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中越南海争端始于1975年,近年来随着全球及亚太格局的改变,中越南海争端愈演愈烈。出于政治、经济、安全等方面的考虑,日本积极插手中越南海争端,对局势的发展起到了不容小视的作用。本文从日本的介入手段、介入意图以及造成的影响三个方面,分析冷战后中越南海博弈中的日本因素。  相似文献   

2.
中越两国的海洋合作有着坚实的政治、法律基础,但在南海争端的影响下,两国合作明显受到掣肘,尤其是在高敏度领域进展缓慢。从前景来看,中方的顶层设计、越南对开展海洋合作的客观需求、越南高层的人事变动或为未来的中越南海合作带来难得的合作机遇;但合作同时面临南海争端久拖未决、域外势力介入、越方的防范心理严重等不利因素的干扰。菲律宾新总统杜特尔特上台后,南海局势总体开始缓和,但中越之间的南海争端仍未有松动迹象。未来,中越海洋合作可在继续推动中国—东盟合作的前提下,努力消除外部势力的干扰,以政治互信和经济互动带动两国海洋全面合作,或可成为化解中越南海争端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3.
日本从上世纪90年代起开始介入南海问题,近年随着南海争端再度升温,日本的介入不断加剧和升级,已成为继美国之后另一个高调和强力干预南海问题的区外国家。与以往相比,近年日本的介入已呈现出许多新的动向和特点:一是加大制造"中国威胁论"的力度,全面反对中国的领土主权及政策主张;二是利用各种渠道推动南海争端多边化和国际化;三是以"支持能力建设"为名加强与东盟的海上安全合作;四是加快与美国的战略对接,构建日美联合干预体制;五是加强与美澳印的多边协调与合作,筹组遏制中国的"志同道合者"联盟。日本之所以加大介入南海争端,其理由并非像它所公开声称的那样,而是怀有更多、更广的目标。日本的介入虽然不至于对中国在南海维权和维稳构成颠覆性挑战,但由此产生的消极影响值得警惕。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越南学者就南海争端发表了大量论述,学术研究机构也就南海问题围绕与争端相关的历史、地缘政治、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开展研讨。很多观点把中国视为南海争端的主要对手,要通过发掘“历史依据”以证明越南对我南海岛屿拥有主权;有的主张通过国际法、国际机制解决归属问题;也有学者承认中国的法律依据具有“某种”合理性。中越南海争端是利益之争,而非战略对抗。越方也有学者认为要从亚太区域国际关系大背景考察南海争端。从长远和现实看,中越通过谈判途径解决海上争端,在争议解决前维持现状,保持和平稳定,是中越两国基本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5.
在美国"重返东南亚"的大背景下,南海争端呈现复杂化趋势.本文对美国因素介入南海争端的用意及其战略布局进行分析,并就美国介入对南海争端相关当事方的影响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南海争端日益呈现出国际化趋势。澳大利亚作为南海地区的域外方,却积极追随美国介入南海争端,在南海问题上反应强烈。受内外部因素的共同作用,澳大利亚的南海政策经历了从"观望"到"公开介入"的重大调整。一方面,对因中国崛起带来的亚太地区结构和秩序不确定性的担忧,及由此对在南海地区的国家利益所受"威胁感知"程度上升是澳大利亚南海政策调整的内部动因;另一方面,美澳特殊关系作为外部变量也对澳大利亚公开介入南海争端起到直接的推动作用。受此影响,未来澳大利亚在南海问题上追随美国制衡中国的政策趋向不会发生实质性改变,但随着中国在亚太地区影响力的进一步提升以及澳大利亚对中国依赖程度的加深,其南海介入政策将"常态化",而外交立场表态将"模糊化"。  相似文献   

