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5 毫秒
1.
<正>2015年5月15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下简称拉美所)和CAF—拉丁美洲开发银行主办的第五届拉美问题国际学术论坛"公共安全与社会治理:中国和拉丁美洲面临的挑战"在北京举行。来自拉美和加勒比地区有关国家的驻华使节或代表、国内外专家学者、企业家和新闻媒体记者等近200人出席了本次论坛。  相似文献   

2.
2007年10月9~10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和国际问题学部主办、拉美所承办的中国社会科学院第19届国际问题论坛——"拉美对外关系的新变化及其对中国的影响"在京郊蟹岛度假村举行.来自外交部、中联部、南开大学、复旦大学、新华社、人民日报社、社科院国际合作局、欧洲所、拉美所等单位的5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3.
“中国拉美研究青年论坛”是由中国社科院拉美所副所长江时学、南开大学拉美研究中心副主任王晓德发起、由拉美学会和拉美史学会秘书处组织成立的。 2 0 0 0年 4月 2 1~ 2 2日 ,首届“中国拉美研究青年论坛”在南开大学举行 ,来自中国社科院拉美所、南开大学拉美研究中心、北京大学、中联部和湖北教育学院等单位的 2 4位青年科研人员和在校研究生出席了会议。如何加快培养青年科研人员是当前拉美研究学科建设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在拉美学会或拉美史学会的年会上 ,一些青年科研人员和在校研究生常常由于多方面的原因不能主动、大胆地参与学…  相似文献   

4.
编者的话     
2011年4月28日,中国社科院主办的中国社会科学论坛(2011年·国际研究)"中国和拉美可持续发展的挑战:基础设施和城市化"在北京国际饭店隆重举行.来自国内外政界、学界、企业界和媒体的200余位嘉宾参加了本次论坛,第九、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成思危、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扬莅临论坛并发表主题演讲.成思危在演讲中指出,目前中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可能会面临拉美国家曾经遭遇过的"中等收入陷阱",拉美国家的经验告诉我们,规避陷阱、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协调好城市化与工业化速度之间的关系,搞好基础设施建设.  相似文献   

5.
2007年3月15~16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合作局和拉丁美洲研究所主办、中国拉丁美洲学会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协办的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学术论坛“2006~2007年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变化与选择”在京举行。论坛共分三部分:拉美的选择对中国的启示、拉美大选后政治格局的变化、拉美形势的特点与发展趋势。本届论坛是继2005年和2006年之后举办的第三届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形势国际学术论坛。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拉友好协会会长成思危,以及中联部副部长陈凤翔、外交部拉美司司长曾钢等应邀参加会议并分别发表主题演讲。中国社科院副院长李慎明出…  相似文献   

6.
<正>2015年11月28~30日,由中国拉丁美洲史研究会、中国拉丁美洲学会共同主办,湖北大学巴西研究中心承办的"第五届中国拉美研究青年论坛暨拉美发展与中拉关系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湖北大学举行。中国驻巴西前大使陈笃庆、巴西驻华公使马塞洛、湖北省教育厅副厅长黄俭、中国拉丁美洲史研究会理事长王晓德、中国拉丁美洲学会常务理事袁东振、湖北大学副校长钱建国等出席开幕式并致辞。与会学者以中国拉美研究领域的青年学者为主,  相似文献   

7.
20 0 3年 9月 1 0~ 1 2日 ,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和拉丁美洲研究所承办的第二届国际问题论坛在京郊举行。本届论坛的主题是“拉美的改革与发展及其对中国的启示”。来自国内科研机构、政府部门、高等院校和新闻媒体的70多位专家和学者参加了会议。一 对拉美改革与发展的总体评价苏振兴研究员在主题发言中指出 ,拉美经济改革的目标是建立“自由市场经济”,实现由内向发展模式向外向发展模式的转变 ,促进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因此 ,对拉美改革成效的评估 ,应着眼于经济体制与结构的变化、经济增长、社会发展这三个层面…  相似文献   

8.
正2019年10月28日至29日,我院与中国人民外交学会、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联合主办的第五届中国-拉美和加勒比智库论坛在京召开。来自中央国家机关、国内研究机构、企业和媒体,27个国家的智库、媒体和国际组织的代表以  相似文献   

