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李永成 《国际观察》2004,30(5):66-72
进攻性现实主义是现实主义理论的最新发展 ,认为大国必然出于安全目的而为自己的世界权力份额最大化相互竞争。但是 ,仅从这个意义上去理解米尔斯海默的理论是片面的 ,还必须着眼其理论所阐述的霸权逻辑及其对美国的大战略含义才能准确、全面地把握它。米尔斯海默的理论认为 ,由于巨大水体的阻遏力量和核优势的无法实现 ,各大国谋求全球霸权的努力是徒劳的 ,充其量只能谋求地区霸权地位 ,并努力阻止其他大国成为地区霸主。根据这样的霸权逻辑 ,进攻性现实主义反对美国奉行“帝国战略”和为之服务的单边主义方式与先发制人战略 ,认为“离岸制衡”才是美国大战略的明智选择。因此 ,进攻性现实主义不是单边主义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东北亚交通物流体系的构建与完善对东北亚地区的经济合作及经济发展意义重大。目前,包含铁路、公路、海运、航空、管道等主要运输网络的东北亚交通物流体系已基本建成。但是,东北亚交通物流体系仍存在交通基础设施落后、物流设施发展不平衡、交通物流布局不合理、交通物流通道瓶颈限制、非经济因素障碍等问题。因此,应加强东北亚交通物流合作,以经济一体化为动力,从"分建共用"到"共建分有"、"共建共有",最终实现交通物流政策一体化。  相似文献   

3.
与阶级斗争论、经济决定论和权力制衡论等传统观点相比,米尔斯海默的进攻现实主义理论在引进"小国"变量和"软进攻"外交手段之后,能够较好地解释美国尼克松政府对智利的外交政策。按照进攻现实主义有关大国政治互动的观点,可以演绎出两个结论:地区霸主在区域霸权体系内对于小国潜在或者现实的离心倾向会采取进攻性外交政策;在军事上的进攻与制衡这个硬手段被视为不可行或者得不偿失的情况下,霸主会采用软进攻的方法。根据该理论,从本质上看,尼克松政府对智利的外交政策是区域霸主的进攻性外交政策,与美国历届政府对拉美尤其是智利的外交战略在本质上没有差异。出于对阿连德的内政外交政策会损害自己霸权根基的担心,尼克松政府对智利采取了一系列以和平演变为主的软进攻政策并得偿所愿。这些对于认识美国的拉美战略和全球战略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国际机制理论与东北亚能源外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东北亚地区,由于中国、日本、韩国等能源消费大国能源消费的日益增长、俄罗斯作为能源大国的异军突起以及东北亚内部因能源而起的各种争端,能源外交成为东北亚外交中的重点和热点。开展东北亚能源外交的目的是通过政策协调构建一个多边能源合作机制,在东北亚地区不存在霸权国家提供合作机制的背景下,可以考虑运用国际机制理论,通过能源外交特别是多边能源外交构建本地区多边能源合作机制,并充分发挥能源外交的"外溢"功能,借机推进东北亚整体合作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本文认为“先发制人”战略的提出反映了美国国家安全战略调整中安全理念的调整 ,即从防御性现实主义安全观逐步转向进攻性现实主义安全观。目前“先发制人”在国际和国内不同层面上面临着诸多制约因素 ,离实际操作层面的安全防务政策还有一定的距离。“先发制人”战略将更可能成为美国新出台的国家安全战略的一种选择 ,而不一定是国家安全战略本身。  相似文献   