7.
中越边界问题,主要包括陆地边界、北部湾边界和中越南海争端3个方面的内容。其中,对于中越陆地边界问题的研究,国内学者开始最早。自中法会勘中越边界以来,国内学者就已经开始对中越陆地边界进行研究,并有大量研究著述面世。进入20世纪30年代以后,面对法国(以越南的名义)对中国南海的入侵,国内学者又开始对中法(越)南海争端问题进行研究,其研究在新中国成立前20多年的时间里亦成果颇丰。  相似文献   

8.
常书 《国际资料信息》2011,(10):25-28,10
印度尼西亚与中国及东南亚国家在南海并无岛屿主权争端,但在纳土纳群岛,印尼与中越等国存在海域划界纠纷。印尼不属于南海问题的争端方,但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它一直积极扮演南海争端“调停者”角色,希望借推动解决南海争端彰显其地区大国的影响力,确立在东盟的领导地位。  相似文献   

9.
郭渊 《亚非纵横》2013,(1):35-41,60,62
战后几十年来,日越石油关系曲折发展,这种变化是由越南油气开发战略和日本自身的战略需求结构决定的。进入21世纪,为了确保油气资源的稳定供应,日本政府运用神手段与越南建立战略关系,积极介入南海争端。但日本对南海的介入将受到某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相似文献   

10.
冷战结束以来,美国国会不断通过立法手段介入涉华海洋争端,其立法活动与涉华海洋争端局势变化存在密切的关联性,且近年来干涉力度有日渐增强趋势。美国国会在相关法案中要求美国政府加大介入力度,在南海强推"航行自由行动",在东海则以法律方式高调宣示美国承认钓鱼岛处于日本施政管辖之下的立场。美国国会不仅通过相关法案为美国政府介入涉华海洋争端设定"刚性"法律约束,还通过有关听证会恶意指责中国合法举措并极力误导国际舆论,在一定程度上恶化了地区局势,增加了中国的维权成本。  相似文献   

11.
邱普艳 《东南亚》2014,(1):96-101
20世纪50、60年代,南越政府在美国的支持下开始不断挑战我国南海主权,同时期的北越政府因需要中国的支持,力求与中国保持良好关系,在南海问题上同中国保持一致立场。至60年代末,基于大国关系的变化及自身发展的需要,北越政府支持中国的立场开始发生动摇。进入上世纪70年代末,由于南海潜在的巨大石油资源和南海重要战略地位的吸引,加上中越关系的交恶、破裂,越南公然声称对南海拥有主权。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南沙群岛岛屿归属和海域划界为核心的中越南海争议,与战略资源的攫取以及地缘安全交织在一起,加之区域外大国的介入和各国海洋主权观念的增长等因素,中越南海争端日趋复杂和激烈。  相似文献   

12.
南海问题本是区域内有关声索国就岛屿主权归属和海域划分的争端,但随着美、日、印等区域外大国的介入,南海问题呈现国际化的趋势,争议议题也随之扩大。美国是对南海问题介入最深、影响最大的外部因素,它的介入对南海地区的地缘政治格局和秩序产生了重要影响,使得南海地区的地缘力量分布出现不利于中国的变化,加大了我国应对南海争端和解决南海问题的难度。美国介入南海问题主要是出于其亚太地缘战略的需要,基本目标是尽可能地阻止中国对这一战略区域的影响,含有遏制中国崛起和限制中国战略空间的意图。未来美国会持续关注和介入南海问题,但其介入将是有限度和有选择的。  相似文献   

13.
中国边海形势与政策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想重点谈三个问题:一是对当前中国边海形势总体特点的认识;二是如何认识当前边海问题带给中国的挑战;三是关于进一步完善中国周边外交与边海战略的几点思考。当前,中国边海形势的总体特点可概括为"陆冷海热、三海共振、多点爆发"。近年来,中越南海争端、中菲黄岩岛对峙、中日钓鱼岛争端、中韩苏岩礁争议、中朝黄海渔业纠纷等先后浮上台面,南海、东海、黄海局势持续引发关注。  相似文献   

