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同时,时任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文化部副部长的贺敬之同志也来看戏,谈了很好的意见:"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戏。在一段时间里,我们一直盼望着这样的戏。这是一个表现了新的生活、新的斗争、新的人物的好戏。""照我看这是一个很不得了的好戏。好好宣传一下这个戏可以打消一些人的顾虑。难道写了尖锐的矛盾就是否定共产党?怎么能那样对待中央的文艺政策呢?看戏的时候,我的情绪一直在随着袁厂长走,喜怒哀乐都有。  相似文献   

2.
正在采访画家宋有才之前,得知他的艺名叫"梅翁",我想,这位画家一定擅长画梅花,而且他画的梅花一定有别于他人,有自己的独到之处。见到宋有才之后,证实了我的猜度。相同的年纪,近似的经历,使对宋有才的采访更像是我们的一次倾心交流,在放松且顺畅的交谈中,我们都有一见如故的感觉。为人谦逊我对宋有才的采访,完全是漫谈式的,没有提纲,没有框框。之所  相似文献   

3.
来找他的人很多,不过,分分类,也就那么两种人,一种是商人,另一种是妹妹。这么大的一间公司,商贾云集,络绎不绝,那是理所当然,凭什么会有那么多妹妹出入其间呢?有一个问题,作为公司老总他也没法搞清楚“我究竟有几个好妹妹”?同样的问题,不少朋友也无数次问及:“你究竟有几个好妹妹?”他付之一笑,笑容里深藏着外人无法捉摸的幸福,那是他心里涌起的泉,一滴滴,温热如初春暖阳。尽管有那么多好妹妹,在心里,他永远记得那个没能熬过16岁的亲妹妹。那是灵魂里永远的痛。那时家里很穷,妹妹只能穿他剩下的衣服,长衣长袖,宽宽展展,像是从戏里走出来的…  相似文献   

4.
在东北话语境里,"装"的意思就是"假",就是做秀.   "装"不是什么好词儿,明显含有贬义.如果有人问:那人咋样?答:装.那么我们的脑海里就会大致浮现出那人的模样,以及他的品性,会认为那是一个"不怎么样的人".至于究竟怎么个"不怎么样",我们也并不能完整表述清楚,然而在东北人的大脑中,任谁都明白是咋个情况.这个"装"字,很有些只可意会不能言传的意味.……  相似文献   

5.
关于王冶秋     
文物保护是个专业性较强的工作,社会上的人不太了解这个圈子的内幕。在这个不大的圈子里,王冶秋的名气很大。我最初知道他,是因为读了他的《民元时期的鲁迅》,后来从姜德明先生那里知道了他的许多轶事,兴趣也自然增加了。姜先生很喜欢王冶秋,彼此的交情很深。也许缘于鲁迅研究的情分,他们相知得很深,这由姜先生的文章里可以看出来。李何林先生也曾在一篇文章里介绍过王冶秋,读来很有感慨。他的学术才华和领导才华,给知识界带来的益处,今天还能感受到。  相似文献   

6.
三戏三思     
我从儿时就喜欢看京昆传统戏,一些好的传统剧目,不仅能让我们感受到中国戏曲艺术的博大精深,欣赏到无比优美舞台表演及令人陶醉的唱腔;还能让人领悟学习到许多为人处事和如何做人的深刻道理。几十年来,我特别对京剧中的包公戏、海瑞戏和昆曲《千里送京娘》这三戏情有独衷,这三出戏我不知看过多少次,但每次重看,总感叹良多,受益如新。  相似文献   

