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苏联解体前夕,中苏两个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历经了30余年的冰封期后,终于实现了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国的关系正常化。从中国方面而言,中苏关系正常化是在邓小平外交思想指导下实现的。邓小平的和平与发展、坚持国家利益为最高准则、独立自主、务实外交等四个方面的外交思想在中苏关系正常化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20世纪70年代末,促使中苏关系解冻的气候已逐步形成.从1979年开始走出对抗到1989年实现关系正常化,经历了10年过渡阶段.中苏关系第一轮谈判于1979年10月在莫斯科举行,标志着对抗了20多年的两国关系发生转折.此后,沿着几条渠道向着改善的方向一步步取得进展:1982年重开国家关系谈判;1982~1985年的三次"葬礼外交";纽约外长会见;1987年恢复边界谈判;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后改善关系的步伐加快.中苏两国于1989年按邓小平设计的方案实现关系正常化.中苏(俄)建立的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别国的新型友好合作国家关系,已成为冷战后大国关系的典范.  相似文献   

3.
中国与苏联的关系可能是20世纪中国对外关系中最值得研究的内容之一。中苏关系不仅对世界与中国影响巨大,也极富戏剧性。在短短20年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与苏联两国就从结盟到亲如兄弟,又反目成仇以至兵戎相见。中苏关系的这种重要性与戏剧性,使得探讨中苏关系具有双重反思意义:第一,反思中苏关系,可为当前如何协调中国外交与与内政提供极为重要的借鉴;  相似文献   

4.
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中苏关系的恶化不仅对中国的政治、经济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而且对中国的外交也产生了重大影响。中苏关系恶化,首先导致了中国外交的战略调整;其次使中国外交日趋激进,并于60年代后期发展到极端;再次,促使中国发展与亚、非、拉国家的关系;最后,促使中国领导人下决心改善中美关系,联美反苏。  相似文献   

5.
1981-1989年里根总统执政期间,美国“新现实主义”的外交政策趋向强硬,它主张对苏强硬,对华强调台湾问题。同样在这一时期,中苏两国的双边关系迅速调整,两国几乎同时产生了缓和关系的愿望。双方在1989年实现了关系正常化。  相似文献   

6.
1945年签订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是中苏双方在二战即将结束时为落实雅尔塔会议决议而签订的一项重要条约。条约构建了战后中苏关系发展的框架,同时,也暴露了苏联的大国沙文主义趋向,并对后来的中苏关系发展产生了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7.
从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91年12月苏联解体,中苏关系整整持续了43年,其基本特点就是高开低走最后到正常化。因此,一部中苏关系史,应当是以两国关系为纵轴展现中苏两党超越国家利益的意识形态之争并对与此相关的重大理论问题进行分析与评判,揭示中苏两国在国家利益上的矛盾和两党在意识形态上争论是如何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另外,还要注重如此复杂的中苏关系对中国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影响,从一个特殊角度来说明中国建国后头30年曲折发展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在中俄两国的经贸合作中,东北三省发挥了重大作用.现对有关情况做以介绍并提出一些看法.近十年东北三省同原苏联的边境地方贸易的发展进入80年代,随着国际政治形势的缓和,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国际分工紧密联系的加强,中苏关系开始缓和并于1989年由于原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访华而实现了中苏关系正常化.这一期间两国的经济联系全面恢复并达到了一个新的阶段.本世纪50年代,中苏两国的贸易总额最高不超过30亿美元,到80年代末期双方贸易总额已达到历史最高水平,1992年中俄贸易总额高达58.6亿美元.中俄(苏)的经济技术合作也向多层次、多元化方向发展.在两国经济贸易合作取得顺利发展同时.两国的边境地方贸易发展更加迅速,获得的成果已使世人瞩目.在中俄(苏)边境地方贸易的发展中,尤以黑龙江省、吉林省为重点.也可以说,中国东北地区同俄罗斯的边境地方贸易发展代表了两国发展的水平和万向.  相似文献   

9.
大国对南亚政治格局变化起深远的影响。如果说70年代大国对南亚地区发生影响最重大的事件是中美建交和中日关系正常化,那末,八十年代大国对南亚政治格局产生最深远、最巨大的影响乃是中苏关系正常化和日本的崛起。近年来苏欧局势变化,苏美关系缓和以及海湾危机亦将对南亚的政治格局起一定的影响。一、南亚将是多极世界中的重要一极维持四十五年之久的雅尔塔两极体制正在被打破,新的多极国际政治格局正在形成之中。近年来欧洲风云急变,东欧不少国家改变政治经济体制,德国迅速统一,美苏从对抗走  相似文献   

