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西双版纳州明确提出“生态立州”的发展战略,并将其列于6大发展战略首位,充分体现了全州各族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坚定信心和美好愿景。傣族是西双版纳主要的世居少数民族之一,普遍信仰南传上座部佛教(以下简称“佛教”),具有传统的生态观,在漫长的历史时期曾为保护西双版纳的生态环境、传承西双版纳的生态文明作出了积极贡献。本文主要就佛教对傣族传统生态观的影响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2.
拉美地区地广人稀,生物资源极其丰富,尤其是拥有"地球之肺"之称的亚马孙热带雨林地区,在全球生态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然而,在拉美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了种种生态问题,甚至发生了"不可逆转的世纪性过失",由此造成的生态损失不仅对拉美地区产生影响,而且对世界其他地区产生影响.因此,研究拉美在发展进程中出现的生态问题,吸取其经验和教训,对于保护全球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以及中国建设生态文明社会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俄罗斯生态立法的价值选择及制度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历史的角度阐释了俄罗斯联邦生态法的概念、内涵及其生态法制的历史.通过对俄罗斯联邦生态立法的理论体系和生态法律制度构架的实证分析,进而揭示了俄罗斯联邦正经历着从"人类利益中心主义"向"人类-自然共同利益"的生态立法价值理念的变迁.这种转变对试图如何理性构建全新的生态文明社会的后发外生型国家在克服传统法思想对新型生态法治理论构建的影响方面具有积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4.
丛树琪 《新青年》2023,(4):26-27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这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也对自然资源事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自然资源系统青年干部,要全面学习、全面把握、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刻把握党的二十大对自然资源工作作出的重大部署和重要要求,为自然资源事业发展注入不竭动力。  相似文献   

5.
赵锐 《新青年》2023,(2):16-17
<正>黑龙江省生态环境厅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把青年理论学习小组作为“一把手”工程,由黑龙江省生态环境厅主要负责同志担任青年导师,打造青年干部学习品牌,奋力书写“三山三水”生态文章,为建设绿色龙江、生态振兴凝聚青春智慧和力量。  相似文献   

6.
《新青年》2023,(5):36-37
<正>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重要论述综述,持续深化“温暖兴安·团团与志愿同行”共青团志愿服务活动品牌,鼓励和引领大兴安岭地区广大青少年积极投身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工作,以实际行动践行“身在最北方、心向党中央”的政治忠诚,切实增强最北最冷最忠诚的政治自觉。  相似文献   

7.
新农村建设(Rural Reconstruction)理念最早是北京大学林毅夫教授于1999年提出的。2005年秋,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上将新农村纳入宏观发展规划体系中,党中央强调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方针,扎实稳步的加以推进,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农业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8.
在"一带一路"建设突出生态文明理念、推动绿色发展、共同建设绿色丝绸之路的总体要求下,绿色"一带一路"应运而生。绿色"一带一路"在环境国际合作、绿色发展理念传播、国际公共产品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治理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不断夯实"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但也面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生态承载力低、环境保护与治理基础薄弱、软硬基础设施配套缺位等挑战。中国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应在做实做细"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和环境治理的基础上,深化绿色"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研究与交流,加强绿色"一带一路"国际发展与管理能力建设,完善绿色"一带一路"建设布局,夯实民心相通的基础,不断巩固绿色发展伙伴关系。  相似文献   

9.
正2月9日至11日,新春佳节前夕,中国侨联党组书记、主席万立骏在云南昆明慰问侨界群众,走访基层侨联组织,与省和市州侨联干部座谈,为他们送上新春祝福,并就如何做好侨联工作开展调研。他强调,云南侨联组织要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对云南发展提出的"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  相似文献   

10.
根据"文明"的"经济—社会"涵义,可以认为技术进步、组织变化、规范的相对成熟以及社会流动的增加均可构成当代世界文明变迁的主要子集,而它们对于宽领域、多层次的一体化能够形成长期且卓有成效的深层次推动力。当代世界文明的多向度发展对于全方位的区域一体化建设也具有潜在的风险因素,它不仅可能激化区域内业已存在的政治矛盾,还会随着多元行为体的加入提升治理的难度,给以主权国家为主体的传统国际治理带来挑战。就此而言,作为"一带一路"建设的首倡者,中国需不断发掘、利用当代文明变迁所创造的有利条件助推这一战略的实施,通过发挥国家的主体能动性建立相关机制和规范,保障"一带一路"的宏伟构想成功地付诸实现。  相似文献   

11.
中国共产党二十大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号召全党同志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绚丽的华章。进入新时代,在习近平外交思想指引下,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取得了全方位、开创性成就,中国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显著提升。习近平总书记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视为一种具有高度主体性和能动性的创造活动,强调把握历史主动,而崇高的价值追求、坚定的历史自觉和科学的方法路径是其生成逻辑。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进一步发扬历史主动精神,立足于把自己事情做好,增强对于外部环境的塑造能力、推动和平与发展,努力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坚持对外开放,参与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和建设、加强文明对话,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打破历史决定论和宿命论,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营造良好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12.
全人类共同价值是习近平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上,着眼于全球化发展大势和各国人民共同利益而提出的普遍性价值,其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实国情,具有承继性、创新性、包容性、时代性、先进性等特征,是对西方“普世价值”的超越。为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中国应努力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新型国际关系,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和“一带一路”建设,推动文明互鉴。  相似文献   

