宗教色彩。"博科圣地"不仅给他人制造了悲剧,它所坚持的恐怖主义同时也玷污了其所珍视的伊斯兰教。从这个意义上说,"博科圣地"本身也是一个悲剧。以"博科圣地"为代表的下层民众在争取权益、进行社会抗争时,却选择了宗教极端主义的指导思想,走错了方向。  相似文献   

3.
当今自杀性恐怖主义活动态势及危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宗教极端主义、民族分离主义、国际恐怖主义是当今世界的三股恶势力。伊斯兰极端主义与恐怖主义 ,民族分离主义与恐怖主义又常常分别合二为一 ,少数情况下也有三者合而为一的情况。自杀性恐怖主义活动则是这种“二位一体”或“三位一体”的最极端、对公众心理冲击最强烈的表现形式。一、自杀性恐怖主义活动的组织概况  自杀性恐怖主义活动是一种具有政治动机的极端暴力行为 ,通常的方式是 ,攻击者引爆绑在身上的炸弹 ,或者驾驶汽车炸弹冲向目标 ,偶尔也用自行车、动物等交通工具携带炸弹搞爆炸。当代自杀性恐怖主义活动始于 1983年的黎巴…  相似文献   

4.
在国际反恐联盟的打击下,极端组织"伊斯兰国"逐步土崩瓦解,国际反恐战争进入"后伊斯兰国时代"。受中东恐怖组织成员"回流"和阿富汗局势变化影响,根植于中亚政治经济环境的恐怖主义活动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活动范围和袭击目标国际化;恐怖主义思潮内生化、年轻化趋势明显;袭击方式更具极端化暴力特性。中亚地区恐怖主义活动的新变化对地区和周边的安全稳定产生了消极影响,中亚各国普遍加大了针对恐怖主义犯罪的打击力度,努力建立健全社会化的预防恐怖犯罪机制,并积极与国际社会一道争取地区安全局势可控。  相似文献   

5.
现代恐怖主义的四次浪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家栋 《国际观察》2007,5(6):62-68
自19世纪末以来,国际社会经历了四次恐怖主义浪潮:无政府主义、反殖民主义、意识形态冲突和宗教极端主义。在这四次浪潮中,虽然都穿插着民族主义的因素,但在不同时期,民族主义有不同的表现方式和特征。与前三次浪潮相比,宗教极端主义具有扁平化的组织结构、颠覆整体世界秩序的愿望,以及强烈的暴力和杀伤冲动。目前,恐怖主义正在向小型化、当地化、网络化的后基地组织时代发展  相似文献   

6.
恐怖主义与民族、宗教问题论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恐怖主义是当代国际社会不稳定的一大因素,“9·11”事件更是凸现出恐怖主义已成为威胁全球人类的一大公害。我们这里所说的恐怖主义,是指20世纪60年代末以来世界范围内有组织的政治性恐怖主义。它是指行为者对非战斗目标(特定的公私机构、设施、交通工具、非战斗人员尤其是无辜平民等)采用暴力或暴力威胁的极端手段,进行破坏、报复和讹诈,把一定的对象(有关政府、  相似文献   

7.
李捷 《国际资料信息》2006,(9):11-12,22
阿富汗战争后,国际恐怖主义在各国合力打击下,呈现出一些新的发展趋势:在意识形态上,以宗教极端主义为纽带,加速力量整合;在组织结构上,呈现网络化与分散化的态势;在资金问题上,出现全球性配置与本地化募集的双重特点。一、以宗教极端主义为纽带宗教极端主义是宗教派别组织中激进派或极端派的思想观点、政治与社会主张的一种概括和界定。①宗教极端主义排斥其他不同教派的思想、观点、主张,甚至将与己不同者都视为“异教徒”,把宗教教条泛化、极端化、绝对化,煽动宗教狂热,排拒科学理性。②尽管宗教极端主义并不等于恐怖主义,但大量事实表明…  相似文献   

8.
反恐法制化是应对当今恐怖主义常态化挑战的重要举措。中亚地区因其特殊的地缘特点和人文环境成为极端势力进行恐怖主义活动的主要地区之一。为打击中亚恐怖主义,保障地区的稳定与安全,中亚国家近10年来一直在加紧反恐法制建设:通过法律加强国内宗教管理,明确界定恐怖主义概念和恐怖犯罪行为,明确与反恐相关的法律程序,促进国内反恐法律与国际反恐公约的有机衔接。通过完善反恐法律体系,中亚国家这些年在认定恐怖组织和惩办恐怖行为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中亚国家的做法有不少值得中国学习和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9.
作为一种极端的解构力量,恐怖主义对于国际秩序的威胁和损害不仅在于通过制造恶性事件以破坏国际社会的安全稳定,更在于借助销蚀主流价值而削弱国际秩序的观念基础。因此,国际社会有必要将评估和应对恐怖主义的社会解构纳入反恐治理的基本范畴。其中,以“伊斯兰国”组织为代表的恐怖主义力量进行社会解构的行为策略,可以分为以动摇当代领土政治、颠覆主流生命伦理和创设替代政治秩序为主要构成的重释再造,以动员恐怖袭击、滋长恐怖气氛和催生仇恨敌对为主要构成的“木马”植入,以“黑色经济”“黑色宣传”和“黑色技术”为主要构成的反向利用。目前,国际社会的反恐路径注重结合预防恐怖主义的内向防御逻辑与打击恐怖主义的外向进攻逻辑。沿着这一思路,国际社会可以综合采取加强反恐实践中的逆向战略、修正反恐叙事中的敌意话语和联通反恐治理中的不同系统等多种举措以应对恐怖主义的社会解构。  相似文献   

10.
中亚地区打击恐怖主义的国际合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亚各国独立以来,整个地区因面临各种"新挑战",如国际恐怖主义、宗教极端主义、民族分裂主义、有组织犯罪、毒品和武器非法交易以及非法移民等问题.从历史发展、地缘政治状况和社会经济文化等因素看,中亚地区所处安全环境非常脆弱且极易受到恐怖主义的威胁.中亚国家在面对国际恐怖主义、宗教极端主义和民族分裂主义运动合流的情况下,纷纷制定了相关的国内反恐政策,同时也加入到了地区和全球性反恐机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