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当代市场经济国家的公司治理结构模式分为内部人治理结构模式与外部人治理结构模式, 它们各有 利弊, 互有异同。根据我国国有企业、民营企业治理结构的现实状况, 将国际发达国家的公司治理模式直接运用于 中国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的改革, 显得过于草率, 我们应依据自身因素建立自己的公司治理结构, 完善我国资本市 场。这不仅是国有企业的改革取向, 也是民营企业的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2.
当代市场经济国家的公司治理结构模式分为内部人治理结构模式与外部人治理结构模式, 它们各有 利弊, 互有异同。根据我国国有企业、民营企业治理结构的现实状况, 将国际发达国家的公司治理模式直接运用于 中国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的改革, 显得过于草率, 我们应依据自身因素建立自己的公司治理结构, 完善我国资本市 场。这不仅是国有企业的改革取向, 也是民营企业的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3.
乌克兰经济转轨的主要内容之一是国有企业的私有化和建立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企业制度,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就是确立自己国家的公司治理结构。即将完成的私有化,为乌克兰企业制度公司化提供了扎实的基础,法律框架初步建立起来,公司的治理结构起码在法律上已从过渡的形态转向了比较规范的治理结构形态。2003年年底以后,乌克兰开放式股份公司的治理结构是股东大会、监事会(Supervisoryboard)和经理委员会,具有德国模式的某些特征。但是,乌克兰《股份公司法》长期不能被立法机构通过,没有累积投票制度,股东(尤其是小股东)的权利很难得到保障,证券市场和经理人市场不发达,这使得内部人控制的问题难以解决,股东主义的目标与公司治理要兼顾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以及公司要履行自己的社区责任的潮流如何兼容,也是一个需要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俄罗斯的公司治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俄罗斯的公司是对苏联国民经济基层单位进行人为改造的产物,这就决定了俄罗斯的公司具有不同于自然成长而来的市场经济国家公司的特殊性,这种特殊性表现在公司治理结构上,就是兼具英美和德日两种公司治理模式的某些特征,成为一种转轨国家特有的、尚未成熟的综合型治理结构.这种治理结构的特点是:公司的剩余索取权与控制权结合失当,内部人控制过度,股权与资本脱节,委托和代理一体,管理与经营失衡;结果是企业无效率运行.俄罗斯公司治理结构方面存在的根本问题是主体缺位、市场幼稚、产权缺乏切实保护.俄罗斯公司治理结构的成熟和合理化还需时日.  相似文献   

5.
公司治理问题是当今市场经济国家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本文考察了公司治理问题产生的背景 ,比较并评价了历史形成的几种典型公司治理模式 ,展望了公司治理实践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公司治理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已成为最重要的管理课题之一。主流的研究目标是通过科学合理的公司治理结构保护小股东的权益,而实践中并非只有大股东侵害小股东,中小股东通过内部人控制同样可以严重侵害大股东的利益。通过对治理结构的国际化比较,公司治理的现实选择应为:没有固定的模式;大股东有利益才能最终保护小股东;非经济因素对公司治理具有制约和促进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美日公司治理的制度比较——对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公司治理是公司长期发展的产物,它受一国的非正式制度和正式制度的影响。通过以美国、日本为例对公司治理的制度比较分析,说明文化传统、价值观、市场模式、要素市场的发展水平、法律政策等在公司治理模式演进过程中具有影响作用,从而对东北老工业基地国有企业改造与调整、公司治理都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8.
王勤  许鋆 《东南亚纵横》2008,(11):40-43
伴随着东盟国家的市场化进程,各国相继展开了公司治理结构的高速与改革,亚洲金融危机迫使各国加快了公司治理的步伐.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所有权结构、公司董事会和经理层结构、信息披露程度和质量、小股东产权保护和独立董事的参与等方面对俄罗斯大公司的治理结构做了介绍和分析。作者认为 ,在俄罗斯的大公司 ,治理结构的基本框架已经建立起来 :所有制结构趋于合理 ,“内部人控制”的局面已经有了改变 ;董事会和经理委员会的结构也开始趋于合理化 ;独立董事也开始进入董事会 ;信息披露的内容扩大了 ,质量也有了提高 ;小股东的权利一定程度上也得到了保护。但是 ,对俄罗斯大公司的治理状况过于乐观是对现实缺乏清醒认识的表现 ,俄罗斯大公司的治理结构可能还要经历一个相当漫长的优化过程。  相似文献   

10.
公司治理结构是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而公司治理结构本身又可大致分为英美模式和德国大陆模式。在英美模式下,由于公司股权的高度分散,股东和经理人之间信息不对称,使股东对经理层的监督变得十分困难,形成了“内部人控制”的局面。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独立董事制度被创造出来并成为公司治理结构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俄罗斯的企业制度也是公司制,公司治理结构具有综合的性质。为了解决其内部人控制的问题,吸引外部投资,促进经济发展,俄罗斯的公司治理结构中也开始引入独立董事制度。本文即是对俄罗斯公司独立董事制度的介绍和分析。  相似文献   

11.
<正>1.The Dilemma of Global Governance and the Development of 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 Pattern The concept of global governance was first introduced by Brandt,the Chairman of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Committee,in  相似文献   