7.
那一年, 我14岁,他18岁.他叫宁彬.在一个夏天的黄昏,宁彬站在画室的台阶上,微笑着对我说了一句什么话,黄昏微凉的风吹起了他额前的发,夕阳下他的笑容里有一种儒雅和温和,没有道理的,我爱上了他.我们生活在这个很小的小镇上,连公交车也没有.我们学画的画室是这个地方唯一一个可以让喜欢画的学生们受一点正规美术训练的地方,是学校里的美术老师开的.宁彬学得很刻苦,对美术的悟性也很高;他文化课不是很好,美术是他出去的阶梯.而我则只是因为好奇,觉得好玩,我喜欢那种背着画夹,骑着自行车,在微熏的春风里出去写生的感觉.其实从小到大,我的功课一直特别好,文笔也好,是那种从小就被老师和家长宠着、每篇作文都会被用来做范文的好学生.大家都说,我将来一定会读一个好大学,我也知道,自己是一定会离开这个小地方的.  相似文献   

8.
早听说大连庄河市徐岭镇有个闻名退迩的前洼村好的不得了,富的不得了.可究竟好到啥程度,富成啥样,脑子里还是模模糊糊.11月中旬,我们来到了这座被称为"东北农村致富第一村"的前洼村进行采访.   在庄河市区北郊8公里处,向西刚刚越过一座小山梁,我们便被山洼里一片整齐划一亮亮堂堂的即使在大都市郊外也并不多见的别墅群所震惊了! "这就是前洼村",随行的镇政府小胡告诉我们.……  相似文献   

9.
正上道26人的学员班,"以演带学"的教学模式,韩童生从中获得了比上中戏更多的舞台经验。从学拉大幕开始,没多久,他就被派了个活儿——在陈白尘剧作《大风歌》里饰演兵丁,带词儿的。"郦商闯宫,就四个字儿",韩童生当时年轻气盛,心想这还能难过唱戏?仗着自己嗓子又好,他没把这活儿放在心上。谁知排戏对词的第一天,导演舒强就一个劲儿地喊停,"小韩,你是不是  相似文献   

10.
青春的心海     
艾科 《新青年》2015,(4):11-12
【1】我和死党艾梅梅去市一中报到的那个金色的九月,是省城最为美丽的季节。在桂花飘香的校园里,我们邂逅了一位身穿浅灰色卫衣的帅气男生,他瘦高的个子和俊朗的容貌,在众人之中独树一帜。艾梅梅杏眼一挑,附我耳际说:"要是我们能与这个帅哥同班,那该多好,我一定会想尽一切办法,将他拿下。"我嗤之以鼻,两个十六七岁的花季女孩,在青春洋溢的年纪里,暗自做着不为人知的爱情梦,这要是被爸妈知道,拖出去斩首也不为过。不可思议的事情还是发生了。那个名叫杜芸凯的帅气男生,果真和我们分到了一个班里。艾梅梅肯定是因为上辈子乐善好施,今生才  相似文献   

11.
正"对,就是疯了。"他不反感人们这样议论他。"人痴迷到一定程度了就连生死都不管了,他非要整他那玩意。别人看得都很清楚:太傻了,这个傻瓜,明摆着这么好的生活,他不要了,他扔了,走了。我就这么干,死了也得这么干。我再苦再难,我这一台哑剧也一定得培育起来——当时就这个想法。"这是个主意拿定了十头牛也拉不回来的倔老头。那时,他也到了知天命之年,可是为  相似文献   

12.
纽约乐与路     
他即将要出国采访,去纽约,对他这个搞新闻的人来说,这次的采访计划有点儿“跨界”:他要拍摄一部有关美国音乐的纪录片. 得知这一消息,我十分不满:“这也太不公平了,我这做了多年音乐节目的人,只能呆在家里,你这几乎不听流行歌曲的人,却要去拍美国流行音乐?!”  相似文献   

13.
顺其自然     
《新青年》2004,(6)
细雨姐姐:你好!我有一件心事,好长时间了,不知道该跟谁说,这件事憋在心里实在不舒服,我决定跟你说说。一年前我因心情烦闷,常上网聊天来放松心情,那时,我认识了他,他是我的小学同学,也是我的网友。以后,在网上我常能遇到他,他要求见面,因为我们好多年没见过了,我对他一点印象也  相似文献   

