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外交国际关系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出现在近代中日关系中的协和语,是一种伴随着殖民入侵而出现的语言现象,在一个世纪以上的历史跨度中,一方面极具生命力,是日本人与中国人民间语言交流的一种文化现实;另一方面,又是语言规律之外的一个怪胎,呈现出日本语与中国语混淆使用的基本面目,从未有过登堂入室的体面经历。本文从协和语概念的界定、协和语发展的三个不同阶段,以及作为殖民语言的本质特征等几个方面,讨论了关于协和语的初步认识。  相似文献   
2.
1942年至1944年间,伪满文坛出现了"大东亚文学"的潮流。被认定为"弄潮儿"的古丁,由于留下了三次参加大东亚文学者大会的经历而难辞其咎。古丁与"大东亚文学"的关系,于是成为作家作品研究的一个重要话题。本文从作家真实经历与文本深层解读两个视角,对这一时期的古丁进行了实事求是的现代解读,力图触及伪满作家作品研究的复杂与艰难,并借此找到古丁研究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3.
1944年3月,太宰治在杂志《新若人》上发表了短篇小说《散华》。这篇作品是作家怀念死于二战战场上的青年友人的产物,令人意外的是,这篇与时局联系比较紧密的作品,在太宰文学研究中却一直较少被批评界提及。本文将从杂志特点、时代言论倾向和小说人物的两种"死"三个视角,探讨作品与作家的战争理解。  相似文献   
4.
佐藤大四郎是伪满洲国时期时事评论周刊《满洲评论》的主要编辑之一,也是这一时期在华活跃的日本左翼知识分子的代表。在橘朴的"新重农主义"思想的影响下,佐藤先后赴绥化开展了一系列的农村实地考察与调研,推出了东北农村问题的相关研究成果,有些至今在日本学界仍享有广泛声誉。本文梳理了佐藤对橘朴理论的承继与发扬,结合东北农村运动的实践,勾勒了他的人生与《满洲评论》的情缘。  相似文献   
5.
李军  尚侠 《东北亚论坛》2011,20(3):125-129
战后日本能否始终坚持"无核三原则"的国家政策,是国际社会防止和控制核扩散的一个焦点所在,因此一直受到密切注视。作为学术选题,核政策问题通常是日本政治的领地,但日本政治在本质上是文化与人的产物,日本文化的独特性一直影响和制约着日本人关于核问题的思考与行为方式,而离开了这样的视角,对日本核政策的认识注定是不完善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