6.
自1947年8月独立之后,严酷的国际环境使得巴基斯坦上层精英普遍认为生存是国家的首要目标,这种认识也塑造了巴基斯坦早期的安全政策。然而,三次印巴战争之后,巴基斯坦防御性现实主义学派所倡导的"集体安全"与"非核武"等政策已经很难适应巴基斯坦的安全环境。1972年1月"木尔坦会议"召开之后,巴基斯坦国内防御性现实主义学派、进攻性现实主义学派、自由主义学派以及部分分裂势力围绕是否发展核武器展开了激烈的辩论,然而最终进攻性现实主义学派取得了优势,并推动了巴基斯坦核武器研发与核政策。本文梳理了巴基斯坦国内发生的核辩论,并分析了巴基斯坦核政策走向及其对南亚次大陆和平与稳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洪大容和"古杭三才"的儒家"益者三友"思想,是东北亚文化交流的组织基础;以追求真正学问之道为文化取向;他们的友谊和文化交流为东北亚文化的发展和东北亚精神家园建设在历史上产生了积极影响。洪大容作为朝鲜的实学家在北学中国,接受西方文化中,确立了"学问的多元化",追求着自主意识,他为东北亚文化在朝鲜的个性发展所作的贡献恰恰丰富了东北亚文化的精神家园,并在历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为东北亚各国各民族的自觉、自立、自信、自强一直产生着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尽管印度并非米尔斯海默所界定的大国,但并不妨碍印度在对外关系中采取进攻性现实主义的外交策略。从历史传统来看,印度主要采取借势战略的进攻性现实主义策略。借势战略之所以成为进攻性现实主义策略,不仅在于其为获取权力服务,还在于特别重视军事能力的准备与运用。通过审慎分析可以发现,借势战略的收益受诸多变量的影响,其中尤以地缘优劣、国家能力强弱、权力权重、国际制度、队友考量、目标或非目标等影响最为突出。印度与美日海洋安全互动正是其对进攻性现实主义借势战略策略的运用,在该借势战略框架中,印度为施动者,针对目标为中国,借势对象为美国、日本,收益目标包括安全、发展与权力,手段则重视军事能力的准备与扩张。正是基于借势战略,印度与美日的海洋安全互动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尤其在推动印太地缘政治形态、共同应对中国的海洋"挑战"、多边联合军演制度化、军事装备与技术贸易等方面令人印象深刻。不过,根据借势战略收益的框架进行分析,印度与美日海洋安全互动的借势战略收益是复杂的,大致可以分为正向收益、不确定性收益和负向收益。于中国而言,对印度的进攻性现实主义策略应当有清醒的认识,并做好相关防范。  相似文献   

9.
浅析布什政府的"先发制人"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先发制人"战略的提出反映了美国国家安全战略调整中安全理念的变化.目前"先发制人"在国际和国内不同层面上面临着诸多制约因素,离实际操作层面的安全防务政策还有一定的距离."先发制人"战略将主要针对打击恐怖主义,就其对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影响而言,是一种以进攻性现实主义安全观为基础的新的意义上的"威慑性"战略.  相似文献   

10.
朝鲜半岛和平协定与和平机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07年以来东北亚局势的重大变化,使签定取代1953年朝鲜半岛《停战协定》的《和平协定》时机日渐成熟。签定新协定的主体应是朝、韩、美、中四方。达成新协定的主要障碍在于实现持久和平的途径,尤其是美国的立场与政策。只有从"停战机制"转向签订《和平协定》,建立和平机制,东北亚地区的和平与稳定才能得到保障。  相似文献   

11.
季志业 《东北亚论坛》2013,(1):47-58,128
俄罗斯的东北亚政策在其对外政策中具有非常特殊的位置,俄罗斯在制订东北亚政策时,是以东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为主要背景,并注重寻找两个平衡点:一是既要积极参与东北亚的政治合作,保证俄罗斯不被排斥在地区事务之外,又要保证这种参与不危害俄罗斯东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的安全与稳定;二是既要积极参与东北亚的经济合作,保证东西伯利亚和远东所需要的市场、资金、技术和劳动力,又要防止该地区的经济完全脱离俄罗斯,成为东北亚经济的"资源附庸"。俄罗斯在东北亚的政策越来越积极、越来越主动、越来越全面。俄罗斯完成了由旁观者向参与者的转变,正在由普通参与者向核心参与者转变。  相似文献   

12.
13.
This article examines the phenomenon of overlapping regionalism in South and Southeast Asia. Theoretically it rests on Thomas Pedersen’s ‘ideational-institutionalist realism’ approach. We argue that in the two sub-regions under study the proliferation of regional organizations has been greatly stimulated by hegemonic and counter-hegemonic dynamics involving Asia’s largest powers, China and India. We claim that sceptical world views highlighting vulnerability, victimization and national survival are deeply entrenched in the mental maps of the regions’ foreign policy elites. Regional institution building is thus informed by the tenets of realism. We trace how and why China and India seek to establish ‘cooperative hegemonies’ by building regional institutions for incorporating their neighbours into their sphere of influence while keeping rival powers at bay, and also show why smaller states in the region join these regional fora.  相似文献   