14.
中越两国在1973年前对南海诸岛的主权归属没有争议,从1974年起,越南武装侵占中国南沙群岛中有些岛屿,挑起主权争端。越南为达到侵占南海岛屿目的,积极推动南海问题国际化的多项措施。南海问题对中越关系构成了挑战。  相似文献   

15.
南海地区,中国与有关东南亚国家关于岛礁主权与海洋权益的争端久拖未决,该地区历史上爆发过数次国际危机,美国均不同程度介入其危机管理过程。当前南海问题的发展走向与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密切相关,美国对于任何可能出现的南海危机不会置身事外,在南海问题趋紧以及美国积极介入的态势下,中国要汲取以往的经验教训,加强南海地区的危机管理机制建设,维护我国在南海地区的国家利益。  相似文献   

16.
印度对南海争端的介入及其影响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冷战后,随着国际格局的调整,印度在对外战略上实行了"东进"政策,试图通过发展与东南亚国家的经济、军事安全等方面的合作,为其大国理想的实现奠定基础。在"东进"政策下,印度逐渐以联合军演、出售武器等方式介入到南海争端中,给本来就复杂的南海争端增添了变数。本文对印度介入南海争端的原因、手段做探索研究,并对其影响做出评估,以期为我国的南海争端对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南海问题面临大国介入的新挑战。继美国、日本等国介入南海争端后,印度成为又一域外介入大国。印度为平衡中国不断扩大的影响力,进而拓展本国的利益范围,它通过强化南海方向的海军力量部署、提升与东盟国家的防务合作、加强与美日等国在南海问题上的协调等措施,不断加强南海安全合作。可以预见,今后印度仍将继续深化与南海相关国家的安全合作。虽然,这种合作短期内会保持在一定限度之内,但从长期来看仍存在不确定性,中方需要提前谋划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安倍政府推动南海问题国际化,帮助东盟南海声索国提升海上防卫能力,挑战中国南海维权行动合法性,寻求与美国在南海战略对接。日本介入南海问题的主要战略意图是:制造地区紧张局势,为其摆脱"战后体制"提供借口;多层面牵制中国,强化日本在地区事务中的话语权;配合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巩固日美同盟。虽然介入南海问题也面临诸多牵制因素,但日本不会轻易罢手。日本搅局南海给中国以"双轨思路"解决南海问题增添复杂性,加大中国在东部战略方向上的军事安全压力,也使中国推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及塑造国际话语权面临更多挑战。  相似文献   

19.
美自2010年以来,随着南海问题在亚太地区的升温,澳大利亚对南海局势开始予以密切关注。其南海政策主要集中于中国的岛礁建设、航行自由以及南海仲裁案等方面。在具体实施中,澳大利亚南海政策呈现出以下基本特点:强化与争端国的合作,避免单独介入;防范中国"控制"南海的意图明显;中、澳、美三边关系的非对称性,造成澳南海政策取向表现出一定的模糊性。当前,在经济与安全利益方面,澳大利亚已经形成了对中、美两国"双重依赖"的局面。随着中美南海博弈的深入发展,澳大利亚在南海争端中逐渐陷入被动局面,其南海政策的战略抉择也变得愈发艰难。  相似文献   

20.
南海问题本是中国与部分东盟成员国之间的双边问题,而不是中国与东盟之间的问题。然而自20世纪90年代起,东盟便开始介入南海问题,并逐步将南海问题转化为中国-东盟之间的问题。中国-东盟南海问题"安全化"是中国与部分东盟成员国之间关于南海问题双边争端演化为中国-东盟安全问题的过程。东盟以南海问题"利益攸关者"身份积极参与南海问题,中国为维护南海地区稳定而采取的"救火式"应对措施,美日等域外国家对南海问题的大力介入,是中国-东盟南海问题"安全化"的主要动因。"去安全化"是解决中国-东盟南海问题"安全化"困境的主要方法,重新定位、稳定转化、置换议题、话语引导,是中国-东盟南海问题"去安全化"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