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0 毫秒
1.
老挝加强政治建设与推进体制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挝“革新开放”十年以来,经济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在政治上不断加强建设并稳步地推进体制改革。1991年召开的老挝人民革命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明确提出了政治体制改革的方针和原则。总的方针是“改革政治体制,不是用其它制度取而代之,而是在巩固人民民主政治体制和明确规定各部门的职责的基础上,改革工作方法,维护和增加党的领导和能力。”在这个总方针的指导下,五大《政治报告》中明确了进行政治建设和体制改革的基本原则:坚持政治上的连续性和发展性,既反对保守思想,又反对盲目冒进;要有步骤地、扎实地进行改革,避免造…  相似文献   

2.
得益于廉价劳动力资源、优惠外资政策、中美战略博弈升级、中国国内经济转型等一系列国内外因素,越南吸引了大量产业转移,拉动了制造业的发展。从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的角度来看,越南制造业的参与方式具有“一高三低”的特点:“高度”参与全球价值链下游的“低增加值”生产环节,“低端技术”部门比较优势突出,在高端技术部门的生产分工中被锁定在低端,产业向越南加速转移固化了其“低端锁定”困境。越南制造业当前高度依赖产业转移并深嵌于全球价值链下游的发展模式具有较强的脆弱性,包括国内市场规模有限、重工业基础薄弱、严重依赖外资、自主研发能力低和政府国家治理能力弱等多个方面。RCEP为越南制造业的发展提供了可观的机遇,有增大越南出口并倒逼国内改革的潜力。  相似文献   

3.
日本自民党是一个特殊的复合政治结构,其对政治资金的需求不仅数量巨大,而且划分为党的正式组织、派阀和党属议员三个方面。在资本主义竞争型代议制民主政治体制下,政治资金的来源有国家供给和政党或政治家自行筹措两种基本模式,但两种模式都无法保证所谓的“公正”。在1994年《政党助成法》通过之前,日本政治资金筹措制度不仅不能保证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的“公正”,还引发出政治体制的生存、执政党的组织整合以及统治效能方面的问题。日本统治集团对政治资金管理法制进行改革主要是为了维护保守政治统治,提高其效能。  相似文献   

4.
1986年12月15日,越南共产党第六次代表大会终于在内外交困的境况下召开了。越南人民期望大会能改变使越南蒙受苦难的政策,但会议的结果却使人们大失所望。在越共“六大”会上,尽管越南领导人举起“改革”的旗帜,在某些方面的政策和做法有所改变。但是,导致越南经济严重恶化,在国际上处境孤立的基本政策,即对外侵略扩张政策并没有改变。越共“六大”的政治报告中说:“我党深刻认为,发展和巩固印度支那三国的特殊关系”是“三国和三个兄弟民族的生死攸关和发展的规律。”①这同黎笋在越共“五大”会上讲的没有两榉,那时黎笋说:“越南——老挝——柬埔寨的特殊关系是三国革命的一个发展规律,对三个民族的命运有着生死攸关的意义。”②而且要世世代代保持、不  相似文献   

5.
鲁传颖 《东南亚》2011,(4):13-16
祖国阵线是越南的一个统一战线和政治协商组织,它是越南政治体制中的重要成员。革新开放后阵线主要通过在体制内,体制外和基层三个层次进行全方位调整,以应对新形势下的挑战。祖国阵线与我国的政协有着天然的沟通基础,两个机构交往可以作为政府外交的有力补充。研究越南祖国阵线的发展经验,有利于完善我国的统一战线和政治协商制度,同时,也有助于更全面了解越南的革新开放政策。  相似文献   

6.
政治体制也称"政治体系或者政治系统",是"一个政治共同体的存在方式和稳定的政治行为模式",它包括:政治主体之间的稳定的关系模式,即政治结构,如政党制度、政府制度、司法制度、舆论制度等;政治结构实际运行中的一系列程序和规则,即各种规范,如选举程序和规则、投票程序和规则、决策程序和规则等;支撑政治体制的文化价值体系,即政治合法性与政治文化,如对政治体制的理念基础、程序和规则的有效认同以及对政府、对他人的意识定向等:另外,它还包括保障政治秩序的强制力等①.  相似文献   