10.
吉林省与俄罗斯远东地区开展农业劳务合作自中苏关系正常化之后发展迅速。人数不断增多、合作形式广泛。但作为一种新兴的合作方式,尚存在一些制约因素,我方应加强对农业合作方面的管理,重合同、守信誉,树立良好的形象  相似文献   

11.
战后日苏关系是影响东亚地区国际关系格局的一对重要的双边关系,同东亚地区其他国与国之间的双边关系相比战后日苏关系具有十分明显的特点;既有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关系的特点,又有冷战中相互对立阵营中的主、配角之间的关系的特点。从地缘政治上看,日俄虽然是东北亚的邻国,但是由于历史的、现实的、经济的、文化的原因,两国关系又更多地表现出欧亚国家关系的特点。日苏两国在意识形态、社会制度和主流政治文化上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战后日苏关系又呈现出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关系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关于中俄关系发展新阶段的定位论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共十六大具有划时代的重要历史地位,这次代表大会以后通过新一代领导人之间双边会晤,中俄两国关系进一步走向成熟与务实的新阶段。而当前中俄两国关系发展的关键所在,是要加快经济贸易合作进程,因此必须加大力度解决这方面存在的各种问题,站在战略高度从对接市场出发切实加强战术跟进安排:充分依靠中俄两国的地缘优势与双方在经济上具有互补性的有利条件,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进程中加强双边合作;抓住俄罗斯正在实施开发东部地区战略的难得机遇,大力推动中国东北地区同俄罗斯西伯利亚与远东地区建成国际性的经济合作开发带;双方应当注重在经贸合作和科技合作开发的结合上下工夫,并且必须把后者放在突出的位置上来加以推进,以争取在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内实现两国经济技术合作战略升级的宏大目标,为共同抢占世界市场制高点而造成积极进取的良好态势。  相似文献   

13.
苏联解体后,中国与独立后的俄罗斯顺利地开展了新时期的国家关系。在叶利钦执政的八年时间里,两国从最初的友好国家关系跃进到面向21世纪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成为多极化世界格局下发展国家关系的楷模。  相似文献   

14.
经济转轨以来,俄罗斯把西方经济援助视为改革成败的条件之一.实践证明,西方的援助有限,俄罗斯付出了沉重的政治和经济代价.  相似文献   

15.
苏联解体后,俄印关系经历了三个阶段:从一度降温到关系改善,再到建立战略伙伴关系。这是两国不断调整各自的对外政策以适应冷战后国际形势发展的结果。俄印关系的主要特点是:不再含有军事同盟性质;防务合作是重点;合作领域扩大。  相似文献   

16.
上世纪90年代初期,俄罗斯曾经忽视与亚洲国家的关系,与亚洲各国的经济联系日渐萎缩。90年代中期,俄意识到与亚洲国家关系的重要性,逐渐恢复与亚洲各国的政治经济联系。新世纪初,普京当选为总统后,俄更加重视亚洲的地位,与亚洲各国的经济关系越来越密切。  相似文献   

17.
一、1 8 55年来俄日经贸关系发展历程从俄日两国关系史上看 ,第一个正式的外交文件是 1 85 5年 4月 7日签订的《俄日贸易和边界协议》。此后两国就开始发展睦邻友好关系和贸易关系。但由于各种主客观条件的限制 ,两国贸易关系实际上并未得到发展。 1 85 4— 1 868年俄对日贸易额仅占日本出口额的 0 .5 % ,进口的 3%强 ,落后于英、美、荷、普鲁士和法国。 1 90 7年俄占日本贸易额的 1 % ,此后直到一战开始 ,两国贸易关系基本保持在这一水平甚至更低。1 92 5年 1月 2 0日 ,俄日签订了两国关系基本原则公约 ,正式开始了苏日关系的时代。在该条…  相似文献   

18.
加强中俄文化交流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中俄文化交流有助于克服跨国经营的障碍 ,有助于推进中俄经贸合作、特别是边境贸易的健康发展 ,有利于促进两国文化产业的发展 ,有利于促进中俄关系全面发展 ,有利于坚持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开展中俄文化交流要有一个开放的、容纳百川的、自信的文化心态 ,要注重多领域、多方面、深层次的文化交流。黑龙江省应该探索文化交流的新途径 ,保持和发展黑龙江的历史文化优势和俄语人才比较优势 ,要充分利用互市贸易区的方便条件 ,形成“文化特区” ,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交流活动  相似文献   

19.
俄罗斯远东有丰富的资源、当它与俄罗斯西部的经济联系出现屏障的时候、必须要改 变经济发展模式.寻求与东北亚及亚太地区一体化。从70年代起远东就与日本西部建立了经济 联系。一直保持至今、但目前由于两国的领土问题制约了经济关系的发展。讨论和制定远东的长 期发展方案.是当前重要的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