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金英 《国际观察》2016,(2):113-126
莫迪执政以来,将"发展"与"治理"作为印度政治经济改革的主题。在经济领域,莫迪相继提出"印度制造"、"数字印度"等战略,推动本国转型为制造业大国,并辅之以土地、劳动力、商品服务税方面的改革来促进经济增长;在政治领域,莫迪政府出台提高官僚机构效率、加强行政权威的行政改革措施,以实现"善治"的目标。2014-2015年印度的政治经济发展表明,莫迪政府面临着官僚机构效率有所提高但政府能力不足的挑战,未能在主要经济改革议题上实现突破。能否超越选举政治的压力和构建更具合作性的中央地方关系是未来印度经济改革的主要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2.
莫迪政府上台以来,在政治、经济、军事等层面采取多种举措发展印日关系,印日关系被大幅度提升至"特殊的战略和全球伙伴关系"。印日关系强化的背后有多重驱动力,既有双方在战略、经济上的相互借重,也有双方战略目标的一致性;既有双方内在价值观层面的相近,也有外在因素的推动。尽管印日同盟在短期内难以形成,但印日关系的强化对中国的安全环境将产生深远的影响,中国在东西两线将面临巨大的战略压力,在印度洋地区的战略利益拓展将受到挑战,在南海和东海的权益也将受到威胁。面对印日关系强化所导致的复杂周边安全环境,中国应理性看待亚太地区国际关系的波动,现实地处理与周边国家的关系,采取外交、经济、军事以及文化等多种手段来加以应对。  相似文献   

3.
印度洋是"丝绸之路经济带"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交汇地带,印度洋核心岛国在印度洋地区战略地位重要。中国发展与印度洋核心岛国的关系,对在这些国家顺利推进"一带一路"倡议具有重要意义,兼具战略、政治、经济内涵。"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并实施以来,中国与印度洋核心岛国在"五通"方面的合作颇具成效,但与此同时也受到一系列国际、地区、国家层面的制约和挑战。有鉴于此,中国应加强与各方的沟通与合作、加大对印度洋核心岛国的战略投入,构建系统战略与维系支点国家并重,从而推动"一带一路"倡议与印度洋核心岛国的深度对接与发展。  相似文献   

4.
印度总理莫迪上台以来,外交活跃进取,形成了风格独特的"莫迪主义"。"莫迪主义"是新形势下印度大国崛起的战略,植根于印度传统战略文化,具有浓郁的实用主义色彩。"莫迪主义"坚持"印度优先"理念,力图发挥地缘政治优势,助推印度发展崛起。三年多来,莫迪政府外交成绩不少,但挑战也很多。当前,中印关系总体稳定向好但复杂因素明显增多。中印应坚持积极看待对方发展,不断扩大合作领域,妥善处理矛盾竞争,在共同发展中实现民族复兴。  相似文献   

5.
印度的中亚政策从最初的"北向政策"到"扩展的邻国"再到"连接中亚政策",由模糊逐渐走向清晰。安全、能源、潜在市场与大国角色是印度中亚外交的重要诉求。通过双边与集体双模式互动,印度"连接中亚政策"在反恐与防务合作、发展伙伴关系以及关键联通节点建设等领域收效显著,但囿于缺乏直接陆路通道,双边经贸合作未达预期。随着"莫迪2.0"时代开启,可以预判莫迪政府将通过提升地区联通、深化反恐与安全合作、借力大国中亚政策以及借重多边机制等举措深入推进"连接中亚政策"。  相似文献   

6.
"新印度"愿景是莫迪本人的施政目标、行动计划和印度崛起的大国战略。莫迪"新印度"愿景重视经济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以及大力发展制造业,对内强化政府,对外推行"印度至上"大国外交,为莫迪政府赢得了国内支持,激发经济增长并在国际上提升了印度的国际地位。但如今也面临经济增速放缓、宗教民族主义上升等挑战,特别是受印度国情所限,在加快开放与保护国内弱势群体之间存在矛盾。伴随着中印构建更加紧密的发展伙伴关系的战略目标,下阶段中印关系的重要课题,就是要在两国领导人战略引领下,开展治国理政经验交流,加强发展战略对接,共同引领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推进安全及人文对话,使"龙象共舞"成为中印关系"唯一选择"。  相似文献   

7.
印度东北部问题,一直是困扰印度历届政府的棘手难题。莫迪政府上台以来,将"东向政策"升级为"东向行动"计划,并试图通过"东向行动"计划以解决长期困扰印度历届政府的东北部问题。相比前几届政府,莫迪政府在东北部治理的力度之大,前所未有。通过"东向行动"计划,来改善与邻国关系、推动区域内的互联互通和安全合作,莫迪政府期望来解决影响东北部发展面临的落后基础设施、分离主义和急迫的非法移民等问题。鉴于东北部问题的历史根源和复杂地缘政治,"东向政策"在解决东北部问题上的作用不能被高估。  相似文献   

