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朝鲜停战谈判:中国、苏联与朝鲜的政策方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朝鲜战争对于新中国来说是一场不期而遇的战争,中国在朝鲜战争中尽管承担了与本国国力并不相称的国际主义义务。却并没有完整的战略决策权。由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当时所奉行的“对苏一边倒”政策和中苏结盟,又由于苏联居于国际共产主义阵营的核心地位,在朝鲜战争的全部过程中,尤其是历次战局发生重大转折的关键时刻,中方的任何战略方针的变化都必须得到苏朝方面的认可,每一个重大的战略性决策,最后都是由苏联作出最终判断和幕后指示的。  相似文献   

2.
朝鲜战争有着深刻的国际背景,在众多与朝鲜战争有关的国际因素中,苏联是其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本文从苏联与朝鲜战争这样一个相对宏观的角度,提出如下几点看法:(1)苏联是朝鲜分裂的始作俑者之一,而朝鲜的分裂直接导致了后来的朝鲜战争;(2)北朝鲜首先发动的军事进攻,事先得到了苏联的认可和支持;(3)中国出兵朝鲜承受了来自苏联施加的一些压力;(4)苏联空军的秘密参战,意味着苏联事实上参加了朝鲜战争;(5)苏联对朝鲜停战的实现也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苏联虽然没有公开参加朝鲜战争,但在战争的缘起、爆发、进程和结束方面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对战争的后果负有责任。  相似文献   

3.
出兵朝鲜是 50 年代初中共中央决策层的重大抉择。这一决策具有鲜明的时代 烙印。史料已经表明,中国出兵朝鲜是在苏联和朝鲜方面的主动请求下, 本着国际主义 原则,结合中国安全形势的具体需要而制定的战略计划。中国出兵朝鲜挫败了美国霸权 主义的嚣张气焰,鼓舞了民族士气,推动了第三世界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由于朝鲜坦言其并没有放弃秘密研发核武器计划,导致稍有缓和迹象的朝美关系重新陷入危机状态,朝鲜半岛局势也深受影响,再度处于微妙境地。朝鲜核问题成因复杂,绝非短期能够解决。朝鲜核问题最为有利的解决途径无疑是和平对话,但是从中长期分析,在外交等对话途径日显弱化的情况下,动用战争手段解决问题的潜在危险性还是存在的,并有可能渐成强势。  相似文献   

5.
自从1953年朝鲜战争结束以来,苏联对南朝鲜事务所施加的影响可能比对亚洲任何其它国家都要少。由于莫斯科长期以来支持北朝鲜的外交和意识形态立场,苏联和南朝鲜的关系中断了。平壤不承认汉城政府,所以它的盟友苏联自1948年以来就一直同南朝鲜没有双边联系。  相似文献   

6.
1950年的朝鲜战争为何爆发,哪方先打第一枪?迄今世界诸国学者对此观点不一,众说纷纭。本文作者经多方考证,认为朝鲜战争初为国内战争,北方先打第一枪。美国介入后,战争演变为美国侵略朝鲜、朝鲜反抗美国侵略的国际战争。  相似文献   

7.
韩国人对朝鲜战争的几种看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韩国人称朝鲜战争为“韩国战争”或“6·25战争”等。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韩国从权威主义政治向民主政治转化,人们开始反省权威主义时代的历史,在这种背景下,韩国人对朝鲜战争也有了新的认识:李承晚为了摆脱政治危机,转移人们的注意力,在南北关系上推行恐吓政策,在公开场合大肆鼓吹武力“北进统一”,对这场战争的爆发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朝鲜战争对韩国政治的影响非常深刻,可以说其余波至今犹存。美军在朝鲜战争期间的暴行被披露后,在韩国引发了一场反美浪潮,现在韩国人的抗议重点转向《驻军地位协定》,驻韩美军的日子将会越来越不好过。  相似文献   

8.
朝鲜具有苏联模式的三对矛盾,其核心在于发展利益与安全利益实现的困境。冷战结束后,朝鲜在解决其所面临的矛盾中以安全问题为切入点,逐步走上了强硬的安全政策道路,并引发了朝鲜核问题。目前朝鲜的核试验与朝韩关系的紧张状态,使朝鲜半岛乃至东北亚局势骤然紧张。从发展利益的角度来看,朝鲜极端强硬的安全政策的走向,在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相关国家尤其是美国的对朝政策与东北亚国际关系格局的发展变化。  相似文献   

9.
在华朝鲜人与在日朝鲜人均为朝鲜的移民。一个世纪以来,他们历经国籍问题的磨难。日本殖民统治时期,他们在国籍问题上经历过同样的命运,都是日本的“帝国臣民”。但二战后,他们却面临着截然不同的命运。在华朝鲜人得到了中国国籍法的承认,取得了自己的社会地位和法律地位,而在日朝鲜人却从“帝国臣民”、“皇国臣民”沦落为外国国民,并一直受到日本政府的不平等待遇,到新世纪更面临着“归化”的严峻考验。  相似文献   

