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进入21世纪,东北亚国际关系波谲云诡,成为全球地缘政治的热点。如何透过纷繁复杂的现象,探寻东北亚区域秩序变迁的历史轨迹,三篇文章试图从不同的视角回答这一问题。"从帝国到霸权:东北亚区域秩序的现代转型"以帝国与霸权为切入点,解读了两者在东北亚区域秩序的形成及转型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后冷战时代东北亚的民族主义与区域秩序"从民族主义入手,探讨了东北亚各国民族主义对塑造东亚均势秩序的影响,以及走向法理秩序的可能;"中华帝国转型与东北亚区域形成"回溯近代以来中华帝国与区域世界的互动,中国从农业帝国向现代主权国家的转变是东北亚区域形成的核心动力所在。  相似文献   

2.
进入21世纪,东北亚国际关系波谲云诡,成为全球地缘政治的热点.如何透过纷繁复杂的现象,探寻东北亚区域秩序变迁的历史轨迹,三篇文章试图从不同的视角回答这一问题."从帝国到霸权:东北亚区域秩序的现代转型"以帝国与霸权为切入点,解读了两者在东北亚区域秩序的形成及转型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后冷战时代东北亚的民族主义与区域秩序"从民族主义入手,探讨了东北亚各国民族主义对塑造东亚均势秩序的影响,以及走向法理秩序的可能;"中华帝国转型与东北亚区域形成"回溯近代以来中华帝国与区域世界的互动,中国从农业帝国向现代主权国家的转交是东北亚区域形成的核心动力所在.  相似文献   

3.
进入21世纪,东北亚国际关系波谲云诡,成为全球地缘政治的热点.如何透过纷繁复杂的现象,探寻东北亚区域秩序变迁的历史轨迹,三篇文章试图从不同的视角回答这一问题."从帝国到霸权:东北亚区域秩序的现代转型"以帝国与霸权为切入点,解读了两者在东北亚区域秩序的形成及转型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后冷战时代东北亚的民族主义与区域秩序"从民族主义入手,探讨了东北亚各国民族主义对塑造东亚均势秩序的影响,以及走向法理秩序的可能;"中华帝国转型与东北亚区域形成"回溯近代以来中华帝国与区域世界的互动,中国从农业帝国向现代主权国家的转交是东北亚区域形成的核心动力所在.  相似文献   

4.
进入21世纪,东北亚国际关系波谲云诡,成为全球地缘政治的热点.如何透过纷繁复杂的现象,探寻东北亚区域秩序变迁的历史轨迹,三篇文章试图从不同的视角回答这一问题."从帝国到霸权:东北亚区域秩序的现代转型"以帝国与霸权为切入点,解读了两者在东北亚区域秩序的形成及转型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后冷战时代东北亚的民族主义与区域秩序"从民族主义入手,探讨了东北亚各国民族主义对塑造东亚均势秩序的影响,以及走向法理秩序的可能;"中华帝国转型与东北亚区域形成"回溯近代以来中华帝国与区域世界的互动,中国从农业 帝国向现代主权国家的转交是东北亚区域形成的核心动力所在.  相似文献   

5.
祁怀高 《国际安全研究》2013,(2):88-103,157,158
在21世纪第二个十年来临之际,中国的东北亚周边安全环境进入动荡和调整的新时期。由于朝鲜领导人更替,地区各国之间的政治互信脆弱,东北亚政治安全环境趋于敏感;由于领土主权与海洋权益争端升温,朝鲜半岛军事对抗事件频现,美、日、韩进行系列军演,东北亚军事安全环境趋于紧张;由于东北亚各国经济继续保持恢复势头,区域经济合作进程加速,东北亚经济安全环境趋于积极。鉴于东北亚安全环境对于中国和平发展的极端重要性,东北亚外交仍是中国周边外交的"重中之重"。在21世纪第二个十年,中国的东北亚外交可以考虑采取以下措施:首先,中国的东北亚外交要以地缘经济合作为切入点推动地缘政治正向发展。其次,中国要以六方会谈机制化为基础推动东北亚安全机制的构建。未来六方会谈机制化在组织体制、组织成员、惩戒机制等方面要有新的思路。最后,中国要推动中国倡导的多边制度与美国主导的双边同盟在东北亚的兼容共存。  相似文献   

