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印度大型集会活动频繁,踩踏事故时有发生,需要对其重点研究。以2004—2015年间发生的踩踏事故为例,借助Nvivo10软件,结合扎根理论的质性研究方法对原始资料进行分解、编码、归纳和整理,最终提取印度踩踏事故诱发因素的4大核心因素,即人群因素、设施设备因素、环境因素以及管理因素。此外,以踩踏事故的发生过程为主线,结合事故诱发因素,分析事故在不同阶段的发生、发展和演化规律,最终提出踩踏事故的成因机理。  相似文献   

2.
正一印度是中国友好邻邦、世界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它与中国同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然而,对于这个与我们只有一山之隔的近邻,大多数中国人的认知里却是一些模糊、奇妙、神秘的印象:宝莱坞、印度歌舞、大眼美女、咖喱、佛教、恒河沐浴、寺庙踩踏事件,以至黑公交强奸案等等。国人对印度、印度文化以及印度人生活的了解,不外乎印度是佛教的发源地,不少中国佛教徒前往印度朝圣;在绵延数公里的恒河岸边,有成千上万个赤身裸体的信徒在沐浴洗涤;印度人喜歌  相似文献   

3.
2014年莫迪在印度执政以来,引领印度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印度其对外贸易、国内民生与国家安全对海洋的依赖越来越高。莫迪政府清醒认识到海洋特别是印度洋对印度的安全与发展的关键意义,并于2015年起适时调整海洋安全战略,将2007年确立的以“自由使用海洋”为主题的海上军事战略在有所继承的基础上调整为以“确保安全的海洋”为主题的海洋安全战略。这说明印度在自由使用海洋的过程中,遭遇了多样的海上安全挑战。来自海上以及发生在海上的安全风险直接影响到印度的对外贸易和海上运输、海洋经济活动的展开、海岸和港口城市的安全、海外资产与海外公民的安全,最终危及印度的国家安全。印度调整海上安全战略,明确以印度洋地区为首要利益区,同时加强以印度海军为主体的海上安全保障力量,为之确立多样任务目标下的军事战略,并积极采取有针对性的海上军事行动。同时,印度政府还通过外交手段,与周边邻国、关键的地区大国或国家集团以及全球大国建立双边和多边海上安全机制来应对多样的海上安全威胁,维护海洋安全,最终服务于印度的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并为印度寻求印度洋的主导地位积累资本、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4.
印度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动力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殷永林 《东南亚》2010,(1):39-43
1991年以来印度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以发展经济学的角度来探寻印度经济快速增长的主要动力可以发现,制度变革、资本形成增加、私人消费增长、技术进步、人力资源开发、产业结构调整等因素对印度经济具有重要作用。对以上因素的研究,也可以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5.
印度是世界第二个人口大国,控制人口增长以适应经济与文化的发展始终是印度政府和学术界追求的首要目标之一。自独立以来,与人口生育和人口变动有关的各类因素都已成为印度人口科学家的研究对象,特别是从社会文化角度进行人口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对该国人口战略的制定与实施产生了初步效果,为世界其它国家所关注。本文试图对印度进行的这方面研究作一评介,并从几个主要社会文化因素入手对此加以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6.
二十世纪初,印度的中国研究开始起步。1947年独立以前,它以涉及中国文化的汉学研究为核心。独立以后,由于中印边界冲突和美苏冷战等复杂因素使印度的中国研究开始转型,汉学研究逐渐边缘化,让位于中国现实问题研究。随着中印关系逐步正常化,印度的汉学研究重见起色。  相似文献   

7.
黄云松 《南亚研究季刊》2011,(4):100-105,202
在现行法律和政策环境下,在印藏人的身份和地位正在发生明显而有决定性的变化。在印藏人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在于,印度法律明确赋予了其中部分人以公民身份,而印度政府却不予认可。身份最终确定,不仅取决于在印藏人的意愿,也取决于印度法律和国家政策。由于身份存在争议的这些在印藏人将来会成为印度藏人社会的主体,因此他们对身份的选择将对在印藏人社会的整体发展,乃至中印关系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印度的法律改革以英国的殖民统治为肇因 ,同时也有着深刻而复杂的社会历史背景。英国殖民统治前后的印度社会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以印度教法为主体的传统印度法律渐渐丧失了对社会秩序的调整功能 ,对传统法律进行改造 ,不仅是英国殖民统治的要求 ,也适应了印度社会自身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上个世纪,印度石油工业历经40多年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进入新世纪,印度所面临的国际国内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使得印度石油工业的发展面临着新的挑战。本文以制定于2001年3月的《2025年印度油气发展规划》为依托,并结合近来国际石油市场的新动向,试图阐析二十一世纪印度石油工业在印度新政府的领导下如何更好地应对挑战,从而更加有效地推动印度经济的高速发展。  相似文献   

10.
甘地的妇女观可谓丰富而庞杂 ,既有对传统宗教习俗的无情抨击 ,具有现代气息 ,同时又融汇了传统的宗教观念 ,构成新与旧的独特结合 ,呈现出浓郁的矛盾性。也许 ,正是这种传统因素与现代观念相结合的妇女观 ,更容易为深受传统习俗影响而又强烈渴望新生的印度广大妇女阶层所认同和接受 ,更富感召力和影响力 ,从而产生了强大的社会效力。在甘地的感召下 ,成千上万的妇女以空前的热情和姿态 ,投身于印度民族独立运动的洪流 ,为印度独立作出了贡献 ,也为印度妇女解放树起了一座丰碑。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分析了印度于1998年5月进行核试验的目的,驳斥了巴基斯坦因素和"中国威胁"两大理由,认为印度发展核武器的目的在于走成为世界大国的"捷径".对印度核试验以后大国梦的实现情况也做了简单介绍,最终认为这条道路是不可取的.  相似文献   