9.
由中国经济社会理事会中国拉丁美洲经济技术合作小组和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共同主办的“21世纪论坛:可持续发展———中国与拉美”,于2005年9月7~8日在拉美所召开。该论坛是由全国政协主办的“21世纪论坛:可持续发展———中国与世界”下的一个分论坛。来自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全国政协外事局、外交部、中联部、商务部、中国人民银行、对外友协等政府部门的官员,巴西、阿根廷、古巴、秘鲁、乌拉圭、玻利维亚和委内瑞拉等拉美国家的驻中国使节,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院拉美所等机构的专家学者…  相似文献   

10.
“拉美在新的一千年里面临全球挑战”国际研讨会在墨西哥举行徐世澄1996年11月21~23日,总部设在美国旧金山的形势论坛(StateoftheWorldForum)在墨西哥的瓜纳华托市举行了“拉美在新的一千年里面临全球挑战”国际研讨会。与会者来自20...  相似文献   

11.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material about terrorism retrieved from Science, Technology and Medicine (STM) computerized databases. It deals with the function of this type of literature, which is remote from the mainstream. Computerized databases relating to scientific terrorism literature are observed, and the future of the interdisciplinary approach to this subject area is considered.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中国与马来西亚的经贸关系:竞争性与互补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74年中国和马来西亚建交以来,两国的经贸关系呈阶段性持续发展,尤其上世纪90年代后,两国经贸关系发展迅速,贸易紧密度不断加强。目前,马来西亚已经取代新加坡成为中国在东盟的最大贸易伙伴国,中国成为马来西亚的第一大进口来源地和第二大出口市场。无论是中国对马来西亚而言,或是马来西亚对中国而言,其重要性都不断提高。双方政府都致力于进一步加强相互之间的贸易、投资和经济合作等经贸关系,尤其随着2010年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建成,双方的经贸关系将更上一层楼。同时,双方也应正视中马经贸发展过程中仍存在的问题和可能面临的挑战。本文将就中马经贸关系的发展状况、竞争性和互补性、以及中马经贸关系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6.
The “Roosevelt Corollary to the Monroe Doctrine of 1904/05” constitutes a landmark in United States foreign policy. However, the 1902/03 Venezuela Crisis—in particular, the arbitration process between the South American country and Germany, Great Britain, and Italy that settled the crisis—led to President Theodore Roosevelt's decision to amend the Monroe Doctrine. The arbitrational award was an important impetus for the corollary because its decision appeared to encourage future European interventions in the western hemisphere. The Roosevelt Corollary was needed to prevent a situation similar to the 1902/03 Venezuela Crisis from occurring again. Strategically speaking, Roosevelt felt the corollary was necessary to uphold the Monroe Doctrine under new circumstances.  相似文献   

17.
Most observers believe that the 'democratic rules of the game' provide a peaceful means for resolving political conflicts. This may be true but not all groups or even single individuals in democratic societies need play by these rules. This analysis uses two data sets: one that classifies most countries of the world based on how they were ruled in the mid-1980s, and the other on the frequency with which their nationals either perpetrated or were victimized by terrorists attacks,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errorism and democracy. The findings suggest that stable democracy and terrorism go together. An analysis of the data reveal that terrorist attacks occur most often in the world's most stable democracies, and that, further, both the perpetrators and victims of those attacks are citizens of the same democracies.  相似文献   

18.
This article argues that transitional justice ranges from the very personal and local to the global and structural, spanning processes and outcomes, clear demands, compromises and contracts. It explores this diversity using the framework of ‘embedded justice’ and ‘distanced justice’, and the case studies of South Africa, Rwanda and Sierra Leone. The argument draws on Fletcher and Weinstein (2002) to argue that justice needs to be embedded within and to engage the communities, cultures and contexts of conflict. A recent article by Sieff and Vinjamuri (2002) is used to advocate decentralisation. Transitional justice debates have generally overlooked justice, and human rights, as manifest in political, economic and social processes whilst privileging the law, and dismissing the potential of locally generated and embedded justice. The article argues that achieving the correct balance requires a shedding of naïve faith in, 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both local and international justice, and the contexts within which they operate, whilst seeking to build on their complementary capacities and legitimacies.  相似文献   

19.
20.
欧盟:挫折与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一年欧盟遭受连串挫折,宪法条约批准进程受阻,经济总体低迷,"法德轴心"作用下降,凝聚力减弱,成员国社会不稳定因素突显.欧盟一体化建设陷入低潮.但欧洲一体化进程已成历史潮流,也是欧洲前途所系.欧盟为防止本身一体化事业的后退和失败,正在进行反思与调整,以走出困境,重新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