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6 毫秒
1.
卢梅花 《东南亚》2012,(2):22-26
回顾越南25年的革新开放历程,越南的政治体制改革,无论是在宏观的发展模式与国家发展战略方面,还是在微观的政府管理机制、政府运行方式等方面,都经历了一个循序渐进、逐步深入的发展过程。越南的政治体制改革大体经过了政府职能调整、提高行政效率和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这样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从改革的原动力、改革模式的选择和改革方式的探索这样三个角度来看,越南的政治体制改革具有鲜明的“越南特色”。这种“越南特色”还决定了越南式政治体制改革所取得的成效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自独立以来,受历史惯性影响,哈萨克斯坦形成了以“超级总统制”为特征的政治体制。近年来,无论是哈萨克斯坦的政治精英还是社会层面都对政治体制改革产生了新的需求。因此,托卡耶夫执政以后,在以“倾听型国家”执政理念建设“新哈萨克斯坦”的目标下,推行了一系列“新政”,包括限制总统权力、理顺央地关系、改革选举制度和政党制度等。从短期来看,托卡耶夫的政治改革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一定程度上为解决国内发展及安全问题创造了有利条件。但是,政治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当前哈萨克斯坦内部政治精英分化、利益集团变迁、政治经济互动不佳以及外部环境面临挑战等因素都对托卡耶夫的政治改革形成相应制约。长期来看,托卡耶夫“新政”的实施成效还有待时间和实践的检验。  相似文献   

3.
俄罗斯现行政治体制,是在彻底否定原苏联传统政治体制的基础上建立的,也是在戈尔巴乔夫推行政治改革浪潮中,以及在1992-1993年俄罗斯总统与议会激烈斗争的过程中形成的。现在,俄罗斯“民主政治”的基本框架已经确立,但存在的问题很多,也很严重,需要在今后加以调整和改革。  相似文献   

4.
论赫鲁晓夫时期的干部制度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干部制度作为国家政治体制的重要一环,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作用举足轻重。它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发展、政治进步和社会稳定。斯大林时期确立了高度集权政治体制,集权体制下干部的特权、官僚化等问题严重,这些严重阻碍了政治民主化进程。赫鲁晓夫时期首次对斯大林高度集中体制进行改革,其中干部制度改革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方面。赫鲁晓夫时期干部制度改革,是苏联干部体制上的一次大胆的改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在从议行合一政体向三权分立政体的转变中,原有政权形式开始逐步瓦解直至崩溃是政治转轨的启动阶段。旧的政治体制的历史局限性是政治转轨的根本历史因素,对于俄罗斯的政治转轨而言,苏联政治体制的历史局限性及其弊端是俄罗斯政治转轨的根本历史因素;戈尔巴乔夫执政以后的改革则是政治转轨的直接历史因素。在戈尔巴乔夫政治改革过程中,苏维埃制度逐步瓦解,这标志着俄罗斯政治转轨开始启动。研究俄罗斯政治转轨的历史因素,核心就是探讨苏联政治体制的基本问题,特别是戈尔巴乔夫执政以后的苏联政治体制改革对俄罗斯政治转轨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俄历史上国家政治体制的特点是中央集权制。苏联解体后,俄政治体制开始由极权主义向权威主义转变。普京执政后,特别致力于加强国家权威主义,同时,在权威主义政治基础上重视发展民主政治。普京政权新近提出的“主权民主”观是其政治模式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非洲政治发展在跌宕中前进,取得了不少新成就,也出现了一些新问题。在政治和安全形势方面,虽然总体和平稳定的局面得以继续保持并有进一步的巩固,但局部冲突、军事政变和恐怖袭击等均有出现。在政治体制建设方面,虽然民主和多党政治体制的建设继续向纵深推进,加强治理,实行良政已成为非洲国家的广泛共识,但“老人政治”、“长期执政”以及谋求“第三个任期”的问题也开始浮出水面。另外,在对外交往和国际舞台上,非洲自主和全方位外交日益走向成熟,非洲联盟在自主解决非洲内部冲突、在国际事务中用“一个声音说话”和维护非洲整体利益…  相似文献   

8.
中国在从对伊武器核查到伊拉克战争这场重大国际危机前后 ,始终坚持维护《联合国宪章》和国际法基本原则 ,主张在联合国框架内政治解决伊拉克问题 ,反对“先发制人”打击的单边主义行为 ;同时又在本国力量和利益所及的范围内进行有理、有利、有节的斡旋与斗争 ,采取战略明确、战术超脱的灵活策略 ,在坚持国际道义的同时 ,最大限度地维护国家利益 ;既发挥了负责任大国应有的作用 ,又成功地实现了我国外交战略的“韬光养晦”与“有所作为”方针的辨证统一。  相似文献   

9.
巴勃罗·伊格莱西亚斯(Pablo Iglesias),现年38岁,是西班牙学者与政治家、我们可以①党领导人.生于左翼思想之家的伊格莱西亚斯,其政策主张可总结为平等化和民主化两大特点,在西班牙内政上主张改革现行政治体制,反对腐败,政策制定更多反映民众诉求;经济上力推公平和福利,反对财政紧缩;对外关系上攻击外国政治精英,团结各国左翼人士,主张欧盟向民主化方向改革.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来,主张教育“转轨”、以“教育的经济倾向”取代“教育的政治倾向”,提倡抽象“人性”,“人性复归”,反对“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方针的非政治教育观颇为流行,一时间竟成为一种时髦的思潮。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思潮大多首先出现在一些师范院校的讲坛上和论坛上,因此对整个教育界的影响特别大,这就不能不促使我们从政治的角度对师范教育发展的历史做一点思考。墨西哥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墨西哥师范教育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初墨西哥独立后的改革对代,这比起欧洲师范教育的出现虽然已晚了一百多年,但较之我国师范教育的历史则还是早了半个多世纪。因此,研究墨西哥师范教育的历史、发展趋势和经验,对于了解师  相似文献   