6.
国际机制理论与东北亚能源外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东北亚地区,由于中国、日本、韩国等能源消费大国能源消费的日益增长、俄罗斯作为能源大国的异军突起以及东北亚内部因能源而起的各种争端,能源外交成为东北亚外交中的重点和热点。开展东北亚能源外交的目的是通过政策协调构建一个多边能源合作机制,在东北亚地区不存在霸权国家提供合作机制的背景下,可以考虑运用国际机制理论,通过能源外交特别是多边能源外交构建本地区多边能源合作机制,并充分发挥能源外交的"外溢"功能,借机推进东北亚整体合作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王志芳  张海滨 《东北亚论坛》2015,(3):94-103,128
东北亚地区大气跨界污染,随着中国雾霾的广受关注,而逐渐成为该地区环境合作的核心议题。东北亚是中国核心的外交战略区,它的稳定对中国的和平发展至关重要。随着中国的崛起,周边国家由政治安全的担心产生的紧张情绪进一步强化。大气(雾霾)污染事件的出现,为各国释放政治紧张情绪找到了一个出口。而东北亚大气环境合作,能否真正促进区域大气环境的改善,并起到政治关系减震器的作用,还在于中国如何做出相应的策略选择。鉴于中国发展进入新阶段,外交领域提出了"积极进取、更有作为"的"新常态"观,环保工作也进入了理念、道路创新的新常态阶段,对外环境合作的思路也需要随着国际国内的形势变化而及时调整。结合自身大气污染治理的需求和决心,建议中国在如下方面强化东北亚环境合作:强化中日韩三国环境部长会议(TEMM)、东北亚次区域环境合作项目(NEASPEC)等核心机制的作用,加强中日韩等主导国间的合作关系,倡导合作机制的集体领导理念,推动专家互动以补充官方交流不足,谨慎看待多元治理在区域合作中的作用,积极推动大气污染治理的产业合作。  相似文献   

8.
美国式国际秩序与东北亚安全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式国际秩序为我们理解东北亚安全结构提供了一条最佳的路径.在全球范围内,美国根据对其国际秩序的认同程度来划分敌友,采取针对不同国家的外交政策.东北亚安全结构作为一个区域性安全结构受制于国际关系核心结构层面所发生的变化,美国也根据东北亚国家对其国际秩序的认同程度采取不同的安全政策.本文认为东北亚国家的安全程度取决于美国的实力状况和东北亚各国尤其是中国和俄罗斯对美国式国际秩序的认同程度.  相似文献   

9.
同在东北亚文化圈中的日、韩、俄、蒙、中5个国家有着相同的儒学文化和相近的地理文化这种宏观文化氛围,而各国间不同的语言所引起的文化因素的微观差异使这一地区呈现出国家和区域特色。文化背景不同,其价值观、道德观就不一样,而由此所产生的不同发展理念,决定了不同的经济发展模式。东北亚5国由于地理上的接近以及汉字文化和儒学、佛教的影响,使各方在沟通和理解上比较容易,这种文化同质性是东北亚各民族进一步发展固有文化传统,建设和平共处、文化交融、互利互助、经济合作、繁荣共享的区域构架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如果说霸权国的核心利益就是护持其体系中霸权地位,那么,如果诱发一场针对挑战国的冲突能够更好地维护其国家的根本利益,霸权国可能会选择支持并乐见其依附者对潜在的挑战国发难。日本改变几十年来同中国在钓鱼岛问题上的政策默契的根本原因是美国重返亚太战略的诱导。2013年12月26日日本首相安倍参拜靖国神社并表明"是时候朝建设新国家迈出一步",这明显可能激化中日现有矛盾并引发东北亚各相关国家的不安,同时也表明日本的行为可能导致美国对美日同盟的失控,对此美国以"失望"一词表明其不会在战略上被日本绑架。可见,当前以美日同盟为核心的东北亚轮辐体系并非是确保该地区和平与安定的压舱石,可能正好与其宣传的结论相反,其更有可能是在某些条件下促使未来10年内中日之间外交僵化、在夹缝中艰难博弈的催化剂。中国若想改变在未来10年内的中日争端中的被动局面或至少避免美国对日本行为的无限度支持,就必须从提升自身战略力量或依靠结盟来增加制衡性力量。  相似文献   