10.
朝鲜“核牌”战略的缘起与出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世纪90年代以来,朝鲜不断打出“核牌”,引发两次核危机,成为当今世界备受关注的最棘手问题之一。解读朝鲜“核牌”战略背后的真实意图和战略目标,有助于正确把握朝核问题的症结所在及发展前景。一、朝核问题的由来朝鲜开发核技术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1956年和1959年,朝鲜同苏联先后签署两个技术合作协定,在苏联帮助下,60年代上半叶在平壤以北80公里的宁边建成核研发基地。80年代初,美国怀疑朝鲜秘密研制核武并告知苏联,在苏联压力下,朝鲜于1985年12月加入《不扩散核武器条约》,此后朝鲜开始自行研发核技术。1989年9月,美国卫星…  相似文献   

11.
频繁活跃在世界政治舞台上的美国国务卿奥尔布赖特访问了与之隔绝并对立了50年之久的朝鲜,这是自爆发朝鲜战争以来美国来访的最高级官员,它标志着美朝关系正在加速解冻,也预示着世界和平与发展的脚步又向前迈出了可喜的一步。但是透过奥卿造访情况,有几点颇值得玩味和深思。  相似文献   

12.
朝鲜核问题与东北亚安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去年十月美国副国务卿凯利与朝鲜方面会谈后披露出朝鲜“承认”有用于发展核武器的“核计划”以来,朝核问题和朝美之间的紧张关系不断升级。今年4月的中朝美三方北京会谈,虽然使朝鲜核问题暂时避免了美伊战争后新的战争危机的出现,但并没有阻止美朝紧张关系的进一步恶化。双方在解决问题的前提条件和步骤上仍然是南辕北辙,相互之间强烈的对立情绪和极度的相互不信任,以及观念和利益上的冲突均使朝核问题和朝美关系复杂化。虽然谈判解决问题的大门依然敞开,但也存在局势恶化的可能。  相似文献   

13.
对于一个长期面临着经济困难和粮食危机的国家来说,外部威胁固然十分危险,但是吃饭问题从来都是关乎国家生死存亡和政权稳定的大事。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由于固守计划经济体制等人为因素以及水灾等自然因素,朝鲜经历了前所未有的经济困难,而这其中对朝鲜民众影响最大的莫过于粮食减产了。据韩国有关机构和学者估计,从1994-2000年间,朝鲜因饥荒造成的人口损失,最少在63—69万,最多在58-112万名之间。  相似文献   

14.
在苏联卫国战争前,斯大林从所谓国家安全利益考虑,对一些居住在边境地区的少数民族群体采取强调迁移措施,把他们迁徙到陌生的异地他乡,远东地区朝鲜人就是其中之一。在迁移过程中,朝鲜移民遭到了很大的民族牺牲。  相似文献   

15.
1950年朝鲜战争中,日本政府违反和平宪法和《波茨坦公告》,派遣扫雷舰队实际参与发生于日本国领土之外的战争。其目的是讨好美国,尽快地恢复日本的国际法主体地位和权利,重返国际社会,为日本的重新崛起创造必要的外部条件和国际环境。事实上,日本政府的这一构想获得了一定的成功。  相似文献   

16.
朝核问题是中国外交在东北亚面临的重大挑战,该问题的解决关系到中国重大战略利益。关于朝核问题久拖未决的原因,中国学术界看法不一,总结起来分为四种观点:合作失败说、朝鲜自身责任说、美国责任说、中国责任说。围绕中国如何对待朝鲜,学界也分为三种观点:有限度支持、朝鲜优先、与朝鲜切割。中国学者对于朝核问题的争论可以从三个维度去理解:去意识形态化的中国国家利益、进一步融入国际体系的中国、日益加剧的中美安全竞争。  相似文献   

17.
朝鲜对外经济关系的宏观经济背景表明朝鲜经济确实已落后了,决定朝鲜经济走向的经济体制依然是传统的计划经济模式。朝鲜对外经济通过吸引外资和对外贸易两个渠道实现,被视为封闭经济体。朝鲜也通过设立经济特区吸引外资,其中“开城工业综合体”是朝鲜经济特区中最为成功的一个。朝鲜对外贸易大约在50亿美元的规模,中国目前是朝鲜最大的贸易伙伴,而美国对朝鲜的经济制裁客观上阻碍了朝鲜对外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近代百余年来,由于诸多原因,大量朝鲜人移居中国东北,逐步形成朝鲜族聚居区域与民族群体,为开拓东北边疆经济、文化做出了重大贡献。同时,朝鲜移民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一方面继承和发展本民族固有的传统文化,另一方面又受到其他民族与国家的影响,从而形成了具有自身民族特色的社会经济与文化。  相似文献   

19.
朝鲜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尤其是薄弱的基础设施建设成为朝鲜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朝鲜公路设施建设不仅制约朝鲜经济,而且影响东北亚地区经贸合作的发展。由于朝鲜国家投资能力有限,建设资金不足一直是困扰其公路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在朝鲜战争期间,美国的政策与战争之间存在互动关系。“三八线”的划定导致朝鲜半岛分裂为意识形态互相敌对的南北双方是朝鲜战争爆发的远因。在战争过程中,美军仁川登陆的成功。使美国曾一度想帮助李承晚统一朝鲜,中国介入后,美国政府内部一直存在着是将战争扩大为与中国的全面战争还是局限于朝鲜半岛的政策分歧,最终美国看到了战场上处于对峙的僵局,加之出于以欧洲为战略重点的考虑,还是将战略限制在了朝鲜半岛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