13.
正"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亚欧非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往来通道的统称,它开拓于陆上,又发展于海上,是具有历史意义的文明传播之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是在特定政治经济背景下发展起来的,其兴起是东西方先民互为推动、双向努力的结果。1中国提出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希望发掘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特有的价值和理念,并为其注入新的时代内涵,积极主动地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伙伴关系。具体而言,是用"丝绸之路"的理念和精神,对当前正在进行的各种各样的合作进行整合,使它们相互连  相似文献   

14.
在现代西方经济中,有短、中、长三种经济波动周期,其中长周期对于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周期性波动是市场经济内生的运行规律,具有正负效应。我们应当学习和借鉴西方经济周期理论,坚持马克思主义,按照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实际,创立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周期理论。  相似文献   

15.
全球文明倡议提出后,与全球发展倡议和全球安全倡议一道共同成为中国向国际社会提供的公共产品。全球文明倡议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和严密的内在逻辑,体现了文明的多样性、共通性、发展性、实践性特征。全球文明倡议丰富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路径,服务于中国式现代化发展,为人类文明新形态提供了强大支撑,对促进世界和平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落实全球文明倡议实践过程中,要进一步建立全球文明对话交流平台,加强双多边文化合作机制建设,推动全球文化产业发展,促进各国友好交往,共同为人类文明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相似文献   

16.
历史证明,东西方文明的复兴都是文明再造的结果。一种文明能否通过再造而复兴,取决于其自我更新活力和适应客观环境变化的自我调整能力。西方文明在中世纪后半期复兴、在近代崛起并在世界占据主导性地位,是彻底摆脱了欧洲古典文明束缚后诞生的新文明在与其他文明不断交流、激烈碰撞过程中,吸收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全面再造的结果。阿拉伯文明则在近东文化和欧洲文化的交融中再造并崛起,对中世纪前半期世界文明的发展发挥了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明治维新后日本的崛起,也是文明再造的过程。1840年至今,中华文明亦一直处于打破旧束缚、持续再造的过程中。东西方文明兴衰的规律表明:文明复兴的过程必然是文明再造的过程,文明唯有再造,方可复兴。文明的再造,是对传统文明扬弃更新的过程,既包含对传统文明优秀成分的继承和升华,又须摆脱传统文明糟粕成分的禁锢和束缚;既要保持自身文化的营养,又须汲取外来文化的活力。当代中国的改革开放,正以前所未有的气势和力度继续中华文明的再造,从东西方文明的兴衰规律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将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相似文献   

17.
进入新世纪以来,拉美"21世纪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探索引起国际学界极大关注。"社群社会主义"是拉美"21世纪社会主义"的重要代表,是玻利维亚左翼执政党"争取社会主义运动"党的重要思想主张,也是其重要的实践探索,其核心价值理念是所谓"美好生活"。"社群社会主义"思想既源于本国印第安传统文明和价值观,也吸收了拉美地区各种反新自由主义思想,还受到科学社会主义思想以及古巴和委内瑞拉等国家社会主义思想的引导,其主要特征是对全球化和西方模式的批判、替代新自由主义模式、反对资本主义特别是反对无限制的资本扩张、鲜明的民族主义和本土主义以及积极的实践探索。"社群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是实现社会正义,建立以"共识"为基础的参与式民主,构建"生产型发展模式",尊重传统价值和思想,重建多民族国家,实现拉美及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反对帝国主义和新殖民主义。鉴于难以克服的历史局限性,"社群社会主义"有重大理论缺陷,实践前景具有较大不确定性。但从长远看,其社会和民众基础较深厚,仍有新的成长空间,其影响力不可低估。  相似文献   

18.
过去人们往往从政治、经济的角度研究中印两国,更多地看到中印发展中的排他性、对抗性、竞争性和消极因素,较忽视对文化、文明的研究。而作为四大文明古国的中印文明,不仅在过去,而且在现在和将来对两国发展都具有独特的地位和作用。本文将从文化视角出发,强调发展中印同质文化的重要性,提出构建亚洲共享文明的理念,指出中印崛起,不仅有利于中印两国的共同发展,而且将对亚洲和世界各国的发展起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苏共垮台与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既有理论问题,也有实践问题,既有内政问题,也有外交问题.归根结底,是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模式出了致命的错误.总结分析苏联社会主义失败的教训,对正在建设社会主义的我国很有意义.苏联模式对于我们来说,是一部难得的反面教材.  相似文献   

20.
韩国针对国家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工农业发展失衡、农村问题极为突出的矛盾所开展的新村运动,取得了诸多成功经验,韩国新村运动与吉林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存在发展目标的一致性、手段措施的相似性以及保护策略的可融性等共同点。同时,吉林省农业在农产品资源、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和龙头企业不断涌现、以及名牌产品、生态产品大幅增加的比较经济优势,因此,学习借鉴韩国新村运动建设的成功经验,结合实际加以应用,对于加速推进吉林省的新农村建设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