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9 毫秒
1.
新世纪以来,印度东北地区的民族问题出现了一些新的发展趋向:其一,东北地区诸族与印度政府的关系普遍出现好转,这集中反映了该地区民族问题朝着民族矛盾趋于和解、暴力冲突趋于下降的方向发展的总体趋势;其二,东北地区诸族的利益诉求往往存在差异乃至对立,致使诸族彼此之间的关系易于陷入紧张,甚至导致族际暴力事件;其三,原住居民与外来移民之间矛盾冲突的主要焦点发生转变,二者之间的关系容易因微小摩擦而出现恶化,从而引发大规模骚乱事件。总之,印度东北地区的民族问题依旧十分复杂,在一定条件下仍有恶化的风险和可能.  相似文献   

2.
吕昭义 《东南亚》2009,(4):37-42
印度东北地区是印度经济欠发达的贫困地区,也是与印度内地联系薄弱的边疆地区,在20世纪90年代印度提出“东向政策”以后,印度政府对这一地区的发展战略逐步走向开放。但由于该地区的特定历史、地缘政治、民族文化等因素,印度对发展该地区存在诸多疑虑,如何增进互信、开展沟通与合作是云南省与印度东北部开展合作的重要议题。  相似文献   

3.
随着外资政策改革不断深化,印度外资政策问题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相关文献也逐渐增多。本文从印度外资政策改革历程、印度利用外资的经验教训、印度外资政策对中国的启示等方面对印度外资政策改革的研究文献进行梳理,以期深度解读和预测印度外资利用情况。  相似文献   

4.
印度,作为世界上第二个人口最多的国家和不结盟运动发起国之一,在战后愈来愈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美国、苏联、日本等许多国家的学者也都加强了对印度问题的研究及有关印度问题研究的学术交流。美国加里福尼亚大学主办的《亚洲概览》杂志在一九八四年第十一期刊载了苏联莫斯科东方研究所印度和南亚研究室主任格里戈里·G·科托夫斯基教授的题为“印度社会经济和政治发展的某些趋势”的文章。此文虽是对印度研究的“一家之言”,但它涉及到印度社会、政治和经济的一些重要问题。作为了解国外学者,特别是苏联学者研  相似文献   

5.
印度东北地区国内安全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印度东北地区的分离主义和其他暴力活动十分严重,是印度政府最为关切的国内安全问题热点之一。本文试图对东北地区安全问题的历史与现状进行分析,探讨该地区的特点及暴力和恐怖主义活动产生的复杂背景;梳理印度政府所采取的对策与措施,分析其难以取得决定性成果的原因,从而对该地区安全形势进行展望。据此,本文认为在短期内该地区的各种暴力活动不可能得到根本遏制,将继续对印度的国家安全构成挑战。  相似文献   

6.
印度政府在东北地区共设立了七个邦,即阿萨姆邦、曼尼普尔邦、梅加拉亚邦、米佐拉姆邦、那加兰邦、特里普拉邦及所谓的阿鲁纳恰尔邦,总面积25.5万平方公里,约占印度领土总面积的7.7%;人口近3900万,约占印度总人口的3.5%。该地区聚居众多部落民族,汇集多种文化、语言和宗教,仅被  相似文献   

7.
印度东北地区位于喜马拉雅山脉南坡,在中国、不丹、孟加拉国和缅甸之间,是一个山脉连绵、森林密茂的楔形地带。现在的印度东北地区,基本上是历史上的阿萨姆地区,目前分设阿萨姆、那加、特里普拉、曼尼普尔、梅加拉亚和米佐拉姆等邦。这个地区以民族众多而著称。多属藏缅语族,还有孟高棉语族和印度雅利安语族等。印度独立前,他们处于历史发展的各个阶段,社会形态、文化传统各具特色。其中,卡西、加洛和那加等族还保留了原始社会残余形态。卡西族长期处于母系社会,他们崇拜女祖先,按母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中国与印度的双边关系倍受世人瞩目,对印度的研究也成为中国学术界关注的主要议题.据不完全统计,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国内学者出版的有关印度问题的专著超过20部,发表的文章近千篇,更有许多青年博士、硕士论文的选题也直接以印度问题为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
印度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是本国教育行政当局根据政府旨意对青少年学生进行符合社会公共价值标准的精神动员和情感组织行为,包括塑造"印度民族"精神,培育印度国家认同,推行印度式核心价值观,提倡宗教共存,以及开展现代性教育等内容。印度思想政治教育本质上是对印度国民进行民族、国家、价值观、信仰与现代性等维度的认同教育,对于印度社会的道德塑造、思想整合与价值观统一,以及印度统一民族精神的形塑与国家认同的构建,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同时,由于以尼赫鲁为代表的印度民族独立运动领袖创建的"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理论的长期诱导和"印度教至上主义"("印度教特性")在印度政党政治乃至社会生活中话语霸权的客观存在,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印度政府解构和重建社会秩序的一种政治工具,非但不能解决印度错综复杂的民族与宗教问题,反而成为其社会矛盾的催动因素。  相似文献   

