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于美俄两国目前是否陷入新的冷战,学术界存在很大争议。作为国际政治中的两个大国,美俄的矛盾将深刻影响国际关系的发展。在乌克兰危机的演变过程中,美俄两国关系中的冷战思维十分明显,这不仅伤害了两国之间的合作,也阻碍了国际关系的发展,并在东欧地区形成了近似"新冷战"的格局。如果认可这种新冷战格局的出现,那么对于其发展趋势,我们可以从美苏冷战的历史中找到参考,但是俄罗斯不会步苏联走向解体的覆辙。当今世界格局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为俄罗斯提供了巨大的回旋空间。而乌克兰作为被新冷战所争夺的对象,它将很难摆脱领土被撕裂的命运。  相似文献   

2.
美欧俄围绕南奥塞梯事件的斗争已发展成为一场牵动国际战略全局的政治角逐.这场角逐是冷战时期大国争夺势力范围斗争的继续,是后冷战时期的冷战余波.其发展成新冷战的可能性不大,经过反复斗争、较量,达成某种妥协的可能性较大.这一场战略角逐表明世界向多极格局的转型已经接近其最后阶段.  相似文献   

3.
均势理论是国际关系史上的重要理论之一。它在近现代国际关系的实践中的作用十分显著,对社会主义国家的对外政策也有一定影响。冷战结束后,均势演变愈来愈依赖于多极化而存在,均势的作用也由于冷战后历史条件的变迁,有的延续至今,有的正处于新的演变过程中。“三角”关系作为均势的典型被当作大国的战略加以运用。面对冷战后的世界格局,以新的视角来研究均势问题,将有助于推进我国国际关系理论与实践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冷战结束后,东北亚国际关系尤其是大国关系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已逐步显现出“一超多极”的局面。虽然冷战结束,但东北亚地区不稳定的因素依然存在,这主要是朝鲜半岛的统一和安全问题和围绕台湾问题可能出现的中美军事冲突问题以及“9.11”事件发生后的日本军事动向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只有通过加强国际协调,积极寻求各国合作,增强政治信任,共谋化解策略。  相似文献   

5.
由于冷战后美国处于“一超”地位,其全球战略对国际局势的影响很大,所以始终是各国国际关系学者和政策分析人士关注的问题。一般而言,冷战后美国的国家战略目标是比较稳定的,即尽可能长期地维持美国的“世界领导地位”。具体地说,地缘战略方面是要在欧亚大陆防止出现一个全面挑战美国的大国或大国集团;政治上,维持美国对国际规则  相似文献   

6.
冷战后的国际关系格局呈现不平衡发展。除了原有直接涉及外交、政治、军事等领域的特征之外,更具备了很多非传统安全的内容,例如国际资本通过债务危机或量化宽松政策以隐蔽的方式实施对发展中国家的索取,以及诸如“转基因”、“新物种”等新技术形态对发展中国家进行的“侵占”等等。中印两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势必首当其冲。所以,中印两国应建立起新型的发展中大国关系,从而应付新国际关系格局的挑战,并在国际社会中获得相应的地位和权利。  相似文献   

7.
“中间地带”:和谐世界的枢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缘政治学说发端于西方国家对地区和全球权力的争夺。在这种学说的发展过程中,著名的地缘政治学者麦金德提出了"心脏地带"理论,斯皮克曼提出了"边缘地带"理论,其间还有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德国的"生存空间"理论。在西方大国眼中,上述地区都是各自在世界权力竞技场中获得主动地位所必须加以控制的地区,从而导致了大国之间激烈的和长期的地缘政治斗争,世界性的战争和不稳定多由此而生。在笔者看来,这些或在地理上处在大国之间,或在政治上处在大国的强烈关注之下的"被争夺"地区应被称为"中间地带"。"中间地带"是国际政治中的力量凹陷地区,其产生的原因、展示出来的特征以及呈现出的意义都对认识国际政治和国际关系的内在本质具有独特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8.
美欧俄日争夺中东的策略及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冷战结束后,世界格局多极化发展趋势加强。美欧俄日为争取战略优势,在面向新世纪的战略调整过程中,都加大了对中东争夺的力度,形成“美为主导,多极角逐”态势。一美欧俄日在中东的争夺,有冷战思维的印记,也有新时代的特色,是大国围绕建立世界新格局较量的一个侧面...  相似文献   

9.
冷战结束后,随着保革对立的“1955年体制”的终结,以小泽一郎、桥本龙太郎等为代表的新保守势力迅速崛起。新保守势力主张实行“新保守主义革命”,在历史观、修改宪法等方面持强硬态度,并加快向“政治大国”和“军事大国”迈进。日本新保守势力的崛起对日本政治产生了十分恶劣的影响,增加了日本政治发展的不可预料性。但由于美国等因素的存在,日本政治不会因而走向极右。  相似文献   

10.
现实主义国际关系理论认为国际政治存在周期性规律, 新现实主义更是认定在国际 政治周期性规律的作用下, 新兴大国与霸权国家为争夺世界霸权而引发霸权战争是不可避免的。 实际上, 这一“规律”有其适用的范围与条件, 因而有一定的限度。对国际政治权势转换及其后果的 研究应保持理论的开放性空间, 而在现实国际政治中, 全球化和相互依赖将消解这种“规律” , 从而 使新兴大国与霸权国家关系呈现新的前景  相似文献   