11.
2011年俄罗斯政治形势总体保持稳定。梅德韦杰夫和普京的政治竞争和政治妥协促成“梅普组合”走向“普梅组合”。第六届国家杜马选举的结果表明全面现代化战略对俄罗斯政治生态产生了重要影响。俄罗斯当前依然处于民主化的初期阶段,它所实行的权威主义的政治体制被大多数俄罗斯民众所认可,这表明俄罗斯政局的稳定是可以预期的。但当前政治体制缺乏现代化改革的动力,必将严重制约俄罗斯现代化的有序进行。俄罗斯发展战略不会有大的变化,但俄罗斯的内外政策将面临调整。  相似文献   

12.
政治体制改革是苏共第十九次全国代表会议的中心议题。戈尔巴乔夫在会上作的政治报告和会议通过的有关决议,基本上确定了苏联政改的总体方案。这个方案保留了苏联现行政治体制的基础,但对沿袭半个多世纪的“斯大林模式”有所突破。这一方案的贯彻,是苏联政治生活中的重大事件。  相似文献   

13.
俄罗斯经济改革措施的调整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俄罗斯经济危机后执政的普里马科夫政府吸取了前政府改革的教训,提出了“经济协议政策”,以无派别、无意识形态的实用主义为指导原则,反对经济和政治生活中的取消私有化、轻率国有、无监督的货币发行和各种极端主义观点,在继续深化和完善市场经济和民主的同时,加强市场经济中的国家作用。普的新政策已初见成效,同时面临新的考验  相似文献   

14.
自1961年朴正熙发动军事政变以来,韩国一直由军人出身的总统掌握政权。直到80年代末,韩国最终实现了权威主义政治向现代民主化政治的转型。韩国政治民主化的主要原因是:经济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结构的分化,为民主政治奠定了坚实的社会基础;教育水平的提高孕育了民主政治文化,为民主政治奠定了坚实的文化和心理基础;威权政体内在价值的缺失及其合法性日渐衰退;国际环境的变化也使威权政体丧失了外部支持。韩国政治转型的启示是:发展中国家的政治体制改革必须与经济体制改革相适应,必须建立和发展适合自己的民主政治形式。  相似文献   

15.
1986年12月召开的越共“六大”,制定了把经济建设作为工作重心、进行经济体制改革、促进工农业发展、逐步扭转经济困难局面的建设方针,提出了“发展粮食、副食品、日用消费品和出口产品”等三大计划,并把三大计划作为“1986—1990年社会经济任务的核心”;在  相似文献   

16.
日本自民党是一个特殊的复合政治结构,其对政治资金的需求不仅数量巨大,而且划分为党的正式组织、派阀和党属议员三个方面。在资本主义竞争型代议制民主政治体制下,政治资金的来源有国家供给和政党或政治家自行筹措两种基本模式,但两种模式都无法保证所谓的“公正”。在1994年《政党助成法》通过之前,日本政治资金筹措制度不仅不能保证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的“公正”,还引发出政治体制的生存、执政党的组织整合以及统治效能方面的问题。日本统治集团对政治资金管理法制进行改革主要是为了维护保守政治统治,提高其效能。  相似文献   

17.
在苏俄新经济政策时期,列宁曾就国内战争特殊环境下形成的政治体制弊端提出一系列改革思想,但是在实践中并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经济改革迈出了很大步伐,政治体制改革却没有进行,基本上沿用战争年代那一套做法,权力集中现象越来越严重,党内民主生活越来越不健全,党内争论的方法越来越极端化。从这个角度讲,政治体制不适应经济改革深化的需要,导致了20世纪20年代末新经济政策的终结。  相似文献   

18.
苏联解体以后,俄罗斯面临着经济转轨、政治转型的艰巨任务,行政体制作为政治体制的一项重要内容,也必然要随着政治体制的改革而改革。然而,“行政改革”这个词汇正式出现在俄罗斯公开的官方文件中只是在1997年,但这并不意味着俄罗斯社会和政权系统内部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也不意味着俄罗斯对这个问题没有采取任何措施。无论是叶利钦还是普京都非常清楚:如果不改变传统的行政体制和管理方式,俄罗斯的经济和社会改革就不能取得根本性的成功。  相似文献   

19.
叶利钦时期,俄罗斯东部各联邦主体基本形成了带有民主社会某些表面特征的政治体制。俄罗斯东部各联邦主体普遍在法律层面上接受并建立了具有分权制衡特征的西方民主制度。但这种分权和制衡的政治体制大多只具有法律层面的意义,在实际政治生活中,法律层面的政治制度的基本原则和精神难以得到充分贯彻和落实,违背俄联邦宪法和联邦主体宪章精神的事件和行为时有发生。  相似文献   

20.
高海宽 《亚非纵横》2005,(2):9-12,79
1955年,为反对殖民主义、促进团结与合作,维护地区与世界和平,亚非国家召开万隆会议,并确定“万隆精神”与和平共处原则。50年来,“万隆精神”与和平共处原则,对国际关系产生重大影响,成为国际关系准则。中国对“万隆精神”与和平共处原则的确立和推行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当前新的历史时期,依旧需要发扬“万隆精神”、继续坚持和平共处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