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论述东盟经济共同体与"一带一路"的对接和合作,认为伴随着东盟经济共同体的建设和"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东盟经济共同体与"一带一路"倡议可逐步实现相互对接,并将取得优势互补和合作共赢的经济效应。  相似文献   

2.
发展与东盟国家的经贸关系是中国在南海地区推进"一带一路"倡议的经济基础。美国和日本以南海问题为抓手与中国展开区域战略竞争的政策为"一带一路"相关政策实践附加了政治与安全因素。当前,中国与包括越南、菲律宾等南海声索国在内的东盟国家商品贸易及投资关系的稳定发展为"一带一路"推进提供了战略可能性。然而,中国与东盟国家经贸关系的单向顺差和直接投资不足等问题也限制了其经济政策转化为良性社会政治效应的拓展空间。在"一带一路"推进过程中,中国国内产业升级与中国—东盟商品贸易结构的平衡将使中国得以拓展南海地区经济政策的社会政治效应,并使该地区经济、政治和安全领域的多边合作机制愈加完善。  相似文献   

3.
东盟是"一带一路"倡议推进的重点区域和优先方向。中国在东盟推进"一带一路"时面临的经济环境较为理想。但是,主要受南海问题的困扰,当前中国在增进与东盟国家政治互信和维护区域安全环境方面仍面临着挑战。美国对南海问题的介入离间了中国与东盟一些国家的关系、恶化了南海安全环境,因而增大了中国在东盟推进"一带一路"倡议时的战略压力。中国应多渠道入手来应对这一挑战。首先,中国应继续致力于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构建;其次,中国应以"一带一路"建设为契机全方位推进中国—东盟关系的发展;第三,在坚持以"双轨思路"处理南海问题的基础上,中国应积极开展与东盟国家的海洋合作并努力提供更多国际公共产品。  相似文献   

4.
贸易与投资便利化是促进澜湄国家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抓手。作为"一带一路"建设的有益补充,澜湄对话合作机制对构建开放公平的营商环境、促进区域经济协同发展、加快构建服务型政府意义重大。推动澜湄合作应充分依托"10+1"、"10+3"框架下形成的合作成果,有效衔接"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湄公河委员会"、"东盟—湄公河流域开发合作"等现有机制,在《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等一系列双多边协定的指导下提升贸易投资便利化水平,通过增强政策透明度、降低准入门槛、加强贸易和投资政策对接、简化投资手续、提高通关效率、强化监管等措施推动澜湄合作迈向新台阶。  相似文献   

5.
世界和地区经济融合及一体化趋势日益明显。包括越南—中国在内的东盟与中国的经济关系在最近几年有许多新的进展。本文简要介绍当今的越南经济形势并分析越南和中国经济的合作现状。指出越南和中国都正处在重要的经济社会发展时期,"一带一路"倡议被期待将对包括越南—中国在内的东盟—中国经济合作带来许多新的机遇。如果相关各方能在平等互利的原则上充分利用这些机遇来共同进行实质性的合作,那么将对促进各方经济、贸易和投资增长作出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6.
目前全国沿边地区掀起了参与"一带一路"和新一轮沿边开放的热潮,并形成了黑龙江实施"大沿边"开放战略型、云南打造国际重要战略通道型、辽宁沿海沿江沿边内陆开放互动型等开放新模式。广西应充分借鉴兄弟省区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实施以面向东盟为重点的"大沿边"开放战略,把沿边开放摆到与沿海沿江开放同等重要的战略位置,重新认识、高度重视和重振柳州老工业重镇,着力构建沿海沿江沿边内陆开放新格局,把建设西南国际航运中心作为新一轮扩大开放的总抓手,加速推进面向东盟的国际大通道建设,积极推动广西和云南面向东盟的沿边地区开发开放带上升为国家战略,加快把广西建设成为中国—东盟战略合作新高地、我国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一带一路"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  相似文献   

7.
"一带一路"战略是促进沿线国家、地区之间经济合作和交流,重构地区经贸格局,推动地区经济一体化发展的伟大战略和顶层设计。亚投行的成立及其金融支撑作用的发挥将助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推动地区经济发展。亚投行的建立可以带来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助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可以为未来人民币全球性结算、融资、储务和贸易提供便利和条件,扩大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之间的经贸交流与合作,实现亚投行同"一带一路"间的金融互动,促进亚洲地区经济的繁荣。  相似文献   

8.
海湾地区是"一带一路"建设西段的关键环节,中海合作既有历史传统又有现实需要。海湾国家"向东看"意识趋强,中国顺势进行发展战略对接,共建"命运共同体",《对阿政策文件》是双方全面合作、共同发展的行动指南。"一带一路"倡议实施3年多来,中海在"五通"方面进展显著。受地缘因素制约,"一带一路"建设在海湾地区也面临一些风险和挑战,应有针对性地做好防范和应对。  相似文献   