7.
政治体制改革是苏共第十九次全国代表会议的中心议题。戈尔巴乔夫在会上作的政治报告和会议通过的有关决议,基本上确定了苏联政改的总体方案。这个方案保留了苏联现行政治体制的基础,但对沿袭半个多世纪的“斯大林模式”有所突破。这一方案的贯彻,是苏联政治生活中的重大事件。  相似文献   

8.
世界上没有第二个国家象越南一样,在二战后的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经历了三次大规模的战争,其政治发展历程是极其坎坷曲折的。诚如美国政治学者亨廷顿所指出的那样,“政治发展一方面是社会经济现代化的结果,但另一方面越来越成为现代化的原因。”①这一点符合越南的实际,总结越南战后政治发展的曲折历程及其经验教训,对于理解越南国家现代化进程,把握其未来发展趋势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一、影响越南战后政治发展的几个重要因素越南是一个有着80年法国殖民地历史的农业国。如果它要象其宗主国和其它西方国家一样走上现代化的发…  相似文献   

9.
俄历史上国家政治体制的特点是中央集权制。苏联解体后,俄政治体制开始由极权主义向权威主义转变。普京执政后,特别致力于加强国家权威主义,同时,在权威主义政治基础上重视发展民主政治。普京政权新近提出的“主权民主”观是其政治模式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非洲政治发展在跌宕中前进,取得了不少新成就,也出现了一些新问题。在政治和安全形势方面,虽然总体和平稳定的局面得以继续保持并有进一步的巩固,但局部冲突、军事政变和恐怖袭击等均有出现。在政治体制建设方面,虽然民主和多党政治体制的建设继续向纵深推进,加强治理,实行良政已成为非洲国家的广泛共识,但“老人政治”、“长期执政”以及谋求“第三个任期”的问题也开始浮出水面。另外,在对外交往和国际舞台上,非洲自主和全方位外交日益走向成熟,非洲联盟在自主解决非洲内部冲突、在国际事务中用“一个声音说话”和维护非洲整体利益…  相似文献   

11.
论赫鲁晓夫时期的干部制度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干部制度作为国家政治体制的重要一环,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作用举足轻重。它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发展、政治进步和社会稳定。斯大林时期确立了高度集权政治体制,集权体制下干部的特权、官僚化等问题严重,这些严重阻碍了政治民主化进程。赫鲁晓夫时期首次对斯大林高度集中体制进行改革,其中干部制度改革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方面。赫鲁晓夫时期干部制度改革,是苏联干部体制上的一次大胆的改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位于中南半岛的越南,因其战争不断,一直是世人关注的焦点。而近年来,越南以另一种方式引起了世界的注意:那就是它在经济改革中所取得的令人瞩目的成绩。本文拟从越南经济改革概况、越南经济改革的成效、越南经济面临的困难与挑战及当前越南经济改革的几个重点等四个方面来谈谈越南的经济改革。 一、越南经济改革概况 与中国山水相邻的越南,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可以说是烽火连绵:先是经年累月的抗法斗争,到1954年取得“奠边府大捷”,迫使法国在《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协议》上签字之后,又开始了15年抗美的漫漫长…  相似文献   

13.
自独立以来,受历史惯性影响,哈萨克斯坦形成了以“超级总统制”为特征的政治体制。近年来,无论是哈萨克斯坦的政治精英还是社会层面都对政治体制改革产生了新的需求。因此,托卡耶夫执政以后,在以“倾听型国家”执政理念建设“新哈萨克斯坦”的目标下,推行了一系列“新政”,包括限制总统权力、理顺央地关系、改革选举制度和政党制度等。从短期来看,托卡耶夫的政治改革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一定程度上为解决国内发展及安全问题创造了有利条件。但是,政治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当前哈萨克斯坦内部政治精英分化、利益集团变迁、政治经济互动不佳以及外部环境面临挑战等因素都对托卡耶夫的政治改革形成相应制约。长期来看,托卡耶夫“新政”的实施成效还有待时间和实践的检验。  相似文献   

