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科技制裁在持续的军事冲突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在和平时期的地缘政治中也从未消失。欧盟与美国是最大的制裁实施者,双方的制裁协作在多个地区和领域产生了重要影响。虽然欧美科技制裁协作较为频繁,但欧盟和美国在制裁政策上仍存在诸多分歧。文章从欧美价值观、安全威胁和二级制裁这三个维度出发,剖析欧盟与美国进行科技制裁协作的动因与诱发分歧的因素,并选择俄罗斯、伊朗和中国这三个具有代表性和差异性的案例进行比较。欧盟与美国对俄罗斯的制裁协作水平最高;在伊朗案例中,二级制裁因素带来的欧美分歧较为突出;在中国案例中,欧美尚未达成明显的制裁共识。共同价值观、安全威胁的紧迫性、二级制裁压力等要素是促使欧盟参与美国科技制裁的重要动因。然而,不同的外交政策理念、安全认知的错位和二级制裁的反作用力也使欧美分歧难以弥合,大大削减了制裁效率。  相似文献   

2.
2013年末爆发的乌克兰危机一波三折,局势不断恶化。作为危机的外部直接参与方,美国、俄罗斯和欧盟在乌克兰展开激烈博弈。美欧对基辅独立广场示威活动以及推翻亚努科维奇政权给予支持,而俄罗斯也随即采取报复措施,将克里米亚半岛并入俄版图,西方为此对俄实施冷战后最大规模经济制裁。尽管,俄美欧各方积极参与解决乌克兰危机的外交斡旋活动,但三方在乌克兰危机中各有战略考量,不断对乌克兰施加各自的影响,使得乌克兰国内局势变得更加复杂,前景难以预测。  相似文献   

3.
乌克兰危机以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因俄罗斯在克里米亚的行为和在乌克兰问题上的立场而对俄罗斯施加了巨大压力。随着局势的不断升级,美国和欧盟对俄罗斯的经济制裁也更加严厉,新一轮制裁推出后,俄罗斯也实施了报复性的反制裁措施。制裁战是把双刃剑,使双方都受到巨大损失。同时,制裁无益于乌克兰问题的和平解决。  相似文献   

4.
2019年末,美国出台针对"北溪-2"天然气管道的制裁法案迫使该项目建设中断,俄罗斯、欧盟与美国围绕该项目的博弈引发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体现了各方在能源问题背后的战略考量。欧盟力顶美国压力放行"北溪-2"管道建设反映了其在能源领域的自主战略意图。俄罗斯则是希望通过发展与欧盟能源合作,从西方制裁中谋求战略突破。美国除了考虑其国内天然气出口外,同时担心俄、欧在能源领域的关系改善减少其遏制俄罗斯的筹码。2020年全球疫情暴发引起的国际能源局势变化对"北溪-2"管道建设产生新的影响。一旦"北溪-2"管道投入运营,可能会实现欧洲对美国能源权力的"再平衡",因俄美欧博弈而扭曲的欧洲能源格局也可能得到重新调整。  相似文献   

5.
2013年年底乌克兰政府暂停与欧盟签署联系国协议,引发乌克兰独立以来最严重的政治危机。新政权重新启动"西进"进程,激化了国家东西部矛盾,引发领土流失、国家分裂、内战和本国经济濒临破产一系列严重后果。俄罗斯、美国、欧盟纷纷介入,俄美欧关系面临严峻考验,俄美形成冷战后最严重的大国对抗。西方制裁对俄罗斯经济和世界经济都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为了推动乌克兰危机及其相关问题的深入研究,增  相似文献   

6.
美国与欧盟是以美国为首的北大西洋公约集团的盟国.美国对欧盟的基本对策目标是始终保持美国主导下的美欧政治、军事同盟关系.随着国际形势和美欧关系的变化,美国对欧盟的政策经历了多次阶段性的调整和变化.其总体趋势是美国对欧盟政策的负面因素愈益突出,促使美欧关系愈益趋于松散.  相似文献   

7.
2003~2015年的伊朗核危机期间,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和联合国均对伊朗实施了经济制裁,前者既单独对伊实施单边制裁,也推动联合国与国际社会对伊实施联合制裁,并充当了制裁伊朗的主力.而联合国对伊朗的经济制裁在一定程度上是在前者推动下实施的.  相似文献   