8.
印度人民党近期以绝对优势取得印度新一届大选的胜利,莫迪当选印度新任总理,莫迪政府的对外政策引起广泛的关注。本文认为:莫迪政府将继续印度自冷战结束以来致力跻身世界大国之列的努力,重视与美国、中国及其他主要大国开展外交互动,改善与巴基斯坦的关系,并维护印度的战略自主权和外交独立性。印度将寻求在经贸合作、非传统安全、海上安全、"东向政策"等方面推进务实外交。中印关系有望在莫迪任期内保持稳定态势,双方将在国际层面和经贸领域强化合作,但边界争端等双边问题仍难以取得突破性进展。  相似文献   

9.
随着印度洋战略地位的日益上升,美国越来越关注其在印度洋的利益.这主要包括确保印度洋作为国际商业通道的安全畅通、控制中东地区的石油、阻止对美国不友好国家主导印度洋以及应对非传统安全威胁.为了实现这些利益,美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积极塑造印度的地区和全球性领导角色;大力发展与东南亚和中东重要国家的友好关系;巩固和强化迪戈加西亚军事基地的作用;领导或参加应对非传统安全威胁的双边或多边行动.由于带有明显的主导性、排斥性和干涉性,美国的印度洋政策对中国在印度洋的利益带来了非常大的挑战.  相似文献   

10.
印度总理莫迪上台后,不仅积极推动印度融入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经济圈,而且主动对话中国,全面提升印中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彰显印度莫迪政府对华政策的新变化。这一变化具有深刻的社会原因,一方面有来自印度内部的因素,包括印度国内存在的矛盾问题和发展问题,需要得到来自中国的帮助。另一方面,印度也存在不断变化的外部因素干扰,致使莫迪政府在评估印中关系时,认识到两国关系的依赖性和重要性,尤其是中国的全球大市场地位以及在国际社会中日益发挥的重要影响力,能够对印度国内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力和必要的国际支持。因此,印度莫迪政府对华政策的新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印度的发展需求,能够加速印中两国关系的互动与发展,从而有效促进双方战略利益的互惠与共赢。  相似文献   

11.
莫迪政府上台以来,印美海洋合作得到更深入发展。尽管维护航线安全等助推印美海洋合作持久发展,但两国海上合作发展也面临着战略定位及战略目标的认知错位、军工管理体制偏差等限制性因素。这为中国擎划印度洋政策预留更多的发展空间。在当前情势下,权力竞争不符合中国国际战略,以发展为宏旨的利益融合和以解决地区事务为基础的机制协调更符合中国国家利益。  相似文献   

12.
2014年莫迪在印度执政以来,引领印度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印度其对外贸易、国内民生与国家安全对海洋的依赖越来越高。莫迪政府清醒认识到海洋特别是印度洋对印度的安全与发展的关键意义,并于2015年起适时调整海洋安全战略,将2007年确立的以“自由使用海洋”为主题的海上军事战略在有所继承的基础上调整为以“确保安全的海洋”为主题的海洋安全战略。这说明印度在自由使用海洋的过程中,遭遇了多样的海上安全挑战。来自海上以及发生在海上的安全风险直接影响到印度的对外贸易和海上运输、海洋经济活动的展开、海岸和港口城市的安全、海外资产与海外公民的安全,最终危及印度的国家安全。印度调整海上安全战略,明确以印度洋地区为首要利益区,同时加强以印度海军为主体的海上安全保障力量,为之确立多样任务目标下的军事战略,并积极采取有针对性的海上军事行动。同时,印度政府还通过外交手段,与周边邻国、关键的地区大国或国家集团以及全球大国建立双边和多边海上安全机制来应对多样的海上安全威胁,维护海洋安全,最终服务于印度的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并为印度寻求印度洋的主导地位积累资本、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3.
莫迪对印度经济进行了强有力改革,带动了印度各地区经济发展,取得了一定效果。随着印度23个邦陆续进行了地区议会选举,从目前结果看,莫迪领导的印度人民党在地区选举中既有极其成功的地区,也有失败的地区。那么经济改革发展与莫迪领导印人党的地区议会选举之间是否有联系呢?本文试图通过选取一定经济指标来表示经济改革发展,并运用相关数据分析方法考察其与莫迪领导印人党的地区选举结果的关系。通过分析,认为在当前印度经济发展阶段,可用电力增长率这一指标与莫迪领导印度人民党地区选举结果有着非常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4.
21世纪以来,印度在参与印度洋安全治理方面表现积极。印度赋予了自己多重角色,包括"印度洋上的最主要的利益攸关方"、"印度洋地区净安全提供者"、"印度洋地区发展最快的经济体"、"印度洋安全架构中的领导者"等。印度还不断更新其参与理念,并积极参与治理实践以强化这些身份角色。但印度要成为被国际社会广泛认可的"印度洋安全治理的领导者"还有较长的一段路要走。本文认为,印度的印度洋政策思维有多个维度,既有安全治理维度,也有地缘政治和海权维度以及海洋经济维度等。正因如此,印度在参与印度洋安全治理过程中也存在借助"地区安全治理"之名以谋求自身地缘政治和海权方面优势的自私行为。  相似文献   

