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9 毫秒
1.
以28日龄鸡为试验动物,在饲料中添加不同剂量马杜拉霉素(0、5、6、7、8、9和10 mg/kg),对实验性马杜拉霉素中毒鸡的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和组织病理学变化进行观察.结果马杜拉霉素急性中毒鸡表现腹泻,食欲下降,渴欲增加,翅膀下垂,腿无力或麻痹;剖检可见病鸡肝淤血、轻度肿胀、呈微黄色;病理组织学变化为肝脂肪变性及心肌和腿肌出血.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结果表明,美丽马醉木小白鼠LD_(50)为119.18mg/kg干叶量。试验动物出现了与自然发病相同的症状。中毒动物在临床上的主要表现为:剧烈、频繁的呕吐,严重的呼气性呼吸困难,后肢麻痹,心脏衰弱等症状。在病理变化上以全身各组织器官出血,实质器官变性或部分坏死;肺严重淤血,部分肺叶气肿;淋巴结和脾脏生发中心明显;胰岛区变小,腺泡细胞胞浆呈网状;小脑浦金野氏细胞部分溶解为特点。  相似文献   

3.
肾病-肾炎型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病理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43只14日龄的SPF鸡人工感染从上海市分离获得的1株肾致病型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上海株IBV),分别于接种后第2、7、14、24、28和36 d扑杀,对肾、肺等组织器官进行了动态病理学观察。结果显示,感染鸡主要表现呼吸系统和泌尿系统的病理变化。在感染后的第2 d,支气管和气囊呈急性炎症变化;第5 d肾实质变性坏死,炎性细胞浸润,肺充血;第8~13 d,肾和肺的病变最为严重;第14 d后,支气管和输尿管转变为慢性炎症,肾出现弥漫性或局灶性间质性肾炎病理变化。将M41标准毒株与上海株IBV的致病力进行比较,发现2个毒株引起的呼吸器官病变基本相同,但M41毒株对肾的致病力较轻,未见间质性肾炎和输尿管炎病理变化。证实,上海株IBV主要侵害肺和肾,并造成肾实质变性坏死和间质性肾炎变化。  相似文献   

4.
观察结果:本病主侵肝脏,病死雏鸡呈现急性变质性肝炎和肝出血性变化,在高度变性的肝细胞内出现嗜酸性和嗜碱性核内包涵体为本病的特征性变化,具有证病意义。此外,可见脾脏、法氏囊和胸腺等淋巴器官内淋巴组织坏死,网状组织呈现不同程度的活化增生;肾曲小管上皮细胞严重变性坏死等病理变化。临床上贫血病例可见骨髓组织中造血细胞明显减少。透射电镜观察包涵体内可见腺病毒颗粒。  相似文献   

5.
选用1日龄艾维茵肉鸡180只随机分为3组,分别以对照日粮(Cu 11.97 mg/kg)、铜中毒Ⅰ组日粮(Cu 650 mg/kg)和铜中毒Ⅱ组日粮(Cu 850 mg/kg)饲喂6周,以实验病理学方法系统研究了铜中毒对雏鸡组织器官和某些血液指标的影响。2个铜中毒组在试验的第2、3周先后出现临床症状;铜中毒Ⅱ组雏鸡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高于铜中毒Ⅰ组。病理形态学观察,2个铜中毒组的病变基本一致,表现为肌胃角质层增厚、龟裂,肠绒毛裸露断裂,伴有坏死;肝细胞脂肪变性;肾小管上皮细胞变性,坏死脱落;淋巴免疫器官体积缩小、重量减轻、淋巴细胞数量减少。2个铜中毒组雏鸡血清谷草转氨酶(AST)活性显著升高,红细胞数量、血红蛋白含量显著降低(P<0.05或P<0.01)。表明,雏鸡在生长发育的2~6周对高剂量铜较为敏感,毒性损坏的靶器官是肝、肾、胃肠道和淋巴免疫器官,铜中毒导致雏鸡组织器官受损、功能障碍及免疫功能低下,最终导致发病、死亡。  相似文献   