8.
当前美欧关系:大趋势与新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冷战结束后,美国和欧盟步入了以合作与竞争并存为基本特征的"正常关系"进程.由于历史和现实原因,美欧"正常关系"进程呈现出不均衡发展特点,近年来还出现了一些新的动向.在双方寻求和解的努力下,美欧关系的气氛有所改善,合作有所加强,但这并不能改变美欧关系历史性和结构性调整的大趋势,也无法挽回大西洋联盟走向没落的命运.  相似文献   

9.
在第四任期,普京总统将维护社会政治稳定,进行适当的政治改革。普京政府将促进经济增长,发展创新型经济,推进再工业化。俄罗斯经济能否保持低增长,主要取决于国际油价、美欧制裁、经济结构调整状况等因素。鉴于俄罗斯与西方对抗长期化,还面临乌克兰危机和叙利亚冲突等严峻问题,普京政府将在抵制西方经济制裁与政治军事遏制的同时,谋求与西方关系正常化,继续奉行"转向东方"政策,推进欧亚经济联盟一体化。新时代,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有望继续稳定而深入地发展。  相似文献   

10.
二战后直至冷战结束,"中东欧"的称谓经历了概念混乱到复原的历史变迁.大国逐鹿欧洲大陆,中东欧是其主要争夺对象.这些国家在夹缝中左右为难,同时也能左右逢源.在关俄争夺中,中东欧国家普遍弃俄投美,以求得安全保障.这些国家对美国和欧盟各有所图,即"军事安全上靠美国,经济上靠欧盟",在美欧争执时它们往往支持美国而得罪欧盟,有的甚至借美压欧,自己坐大.欧俄关系发展相对平稳,双方的摩擦大多与中东欧有关,俄以能源为武器整治这些国家,达到了"敲山震虎"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9·11”之后,美国与欧盟对非洲有着基本共识,即非洲的失败国家将是美欧利益的重大潜在威胁,对此必须采取积极措施。基于这一共识,美国和欧盟都强化了在非洲的军事存在及对非援助。但美国和欧盟的非洲政策仍有着重大差异。美国的非洲政策直接服务于其全球反恐战略及维持和扩大美国在非的石油利益;欧盟则更强调对非洲问题的长期性解决办法。这体现了美欧在世界观和对国际关系认知等方面的根本差异。深刻了解美国与欧盟的非洲政策之异同,对于中国制定非洲政策及发展中非关系具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正乌克兰危机爆发、继而克里米亚半岛并入俄罗斯,俄罗斯与美欧关系陷入冷战以来最低点。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在指责俄罗斯"侵吞乌克兰"的同时,联手孤立并制裁俄罗斯。目前的制裁还主要是冻结俄罗斯一些官员的资产及限制他们入境,个别银行和公司也被列入制裁名单。这场自俄罗斯独立以来最严重的外交危机必将对俄罗斯经济产生深刻影响,未来俄  相似文献   

13.
特朗普执政一年多来,美俄关系不仅未能"解冻",反而进一步跌入"冰点",美国对俄罗斯持续加重制裁,双方"外交战"、"媒体战"和在中东的地缘政治争夺日趋激烈。美俄关系持续恶化既是两国实力对比悬殊、相互认知错位以及互信锐减的结果,也受到各自国内政治因素的强烈影响,折射出美俄矛盾正在加速从外源性向内生性转变。在未来相当长时期,"有限对手"将成为美俄关系的"新常态"。在国际局势深刻调整和复杂多变的背景下,中国需要更主动地引领中美俄三边关系的良性互动,避免大国竞争进一步升级,以中美俄三边协作共同应对日益严峻的全球性挑战。  相似文献   

14.
本文考察2014年以来西方国家在对俄罗斯制裁不断加剧过程中采取的若干手段以及莫斯科被迫采取的回应策略.美国、欧盟和英国自我标榜为民主与人权的捍卫者,是经济制裁的主要发起者.作为这些制裁的结果,最先受害的是人民大众.本文从让·鲍德里亚所提出的视角论证了华盛顿、布鲁塞尔和伦敦对外政策话语的仿真,同时得出结论,俄罗斯执政者必须深入思考目前还没有被充分认识到的话语权力(米·福柯)所具有的潜能.在显然无力促使对方改变政策方针、达到声明目标的情况下,要预测其取消或削弱对俄的制裁,显得没有任何依据.鉴于美国和欧盟对俄罗斯经济和财政体系所产生的影响程度不同,莫斯科也缺乏相关经验以及精确制定的战略,俄罗斯无法采取与之对等的制裁措施,但还是可以关注一些细微之处,以便最为高效地利用这些领域的现有资源.  相似文献   

