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海外利益是指在有效的中国主权管辖范围之外地域存在的中国利益,它同国家利益是两个既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海外利益中有着国家、法人、个人三个不同层面的利益之分.对中国海外利益的研究,应当注重研究其取得、保护与调整三者之问互动演变的动态;应当分析其分布状态、鉴别排序、博弈状态、工具组合和运作机制;应当对与中国海外利益相涉的外部世界展开研究;应当从较为重大而紧迫的现实问题出发加以研究.本文最后从总体战略理念的角度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处于高速发展阶段的中国在全球的海外利益急剧增长,与此同时,中国海外利益所面临的各种风险也大幅增加。始自2010年底的阿拉伯世界政治剧变对北非地区各国造成了强烈冲击,导致地区局势趋于动荡,也给中国分布在该地区的各类海外利益带来严峻挑战。在阿拉伯世界政治格局发生重大变革的大背景下,中国惟有积极调整区域战略规划,从外交、经济、军事等多层面丰富海外利益保护手段,增强海外利益保护行动力,并不断深化与地区国家间的沟通与合作,才能令自身海外利益得到有效维护。  相似文献   

3.
国际私营安保市场已形成政府、国际组织、产业和社会代表多方参与的国际治理架构。中国海外利益维护的安全产品市场化结构比较单一,提供主体主要是国家政府,这种“唯一性”致使“发展中国家式”的国际安全领域产业基础供给与“发达国家式”的海外安全需求间存在严重的结构失衡。目前,中国私营安保服务公司面临安保服务频次急剧增加、安保服务对象越来越多元、安保服务内容日趋专业等较好发展机遇;但同时由于中国安保服务公司成立时间较晚,也存在一些发展上的问题。“一带一路”建设需要多元化的安全保障体系,既要外交保护、领事保护、执法保护;同时也需要私营安保公司等非国家行为体力量的支持参与。要在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基础上,站在全球治理的高度理解和设计中国海外私营安保的发展,遵从私营安全领域的国际运行规则,着力推动中国海外安全保护治理体系结构的顶层设计,加快境外安保市场化改革步伐,逐步形成政府主导、市场企业参与、社会民间促进的立体格局。构建“一带一路”安保体系,可重点根据中国海外利益保护的特点、,丰富方式,充分发挥私营安保公司在风险评估、情报支持、后勤支援、现场保护、安全培训、战略咨询与设计、紧急撤退和紧急医疗服务等方面的作用,构建全方位多元化的安全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4.
正外交治理能力是指一国以国力为依托,运用各种手段保护、实现国家利益及改造国际环境的意志、能力、过程及效果。本文从当下中国面临的国际挑战入手,以中国海外中资机构及中国公民保护为例来论证中国外交治理能力所面临的挑战、转型压力及提升路径。笔者认为在全球化迅猛发展及非传统安全问题日益突出的情况下,面对迅速扩展的海外利益,中国必须促进外交治理能力的转型并不断提高自身的外交治理能力,即推动外交治理能  相似文献   

5.
关于中国海外利益保护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发展与国力成长,中国的海外利益也在不断拓展,而与中国海外利益扩展的速度和范围相比,国家对海外利益的保护却远远没有跟上。中国对海外利益的保护之所以差强人意,既出于国内政治经济结构与国际社会难以平顺对接的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我们对海外利益的理解存在问题。循此思路,本文认为,保护国家海外利益的最有效手段不在于单纯增加国家强权,而是基于新的理解,从国际机制建设的角度来建构中国海外利益保护的国家战略。  相似文献   

6.
中国海外投资中的环境保护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的海外投资面临着现实的环境风险,这给中国海外投资的发展带来了困境。中国政府及其海外投资者有保护中国海外投资环境的法律义务。在国际投资法律政策正在发生转型和趋同的情况下,片面强调国家规制主权或片面强调保护投资者利益的价值取向都将难以维系。在此情况下,客观上要求通过国际投资协定以及各种主体在各个层面加强对中国海外投资环境的保护,这最终将有利于中国海外投资和东道国的可持续发展,有助于经济、外交和政治利益的实现。  相似文献   