6.
鹅源新城疫病毒感染鸡的临诊症状及病理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鹅源新城疫病毒BY株人工感染 2 5日龄雏鸡 ,同时用鸡新城疫病毒标准强毒F4 8E8株作为攻毒对照 ,观察 2株病毒感染鸡的临诊症状、病理变化 ,并加以比较。结果 ,2株病毒都可致试验鸡 1 0 0 %发病和死亡。BY组鸡于感染后 5 1h出现症状 ,发病后 4 8h全部死亡 ,主要大体病变为喉头严重出血、腺胃乳头或腺胃与肌胃交界处轻微出血、肠道黏膜局灶性出血坏死 ,病理组织学变化主要为消化器官和免疫器官内的细胞显著变性、坏死及出血等 ;F4 8E8组鸡于感染后 72h出现症状 ,发病后 36h感染鸡全部死亡 ,所表现的病理变化与BY组鸡相似 ,但腺胃和肠道的出血病变比BY组鸡显著  相似文献   

7.
对FBC0、FJC0、精制多糖和变性蛋白质 4种黄芪提取物进行琼脂糖弥散试验 ,检测其对6株供试细菌的抗菌活性 ;将 4 0只星杂蛋雏鸡分为 5组 (1个对照组和 4个试验组 ) ,全部进行新城疫疫苗常规点眼、滴鼻免疫 ,从 7日龄起对试验组鸡饮服 4种黄芪提取物溶液 6周 ,每周进行心脏采血 ,用血凝抑制法 (HI)测定血清NDV抗体水平 ;每周称量体重 ,计算增重率 ;扑杀试验鸡 ,取胸腺、脾、腔上囊等免疫器官称量 ,计算免疫器官指数。试验结果显示 ,4种黄芪提取物的抗菌活性均为阴性 ,NDV血清抗体水平、增重及免疫器官指数等各项指标试验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5或P <0 .0 1)。说明黄芪的各种成分对鸡的生长发育及免疫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鹅新城疫(ND)的发病机理,用3株鹅新城疫病毒强毒株分别人工感染25日龄雏鸡,以单克隆抗体介导的免疫组化(IHC)法检测攻毒鸡体内NDV抗原的分布及定位,研究了鹅新城疫病毒(NDV)对鸡的组织嗜性.结果显示,在试验鸡多种组织器官中均能检测到NDV抗原,病毒抗原主要定位于淋巴细胞、网状细胞、巨噬细胞、肝细胞及各种上皮细胞的胞浆内.结果表明,鹅NDV强毒株对鸡是一种泛嗜性病毒.  相似文献   

9.
为观察鸡感染弓形虫后的临床症状及组织器官的病理特点,以弓形虫GJS株速殖子人工感染鸡,然后在不同时间剖杀,观察其组织器官病理变化;取内脏组织器官,浸泡于100mL/L中性福尔马林溶液中,运用常规HE染色观察其病理变化特点,并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组织中弓形虫速殖子。结果显示,鸡感染弓形虫后出现精神沉郁、食欲不振、形体消瘦、跛行、拉稀等临床症状。解剖发现,被感染鸡肝肿大,肺发炎,胸、腹腔液增多,心肌变性,脾肿大,肠道出血。HE染色观察发现,肺的病理变化尤为明显,出现出血、充血;肝汇管区增大,有炎性细胞浸润;脾出血、充血,出现弥漫性增生;大脑中纤维组织增生,脑细胞减少。说明鸡感染弓形虫速殖子后能产生比较明显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  相似文献   

