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2 毫秒
1.
2012年东亚安全形势可概括为:中美关系进入了亚太地缘战略利益竞争的时代;领土争议有可能成为颠覆后冷战以来东亚区域秩序的重大诱因;东亚区域内主要国家国内政治走向对区域经济与安全进程的冲击日趋突出;朝鲜半岛形势严峻;区域内经济与安全"二元分离"在进一步加深。2013年东亚安全形势将取决以下因素: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究竟能走多远,在钓鱼岛问题上中美日三边将如何互动,黄海、南海局势能否稳定。2013年可能是亚太安全非常具有挑战性的一年,值得我们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2.
以世界体系理论与全球化理论解读国际体系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参照沃勒斯坦三种优势的观点,霸权国家优势的全面转移和重新聚集可被视为国际体系转型的经济标志,也可能是今后国际体系和平转型的标尺之一.目前美国仍然是处于中心区的唯一超级大国,三种优势总体上继续存在,但均有不同程度的削弱.霸权国家当前在经济上已经是一个多国融合体,中心与半边缘国家在经济上的分工已经高度结构化.与过去经济与地域分割的时代不同,今后不太可能再让一个国家独享所有的优势,全球化理论对冷战后、特别是"9·11"后的国际体系转型具有较典型的解释意义,因为全球性形成的挑战、危机和危险一定程度上已经超越了传统的国家间的安全威胁与地缘竞争战略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3.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后,国际货币金融体系持续动荡,以地区金融安全合作为导向的金融区域主义逐步兴起,且成为一种显著的地缘政治经济现象。金融区域主义对地缘安全的影响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地区金融安全,地区金融主义有助于构筑地区金融安全网络,推动地缘经济整合;二是地缘政治安全,地区金融主义会扩大地区大国的地缘政治影响力以及增加地区排斥外围国家干涉本地事务的能力。金融区域主义产生的这些地缘安全影响对不同的行为主体而言,具有不同的意义。首先,东盟作为地区性的经济共同体,会极力反对东亚大国利用金融区域主义将东盟纳入其势力范围之下,威胁东盟的地缘政治安全环境。其次,作为最大出资方,中日对地区货币金融领导权的争夺变得日趋激烈,且形成了持续的冲突性关系,从而削弱了东亚金融安全合作的政治前景。最后,东亚作为美元回流机制中的关键一环,如果将美国排斥在外,无疑会增加东亚地区与美国的地缘政治矛盾。因而,东亚金融区域主义在兴起的过程中,不仅要看到其稳定地区货币金融秩序的一面,同时也要看到其有可能制造地缘政治安全问题的一面。  相似文献   

4.
地缘政治变化与中国的战略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我们今天谈论国际战略形势变化对中国地缘战略环境的影响时,最重要的是必须对地缘政治的发展有明确和准确的把握,以使我们的分析更加符合实际,并确立一个具有某种基本共识的有效分析标准和基础. 首先需要正视地缘政治的时代规定性.传统地缘政治理论,无论是麦金德的"陆权论"、马汉的"海权论",还是斯皮克曼的"边缘地带"理论、杜黑与格雷厄姆的"空权论",均是权力政治基础上的产物,依此理论,国家间的竞争基本是一种刚性的"零和"性质,两次世界大战便是其必然发展结果.在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权力政治无疑仍在起作用,然而,"丛林法则"下的权力政治思维与政策选择越来越受到各种国际制度的制约,而全球化深入发展带来国家间相互依赖的不断加强则使得国家间的刚性竞争相应弱化,以"多赢"为基本思维取向和政策选择的国家间竞争明显赋予了今日地缘政治以时代规定性.  相似文献   

5.
何跃 《东南亚纵横》2008,(11):80-84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地缘政治地位和地缘安全地位与作用在很大程度上是由该国家或地区的地缘要素决定的。不同时期的政治学家和学者基于不同的世界经济与政治条件以及不同的历史视角,形成了各自不同的地缘政治理论。虽然这些地缘政治理论大多来自于大国,也大多成为大国谋求世界霸权的理论依据与参考.  相似文献   