7.
未来五年,中国外部经济环境将呈现三个特点:世界经济迎来新一轮温和增长期,经贸增长有所加快、新一轮工业革命初露端倪、基础设施建设热潮初现;全球化出现新趋势,国际贸易投资趋于活跃、区域自由贸易区加紧形成、全球治理机制不断完善、南南经济合作大有可为;大国竞争趋于复杂化。同期,中国经济"走出去"的步伐和规模都将空前增大,机遇与挑战并存,相互交织:外部经济环境总体有利,为中国稳定增长、产业升级及扩大对外合作提供重要机遇;而美西方货币政策调整、国际产业转移、自贸发展不平衡等方面亦对我国发展构成新的挑战。新形势下,中国对外开放战略宜有新思路:制定扩大对外开放的战略目标,推进外贸、投资、金融及大周边等领域的开放改革,提升对外开放的服务水平,为实施新的开放战略提供更加优质、高效和管用的服务保障。  相似文献   

8.
中国能源安全体系是世界能源安全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由于中国的能源保障日益受到国际社会的制约,因此调整中国海外能源战略迫在眉睫;中国海外能源战略的调整必须以"多元化"为核心,主要包括维护能源战略通道的安全和长远规划海外能源供给基地的建设等。  相似文献   

9.
在经济全球化和中东地区处于深刻转型的背景下,中国与海湾国家的经贸合作是中国对外能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中国海外国际形象不佳的状况,促使中国从战略高度重新审视国家形象优化问题。良好的国家形象是确保中国对外战略的实施和国家的海外利益的基础,并为中国与海湾国家经贸合作创造条件。如何优化中国在海湾地区的形象,是中国发展与海湾国家关系过程中所必须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从目前来看,各利益攸关方,尤其是域内外大国都加大了对孟加拉湾海上安全及治理事务的关注和参与力度,给该地区安全治理增加了新动力。诚然,该地区的安全治理也面临诸多困境,比如大国围绕地缘战略和地缘经济的博弈,以及一些大国借用治理之名谋求私利的行为,使得各类资源难以整合及有效利用。另外,与其他全球治理案例面临的困境一样,各利益攸关方的安全观、治理理念、治理能力不同、利益需求不对称以及治理优先议题设置存有差距,使得各方难形成统一认知、采取统一行动,治理呈现碎片化特征。未来,除了继续鼓励现有几种治理模式外,还需进一步寻求治理模式创新,"大国协调带动地区和谐联动"模式值得尝试。  相似文献   

11.
从中国特殊国情出发,站在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高度,在考察中国外部安全环境时,应当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出发点。在中国国家安全体系中,政治安全是核心,其外部环境最具挑战性。中国外部安全环境虽然面临许多挑战,某些领域的安全形势相对复杂、严峻,但总体可控,维护安全并未超越发展成为最紧迫的任务,中国仍然面临重要的发展战略机遇期,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仍然是发展。  相似文献   

12.
国家与国家间的关系取决于各自战略利益,而是否符合本国战略利益的首要考量是对方在已方战略全局中的影响。发展对俄关系关乎中国的总体战略利益,无疑是中国外交政策的重点之一。一俄罗斯在中国战略全局中的影响如何,首先要看其在大国关系、地区事务及中国周边环境中是否具有较大的影响力。从综合国力和发展潜力看,俄罗斯是有足够分量的。俄罗斯仍是有影响力的大国。俄罗斯虽然不能与超级大国前苏联相提并论,但仍是联合国安理会  相似文献   

13.
中国与拉美构建全球治理的伙伴关系符合全球治理、中国外交转型及中拉关系进一步深入发展的需要。近年来,中国与拉美的双边经贸关系呈跨越式发展,但在全球治理方面的合作水平很低,尚未建立起有效的合作机制。拉美是全球治理的一支重要力量,与中国在推动全球治理机制改革、维护和完善全球治理规则及在一些重大议题上有共同的利益诉求。但由于全球治理机制改革的艰巨性和一些拉美国家的国家身份认同出现了变化,中拉在全球治理问题上的合作仍面临许多挑战。  相似文献   

14.
印度参与全球治理的主要理念是:印度应推动全球治理规则的制定,保持在全球治理中的战略自主性;全球治理必须尊重国家主权;南亚应成为全球治理的重点地区。秉持这些理念,印度参与了许多领域的全球治理,并做出一定贡献。但印度在全球治理中仍面临目标与能力之间存在落差、话语权较弱、全球治理与国家利益的矛盾、周边国家疑惧等挑战,这些挑战限制了印度在全球治理中作用的发挥。  相似文献   