10.
通过眼观病变观察和组织病理学检查方法对H5N1禽流感病毒感染雏鸭的各器官组织病理变化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为H5N1禽流感病毒致病机制的研究及禽流感的-临床诊断提供理论依据.结果显示,雏鸭感染H5N1禽流感病毒后,除机体出现临床症状外,主要呈现明显的神经症状;病理剖检发现胰腺、肝、脾肿大,并见大小不一、数量不等的坏死灶;组织病理学检查发现全身各器官组织呈现出血、坏死和淋巴细胞浸润.经分析,多器官发生明显的细胞变性、坏死很可能是H5NI亚型禽流感病毒致病性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讨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中和抗体效价与攻毒保护力的相关关系,以不同剂量的鸡新城疫、传染性法氏囊病二联灭活疫苗免疫21日龄的SPF鸡,免疫后采血测定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中和抗体,并用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强毒攻击,攻毒后第72小时,剖检所有试验鸡,观察鸡法氏囊等器官病变。将每只试验鸡的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中和抗体效价与攻毒保护情况进行一一对照。结果显示,当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的中和抗体效价≥1∶16 384(214)时,可获得100%的保护;效价为1∶8 192(213)时,保护率为95.5%;效价为1∶4 096(212)时,保护率为92.9%;效价为1∶2 048(211)时,保护率为86.1%;效价为1∶1 024(210)时,保护率为76.5%;效价为1∶512(29)时,保护率为53.3%;效价为1∶256(28)时,保护率为33.3%,效价≤1∶128(27)时,保护率为0。试验证明,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中和抗体效价与攻毒保护力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临床采集的蛋鸡病料进行镜检、细菌分离培养、生化特性和致病性分析 ,分离出了克雷伯氏菌 ;同时制备了氢氧化铝灭活疫苗 ,并对疫苗的安全性、保护性及免疫性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 ,利用当地发病鸡群分离的克雷伯氏菌制备的灭活疫苗性能良好、使用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米糠多糖(RBS)对鸡免疫抑制状态的调节作用,将100只7日龄健康蛋用公雏鸡随机分为对照组、环磷酰胺(CTX)组和CTX RBS低、中、高3个剂量组。从7日龄起,肌肉注射CTX,1日1次,连注3 d,从10日龄起,CTX RBS组灌服RBS,1日1次,连续5 d。14日龄时各组鸡进行新城疫疫苗免疫。在10,21,28,35日龄,测定外周血T淋巴细胞增殖反应活性和ND HI抗体效价。结果显示,CTX组鸡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增殖活性和ND HI抗体效价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CTX RBS中、高剂量组鸡外周血T淋巴细胞的增殖活性均显著高于CTX组(P<0.05或P<0.01),但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CTX RBS中、高剂量组鸡的血清ND抗体效价均显著高于CTX组(P<0.05或P<0.01),且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证实,肌肉注射CTX可使健康雏鸡外周血T淋巴细胞的增殖反应活性和NDHI抗体效价显著降低,导致受试鸡免疫抑制;雏鸡口服一定剂量的RBS对CTX引起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抑制具有一定的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14.
对禽骨髓细胞瘤病显性型病鸡、ELISA阳性的隐性型病鸡和阴性对照鸡进行了病理学研究。结果表明 ,临床症状明显的显性型病鸡肝、脾、肾、睾丸 (或卵巢 )、肺等组织有灰白色结节状病灶和不同程度的肿胀 ,甚至在股骨或肋骨等处出现大小不一的硬固肿块 ,镜检病变部位有大量髓细胞样瘤细胞 ,呈典型的骨髓细胞瘤病的病理特征。电镜下瘤细胞病变明显 ,瘤细胞胞膜下疑似病毒样粒子 ;在自然病例肾悬液感染的鸡胚成纤维细胞培养物中巨噬细胞的膜性结构上发现增殖的病毒样凸起。ALV JELISA抗体检测试剂盒检出阳性、无明显临床症状和眼观病变的隐性型病鸡 ,光镜下骨髓、肝、卵巢、心肌等组织中可见与显性型相同的髓细胞样瘤细胞 ,但数量较少。ELISA抗体检测阴性对照鸡骨髓中胞浆含有嗜酸性颗粒的髓细胞明显少于阳性鸡 ,除在肝、卵巢等组织中偶尔出现外 ,其他组织很少见到。  相似文献   

