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姜永仁 《东南亚》2003,(4):51-57
中缅两国山水相连,自古以来就友好相处,通商通婚,建立了传统的胞波友谊。在反帝反殖斗争中,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互相理解,互相支持,互相帮助,互通有无,使两国的传统友谊。旅缅华侨华人为中缅友谊的建立与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本文将从缅甸华人社会的形成与发展、华侨华人在政治上与缅甸民族的融合、华侨华人在经济上与缅甸社会的融合、华侨华人在文化上与缅甸文化的融合、华侨华人社会的未来展望等五个方面进行一些分析与探讨。一、缅华社会的形成与发展中缅两国人民之间的交往始于交通,中缅交通始于腾冲的蜀身毒道的开通。蜀身毒…  相似文献   

2.
肖彩雅 《东南亚》2011,(2):67-72
中国人移居缅甸历史悠久,尤其在19世纪初至20世纪初,华侨不断地涌入缅甸,缅甸华侨社会由此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一时期仰光华侨社会的变化与19世纪缅甸社会历史的发展进程,特别是三次英缅战争(1824~1826年,1852年、1885年)有着密切的关联。在这一时期,仰光华侨社会随着缅甸社会的变化而变化,诸如华侨的籍贯构成、经济活动、人口分布、社会组织关系等。在移民与贸易的互动作用下,这一时期仰光华侨网络逐渐形成并成为缅甸华侨网络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3.
20世纪60年代以后,旅缅华侨大多加入缅甸国籍,成为缅甸华人,只有少数老年华侨未能加入缅籍。关于目前缅甸华侨华人总数的说法尚不一致。根据国务院侨办侨务干部学校编著的《华侨华人概述》(九州出版社,2005年10月版)提供的最新资料,2001年,缅甸华侨华人已达247万,占缅甸总人口5000万的0.05%。缅甸华侨华人的祖籍主要是中国福建、云南、广东、湖南、湖北、四川、浙江、  相似文献   

4.
缅甸位于东南亚中南半岛西部。其北部与东北部和中国接界。公元前2世纪时,中缅之间就有交往。至明朝已有成批华侨移居缅甸。20世纪以来,缅甸华人不断增加,据缅甸政府1911年发表的户口调查统计,其时全缅有华侨122000人;1921年为149000人;1931年为193594人;1936年已超过22万人;抗战胜利后已近30万人。至1960年约30多万。目前缅甸华侨华人约70万,多数集中在首都仰光。  相似文献   

5.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由于西方列强的侵略,我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救亡图存成了人们关切的大问题。广大华侨在海外遭受剥削和欺凌,他们关心祖国的命运,希望祖国富强。在亚洲觉醒的历史潮流中,由于维新派和革命派的宣传,促使缅甸华侨民族主义情绪的高涨和民族觉醒。  相似文献   

6.
华侨在缅甸的商业经营已久,到19世纪下半叶,以闽籍、粤籍和滇籍为主的华商已经在伊洛瓦底江沿江建立了一个水运繁忙、港口密布、从业人员众多、分工有序和贸易量大的相当发达的商业网,并延伸到两岸的腹地和山区。这个商业网与中国云南一侧相通,形成了一个“伊洛瓦底沿江市场体系”。  相似文献   

7.
缅甸华侨华人及其兴办的华文学校已经成为缅甸汉语教育发展的重要依托力量。受制于复杂政治因素的制约,缅甸的汉语教育发展缓慢。本文以现有学者研究和个人在缅甸的实地调研为基础,探讨缅甸华文学校的现状及华文教学的特点,并就缅甸华文学校在缅甸汉语教育中扮演的角色提出对策和思考。本文认为,缅甸华人华侨是缅甸汉语教育的重要社会基础和力量,在缅甸汉语教育未来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中国应加强与缅甸华侨华人的合作和交流,加强与缅甸官方和民间的交流以及建立有效的运作机制,以推进缅甸汉语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缅甸独立后,华侨经济在经济实力、产业结构、资本属性方面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当局的政策、缅甸国内各种势力的互动以及华缅两族的历史关系等。  相似文献   

9.
缅甸华人及其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缅山水相连,两国边界线长达2000多公里,有10多个民族跨境而居,很早以前就有侨民互为侨居,在血缘上有通婚之谊。几百年来越界移居缅甸的中国侨民,同当地土著居民通婚,抚儿育女,后代生聚渐繁,并同当地的社会融为一体。因此,缅甸人称中国人为“胞波”(意即同胞兄弟)。  相似文献   

