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翻译研究中一直以译者角色和翻译标准为重点, 很少涉及读者的角色。翻译的本质 是不同语言之间的跨文化交际行为, 由此决定了读者在翻译过程中的重要地位。通过分析交际中 读者角色和译者角色之间的互动关系, 以及读者与翻译标准的关系, 提出了对目标读者的几种分类 办法。  相似文献   

2.
随着中越两国政治、经济关系的不断发展,双方各层次的交流日益频繁,相互间的交流必须通过语言才能达到沟通的目的。不同语言之间的接触必将产生语言交叉现象,尤其是在语音方面。不同语言的语音系统在存在某种相近性的同时,还存在着代表不同语言或不同语系特点的差异,从而在接受外来语言过程中会产生积极和消极的两种交叉现象。另一方面,不同语言的文字体系可能属于不同的文字类型,根据不同的历史和社会因素而建立在不同的字母系统和不同的原则之上。因此,任何不同语言之间的翻译,在理论上或者是在实践中,不管是运用什么样的翻译技巧和方法(…  相似文献   

3.
出现在近代中日关系中的协和语,是一种伴随着殖民入侵而出现的语言现象,在一个世纪以上的历史跨度中,一方面极具生命力,是日本人与中国人民间语言交流的一种文化现实;另一方面,又是语言规律之外的一个怪胎,呈现出日本语与中国语混淆使用的基本面目,从未有过登堂入室的体面经历。本文从协和语概念的界定、协和语发展的三个不同阶段,以及作为殖民语言的本质特征等几个方面,讨论了关于协和语的初步认识。  相似文献   

4.
语言作为一个民族具有根本意义的价值系统和意义系统,不仅是一种交际工具,更是一种认知工具,它是凝聚着民族心理、思维特点的文化存在。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思维方式,历史地决定了不同的语言在结构上的差异和运用上的特色。俄汉两种语言中评价意义表达方式的不同正是由民族性不同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美国强势推出基于社交网络技术的“公共外交2.0”战略,以求在新媒介环境下改善美国在全球特别是阿拉伯国家的国家形象.但美国公共外交的战略预设与实际传播效果之间仍存在较大差距.本文将从媒介运用、传播模式、目标受众等方面介绍美国近期的公共外交战略,并从制度结构、信息内容、媒介技术等方面剖析美国公共外交遇到的问题与挑战,进而思考美国公共外交的深层次问题,以为中国公共外交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6.
先例现象作为语言信息单位经常出现在俄罗斯大众传播媒介中,这种现象是民族文化在语言中的体现,它蕴含着特定民族文化成员对语言交际中特定文化情境固定的、标准化的心理联想,具有文化伴随意义,同时,也是造成言语交际失败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对俄罗斯大众传媒中的先例现象来源的分析,可以帮助俄语学习者了解更多在民族思想意识中的语言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7.
中俄文化交流,语言文字是必不可少的媒介。翻译不仅是不同语言和文字间的转换,同时是对不同文化的领悟和解读。翻译环节对译者提出较高要求,译者应当熟稔两种语言并对不同文化有深刻了解。即便如此,误译现象难以杜绝,需要所有参与中俄文化交流的人员及时发现、及时修正。一、出现误译的原因分类由于语言文化的差异,翻译中出现误译在所难免。误译就其性质而言可分为"不准确"和"不贴切"两大类。顾名思义,所谓"不准确"就是完  相似文献   

8.
从普遍语法角度看克拉申的“习得学得假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引言 语言习得和语言学习是两种不同的学习方式和过程.语言习得是儿童无意识地获得本族语即母语的过程.该过程发生于儿童开始学语言之际,正常儿童在一岁半左右,一般由单词句、双词句到简单句、复杂句.  相似文献   

9.
语言作为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与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迁、文化的交流、思维的发展都是紧密相连的。语言体系的各个组成部分与社会发展的联系程度有很大的不同,其中词汇对社会发展的反应最敏感,变化也比较快。这些年来俄语语言的发展和变化主要体现在词汇层面上,具体表现为:新词的产生、旧词的消失、词语的替换、旧词的复兴。种种语言现象表明,语言的发展依赖于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黄琦 《东南亚纵横》2009,(3):109-111
语言的模糊性是作为比较普遍的语言现象,是自然语言的本质特征之一,是客观世界同有的属性,是人类思维本质的特征之一,早在1923年,英国著名哲学家罗素(B·Russell)就在论<模糊性>一文中指出"整个语言或多或少是模糊的",到1965年,Zadeh首次提出模糊集合论以来,语言变量中的模糊性开始受到广泛重视,人们开始将一般模糊理论和现代语言学结合起来分析人类自然语言的模糊性.  相似文献   