14.
体系结构主要包括权力分配和"交往力度"两个变量。在东北亚区域权力结构失衡的条件下,实现整个地区由消极的权力结构向积极的权力结构的转换,是由两个相互叠加的进程共同构建的。一个是东北亚地区各国交往力度加深并逐渐建立积极的体系结构的过程;另一个就是在区域各国自制的条件下朝韩两国的合作过程。  相似文献   

15.
辽宁沿海经济带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东北经济振兴实施阶段,辽宁提出的"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发展战略,对促进辽宁经济、东北经济、乃至东北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建设中存在着产业结构同质化隐忧、港口建设与临港经济问题、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和湿地保护问题.因此,应对"五点一线"的产业集群与产业布局、经济一体化、沿海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进行对策性思考.  相似文献   

16.
Inspired by Rudra Sil and Peter Katzenstein's call for analytic eclecticism and making use of newly available, previously classified archival documents, we distill the essential logics of realism, neoliberal institutionalism, and constructivism and examine their role in shaping the debates amongst British policymakers in the context of German unification in 1989-90. We find that, although all the theoretical logics help shape the policymaking surrounding unification, none stands alone as a basis for understanding social reality. Indeed, all functioned together as British policymakers thought in terms of theory to make sense of German unification. The logic of realism clearly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shaping the perceptions of top British leadership, particularly Margaret Thatcher, of German unification as a problem. But realism did not determine the solution to the "problem." Instead, British policymakers drew on the logic embedded in neoliberal institutionalism, turning to institutions to manage the unification process. The reason for this can be found in the role of constructivist logics-particularly identity and rhetorical entrapment-that constrained British policymakers to cooperative policy options. By taking this approach, this article makes several important contributions. First, it sheds light on British policy during a critical historical moment. Second, it significantly improves understanding regarding Germany's historical and current place in Europe. Third, it ties major theoretical traditions together through a foreign policy analytical approach, and in the process suggests that many of the theoretical boundaries separating scholars are overdrawn. Finally, the article pushes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scholars to keep in mind the complex relationship between reality and theory. In the final analysis, bringing to bear these three perspectives highlights the complexity of the processes that produced British policy-and by extension those that shaped German unification-as well as the importance of breaking free of the strictures of the ideas versus materiality debate.  相似文献   

17.
伪满14年期间,日本策划并实施了对中国东北的移民侵略,其政策是通过“移民计划大纲”、派遣“试验移民”及“百万户移民计划”来进行的。日本移民政策的形成过程、各种类型的移民活动及通过国家与民间的管理机构对进入中国东北移民的管理,是为了把日本移民组织成武装集团,监视和镇压当地人民,以达到其长期侵占中国东北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中国与东亚共同体建构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探讨东亚地区主义时通常所运用的三种思维范式———现实主义、自由主义和建构主义的思维范式。按照这样的一些思维范式分析,90年代后期的区内外因素促成了东盟+3会议的召开和真正意义上的东亚地区主义的发生及东亚同盟体的建构所面临的挑战。中国和平崛起对于参与和推进东亚共同体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论中国在推动东北亚区域合作中的作用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东北亚地区既是中国开展区域经济合作的重点地区,也是难点地区。鉴于东北亚地区各国的区域经济合作战略和经济实力,中国应该在东北亚区域合作中发挥关键性推动者的作用。以地区多边安全机制建设合作促进经济合作、以深化双边合作促进多边区域合作、以次区域开发合作促进整体性的区域经济合作、以具体领域的合作促进全面的经济合作等,是当前中国推动该地区经济合作的最佳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20.
普京继承了叶利钦的“双头鹰”外交,同时又做了较大调整,在“国内目标高于国外目标”的前提下,将对外政策紧紧扣住保障国家安全和服务国家经济发展这两个主题。强调“务实、经济效益和国家利益至上”,突出外交的经济内涵。在维护国家核心利益的基础上,积极推进灵活务实的全方位平衡外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