15.
文章对欧盟共同安全与防务政策的近期发展、以及这种发展在美国和北约引起的反响及美国的对应措施进行了阐述,对大西洋联盟关系以及最近发生的"9·11事件"对美欧关系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和预测.  相似文献   

16.
乌克兰危机发生后,随着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俄罗斯实行经济制裁和政治孤立,俄罗斯外交转向东方。俄罗斯民众对中俄美大国的三角关系看法有所改变,西方国家对俄罗斯的制裁、俄美之间结构性矛盾的存在使大多数俄罗斯人对美国持负面看法;乌克兰危机使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进一步深化、俄罗斯民众对华评价总体上越来越友好。由于对中国的依赖、特别是经济依赖进一步加深,俄罗斯对中国仍存在一定的防范心理。在此背景下,中俄应进一步加强人文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坦率就敏感问题交换意见,以增进相互了解、消除疑虑、加强战略互信。  相似文献   

17.
自冷战结束以来,北约战略扩张态势持续不断,其行动空间和能力拓展已呈现出鲜明的全球化色彩.作为欧洲安全的提供者和美欧关系的主要平台,北约在与欧盟通过构建伙伴关系而推进安全合作的同时,其战略扩张也给欧盟带来了多方面冲击,既弱化了欧盟在北约机制中的构建和纠偏能力,也降低了欧盟及欧洲安全在北约安全议程中的位序,更削弱了欧盟对欧洲安全的主导权.受到美国外交、英国退欧、德法分歧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欧盟将会在未来一段时间内通过校订北约战略定位、应对美欧关系有限震荡及维持多重外交关系等途径努力调整和塑造同北约的合作关系,并在此过程中建立和维护欧盟的战略自主地位.  相似文献   

18.
张晓通  陈实 《东北亚论坛》2024,(1):34-49+127
“美欧贸易与技术理事会”作为重启跨大西洋协调与合作的新机制,是在拜登和冯德莱恩等一批跨大西洋主义者积极推动下的产物。对传统自由贸易与“华盛顿共识”的反思,叠加世界变局、技术革命与中美欧三大力量对比的结构性转变,推动美国和欧盟在贸易与技术领域不断强化对华竞争的指向性。从匹兹堡到吕勒奥,美国和欧盟已在TTC框架下完成四次部长级会晤,并形成一年两度的协调与会晤机制。围绕双边贸易协调与对话、技术合作与标准制定以及对华贸易与技术竞争,双方展开多轮沟通与磋商,并取得一系列积极成果,一定程度上强化了中国在全球贸易与新兴技术领域的外部压力。但利益与意见分歧、对华政策偏好差异以及修复跨大西洋裂痕的艰巨性等多重因素同时制约着TTC的潜力空间,加剧了其未来发展演变的不确定性。中国应树立战略思维,适时调整对美、对欧方略,消解TTC框架下美欧协调联动对华产生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9.
余翔  朱琨 《国际资料信息》2013,(5):37-40,19
2013年2月,美国与欧盟领导人发表联合声明,宣布双方将于今年6月启动以自贸区为核心的"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关系"(TTIP)谈判。美欧深化经济合作的想法由来已久,此次决心最大。虽然美欧自贸区谈判最终能否"修成正果"需经受重重考验,但其对中国的潜在影响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20.
冷战后,对美欧双方来说,选择一个更加紧密的大西洋共同体还是各行其是,成了重新界定美欧关系的重要问题.伊拉克战争以来的美欧裂痕引人注目,它使"大西洋共同体"内部产生了一种认同危机.一个正在发展中的欧洲认同意识和大西洋意识发生了激烈碰撞.由于在政治、经济、军事和价值观上的分歧,美国有成为欧盟"他者"的可能.未来美欧关系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它的发展有赖于两个方面,即美国如何看待一个统一的、独立性更强的欧洲和欧洲一体化自身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