15.
印美战略关系的走向直接影响到亚太和印度洋地区的国际关系,需要保持关注。自莫迪2014年5月就任印度总理以来,印美展开了新一轮战略互动,范围广泛的对话取得显著成效,尤其奥巴马作为美国总统再度访印,表明双方有进一步提升战略合作的强烈意愿。尽管印美存在某些分歧和矛盾,但战略上互有所求决定了两国在双边和地区层面的合作将继续保持发展态势。本文通过解读印美在防务和民用核能合作等方面取得的进展,评估印美新一轮战略互动的意义和潜在影响。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分析2014年莫迪执政以来对宗教少数派的政策及实践,认为印度人民党试图在国家层面助推"印度教特性"政治的意识形态。通过对宗教少数派发动"牛保护"运动,推行"反改教法",发起"回家运动",以及公然发表对宗教少数派的仇恨言论和发动暴力袭击等,使国内宗教少数派处于恐慌和不安之中。莫迪政府面对来自印度右派的煽动,除了表面的敷衍,更多的回应是沉默,甚至与印度教民族主义者共谋,印度多元传统及其世俗主义面临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17.
印度是中国实施"一带一路"战略尤其"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计划必须面向的主要国家,海上安全是理解中国和印度在印度洋地区进行战略接触的重要视角,中印海上互动的性质将直接影响印度洋地区的安全与发展,然而互信缺失是影响中印双方在印度洋地区化解潜在冲突和开展有效合作的主要障碍。本文考察印度对中国"海丝路"的回应和中印在斯里兰卡的利益碰撞,比较中印对印度洋安全的认知,分析中印在印度洋地区的海上安全关系。  相似文献   

18.
自莫迪政府上台以来,中印关系发展呈现"高开低走"趋势。尤其自2016年以来,中印关系进入"多事之秋",双方在多个问题上的分歧都被扩大化。中印之间的"旧问题"没有解决,"新问题"不断涌现,给双边关系带来巨大影响。与此同时,美国、巴基斯坦等第三方国家对中印关系发展的冲击也越来越大,莫迪政府的外交表现出更强的实用主义色彩。中印双方高层会晤和工作层面的沟通对话机制,尚能对上述分歧实现管控,不致使双边关系遭到根本性破坏,但双方需要共同努力,扭转双边关系下滑趋势。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印度积极推行海军外交,在舰船访问、联合演习、国际救灾与人道主义援助、警察行动四个主要领域均取得了极为突出的进展。印度海军外交具有突出的战略影响:首先是展现了印度实力,提升了印度形象,密切了与相关国家的关系;其次是配合并推动了印度"东向""西顾"的地缘战略布局,巩固了在印度洋及周边地区的影响力;最后是在地区安全机制构建中争取到主动,保障印度居于较有利地位。印度海军外交也具有针对中国的考虑。中国可借鉴印度开展海军外交的有益经验,更积极地在亚太和印度洋地区推行海军外交,在地区安全机制的建构中争取到主动权。  相似文献   

20.
徐国庆 《西亚非洲》2023,(4):134-155+160
印度将“印太战略”视为其“东向行动”政策的超越。虽然“东向行动”政策是印度介入印太事务的基石,但涉及非洲的“西联”与“南控”政策也很重要。换言之,非洲对印度“印太战略”的意义不仅在于呼应“东向行动”政策、助力其走向亚太并提高大国影响力,还在于实现印度深耕印度洋、拓展对非经贸合作和加强人文联系等方面的利益诉求。基于“印太战略”,莫迪政府将印非关系提升至战略层级,增加对非外交机构与资源投入,在战略议题设置上更加突出海上安全,以加强对非反恐与人道救援合作、践行支持非洲发展承诺、发挥在非海外印度人“桥梁”角色等方式,大力推动区域集体安全与经济一体化,在深化与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就互联互通、防务后勤保障等领域合作上展示出较大的开放性。印非关系的发展彰显印度在印太地区地缘与领域方面的独特优势,有利于提高印度在美日印澳“四方机制”涉非议题上的发言权,增强印度战略自信。未来,印度仍将视非洲为实现其大国目标的重要依靠力量。不过,受印度自身经济实力、印非间现实性问题及大国博弈加剧等因素的掣肘,印度对非政策将更趋务实与谨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