11.
东北亚论坛     
《东北亚论坛》2021,(1):F0003-F0003
2021年选题参考1.习近平外交思想与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研究;2.重大全球性问题与全球治理改革研究;3.后疫情时代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转型研究;4.世界大国的亚太战略与亚太地区国际形势研究;5.东北亚地缘政治与地区安全局势研究;6.后疫情时代的全球化与区域一体化发展趋势研究;7.东亚及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发展动向与前景研究;8.后疫情时代的"一带一路"建设研究;9.东北亚区域人文交流合作研究;10.东北亚国家重大政治、经济与社会发展问题研究;11.全球及东北亚重大热点问题研究。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东北亚共同体建设问题逐渐为中日韩等国所关注,我国学者主要从经济和安全两个方面来认识和理解建设东北亚共同体的必要性。要建设东北亚地区共同体,首先应促进地区意识的逐步形成;其次是东北亚“核心国家”要进行密切的相互合作;第三要以非政治问题领域的合作和次区域一体化为重要突破口。中国在东北亚共同体的建设过程中应该发挥积极的作用:一是应准确定位自身在建设东北亚共同体中的作用;二是在塑造共同的亚洲价值观的过程中应采取谨慎态度;同时还要认识到东北亚共同体的建设对中国而言是机遇与挑战并存,它将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冷战后韩国在东北亚地区的地位与作用均有明显的上升趋势。而卢武铉提出的东北亚平衡者外交战略,要在地区事务中发挥更大的独特作用,更使东北亚地区的国际关系有了新变化的可能。在国际事务中,韩国自主外交的"独立意识"及其作用的发挥,有利于地区安全的战略平衡。同时,在朝核问题、区域合作等问题上,韩国作用的发挥还是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中国应进一步加强与韩国在各领域的合作。这对呼应韩国自主防卫诉求、培植中韩互信、牵制美日、防止东北亚"新冷战"的发生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东北亚战略安全新变化根源于东北亚战略结构的演变。东北亚战略安全新变化导致中国维护国家安全压力增大,面临不同意识形态挑战的压力持续上升,与周边国家合作成本增加,国家合作将更加困难。中国维护东北亚战略安全必须以包容性增长为东北亚战略安全合作发展的前提条件;确保中国经济社会的稳定与发展是维护东北亚战略安全的基础;和平解决朝核危机,维护朝鲜半岛安全是维护东北亚战略安全的关键;发展睦邻友好关系,稳定周边环境是维护东北亚战略安全的必然选择;积极倡导探索建立新的安全合作机制是维护东北亚战略安全的最终归宿。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90年代以来,俄罗斯东北亚战略的框架和特点日益清晰,它集中反映了俄罗斯对外经济、政治和外交战略的调整和变化,逐步完善对外双头鹰政策的构想。俄罗斯东北亚战略的特征是以加强与东北亚各国的经济合作为先导,扩大与周边国家联系,加速俄罗斯东部地区的经济开发,实现俄罗斯东西部地区经济的协调发展。同时,扩大俄罗斯在东北亚国家的影响力和发言权,全面拓展在亚洲的战略空间。俄罗斯东北亚战略的提出,涉及了许多东北亚区域合作的新问题,这不仅是具有现实意义的应用问题,也是具有研究和探讨价值的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16.
东北亚是世界重要经济区之一。日本、韩国的资金、技术 ,俄罗斯的资源 ,对我国的经济建设 ,尤其对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 ,是不可缺少的。东北亚是大国利益交汇处 ,是世界热点之一 ,但不会发生战争。要树立外交新思维 ,采取灵活的外交政策 ,维护东北亚的和平稳定 ,积极推进以中、日、韩合作为核心的东北亚经济合作 ,实现地区繁荣 ,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  相似文献   

17.
中国——东北亚国家之间的环境合作:状况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国—东北亚国家之间的环境合作包括众多方面,既有双边合作,又有多边合作。目前,这些多方面的环境合作已显现出很多绩效,如逐步启发与强化东北亚国家的“环境共同体”,以具体的积极的行动计划解决国际间的跨国环境矛盾和纠纷,促进东北亚各国环境产业和环境市场的发展等。但在东北亚国家的环境合作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展望未来,东北亚国家间的环境合作将成为全球环境中具有高度积极意义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8.
东北亚主要国家民族国家意识强烈而区域意识薄弱,在各自定位方面不同程度存在对东北亚的偏离以及平等观念的缺乏,妨碍了地区经济合作的开展;各国对美国的态度的差异,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地区合作状况的复杂化。东北亚合作的实质性进展需要在思想观念领域发生深刻变革。各国间不仅要加强相互交流和文化融合,达成高度的心理认同;而且要从东北亚视角为中日韩各个国家和相互关系找到更多的利益共同点,转变和消除支配与服从的意识。  相似文献   

19.
东北亚论坛     
正2021年选题参考1.习近平外交思想与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研究;2.重大全球性问题与全球治理改革研究;3.后疫情时代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转型研究;4.世界大国的亚太战略与亚太地区国际形势研究;5.东北亚地缘政治与地区安全局势研究;6.后疫情时代的全球化与区域一体化发展趋势研究;7.东亚及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发展动向与前景研究;8.后疫情时代的"一带一路"建设研究;9.东北亚区域人文交流合作研究;10.东北亚国家重大政治、经济与社会发展问题研究;11.全球及东北亚重大热点问题研究。微信公众平台《东北亚论坛》为加快国际化、数字化进程,扩大期刊的影响力,提高期刊的综合实力,进一步加强与读者、作者的沟通,从2015年开始推出微信公众平台。  相似文献   

20.
从远古走来的东北亚命运共同体,凸显以"和"为本的"天人合一"理念。其特点是:在天下一家观念下,践行朝贡体系、"和亲"政策,以中国中原为中心,周边围绕中心转,在以"丝绸之路"为路径,呈现"万邦来朝"的命运共同体的盛况。东北亚命运共同体"返本开新","本"为"和","开新"为"与时偕行",继往"丝绸之路"开拓"一带一路",在结伴不结盟,互利互惠,合作共赢的开放道路上,开辟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外交新局面,实现中国梦与世界之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