10.
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友好邻邦,两国之间有着二千多年的友好往来。福建人移居日本的历史是与日本人经济贸易和文化往来相联系在一起的。它有一个发生和发展的历史演变过程,它的发生发展和变化大概经历着三个阶段。一、唐宋时期——福建华侨移居日本的开始我国人民移居日本传说开始于秦代的徐福。相传徐福带领一千名童男童女东渡日本,如今和歌山县下还有徐福的坟墓,标志着中日关系有悠久的历史。当地日本人民族  相似文献   

11.
中缅建交后,受地缘因素影响,缅甸一直担心中国危及其国家安全,中国则力图将缅甸作为突破西方战略包围的突破口。20世纪50年代中缅关系中的华侨问题即是在这一大框架下演变发展的。1954年周恩来访缅后,双边关系发展迅速。随后,中方为消除缅方在华侨问题上的疑虑,在华侨国籍问题、华侨政治、经济作用、与缅人关系问题上进行了一系列努力,使华侨问题没有成为制约当时双边关系发展的障碍。  相似文献   

12.
在二战以前,英属马来亚一般是指英国在马来半岛上的势力范围,但严格说来,这一称谓也包括英国在马来群岛及其他地方的保护领地,例如英属北婆罗洲、文莱、沙捞越以及纳闽岛和圣诞岛等.本文所指的英属马来亚仅限于英国在马来半岛上的势力范围,即马来半岛上的海峡殖民地、马来联邦和马来属邦.  相似文献   

13.
马一 《东南亚纵横》2011,(10):77-81
晚清驻外领事品流纷杂,来源不一,其中驻在国华商侨领膺任领职者,在晚清设领保商护侨方面发挥的作用独具特色,尤为引人注目。本文拟分析华商侨领充任领事的原因,概述其作为,并在此基础上对其做一更为客观、公允的评价。  相似文献   

14.
战前 ,缅甸的民族独立运动已使英殖民当局难以招架 ,英国政府不得不向民族主义者许诺 ,在条件成熟时 ,英国将给缅甸自治 ,但这个许诺不过是一个遥遥无期的长把伞。欧战爆发 ,使英国政府无力顾及它在远东的殖民地 ,缅甸民族主义者再次看到独立的希望 ,但是 ,英国政府逆历史潮流而行 ,仍然采用欧战爆发前的殖民政策来对付缅甸的民族主义 ,特别是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后 ,缅甸民族主义提出联英抗日 ,促进缅甸独立的政治主张遭到英殖民当局的拒绝 ,英国不顾已经变化了的国际形势 ,采取高压政策 ,大肆逮捕民族主义领袖 ,使缅甸民族主义者转向日本 ,以…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中叶新马华人社会与华南互动之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着重探讨新马华人社会的社会群体及经济组织在新马及华南的互动中所扮演的角色及依赖的基础,希望弥补以往研究新马华人社会与华南侨乡互动时只注重实际交往的不足,而进一步探讨这一实际交往的基础即无形的信息流动。另一方面,跨国社会联系又是建立在国家的基础上,因此希望能在探讨跨国社会网络的同时也回到国家层面,进一步揭示国家在网络发展中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朝鲜从初唐时期开始就通过新罗宾贡生接受了中国格律诗的影响。其诗作集中表现了感时伤事、思乡、惜别、人生无常的情感;讲求押韵、平仄、对仗,同时用典灵活自然,注重运用隐喻手法;另外,其诗作深受晚唐唯美主义诗风的影响,但崔致远和朴仁范则体现出淡雅、通俗直白、叙事与议论相结合的现实主义诗风。  相似文献   

17.
潮州与海外诸国的贸易往来很早就有,但在唐至清初这一时段里,潮州诸港从未成为官府承认的、合法的、正式的对外贸易港口。潮州通番走私贸易从内容上看,有非法地从事贸易与非法地从事违禁物品贸易之分;从形式上看又有下海通番与坐地通番之别。长期从事违禁贸易进一步助长了潮州人蔑视官府,视违禁为快速致富之路的不良风气,此种风气可以说是于今余绪犹存。  相似文献   

18.
建设和发展华侨华人历史地理研究有利于促进华侨华人学科的完善,拓展历史地理学的研究领域,对推动当今华侨华人问题的解决也有重要现实意义。华侨华人历史地理研究是一门交叉学科,其学科属性是探索历史时期与华侨华人相关的地理现象的演变及两者间的相互影响,并进而探索演变和影响的规律的学科;华侨华人历史地理的研究对象是历史时期与华侨华人相关的地理现象的演变;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华侨华人历史地理理论和方法研究,侨乡历史地理,移民历史地理,海外华侨华人历史人文地理、社会地理,华侨华人历史自然地理等;研究方法主要是历史文献法、实地考察法、新技术手段及其他相关学科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