15.
《和平与发展》2021,(3):93-114
本文通过梳理冷战后缅甸面临的地缘政治环境和领导人战略偏好来分析缅甸对华政策。丹瑞执政时期中美在东南亚的地缘政治竞争较弱,缅甸卷入大国竞争的风险较小,但缅甸将安全威胁置于首要地位,强调反抗外部干涉、维护政权独立,形成进攻型战略偏好,缅甸因而采取对华合作战略,试图借此平衡美国威胁。登盛执政时期,中美在东南亚的地缘政治竞争加剧,缅甸卷入大国竞争的风险和利用大国竞争获益的机会增大,但缅甸将经济利益置于突出地位,安全威胁感知急剧下降,形成调和型战略偏好,因此缅甸既通过对华合作获取利益,又通过改善缅美关系降低对华依赖。民盟执政时期,缅甸面临的美国压力增大、对华合作机会增多,延续调和型战略偏好的缅甸领导人通过强化对华合作削弱美国威胁,同时开展多元化外交平衡中国影响力。军方再度执政后,缅甸面临的美国压力急剧上升,持调和型战略偏好的缅甸领导人将更加靠近中国以抵御美国压力。  相似文献   

16.
基于以人民安全为宗旨的总体国家安全观和“以人为本、外交为民”的领事保护理念,受冲突影响和高风险区域的海外机构、企业和公民的安全是中国海外安保供给体系的首要关切。后疫情时代的安全环境、安全威胁和安保内容的新变化凸显了海外安保的供需落差,如何通过完善海外安保供给体系来应对后疫情时代的挑战,成为总体国家安全治理不得不重视的紧迫性议题。根据风险/焦虑-威胁/恐惧-危机/恐慌的升级过程,可将海外安保区分为预防、震慑、应急三种类型,政府、军队、国际安保公司、社会组织和海外企业能够发挥各自不同的作用。在明晰中国海外安保“阶段-类型”及对应的多元供给主体职能的基础上,中国海外安保供给体系的完善需要在总体国家安全观理念指导下,遵循“预防-震慑-应急”一体化的供给模式,建构多元供给主体联动体系,从而弥补现有供给体系的不足,全面推进“海外中国平安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7.
进入21世纪的十多年来,中国和平崛起的速度在加快,经济上跃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全球政治影响力继续稳步提升,特别是在亚太地区更发挥着关键的作用;同时,相应的军事实力,特别是远程海空军力量同样今非昔比;随之而来中国的利益也向海外不断扩展,国内资源需求也在持续增加。在实力与利益扩展的同时,相应的利益维护,特别是基本的安全需求也必然增加。当前,中国所面临的国际国内安全形势都发生了许多重大变化。中国在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后,又颁布了《国家安全法》。新的《国家安全法》涉及总体国家安全的各个方面,太空、国际海底区域和极地等"战略新疆域"的安全保障需求被纳入进来。其中作为"极地"重要组成部分的北极地区特别是北极通道的安全对中国总体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攸关中国的军事安全、经济安全、资源安全、核安全与生态安全等问题。中国应当积极参与到北极地区总体安全的维护中去,以多种手段确保中国在北极地区的权益,进而维护中国的总体安全,并让北极通道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服务。  相似文献   

18.
随着印太地区成为全球地缘战略的中心,在该地区拥有直接主权利益和永久军事存在的法国是欧盟国家中最早提出"印太战略"的国家。法国版"印太战略"希望通过军事及多边合作建立稳定的多极秩序。为此,法国不断增加在印太地区的军事部署,以海洋安全为重点强化与地区国家的军事合作,建立以法印澳为轴心的印太伙伴关系网络。法国希望通过"印太战略",重振其全球大国地位,呼应美国制衡中国战略,维护法国本土及海外地区的安全,拓展其在印太地区的经贸和海洋经济利益。不过,法国存在资源掣肘、身份认知困境、国内政治层面制约等局限,这些因素将影响其"印太战略"的实施效果。  相似文献   

19.
安哥拉已成为大国石油利益博弈的重要国家之一。对日益借助国际石油市场供应的中国来说,获取安哥拉优质石油同样是石油外交的重点。鉴于中国与安哥拉良好的关系,两国的石油业合作取得了很大成效,但安哥拉特殊的政治、经济环境,也使中安石油业合作面临挑战。探讨中国与安哥拉石油业合作面临的主要风险和挑战,以及进一步完善双方石油业合作的路径和方式,对中安石油业合作的长远发展乃至中国对非洲石油外交的战略构架具有重要价值,亦对中国有效规避海外石油业投资风险、保护海外石油利益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20.
2015年,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展开,大幅推进.中国以更加积极和建设性的姿态参与国际事务,外交理念丰富深化,在推进"一带一路"倡议、大国关系、周边外交、全球治理方面精彩纷呈,成效显著,为维护战后秩序和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作出了重要贡献.同时在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维护周边和平稳定方面也面临新考验.随着国际影响力进一步提升,中国必将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