12.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后,全球治理模式转型成为国际社会的热点问题。在国际权势转移、治理失灵以及全球治理自身不断演进的背景下,国家中心主义治理模式难以为继,因此推动全球治理模式的转型显得必要且迫切。本文在借鉴不同治理理论的基础上,提出全球治理模式应该向多元多层协同治理的方向转型。具体的转型路径包括:推动治理主体的多元化、治理机制的改革与完善、治理理念的创新以及治理体系的互动。中国作为一个重要的治理主体,对全球治理模式转型的态度总体上是积极的,同时也存在一些疑虑,因此应通过能力提升、培育非政府组织发展、处理好双重国家身份的关系等方式来适应治理模式的转型,并在转型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President Barack Obama has trumpeted a "new era of engagement" for the United States. The central components of his strategy include a world order characterized by peaceful accommodation between established and rising powers; the collective management of transnational problems; and the overhaul of international institutions to reflect these shifting power dynamics and the new global agenda. Placing less emphasis than his predecessor on the pursuit of American primacy, Obama envisions--indeed, insists-that other global powers assume new responsibilities. Notwithstanding its multilateral instincts, though, the Obama administration is limited in its practical ability to promote and embrace sweeping reforms to global governance. Therefore, rather than casting its lot entirely with universal organizations like the United Nations, the United States will adopt a pragmatic approach to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that combines formal institutions with more flexible partnerships to achieve US national interests. The balance sheet for Obama's first year in office underscores both the opportunities for and the constraints on global governance reform in the current geopolitical environment.  相似文献   

14.
To enhance global governance has become more urgent with rapid development of globalization in the post-Cold War years. China has benefited from the process of globalization and hence should make greater contribution to the global governance in the future.  相似文献   

15.
2021年是中亚国家独立三十周年的特殊年份。回顾中亚地区的治理历程可发现,该地区的治理模式大体经历了规则治理为主到关系治理为主的演进。中亚国家独立后的优先任务在于学习并接受国际规范与规则,提升自身的国际生存能力,而国际规则在很大程度上指引着中亚国家间的互动及其对国际事务的参与。这种态势,导致中亚地区治理具有浓郁的规范治理的特征。而“9·11”事件后,尤其是当2003~2005年间“颜色革命”波及后苏联空间时,中亚国家意识到处理好与域外大国的关系极为重要,因其直接影响到各国的政权生存,由此导致各国将实现对各种关系的大致平衡视为国家优先任务,这使中亚地区治理的关系治理特征凸显。中亚地区治理模式的转型,反映了参与中亚地区治理的行为体逐渐增多、地区治理议题日益繁杂、治理主体间关系日益复杂等现实。中亚地区治理模式的转型有多重影响,如中亚国家自主性得到显著提高,地区治理成效好坏参半,各国寻求关系平衡增大了大国主导中亚事务的难度,使中亚地区逐渐形成了后自由主义的地区秩序类型。  相似文献   

16.
Multistakeholder initiatives that bring together actors from the state, the business sector and society to formulate, implement and/or monitor rules governing different policy fields have assumed a prominent role in global governance since the 1980s. In the governance literature, it is generally assumed that the actors from the three sectors have diverse interests, but contribute different resources. This should allow to address transnational problems more effectively. While cooperation among the various collective actors in these initiatives might be based in part on complementary resources, we argue here that such cooperation is also shaped and conditioned by ideational prealignments of the participating actors. Such ideational prealignments are consequential, because they predetermine (1) the composition of multistakeholder forums in terms of which actors participate and which do not, (2) the processes that govern these forums, (3) the results of these forums and (4) the relations among the collective actors who participate in these forums and the stakeholders they are deemed to represent. When viewed from this perspective, multistakeholder initiatives are a form of club governance that is based on ideational factors. We illustrate this argument by drawing on research that examines the setting of standards for private military and security companies (PMSCs).  相似文献   

17.
国门安全是指口岸监管部门在进出境口岸通过履行其法定职能和被授权执行的法律法规所维护的国家安全和国家利益没有危险、不受威胁的状态以及在进出境环节维护国家安全的能力。国门安全不仅是国家安全的组成部分,也是保障国家其他方面安全及整个国家安全的重要屏障。国门安全是一种国际性的国内安全,具有跨境性与弥散性、动态性与线流性、建构性与主动性、外溢性与共生性以及虚拟性与无界性的特点,这就使国门安全风险的防控时空从口岸沿着跨境供应链前推后移,进而使国门安全表现出跨国公共产品的属性。各国的国门安全相互依存,国门安全治理日益呈现跨越国家边界、职能边界、层级边界、公私边界和时间边界的跨界性,不断提出国内和国际跨域治理的双重需求。然而,当下的国门安全治理存在着“碎片化”困境,体现为治理部门分散化、政策措施割裂化、政策执行差别化和国家间合作机制扩散拥堵等特点。因此,治理国门安全,应构建国内与国际同构的双层跨域治理框架,国际层面由双边和多边机制构成,国内层面由结构性、程序性和技术性机制组成,以实现对国门安全风险的全过程防控和精准化治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