14.
政治民主是“乌兹别克斯坦模式”的最终目标。乌独立以来所走的宪政道路有两个方向,即政治民主化和维护政权安全。2005年“安集延事件”以来,乌在保持政权稳定的基础上继续推进政治民主化进程,在发展政治机构和社会民主程序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政治民主模式仍保留了总统集权、不容许反对派政党等特点。目前,卡里莫夫总统的政权安全依赖多元基础。未来乌兹别克斯坦政治改革将“小步”前进。  相似文献   

15.
胡潇文 《东南亚》2012,(3):18-24
从2007年越南和印度签订《战略伙伴关系联合宣言》以来,两国关系迅速发展,在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方面都取得了丰硕的合作成果。越南利用大国平衡战略,积极发展与印度政治军事关系,制衡中国的意图日益凸显,但越印目前的合作方式具有时效性和局限性,将不会是两国今后合作的长远模式,也不会改变中国在两国对外关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6.
自20世纪80年代越南实行革新起,经济、政治和社会多个领域的变革以及诸如祖国阵线等机构的改革,为越南社会组织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机遇,社会组织成为沟通国家、市场和社会三大领域的媒介,形成了有越南特色的国家社团主义结构模式。社会组织积极参与越南的民主政治建设,在国家和基层两个层面上协助越南共产党和各级政府开展工作,进而建立了较为稳定的互补性关系。一方面,社会组织成为国家和社会间信息流通的纽带;另一方面,社会组织开展活动提升国家治理水平。同时,这种互补性关系受到组织身份和参与层次两种因素的影响,使得不同身份的社会组织在不同层面上具有不同的参与程度。尽管这种互补性关系目前较为稳定,但也受到多重因素的限制与挑战,特别是个别民主化组织利用民族主义大做文章,为越南革新事业带来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17.
在从议行合一政体向三权分立政体的转变中,原有政权形式开始逐步瓦解直至崩溃是政治转轨的启动阶段。旧的政治体制的历史局限性是政治转轨的根本历史因素,对于俄罗斯的政治转轨而言,苏联政治体制的历史局限性及其弊端是俄罗斯政治转轨的根本历史因素;戈尔巴乔夫执政以后的改革则是政治转轨的直接历史因素。在戈尔巴乔夫政治改革过程中,苏维埃制度逐步瓦解,这标志着俄罗斯政治转轨开始启动。研究俄罗斯政治转轨的历史因素,核心就是探讨苏联政治体制的基本问题,特别是戈尔巴乔夫执政以后的苏联政治体制改革对俄罗斯政治转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俄罗斯现行政治体制,是在彻底否定原苏联传统政治体制的基础上建立的,也是在戈尔巴乔夫推行政治改革浪潮中,以及在1992-1993年俄罗斯总统与议会激烈斗争的过程中形成的。现在,俄罗斯“民主政治”的基本框架已经确立,但存在的问题很多,也很严重,需要在今后加以调整和改革。  相似文献   

19.
为确保未来权力交接时政局稳定和延续现有方针政策,普京对政治体制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推出新《政党法》,规范政党发展走向,为形成两党制或三党制奠定基础;巩固“政权党”地位,使其在新一届国家杜马(议会下院)选举中成为最大赢家,并成为当局可靠的政治支柱;改革议会选举办法,以法律形式规范政党制度的发展,确保政局长治久安。  相似文献   

20.
东欧国家10年政治体制转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1989年至今,整个东欧国家实行政治经济变革已走过10个年头.在政治转轨方面,虽然各国发展极不平衡,但它们的政治体制已一改日貌.可以说,所有东欧国家都基本确立了新的政治体制,即实行西方式的多党议会民主制.由于西方国家的政治制度在具体体制上千差万别,东欧国家的现行政治制度在具体体制上也不尽相同.例如,在政体方面,东欧国家都实行内阁制,但各国政府(总理)的产生方式及其权限,立法机关组成的类型及其权限,以及总统的产生方式、任期和权限等都各不相同.另外,虽然大多数东欧国家现行政治体制已开始正常运作,但仍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在政治转轨方面,特别是要使现行政治体制完全成为西方式的"民主体制",整个东欧国家还有很长的路程要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