11.
各种语言,根据其不同的语音特征,形成不同的诗体格律。本文认为,格律是不可翻译的语言现象,英诗中以“一抑一扬”为基调的音步不可能移植到汉诗中来,正如汉诗中以“仄仄平平”(抑抑扬扬)为基调的格律不可能移植到英诗中去一样;所谓“以顿代步”的方法,不符合构成节奏的两个基本条件:节拍均匀和抑扬有致,所以不可能体现原诗的节奏感。  相似文献   

12.
独立后,乌克兰历届政府均实施了“去俄罗斯化”语言政策,主要表现在通过语言立法降低俄语地位、缩小俄语使用范围以及改造乌语等方面。究其原因,乌当局将打压俄语作为矫正历史上语言强权的工具、缓解国家认同危机的途径以及乌俄关系中外交博弈的手段。由于乌境内俄语居民众多、俄语地位在乌俄关系中扮演重要角色、语言政策受到国际组织监察等因素的影响,乌克兰未来语言政策的去俄罗斯化将不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3.
钱伟 《东南亚》2015,(2):72-76,110
语言的存在和使用的目的是为了交流,而文字的产生和使用则是为了语言的储存和文化的传承。语言与文字的相互关系是复杂的。语言和文字有联系,但又相对独立。语言是文字的表达形式,文字是语言的记录符号。不同语言可以用同一种文字表述,同一种语言也可以用不同的文字表述。在现今世界上,绝大多数情况下,同一种语言只对应一种文字,但有些相邻的国家却存在着同一种语言采用两种不同文字或一种文字不同拼写的情况。这种情况在东南亚和南亚地区都有存在。  相似文献   

14.
社交称谓语是社会交往中不可或缺的语言现象。不同的社交称谓语具有不同的社会功能。汉语和越南语都有着丰富且复杂的社交称谓语系统,汉语称谓语曾对越南语称谓语有着各种影响,但由于地理位置、民族文化、语言习惯等原因,这两种社交称谓语系统有着不同的发展方向和发展途径,因此,汉、越社交称谓语有着相似之处同时又存在不少差异。本文通过对汉、越社交称谓语进行分类对比,探究这两种社交称谓语的异同点及产生异同的原因,再根据它们的特征提出有效可行的交际策略。熟练掌握及正确使用社交称谓语有助于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交际。  相似文献   

15.
由于历史原因及政治因素,波罗的海国家的语言政策带有浓厚的政治色彩。语言政策被当作一种政治工具,为民族整合服务。语言法照顾到人们的语言能力和兴趣,调动了不同群体,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权利再分配的作用;对入籍者提出语言要求很好地表达了民族标准。这些国家的语言政策在政治和外交上都蕴含着丰富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第三条道路,作为社会民主主义的一种重要思潮, 在不同的历史背景下呈现出不同的表现形式, 担当着不同的角色。全球化是其现代意义形成的大环境。从第三条道路发展历程可以看出务实性是其保持活 力、不断发展的保障, 中庸性则是它在各项具体政策上的思维方式, 两者决定了第三条道路的实质。  相似文献   

17.
黄奇 《东南亚》2009,(2):81-83
由于地缘文化的关系,作为越南民族通用语言的越南语在其发展演进的过程中固然受到了来自中华古文明、古印度文明、东南亚文化等诸多语言、文化因素的影响,但其语言自身仍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本文从论述越南语中的叠音词现象入手,分析越南语的一些鲜明特点。  相似文献   

18.
伴随着中越两国语言文化交流,汉语成语被大量的传入越南并被越南语"吸收、消化"。这一过程也是汉语成语在域外传播不断调整、适应的过程。在传播过程中产生了各种变异现象——从语音到语义,从结构形式到构词要素。本文将其归纳为形义照搬—改造改写—语义转化—利用创新四种形态,以此来考察汉语成语在越南传播的变异特征。  相似文献   

19.
张磊 《国际观察》2014,(2):30-43
管制作为一种政府对市场的干预形式,从产生之日起,就备受争议。在西方政治制度中围绕着管制问题产生了利益集团、铁三角、管制竞争等多种政治现象。本文通过对西方政治制度研究中的管制视角进行系统的梳理,勾勒出从"传统管制研究路径"、"实证性管制研究路径"到"多元化管制研究路径"为主线的研究路径转移,并对每种研究路径中的不同理论进行评析。  相似文献   

20.
作为颇具影响力的区域性语言之一,东南亚英语具有独特的语音、语调、词汇和语法等特点,这种语言变体给我国口译工作者带来了一定的挑战。本文通过解析以新加坡英语、马来西亚英语和菲律宾英语为代表的东南亚英语变体现象,提出我国口译教学的若干适应性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