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阿拉伯世界出现激烈的政治和社会动荡,其原因十分复杂。美国等西方大国积极介入。这场动荡可能开启阿拉伯民众寻求新的发展道路的历史进程。当下这轮动荡由乱到治尚须时日。动荡对中东地区格局产生广泛影响。美国对中东事务的主导能力减弱,但其主导地位并未根本动摇。  相似文献   

2.
“阿拉伯之春”与西方意识形态渗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震 《现代国际关系》2012,(6):15-19,36
2011年发生的"阿拉伯之春"与西方意识形态渗透不无关联。长期以来,西方国家一直通过多种渠道对中东地区进行意识形态渗透,该政策导致部分阿拉伯国家丧失政治改革主导权,执政当局统治基础被削弱,部分社会精英思想出现混乱,最终催生、加剧了2011年阿拉伯世界的政治与社会动荡。  相似文献   

3.
当前中东正经历的历史性剧变,不仅引发阿拉伯世界的集体大动荡,而且严重冲击地区政治、安全和地缘政治关系,也对大国的中东政策构成重大挑战。未来中东局势改革已势在必行;伊斯兰政治力量将增大,阿拉伯世界长期陷入内乱,伊朗、土耳其将谋求发挥更大地区影响力;美国全球战略与中东政策面临多重结构性挑战;欧盟在外交、能源、安全、移民等方面遭遇前所未有的压力;国际原油市场受冲击从而影响全球经济复苏。  相似文献   

4.
刘宝莱 《亚非纵横》2012,(1):22-29,59,60,62
2011年,中东地区发生的政治大地震波及地区各国,但程度各不相同。阿拉伯共和制政权持续动荡,而君主制政权相对稳定。土耳其、伊朗地区影响力上升;巴以和谈搁浅,前景堪忧;美国等西方国家插手地区事务,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南苏丹赢得独立,但将面,临重重困难。  相似文献   

5.
北非动荡不仅对中东阿拉伯世界造成直接的冲击,而且对撒哈拉以南非洲政局也构成潜在的影响。在此背景下,由于确实存在诸多有可能引发动荡的社会政治经济因素,撒哈拉以南非洲局部,即某些国家的政局动荡或许难免,但总体稳定的态势不会改变;即便一些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发生动乱,在性质上亦有别于北非国家,更不会像北非地区那样产生扩散效应,覆盖整个次区域,原因在于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在民族结构、宗教信仰、文化传统,特别是政治改革和政治治理等方面均与包括北非在内的中东阿拉伯国家存在较大差异。总体稳定、局部动荡仍不失为非洲政局之常态。  相似文献   

6.
王联 《亚非纵横》2015,(1):1-10,121,125
"伊斯兰国"给中东带来的乱局是当前该地区政治伊斯兰主义发展的突出写照,宗教极端主义必然混迹其中。尽管美国和西方国家发起新一轮空中军事打击行动,但囿于自身利益以及有关国家政局动荡,未必能在短期内解决问题,宗教极端主义的蔓延还将延续。未来中东地区的政治变迁大体可从土耳其、伊朗和巴基斯坦过往的政治发展中找寻演变规律。  相似文献   

7.
在当前中东动荡中,海湾国家联手西方,积极干预部分阿拉伯国家内部事务,上演了一出当代版的"兄弟阋于墙"新戏。海湾国家的外交行为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与该地区地缘版图破碎造成的依附性生存方式有着内在逻辑关联。在中东政治大转型背景下,海湾国家的这种外交干预重创了阿拉伯国家的自我整合进程,强化了该地区业已存在的软政权化和政治退化趋势。长远看,海湾国家这种外交行为得不偿失。  相似文献   

8.
布什政府在海湾危机期间采取的策略表明,美国的中东战略正从依托以色列和借助阿拉伯温和国家的力量抗衡苏联在中东地区的渗透扩张,转为强调最大限度地依靠阿拉伯多数国家的合作和国际社会的参与,以遏制中东地区军事强国的崛起。通过海湾战争,美国在中东的战略地位进一步获得加强,但急需解决的阿以矛盾在战后也将更加尖锐和突出。如果美国对此处理不当,中东地区将会出现针对西方的恐怖主义活动的新浪潮。  相似文献   

9.
中东地处重要的地缘和能源战略要地,一直是世界主要力量博弈的重点地区。2010年年底源起于突尼斯的政治、社会动荡席卷了整个阿拉伯世界,使中东地区的地缘政治发生显著变化,对中东地区的地缘政治格局产生了很大影响,并对中东未来的地区形势,包括巴以和平进程和伊朗核问题,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0.
美国"改造中东"的战略构想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卢陵 《西亚非洲》2003,45(4):22-26
九一一事件后美国的中东战略正经历重大而深刻的调整。适应全球反恐战略的需要 ,美国根据中东地区安全环境的变化推出了“改造中东”的战略构想 ,把促进中东民主化、推广美式价值体系和生活方式作为其中东政策的基本目标 ,力求实现反恐与谋霸双赢 ,建立美国统治下的稳定、民主和繁荣的中东。“改造中东”战略将对阿拉伯国家的社会政治和经济结构产生持久冲击 ,并对美国与阿拉伯国家关系、地区格局、大国在中东的利益分配带来深远影响。但伊拉克战后问题、伊斯兰主义因素、反恐等问题也会对美国的新战略提出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11.
论中东市民社会及其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东市民社会是建立在阿拉伯-伊斯兰文化背景下,且是在自愿、自治基础上形成,合法地履行现代政治功能的有组织的社会结构,其组织形式主要包括一些非国家行为者和非政府组织,诸如政党、贸易联盟、职业协会、社团发展协会及其他一些利益集团.中东市民社会是客观存在的,并随着经济的现代转型而渐趋成熟.市民社会和国家并不仅仅是此消彼长的关系,在更多情况下是与民主化进程相一致的.妥当处理二者关系是中东国家民主化面临的共同课题.  相似文献   