10.
谭中 《南亚研究季刊》2011,(1):89-95,114
现代印度的中国研究可分为三个发展阶段。1918年至1962年期间,印度对中国的研究多从文化、睦邻的角度进行。1962年至今,由于中印边境战争,印度政府与民间对中国有所敌意,但其研究却超越了"地缘政治范式"规律而折射出中印两大文明长期文化交流的历史,体现了印度开国总理尼赫鲁所说的印度永远不和中国为敌的宽宏态度。未来,当今从事中国研究的印度学者越来越多是1962年以后出生的、懂中文、熟悉中国情况、参加到与中国学者交流行列的年轻人,他们在中印两国在全球舞台上如日方升的大环境下正在策划印度的中国研究如何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11.
佛教密宗对云南民族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由于以往学者大多混淆了当时的云南与内地、印度及我国西藏三者之间佛教传入的特定历史文化背景,这实际上还没解决印度佛教传入云南的准确时间。虽然其入滇时间不可考,但它们都分别代表着中国、印度两大古代文明在云南的交流和融汇。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印度经济的快速发展引起了世人的关注:在2005年世界GDP总量排名中,印度排名第10位(7198亿美元),比2000年前提了2位(4775亿美元),经济总量提高的幅度之大令人瞩目;①《2006—2007年全球竞争力报告》中显示,印度的竞争力排在第43位,比较靠前。印度正在用自身的发展演绎着大国崛起的神话。一、民族与民族问题印度是一个多语言、多民族、多宗教的大国。在印度,民族事务与宗教信仰、文化差异等因素交织在一起,形成了复杂的民族问题。(一)印度民族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印度号称人种博物馆,在近五千年的时间里,伴随着世界性的民族迁徙与融合…  相似文献   

13.
尹锡南 《东南亚》2011,(2):84-88
印度学者玛妲玉的《在华印度人:1840—1949》是当前中印关系史研究的一部力作。该书对近代时期印度来华人士的三大群体进行研究,并对这三类在华印度人的复杂命运及其对中印关系的深刻影响进行了深入分析。该书不仅是史学领域的创新研究,也是当前发展中印友好关系的极好参照。  相似文献   

14.
杨晓萍 《东南亚》2011,(4):63-68
印度是一个宗教、种族和语言构成差异性极强的国家,印度东北部地区族群问题是印度民族问题复杂性和国家民族政策发展变化的缩影。在从族群认同向公民认同的过程之中,政府治理是关键的中间媒介,是一种身份转化的无形力量。印度联邦政府在民主框架下对东北部地区族群问题采取的政府治理,在一定程度上为发展中多民族国家处理民族问题方面提供了借鉴意义。同时,治理过程中的某些不足和偏颇也值得总结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15.
印度梵语诗学在中国学界的译介还不到一个世纪。由于语言的问题,中国学界只有极少数人从事梵语诗学的翻译和介绍。迄今为止,这种翻译介绍已经取得一些可喜的成果。伴随对梵语诗学的译介,一些学者开始了对梵语诗学的系统研究或专题研究,有的学者还进行中印、印西诗学比较研究。这使梵语诗学在中国学界逐渐受到关注。还有两住学者利用梵语诗学进行文本阐释。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以来,印度学者的印度文学史研究已经卓有成效。这些研究包括印度英语文学史、印度文论史等在内的印度文学史的梳理和研究,成果丰富,方法多样,对于中国学界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独特的印度经济发展模式不仅影响经济增长速度,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印度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而且印度经济发展模式越来越引起了世人的广泛关注。为此,本文在对围绕与印度经济发展模式相关的印度经济增长模式、印度产业结构演化模式、印度经济管理模式、印度经济开放模式等研究议题高度凝炼基础之上,提出了自已独特研究维度与路径,以启迪于广大相关学者的研究视野。  相似文献   

18.
新世纪以来,俄印关系不断发展,尤其在军事合作领域取得了引人注目的进展,更是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高度关注.印度学者非常关心印俄战略伙伴关系及其军事合作,发表了一些代表性的著作和论文;①国内学者对这一问题也有相当关注.②从研究状况看,国外学者的研究较为深入且跟进及时,国内学者尚未系统分析俄印军事合作出现的新进展及对中国的影响.本文拟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对俄印军事合作的相关情况进行系统、深入的考察.  相似文献   

19.
吴永年 《东南亚》2009,(3):74-79
印度民族的矛盾和问题复杂尖锐,不仅影响了国内政治和社会的稳定和经济发展,还影响了与南亚诸国的关系。本文从分析印度民族问题着手,深入探讨其与南亚诸国的关系。通过它不仅了解印度崛起道路上的艰难,也使我们懂得妥善解决民族问题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0.
浅议拉丁美洲印第安人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印第安人问题是拉丁美洲主要的民族问题之一,本文拟从印第安人的定义和识别,拉美印第安人的现状、拉美各国政府对印第人的政策和拉美印第安人问题学者的主张等方面谈谈自己粗浅的看法。印第安人的定义和识别“印第安人”这一名词来自一场误会。当1942年哥伦布第一次到达美洲时,误认为他所“发现”的新大陆是印度,所以将当地土著称为“印度人”。为与真正的印度人相区别,中译者把它译为“印第安人”。其实,不论从哪一方面说,“印第安人”与印度人没有任何关联。我们现在所说的印第安人一般是指美洲主要土著及其后裔。此外,还有一种说法,认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