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1篇
外交国际关系   4篇
中国共产党   2篇
中国政治   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的出行决策障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振福 《中国发展》2007,7(4):16-19
阻碍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的因素中,由出行决策引起的障碍,不容易破除。该文具体分析了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公众出行决策障碍来源,通过对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机制的研究。在总结中国城市交通发展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借鉴其他国家的相关经验,提出了一套包括机制建设、政策法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技术在内的城市交通系统可持续发展出行决策障碍的综合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2.
李振福 《世纪桥》2007,(9):13-14
共产党员知识分子,既是共产党员,又是知识分子。因而共产党员知识分子既要具有一般党员相对平均的先进性的共性,又要体现出阶层的特性来。如此才能体现这一阶层的先进性。要从共性和特性相结合的角度来把握共产党员知识分子的先进性。  相似文献   
3.
日本的海洋战略经历了扩张——收缩——再扩张的发展阶段。出于对北极地区的资源、环境、战略价值、经济价值的多方面考量,日本政府近年在海洋国家战略框架下积极参与北极事务,谋求北极权益。日本对北极事务介入力度的加强,也将引起北极地缘政治格局的较大变化。文章首先分析了日本国家海洋战略的发展历程以及未来趋势,指出日本的海洋战略主要受其国家身份认知(发展成为海洋国家或是大陆国家)、东亚大陆地缘政治格局及海洋霸主国——美国的影响,并得出未来日本的海洋战略将呈现出对外扩张的趋势,进而探究了日本国家海洋战略受北极地缘政治格局的影响以及日本海洋战略的未来发展趋势,得出日本未来将制约中国的北极参与战略、缓和对俄关系、并增强其军事力量,最后从俄罗斯、日本、中国、美国4个国家为出发点分析北极地缘政治格局的演变。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分析“通实力”概念的基础上,从吸引力、顺应力、影响力、集聚力和阻通力五个维度,构建了由16个二级指标和45个三级指标组成的俄罗斯“通实力”测算体系,采用熵权TOPSIS法对俄罗斯“通实力”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估。研究表明,1995~2019年俄罗斯“通实力”水平整体实现较好提升,但受经济转型和相关政策影响,经历了持续下降、缓慢提振、全面提速和上升缓滞四个发展阶段。吸引力和阻通力在推动俄罗斯互联互通发展中发挥了关键作用,未来应重点关注集聚力、顺应力和影响力水平的提升。俄罗斯“通实力”发展的优势主要体现在自然资源和地理区位两个方面,劣势主要为内部经济结构束缚和外部经济制裁。在乌克兰危机全面升级背景下,俄罗斯“通实力”发展或将出现断崖式下滑,甚至对全球互联互通格局产生颠覆性影响。  相似文献   
5.
随着北极地区冰层加速融化,北极作为全人类的共同财产,北极事务不再仅仅涉及几个国家,大北极概念应运而生。中国作为大北极国家,北极航线对我国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北极航线的利用是我国北极权益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界定大北极和大北极交通运输网络的基础上,分析大北极交通运输网络现状,并以北极航线全线开通为切入点,预测大北极交通运输网络未来发展趋势,提出相应的中国战略,将有利于中国参与未来北极航线及其他国际事务的国际协调过程。  相似文献   
6.
7.
宁波提出的打造"港口经济圈"的重要决策符合"一带一路"的战略需求,也与宁波的北极航线地位相吻合,对于提升宁波的国家战略地位有重要作用。文章在分析"港口经济圈"内涵的基础上,认为"港口经济圈"建设在提升宁波的国家战略地位、推进宁波城市国际化建设、增强其在华东片国内外运输的核心地位、助推"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顺利实施和诠释海洋强国战略方面具有重要价值。文章同时也指出宁波在将"港口经济圈"上升至国家战略方面存在一定的瓶颈,具体表现在"港口经济圈"的构建主体具有模糊性、"港口经济圈"的立足点具有狭隘性、"港口经济圈"的构建视角具有局限性、"港口经济圈"的构建范围具有不稳定性等方面。进而,文章提出以"大宁波路港经济圈"作为促进宁波"港口经济圈"建设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8.
随着北冰洋海冰融化速度的加快,北极的国际关注程度逐渐增加,北极权益的争夺也愈演愈烈。由于北极地区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北冰洋沿岸国和非北冰洋沿岸国都试图寻找符合本国利益诉求的战略定位,因此导致目前北极地区的相关概念混乱不清,不利于北极问题的可持续性解决,也有可能演化成地区冲突。本文探讨了北极地缘政治的多尺度特征,包括地理区域尺度、地缘安全区域尺度、地缘政治区域尺度和地缘经济区域尺度的特征,并在此基础上辨析了北极地区的北冰洋沿岸国与北极国家、"近北极国家"与北极利益攸关者、大北极国家与泛北极共同体等相关概念;并对北极问题和南海问题进行了正确区分,阐述了北极问题和南海问题在本质上的不同之处。明确北极地缘政治的多尺度特征及相关概念,才能更加有利于我国的北极可持续发展建设实践,也能够避免其他国家将北极与南海相提并论,避免干扰我国南海权益的正当维护和北极权益的正当争取。  相似文献   
9.
北极航线地缘安全格局演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全球变暖,北极冰盖加速融化,北极航线的全线开通预期逐渐临近,以北极航线为对象的资源争夺和地缘政治斗争将成为新的发展形势,北极航线地缘安全问题也将愈加重要。北极航线地缘安全扩大了北极地区地缘安全的范围,能够为北极地区地缘安全提供保障,是其他大北极国家参与北极地区地缘安全的切入点,也是北极地区地缘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北极航线地缘安全主要是指与北极航线有地缘关系的世界各国在争取北极航线权益过程中涉及和带来的安全问题。在北极航线地缘安全中,政治军事安全是重点。并且,北极航线地缘安全关系到全球地缘政治安全和全球地缘经济安全,是维护海洋权益的前沿,如果处理不好,其危害程度较大。北极航线地缘安全在国际协调机制、现有国际法律、大国行为和北极航线的可利用程度等因素的影响下,将形成多集团相互博弈的格局,为此需要建立相应的安全规范和协调机制。现有的关于北极航线的相关协调机制不足以应对北极航线地缘安全状况,文章提出应该建立"大北极机制"以协调处理北极航线问题。"大北极机制"符合北极航线地缘安全的需要,有利于维护北极航线地缘安全和稳定。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