12.
印度"东向"的地缘、历史及认知变化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印度"东向"战略具有深刻的地缘和历史内涵。历史上,印度对东南亚的政治、语言、宗教和文化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影响,二战后更将东南亚视为对印度安全有重要影响的地区。但冷战期间,印度因自身实力、不结盟和冷战束缚,对东盟战略缺乏整体构想。冷战后,印度对东南亚认知发生根本变化,从国际战略、地缘、安全和经济等方面高度重视东盟,"东向"战略取得重大进展。不过,印度"东向"仍面临诸多因素制约。  相似文献   

13.
冷战后印度的综合国力迅速提高,大国地位正在逐渐为国际社会所认同。但印度的国家发展战略受地缘政治环境的限制,注定它只能以海权强国为最终发展方向。印度注重海权,它的以控制印度洋为核心的大国战略必将对今后国际新格局的构建产生重大影响,特别是对冷战后美国的单极世界霸权构成挑战。印度的发展对中国国家安全带来的不仅是挑战,更多的是机遇。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主要考察了加勒万河谷冲突发生以来印度对华战略的转变过程。莫迪上台以来,虽然学界就印度对华奉行对冲战略逐渐形成共识,但本文研究发现,加勒万河谷冲突以后的一段时期里,印度对华政策实际上经历了从对冲到制衡再到对冲的演变过程。本文首先从概念层面,对制衡战略与对冲战略进行界定与比较,建立了主要的分析框架。在此基础之上,将加勒万河谷冲突以来印度对华战略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2020年4—10月,印度对华主要奉行了制衡战略;第二阶段,从2020年10月至今,印度对华战略又重新调整为了对冲战略。印度战略行为调整的动因,本文认为这与国际战略环境的变化、印度对中国实力与意图认知的调整、印度国内局势变化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利用贸易引力模型分别从总体和各细分类商品出口贸易的角度比较研究了中国和印度出口贸易的驱动因素,并得出如下结论:在出口贸易驱动因素上,中国和印度之间既存在着一定程度的一致性,也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差异性;在驱动因素对出口贸易的影响方式上,总体上中国和印度之间的一致性占优;在驱动因素对出口贸易的影响程度上,总体上中国的影响程度要比印度更强烈些。  相似文献   

16.
印度近代宗教改革中的世俗化倾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英国对印度统治的实现 ,西方的宗教观及其哲学、政治、社会与伦理思想也渗透、传播到了印度社会。主要在民族独立动机的驱使下 ,印度近代发生了一场重要的宗教改革运动。这一运动诉诸西方的理性、人道、自由、平等和入世进取的思想 ,同时汲取印度古代宗教的思想遗产 ,致力于革新本国宗教传统中的不理性、非人道和消极玄虚的因素 ,表现出了一种较明显的世俗主义取向 ,并对印度的社会风尚和生活方式产生了重要的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新时期印度海权战略的确立不是一蹴而就的。经过长期的酝酿与积淀,21世纪初新时期印度海权战略最终确立。它集印度洋“区域控制”和向周边大洋“远洋延伸”为一体,以建立世界级“海权国”为终极目标。新时期印度海权战略有两大思想根源:其一是源于印度地理和历史的强烈海权意识,其二是马汉海权论影响下的潘尼迦海权思想。  相似文献   

18.
位于印度东北边境的那加民族自印度独立以来,一直寻求建立自己单独的家园。这种对族群自身独立性的追求与印度联邦政府努力寻求建立统一的印度国家有着难解的矛盾与冲突。虽然从1993年起印度政府重开与那加各政治组织的谈判,并且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那联邦政府与那加人这间的矛盾,然而由于历史与实现的种种难以调和的因素,那加民族与印度联邦之间的最终和解仍具有相当的难度。  相似文献   

19.
说起印度的改革 ,往往是指 1 991后拉奥的改革而把拉吉夫改革作为一个前奏。本文并不在这个问题上进行辨析和争论而是实事求是地对他的经济变革思想进行探讨 ,充分地肯定了他在增长和社会公正、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和角色定位、自力更生、进口替代等根本问题上的开拓性见解 ,也分析了制约他思维的一些主客观因素。(一 )经济变革的制度性前提印度在“二五”计划时建立起以计划为导向的混合经济模式。选择混合经济 ,源于尼赫鲁的意识形态 ,他要藉此实现社会主义和自力更生的目标。不过最终分析起来 ,他的社会主义计划实际上可以归结为一个…  相似文献   

20.
2000年以来,印度在经济增长的同时较好地控制了通货膨胀。2008年后,印度经济运行逐步呈现出经济增长减缓和通货膨胀加剧的困境。就印度而言,过量的货币供给、宏观经济政策不当、人口和收入增加、输入型通胀压力和经济结构等成为当前通货膨胀恶化的主因素。为此,印度政府动用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产业政策等多种措施来控制通货膨胀和保持经济增长。印度的经验表明,只有综合利用各种政策措施,才能最终实现经济增长和通胀稳定的双重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