14.
昆网 《新青年》2002,(2):23
节目主持人李咏曾经在中国电视排行榜中获得综艺游戏类节目“最佳主持人”称号。身为央视王牌栏目“幸运52”节目的主持人,李咏在观众心目中是一个时尚、开朗、风趣又有点狡猾的主持人,不过他和他的节目经过统计调查,在观众中拥有着喜人的收视率。走下荧屏的李咏和电视上并无太大差异,一样有特色的长卷发,整洁的深色西装,一尘不染的皮鞋,还有一样的狡猾:“台长,我要去接受采访,这里太吵,我想一边喝茶一边聊天会更舒服一些。”不容发话,他已经逃离了喧嚣的工作现场。而我们的采访便在悠扬的钢琴声和典雅的茶香中开始了……  相似文献   

15.
严峻 《新青年》2007,(9):6-8
他曾是小学教师,现在,他身为大学教授带有22个研究生。他曾在文革中偶然捡到一部《史记》,一读便是41年。如今他把《史记》搬到央视讲给全国观众。2007年3月,他在央视接受易中天的"采访":"你一个教文学的来讲历史,不怕别人说是公鸡下蛋吗?"他反问易中天:"你不是下在我前面吗?"易中天随即说:"我不仅下蛋,而且是公鸡下鸭蛋,我们都是公鸡中的战斗机。"全场爆笑……  相似文献   

16.
正父亲在最后时刻陷入昏迷之前留下的话是:"看过我的刀,带过我的马。"这是上个世纪最后一年正月。描述父亲同京剧的关系,"酷爱"这个词已经显得苍白无力。父亲热爱的不仅仅是京剧的唱腔,舞台的人物造型,唱念做打等戏剧行内所说的"玩意儿"。京剧让他终生无法舍弃,是因为他在许多出戏里看到了他儿时的身影,看到了那么多幼年伙伴的身影。或许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在重温那段艰苦又有着甜蜜回忆的戏校生活。  相似文献   

17.
一般三等     
我们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在生活中有一个最好的开端,但是,在一个竞争如此激烈的社会里,我们究竟应该如何应付这样的事实呢?那就是,普普通通的"好"可能已经远远不够好了呢?  相似文献   

18.
《新青年》2005,(9):29
有一个人一直生活在不如意之中,年近中年依然没有做出大的成就,他每天苦恼至极.回到家也不能身心放松下来,因为妻子不能生育,5年前他们从孤儿院领养了一个男孩,现在已经8岁了.他在心里一直不能接受这个男孩,总是无缘无故地冲他发火.男孩很乖巧,为了不惹爸爸生气,小小年纪便什么都会干了.  相似文献   

19.
败家子     
东北盛产败家子儿,天生就不是贵族打造的底儿,偏要摆出公子哥的架势,胯兜里有五毛钱敢买五块钱的东西,俗话说叫有一个花俩。败家子也不足信,说话悬天二地,小脑袋一摇、小眼珠一瞪,没有不熟悉的人,没有办不了的事。你千万别相信他,更不能把重要的钱物和事情托付给他,老戏里唱的敢把皇上买马的钱给花了的主儿就是东北人,具体点就是东北人里的败家子儿。  相似文献   

20.
我们都说,没问题。她说:"那好,等我走遍了世界,就和先生、孩子回去,南方是不去了,就在北京定居,你们说好吗?"我们连声说好。离开餐馆时,她又要送我们硬币做纪念,我们每人都选了几枚,说,下次还要到你这里来。进退两难的另一位女士,向我们诉说苦衷......也是在这个餐馆里,也是在这个夜晚,我们还认识了一位女士。她也姓叶,清瘦、干练,说话的态度很诚恳。她带了一个19岁的女儿来这里吃饭,她和这里有亲戚关系,吃饭是肯定不付钱的。听说我们是从北京来的,她主动和我们聊了起来。她来这里也快十年了。在温州,她是国家正式职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