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日本贸易政策的转变--从否定到利用地区主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进入新世纪以来 ,一直以多边为中心的日本外贸政策发生了重大变化 ,开始寻求通过双边或者地区自由贸易协定对多边主义进行补强 ,积极推动与新加坡签订了自由贸易协定。日本贸易政策的转变是有多方面的原因和背景的 ,并将对亚洲地区的贸易结构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2.
新福田主义是日本在中国迅速发展、亚太地区成为新增长中心形势下的外交构想.它继承了福田主义的精神,是对冷战结束以后日本亚洲外交实践的概括,也表明今后的政策取向.中国是日本亚洲外交的出发点和着眼点.日本将努力稳定中日关系,提高两国的合作水平,同时也更关注中国的发展和动向.新福田主义的提出带有福田个人色彩,也是日本转向重视亚洲外交的历史必然.它的一些原则不会因日本政局的变化而改变.  相似文献   

3.
东亚是中国崛起的舞台,也是中国影响世界的前沿阵地,但东亚却面临着"巴尔干化"的危险。长期以来,东亚地区安全结构存在的问题之一,在于轮辐式双边主义的过剩,而积极合理的多边主义却相对匮乏。这就使得中日之间缺乏有利的安全环境,从而也使两国长期为历史问题所困,从未实现真正和彻底的和解。而来自欧洲国际关系史的经验,验证了多边主义的安全框架对实现民族与国家之间的和解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东亚,无论是轮辐式双边主义,还是多边主义,相较于欧洲,都呈复杂形态。因此,在厘清它们的分际之后,我国应积极参与和推动东亚地区积极合理的多边主义,从而为中日两国早日实现真正的和解,提供一种所需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4.
冷战时期日本区域主义的第一个发展阶段 ,可称为东南亚区域主义 ,属于区域主义理论中的“旧区域主义”,同质包容 ,异质相斥。同时 ,由于对美国的巨大依赖 ,这时日本区域主义具有以美国霸权为中心的特性。冷战时期日本区域主义发展的第二阶段 ,可称为向亚洲太平洋地区扩展经济合作的区域主义 ,出现了由“旧区域主义”向“新区域主义”转变的趋势。这种区域主义仍带有异质排他性 ,但中国已被包括在内 ,具有了开放性。同时 ,由于美国力量的衰落 ,日本区域主义表现出填补美国力量空白的倾向。因为合作对象的多样性 ,日本区域主义将实际合作放在制度建设之上。此时 ,日本政府设想的区域合作 ,基本是在“低级政治范畴”的“功能”领域  相似文献   

5.
战略上日本虽长期坚持"脱亚入欧"、"作为西方的一员",但始终没有放弃其在亚洲的"努力".特别是冷战后,日本进一步加大了融入亚洲的步伐.当前,高举地区主义旗帜的民主党政府,其实是延续了冷战结束以来日本一直在实行的地区主义战略.日本做出回归亚洲的选择,一方面是为了实现本国的经济复兴和发展;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实现其政治大国的长久理想.  相似文献   

6.
美国东亚政策的新特点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美国东亚政策是指美国围绕东亚和东南亚所实施政策的总和.这些政策的内容以双边外交关系为主,同时包含了一些超越双边关系的思考.布什第二任期以来,随着占主导地位的政治观念的变化,美国东亚政策出现新特点,开始推行以接触政策为主,相应调整盟友体系、大国关系和其他双边关系的新战略.这种外交战略转型符合东亚地区的政治潮流.但由于对区域主义、大国崛起、日本正常国家化和民族主义这四股地区潮流或历史潜流认识不足或应对失当,美国东亚政策仍存在重大的缺陷和误区.  相似文献   

7.
日本战后新日本主义叙论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日本明治维新以后出现的"日本主义"为旧日本主义,而战败后的"日本主义"则为新日本主义。两个时期的"日本主义"都以"日本论"与"日本人论"为标识。自省—自信—自负,成为新旧"日本主义"共有的心路历程。总体而言,新日本主义随时代的变化而变化,其性质也随时而异,其早期的对战争的反省与中期的对"成功"的思考,曾给予历史以重要的启示,而后期的"自负"、"膨胀"意识的产生,则是一种危险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明治维新前后,“兴亚主义”逐步成为日本对外侵略扩张的指导思想。以根津一为代表的日本青年军官,试图以此实现“征韩侵华”的目标。根津一在“兴亚主义”影响下,进入中国从事军事间谍活动,并以对中国的认知,向日本军政界提出一系列对华政策建言,而后为实现其“兴亚”主张,参与创建东亚同文会与东亚同文书院。“兴亚主义”代表人物根津一的言行,典型地体现了明治时期日本人对中国的认识以及政策主张。  相似文献   

9.
冷战结束后,世界经济发生新的变化,开始了以地区为中心的聚合发展,欧洲、北美和东亚三大地区性经济区逐渐成型.地区主义(Regionalism)传统上作为一种介于全球主义和民族主义之间的意识形态或思潮,在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动中以新的面目再次出现①.地区主义是一个影响20世纪后期以来世界事务演变的重要的趋势性范式,它的理论和实践已经并将继续改变着世界.本文以新地区主义(New Regionalism)为分析视角,试图说明其对亚太地区合作所起的整合作用.  相似文献   

10.
冷战后兴起的多边主义研究在经历了一个研究活跃期后就形成了制度主义和原则导向的二元分野,其中制度主义理论的繁荣迅速掩盖了其他分支的声音,并使多边主义研究本身都趋于沉寂.多边主义并非新事物,20世纪以来始终是与世界政治经济危机和秩序重建相伴相生的,危机破坏了旧的共识和世界秩序,秩序重建要基于新的共识,而多边主义的本质就是协商一致、达成共识.共识可能表现为具体的制度,也可能仅仅是模糊的原则.特朗普执政的四年间,美国背弃多边主义维持合作的前提,严重破坏了二战后国际关系和世界秩序的共识.经历了新冠肺炎疫情加剧的世界政治分裂危机后,国际社会寻求合作正在缓慢复苏.从拜登政府的相关主张来看,"伙伴关系"和气候议题是新特征,但是追求协商一致和达成共识的本质未变,因此多边主义仍将是重建世界秩序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