11.
在地缘政治视角下,北极地区一直是美俄两个大国进行战略博弈的舞台。纵观20世纪,美俄北极关系经历了从冷战时期的剑拔弩张到冷战结束后竞争与合作并存的转变。21世纪以来,北极地区的快速变化使其战略价值不断提升,美俄两国出于各自的利益考量,都在北极展开了积极的战略部署。乌克兰危机发生之后,陷入"新冷战"格局的美、俄更加重视对北极地区的争夺,两国的北极关系日趋紧张。美俄北极关系不仅是其双边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影响北极乃至世界地缘政治格局的重要因素,应予以密切关注。  相似文献   

12.
冷战结束后,美、苏两个超级大国所代表的两大意识形态的全球对抗淡出历史舞台,这为国际社会各种思潮的产生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果然,一时间新的国际关系理论雨后春笋般地涌现。一些学者提出了诸如“地缘经济学”、“国际政治经济一体化”等观点;但是也有一些学者大肆宣扬“历史终结论”、“文明冲突论”、“第三条道路”、“新干涉主义”、“霸权稳定论”等理论。这些名词各异、貌似无关的思潮理论具有一个共同的功用——为国际政治中的干涉主义、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制造理论根据,建立符合西方价值观的“冷战后国际关系新秩序”。 从本期开始,我们将推介一系列冷战结束以来西方国际关系领域的主要理论思潮,供读者分析、比较,为加强对冷战后国际关系理论思潮的追踪研究和提升我国在21世纪国际关系中的地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国家利益是制约影响一个国家对外政策以及国际关系发展变化的最重要因素之一。90年代以来,随着两极格局瓦解,冷战结束,各国经济相互依赖日趋加深,世界各国,特别是一些主要大国对于国家利益的价值判断和价值取向发生了很大变化。其表现是:1.冷战后国家安全利益的重点由政治军事安全向经济安全转变;2.国家政治利益的实现由直接的意识形态较量向竞争综合国力的优势转变;3.国家主权作为国家的根本利益由不可分割、不可转让向在自愿基础上的部分共享、部分让渡转变;4.追求国家利益的手段由主要依靠军事实力向依靠经济科技实力转变;5.对于国家利益的追求由重视既得利益向重视未来利益转变。充分认识上述变化,对于我们正确地把握国际关系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制定符合我国国家利益的对外政策,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在冷战后的东北亚安全问题上,大多数学者热衷于应用三种代表性的国际关系理论范式,即新现实主义、新自由主义和建构主义进行研究。而美国学者西尔和卡赞斯坦则独辟蹊径,提出了分析折中主义这一国际关系研究领域的新视角,并将其应用于东北亚安全分析。  相似文献   

15.
冷战后主要国际政治思潮及其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坚持冷战思维的新保守主义,突出反共意识,强调“历史终结论”、“共产主义失败论”和“道德政治论”,鼓吹“单极稳定”和“霸权领导”;提倡西方价值观为特色的新自由主义,挑战传统现实主义,强调“文明冲突论”、“人权高于主权”,并按西方价值观建立国际制度与规则;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鼓吹第三条道路等是冷战后国际政治思潮出现的3种新动向。作者对此从国际关系构架学理以及实践上进行了服人的剖析。  相似文献   

16.
民主和平论(The Democratic Peace Theory)是冷战后风行西方世界的国际关系理论之一。它在维护世界和平的旗号下,将西方民主国家与所谓非民主国家对立起来,强调东西方对抗的两极格局,进而成为某些西方大国外交政策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秘鲁经济转型中的“经济外交”张怀林80年代末90年代初,随着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和冷战的结束,世界由两极“军事争夺”转向多极“经济竞争”,“经济外交”成了国际关系的重要因素。为适应这种潮流的发展和其本身经济转轨的需要,秘鲁实行以“经济外交”为主轴的“新...  相似文献   

18.
对新干涉主义的几点看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冷战结束后 ,世界格局出现重大变化 ,国际力量对比严重失衡。新干涉主义作为美国霸权主义新的表现形式开始抬头并得到强化。当前这股逆流已对联合国宪章的主权原则、不干涉内政原则及其他现行的国际关系准则构成直接挑战 ,并且将对 2 1世纪国际政治新秩序的形成和建立产生深刻影响。一、新干涉主义是西方冷战思维的继续 ,是美国冷战后推行霸权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现阶段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兜售的新干涉主义 ,是以军事干涉和入侵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干涉主义与冷战时期以意识形态划线的人权外交相结合的产物。新干涉主义的论点主要是承袭了传…  相似文献   

19.
冷战后国际政治形势的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冷战后国际政治形势的特点河北师范学院刘中民伴随世纪末国际政治格局的转变,国际政治体系正处在重构与改组之中。冷战时潜伏的诸多因素以难以遏制之势跃上国际政治舞台,使国际政治呈现出许多不同于冷战时期的新特征。探析冷战后影响国际政治的新因素和新特点,无疑是正...  相似文献   

20.
冷战后,国际关系出现了结构性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国际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国际关系的“全球化”浪潮、国际关系的“民主化”要求等方面。中俄关系的发展在相当大程度上是国际关系这种结构性变化的产物。同时,作为指导新世纪中俄关系稳定健康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及其框定的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已经远远超出双边关系的意义,将给整个国际政治和国际关系结构带来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