9.
2017年11月9日,第十届中国—东盟智库战略对话论坛在广西南宁举行。与会的中国与东盟国家的专家学者代表围绕"共建‘一带一路’推动中国—东盟合作共赢"的会议主题,以及"东盟成立50周年与中国关系现状和展望""中国—东盟海陆经济一体化建设""中国与东盟文化交流合作"和"‘一带一路’建设与中国—东盟智库交流机制建设"等4个议题展开了交流对话和探讨。本文对与会专家学者的主要观点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教育交流与合作是中国—东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服务贸易的视角看,中国—东盟教育合作与交流存在市场不够开放、结构不合理、发展不平衡等问题。各方应该加快贸易升级版谈判,提升开放水平;优化贸易结构,促进健康发展;发挥政府引领作用,搭建合作发展平台;发挥行业主导作用,提升教育服务贸易发展的内在动力;发挥沿边省区的门户作用,打造面向东盟的教育服务贸易基地等,从而进一步夯实"一带一路"的民意基础,巩固中国—东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相似文献   

11.
东西方文化存在“异”的一面,也存在“同”的一面,即“和”、“同”、“一”的思想。很多俄语词的词义本身就表现出“和”、“同”、“一”的思想,汉语也是这样。从中可以看出俄罗斯民族和中华民族追求的价值取向都离不开“和”、“同”、“一”的思想。  相似文献   

12.
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在伊拉克战争爆发之际抛出了“新老欧洲”之说,把反对美国对伊战争的法、德等国称为“过时”的“老欧洲”,把支持美对伊开战的波兰、匈牙利、捷克等东欧国家称为代表欧洲未来的“新欧洲”。其意图是分化、分裂欧洲,以便分而治之。但欧洲联合和走一体化之路是历史潮流,美国的图谋难以得逞。  相似文献   

13.
伊拉克战争导致了欧盟内部分裂 ,但恰恰是这一分裂从反面推动欧盟开始了新一轮“整合”。“分裂”与“整合”成为伊战后欧盟一体化形势的最大特点。在“整合”过程中 ,法德欲重建其在欧盟内的“主动权轴心” ;“双速欧洲”成为未来欧盟一体化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14.
经济全球化与“中心—外围”理论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所谓的“中心—外围”理论 ,是由阿根廷经济学家劳尔·普雷维什提出的一种理论模式 ,它将资本主义世界划分成两个部分 :一个是生产结构同质性和多样化的“中心”;一个是生产结构异质性和专业化的“外围”。前者主要是由西方发达国家构成 ,后者则包括广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心”与“外围”之间的这种结构性差异并不说明它们是彼此独立存在的体系 ,恰恰相反 ,它们是作为相互联系、互为条件的两极存在的 ,构成了一个统一的、动态的世界经济体系。一1949年 5月 ,普雷维什向联合国拉丁美洲和加勒比经济委员会 (简称拉美经委会 )递交了一份题为《…  相似文献   

15.
"9·11"事件后,大国关系有变化,但世界格局没有改变;美国的军事战略有变化,但其独霸世界的全球战略没有改变;美国的旗号有变化,但其"单边主义"的霸权行径没有改变;北约与俄罗斯的关系有变化,但双方的基本矛盾没有改变;美国的方式方法有变化,但其打压俄罗斯和中国的战略目标没有改变.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保罗·司各特关于印度的神秘化、色情化描叙进行了分析,同时对其小说以“性神话”书写印度和探索东西关系提出质疑,并以后殖民理论和女性主义思想对这些东方主义手法进行清理。  相似文献   

17.
India outperformed China in growth in 2015 to become one of the fastest-growing major economies,but its low education rate,recent demonetization,and dependence on the service industry give it different prospects from China.India Prime Minister Narendra Modi,aware of the economic drag that is holding the country back,launched his "Make in India" initiative with the primary goals of fashioning India into a global manufacturing hub and making the 21st century "India's century."2 The "Modi effect" and his personal boosterism have been remarkable at keeping the "I" in BRICS on the prize of economic revitalization.3  相似文献   

18.
第三条道路的历史沿袭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马克思和恩格斯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深入分析、批判及大胆预言,是资本主义改良的重要依据之一,资本主义正是吸收了某些社会主义的成分,才重新获得了生命力,第三条道路只是资本主义改良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凯末尔时代的"土耳其模式"是世俗权威政治的产物,其基本内涵是以现代化为目标的激进世俗主义、民族主义和西方化。土耳其历史的发展重塑并改变着土耳其模式的内涵,并形成了埃尔多安时代的新版"土耳其模式",即奉行消极世俗主义、民主化、市场经济和对外自主性,强调尊重宗教传统价值观。新版"土耳其模式"是土耳其教俗力量较量的产物,具有一定的民主政治属性,显示出土耳其伊斯兰主义温和化以及伊斯兰与民主可以相容的特点。新版"土耳其模式"为政治转型中的阿拉伯诸国提供了借鉴,并产生了示范效应。但是,"土耳其模式"乃独特历史发展的产物,是难以被复制的,它本身尚未定型,有其局限性和过渡性特征。  相似文献   

20.
This article explor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ternet use and the individual-level production of social capital. To do so, the authors adopt a motivational perspective to distinguish among types of Internet use when examining the factors predicting civic engagement, interpersonal trust, and life contentment. The predictive power of new media use is then analyzed relative to key demographic, contextual, and traditional media use variables using the 1999 DDB Life Style Study. Although the size of associations is generally small, the data suggest that informational uses of the Internet are positively related to 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the production of social capital, whereas social-recreational uses are negatively related to these civic indicators. Analyses within subsamples defined by generational age breaks further suggest that social capital production is related to Internet use among Generation X, while it is tied to television use among Baby Boomers and newspaper use among members of the Civic Generation. The possibility of life cycle and cohort effects is discuss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