6.
伊拉克战争对现有国际政治、经济和安全秩序造成强烈冲击,催生了全球多领域、多层次新的重大变化。伊战刺激美国加紧调整全球战略,美全球战略重心继续东移。中东将长期成为美对外政策重点。中东地缘政治格局正酝酿重大变化。伊战还引发了冷战后最为深刻的大国关系变化,美、欧、俄、日、中之间关系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调整。国际安全局势恶化,核不扩散机制面临严峻挑战。国际能源竞争加剧,能源外交在国际关系和大国关系中的地位凸显。  相似文献   

7.
亚太战略形成是普京执政期内俄罗斯外交战略上的重大调整,其核心在于将远东乃至整个俄罗斯融入亚太经济一体化之中,提升俄在亚太地区的地位与作用.俄亚太战略涉及三大地缘目标——周边方向、欧洲方向、亚太方向,带有鲜明的地缘政治与经济特点.在亚太地缘安全上,俄战略东移在一定程度上对亚太军事力量起到了再平衡作用.在亚太地缘经济上,俄资源禀赋为亚太各国能源战略提供了一种选择,其交通地理优势为亚太国家通往欧洲物流提供了国际运输便利,对整个地区战略格局将产生影响.在亚太地区政治与经济格局中,中国应采取联俄睦邻政策,抗衡美国亚太战略部署:一是构建中俄安全利益共同体,推进亚太地区安全体系转型;二是构建中俄经济利益共同体,推进东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三是构建亚太命运共同体,推进中国与亚太地区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8.
出于对中亚地区国家地缘政治价值的考虑,日本近几年来与中亚国家的外交往来密切,并在政治、经济、能源以及安全领域积极与中亚国家开展合作,增大了对这些国家的援助力度。日本的这一举动已经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但根据目前形势分析,日本施加的影响力还不足以改变中亚地区局势。未来中亚地区局势将是由多种力量、多个层次组合而成、且不断变化的“合力”来决定,是一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既合作又竞争”的局面。  相似文献   

9.
北极航线地缘安全格局演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全球变暖,北极冰盖加速融化,北极航线的全线开通预期逐渐临近,以北极航线为对象的资源争夺和地缘政治斗争将成为新的发展形势,北极航线地缘安全问题也将愈加重要。北极航线地缘安全扩大了北极地区地缘安全的范围,能够为北极地区地缘安全提供保障,是其他大北极国家参与北极地区地缘安全的切入点,也是北极地区地缘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北极航线地缘安全主要是指与北极航线有地缘关系的世界各国在争取北极航线权益过程中涉及和带来的安全问题。在北极航线地缘安全中,政治军事安全是重点。并且,北极航线地缘安全关系到全球地缘政治安全和全球地缘经济安全,是维护海洋权益的前沿,如果处理不好,其危害程度较大。北极航线地缘安全在国际协调机制、现有国际法律、大国行为和北极航线的可利用程度等因素的影响下,将形成多集团相互博弈的格局,为此需要建立相应的安全规范和协调机制。现有的关于北极航线的相关协调机制不足以应对北极航线地缘安全状况,文章提出应该建立"大北极机制"以协调处理北极航线问题。"大北极机制"符合北极航线地缘安全的需要,有利于维护北极航线地缘安全和稳定。  相似文献   

10.
特朗普政府上台后采取"美国优先"政策,固执坚持孤立主义理念,为实现本国利益最大化,不仅对盟友痛下狠手,而且把中国定义为"修正主义国家"和"竞争对手",全方位扩大中美矛盾与摩擦,中美竞争格局凸显。中美是朝鲜半岛局势变化最大的外部影响因素,对半岛发展方向与命运起到重要作用。韩国作为美国的盟友和中国的战略合作伙伴,中美竞争日益激烈的态势使韩国明显感受到了压力。一方面,韩国难以摆脱对美国的安全依赖,另一方面也难以放弃与中国的政治经济合作,不愿意成为美国遏制中国的"前沿阵地"。文在寅政府执行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及其良好成果增强了韩国作为中等强国发挥其外交自主性与灵活性,掌握自己国家命运的信心。在中美竞争格局下,韩国只有对东亚地缘政治、地缘经济格局的变化做出准确判断,对中美竞争结果做出合理预期,结合自身实力发展,才可能摆脱选择困境,做出正确的外交决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