15.
将 15只临床健康、日龄相同的岭南黄公鸡随机分为 3组 ,每组 5只 ,并分别饲喂不加双乙酸钠的基础日粮、含双乙酸钠 2 g/kg和 4 g/kg的日粮 ,饲喂 2 1d。饲喂结束后 ,颈静脉放血采集血样 ,测定血清中 13项生理生化指标。结果表明 ,试验鸡与对照鸡的生理生化指标大多无显著差异 ,表明饲料中添加 4 g/kg以下的双乙酸钠对鸡机体的多数内脏器官无损伤  相似文献   

16.
从临床患病鸡关节病料中分离到一株病毒,在电镜下观察到病毒粒子无囊膜,有双层衣壳,外衣壳直径约75 nm,内核约50 nm;分离病毒株对酸、热有较强的抵抗力,对乙醚不敏感;病毒感染鸡胚成纤维细胞上能产生以融合细胞为特征的CPE;爪垫接种1日龄雏鸡表现出明显的病毒性关节炎临床症状,并伴有吸收障碍型和坏死型的病理变化;血清中和交叉试验表明,该病毒分离株与国内的2株番鸭源呼肠孤病毒(YH和YB)分离株和国外S1133呈不同程度的交叉反应。通过对分离病毒株进行电镜观察、理化特性试验、病毒感染力测定、致病性试验、血清学试验,可以确定该分离病毒为禽呼肠孤病毒。  相似文献   

17.
鹅源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感染雏鸡免疫器官的病理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组织病理学及超微病理学观察手段对H5N1亚型禽流感毒株感染雏鸡免疫器官的病理学变化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显示,感染雏鸡胸腺、腔上囊及脾均表现不同程度的病理学损伤。表明,禽流感病毒感染可造成雏鸡免疫器官组织损伤,这是导致感染雏鸡免疫功能降低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8.
曹素芳  黄青云 《中国兽医科学》2007,37(12):1058-1061
为了探索鸡IL-18在禽多杀性巴氏杆菌H基因DNA疫苗中的免疫佐剂作用,分别用共表达鸡IL-18基因和禽多杀性巴氏杆菌C48-1H基因的DNA疫苗、鸡IL-18真核表达质粒pcDNA3/cIL-18与禽多杀性巴氏杆菌C48-1H基因的DNA疫苗混合物、禽多杀性巴氏杆菌C48-1H基因的DNA疫苗肌肉注射5周龄鸡,首免后每周采取外周血及外周抗凝血,应用ELISA和MTT法分别检测免疫鸡的体液免疫及细胞免疫水平。二免后第2周用10 LD50禽多杀性巴氏杆菌强毒菌株C48-1进行攻击。结果鸡IL-18能够明显增强禽多杀性巴氏杆菌H基因DNA疫苗的免疫原性,显著提高免疫鸡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水平,并且鸡IL-18与禽多杀性巴氏杆菌H基因共表达时的免疫佐剂作用最强,能强有力地抵抗强毒菌株C48-1的致死性攻击。结果表明,鸡IL-18可作为DNA疫苗的一种理想的免疫佐剂。  相似文献   

19.
用新城疫病毒(NDV)乳化疫苗免疫鸡,从高免卵黄中提取抗新城疫病毒因子,观察其对未免疫和免疫过的新城疫流行鸡群的治疗效果。结果对未免疫的新城疫流行鸡群的保护率为44%(P<0.05);对免疫过的新城疫流行鸡群的保护率为89%(P<0.001);临床治疗也显示出较好的效果。该因子在冰箱中贮存4a不失效。该制剂可能为防治鸡新城疫提供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以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S1基因比较为基础,分析了IBV tl/CH/LDT3/03型毒株与中国其他流行IBV毒株之间的关系,选择5株代表3种基因型的毒株进行动物免疫攻毒试验,以发病率、死亡率、抗体产生及在不同脏器中的病毒检出率作为指标来评价异种毒株对tl/CH/LDT3/03株的保护性。结果显示,同种致弱毒株对tl/CH/LDT3/03强毒株具有良好的保护性,而异种毒株对tl/CH/LDT3/03强毒株的保护性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