12.
解读中东政治危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期中东爆发政治危机,既源于诸多社会现实问题,更有社会发展中的深层原因,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历史合力的结果。现实问题主要是:经济发展缓慢,民生凋敝,收入分配不均,贫富差距扩大,失业率上升、特别是年轻人失业率剧增,官员腐败引发民怨等。而深层原因主要是:处在转型时期的中东社会,政治合法性与继承危机问题,伊斯兰教与社会变革的互动关系,西方势力的压力和影响,科技进步与新媒体的作用等。目前,中东国家处在矛盾多发期,可能爆发新的危机。中东国家爆发的政治危机主要可以分成3种类型。近期爆发的政治危机已经在中东各国引起了巨大的社会震动,并且还可能产生更加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中东动荡不仅是该地区国家政治和社会发展历史进程的一部分,而且还深刻反映了国际秩序的调整与变化。冷战结束以来,国际环境的迅速变化以及世界政治经济权势的快速转移是诱发中东变局的重要原因之一。从时机上看,美国中东战略的收缩,为中东变革运动的兴起提供了可能;从发展上看,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拉大了中东与世界其他地区的差距;从理念和制度建设上看,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对缺乏机制和制度创新动力和能力的中东国家形成了巨大冲击。而正在转变中的国际秩序以及世界权力结构的变化趋势,也必将对未来中东地区秩序重构及各国政治及社会转型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4.
唐志超 《和平与发展》2013,(3):64-76,131-142
2011年初爆发的中东“阿拉伯之春”不仅对该地区稳定、地缘政治和国际关系带来深远影响,也使该地区的库尔德问题临当重要转机,库尔德人正迎来新的历史机遇,不过从目前情况看,一个统一的库尔德斯坦国在可预见的将来仍然不太可能出现。  相似文献   

15.
中东变局持续一年多来,地区局势依旧存在诸多不确定和不稳定因素,但剧烈的群体性动荡局面有所缓和,地区国家将渐次进入深化变革和转型的长期过程。当前的转型主要反映在国内政治方面,但中东转型需求是全方位的,社会文化的转型更具深意,很大程度上决定转型的整体方向和最终成败。地区内部各种力量的博弈、传统文化、宗教及社会思潮都试图在中东转型过程中发挥引领作用和影响力,而全球政治的变化及世界经济的发展同样将对中东转型产生重大影响。面对新形势,中国中东外交要拓展思路,着眼未来,主动谋局,塑造有利环境,提升政治影响力。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中东伊斯兰世界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国家之一,埃及在近代西方的冲击下成为西亚北非地区最早着手现代化的国家,亦是该地现代化程度较高的国家,埃及的现代化进程无疑是伊斯兰世界的一个缩影。本文通过梳理近代以来埃及在政治、经济和社会层面的现代化轨迹,总结其现代化进程所面临诸多挫折困难的原因、教训和启示,有利于我们认识政治民主化、法制化、经济市场化、工业化、社会多元化和公民化等现代化的本质和内涵,为中东地区国家现代化发展进程以及存在的诸多问题方面提供了经验和借鉴。  相似文献   

17.
奥巴马治下的美国对外政策的重点仍将是“大中东”。从伊拉克撤军,与伊拉克在政治、经济和安全关系协议方面作出规划,以解决美国在伊拉克长期利益和军事存在;可能与伊拉克进行谈判.但难度很大;中东和平进程有可能取得进展;阿富汗和巴基斯坦将成为美国的反恐重点地区;中国因素会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相似文献   

18.
朱锋  王敏 《和平与发展》2012,(1):1-9,71,75,67
2011年,“阿拉伯之春”改变了中东、北非地缘政治生态;美国加速全球战略调整,高调“重返亚太”;全球政治思潮空前激荡,世界仍面临形形色色的恐怖威胁;西方主要经济体表现低迷,新兴经济体强劲增长势头放缓。2012年,多个主要国家大选,世界政治版图会以何种方式重建值得关注;欧债危机继续,但在欧盟干预下有可能得到缓解;中东局势将是全球政治最大聚焦场所,未来大国关系因中东局势如何调整是事关全球地缘战略格局的新挑战。  相似文献   

19.
The political and strategic landscape of the Middle East and North African region has changed dramatically since late 2010 and the events now loosely defined as the ‘Arab Spring’. The dust has yet to settle in many Arab capitals and 2013 is set to be another defining year for the greater Middle East as regional actors, particularly new Islamist-led governments, take on more direct roles in influencing political, military and social developments in the Arab world. Israel and the Palestinian factions of Hamas and Fatah are not immune to these developments and while progress towards peace has been all but non-existent, change in the region must not necessarily lead to more tensions and conflict. The EU and US should work to establish greater Arab ownership of the diplomatic process, convince Israel that its security is best served by assuming a proactive approach to its changing neighbourhood and strive to harness the new realities in the region to modify the incentive calculus of the major domestic players in the conflic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