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印度外交政策的目标是,以国家利益为准绳,以实力为基础,力争成为世界上"有声有色大国"。冷战时期,印度实行不结盟的外交政策,在国际事务中起了超过其本身实力的作用,获得了很大利益。冷战后,国际格局巨变,而印度的综合国力也有了很大增长,欲成为多极世界中之一极的心态凸显。1998年核爆炸后成为事实上的核国家,在国际舞台上以大国姿态出现,开展"全方位"外交,同  相似文献   

2.
近来“新冷战”问题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新热点。新冷战是一种围绕利益、势力和权力的国际性遏制、对峙和对抗。尽管俄美之间的关系出现紧张状态,目前的冲突具有某些冷战的特征,但新冷战并没有发生,也并不表示世界已经进入新冷战时代,或新冷战必然发生。同时,新冷战的可能性也不能完全排除。从总体上看,近期内中美俄关系发生剧变或陷入新冷战的可能性不大。金融危机的发生进一步削弱了这种可能性。  相似文献   

3.
苏联早已走进历史,然而从昔日世界第二超级大国阴影中走出的俄罗斯及其发展走向一直为世人所关注。这不仅因为俄罗斯是一个大国,更主要的是因为新生的俄罗斯究竟在后冷战时代的国际政治和世界经济版图上留下什么样的印记充满着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4.
冷战后印度地缘战略思维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方玮 《国际观察》2005,(2):54-60
印度是世界上重要的发展中国家,也是中国的主要邻邦,其地缘战略思维对我国的周边安全有着重要影响。冷战结束后,随着本国国力的增长及国际安全环境的变化,印度不断积极谋求更大的生存空间,以南亚次大陆、印度洋为基地,分别向东、西、北三个方向寻求侧翼支持,积极向亚太地区拓展势力,体现出其地缘战略思维服从和服务于印度谋求地区霸权、争当世界大国的国家战略目标的本质没有改变,地缘战略思维的扩张性没有改变。  相似文献   

5.
参与联合国维和已成为多年来印度外交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冷战后,随着国际格局的变化以及印度外交政策调整,印度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力度进一步加大并出现新的趋向。印度通过参加维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冲突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不过,印度参与联合国维和也有着较为明显的战略利益诉求,印度希望通过此保障自身地缘政治利益、促进与他国的政治联系、遏制巴基斯坦以及争当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相似文献   

6.
新生印度面临着严峻的国内外环境。国际上美苏冷战大格局和国内经济、国防等方面建设的需要促使印度领导人实施不结盟大战略。这一战略使印度得以在冷战中充分利用美苏矛盾 ,获取了大量的实际利益。然而 ,印度为了增强与中国和巴基斯坦抗衡的能力和追求地区霸权 ,与苏联签订友好合作条约 ,结成了具有军事同盟性质的联盟关系 ,在实质上就背离了不结盟战略。  相似文献   

7.
湄公河次区域合作中的大国竞争及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冷战结束后,湄公河地区是亚洲新兴的经济区域之一,加之所处的重要战略位置,日本、印度、美国等近年纷纷以投资和经济援助的方式参与当地的经济开发合作,发展该地区国家经济,扩大本国影响力,使其成为亚太地区战略局势的新焦点。  相似文献   

8.
冷战结束后,随着“世界经济强国”地位的进一步巩固,日本充当“世界政治大国”的欲望迅速膨胀。受此影响,日本对非外交也由冷战时期单纯强调经贸利益转向全面介入,不断加大对非洲国家的渗透力度,以求全面扩大在非洲的影响力。日本对非外交的“新重商主义”特征有所淡化,而“大国外交”意识则迅速增强。  相似文献   

9.
魏来 《国际资料信息》2010,(2):13-17,12
冷战时期,美国在全球范围内对核试验的战略情报监控活动十分活跃,但监控重点一直在苏联和中国等传统核武器国家。冷战结束后,美国对这一工作有所忽视,直到1998年印度、巴基斯坦在毫无情报征兆的情况下连续进行核试验,才促使美国开始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和自身情报监控的不足。  相似文献   

10.
冷战结束后,特别是进入新世纪后,和平与发展日益成为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对世界每一个国家和地区都产生着巨大的影响和冲击。世界各国,特别是同一地区内的国家,为应对时代的挑战,并在新世纪谋求最有利的地位,积极寻求和平、发展与合作,加速了地区合作的步伐。南亚七国在地理上相对独立,作为“地区”(region)的概念具有地缘上的独立性和当然性。然而,由于历史和政治的因素,该地区最大的两个国家印度和巴基斯坦长期处于对立状态,地区认同缺失,地区合作进展缓慢,南亚地区主义尚未形成。  相似文献   

11.
后冷战初期影响印度战略变化的外部因素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全球冷战结束后 ,国际环境的骤然变化对印度产生了强烈冲击 ,促使印度下决心对其外交和国防战略进行调整。从总体看 ,印度适时地利用了来自外部的挑战和机会 ,在务实的基础上对政策重新定位 ,在战略方面日益表现出引人注目的新姿态。在涉及外交、国防战略及周边与地区安全等问题上 ,印度的态度逐渐趋于强硬 ,同时也表现出相应的灵活性 ;印度正越来越深地卷入国际政治与经济互动关系之中 ,竭力争取在地区和世界范围内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印度的外交与安全政策更明显地反映了其自身的现实处境和国家利益 ,而不再强调表现某些模糊的意识形态①…  相似文献   

12.
中印关系:一种新类型国际关系的战略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17年的十月革命、1947年的杜鲁门主义以及1991年的苏联解体是世界现代史上三个重要的历史性时点。由此,它们把近100年的世界历史划分为了三个不同的历史阶段。它们分别可称为:冷战前期、冷战中期和冷战后期。而冷战后的国际关系也随之发生了许多重要的变化。其中新兴发展中大国的崛起是最重要的历史事件之一。中印关系就是其典型的代表。  相似文献   

13.
冷战后印美关系中的核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冷战后,随着国际核军控形势的发展和美国防扩散力度的加强,印美两国频频在核问题上发生冲突。印度与美国在核问题上的纠葛作为“冷战后印美关系中最大的挑战”①,一直困扰着印美关系的发展与改善。从印美在南亚核问题上的分歧,到美国对印度从俄国购买低温火箭技术对其制裁,再到因印度拒绝签署核不扩散条约(NPT)全面核禁试条约(CTBT)造成的双方不快,构成了对印美关系的一次次打击。尤其是去年5月份印度公然冒天下之大不韪进行核试验后,美国率先宣布予以制裁,涉及金额总计达200多亿美元。同时,美国还宣布停止军事合作…  相似文献   

14.
90年代初,前苏联解体,以美苏二个超级军事大国为主导的东西冷战体制终结,世界朝着多极化的方向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沦为“特殊国”的日本,不满足于在经济上的大国、政治上、军事上的小国的地位,开始向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联合国安理会的五个常任理事  相似文献   

15.
冷战结束以来,整个世界发生了巨大变化。两极格局已经消逝,冷战时期凭籍武力和僵化的意识形态教条进行对抗争霸的历史已经成为过去。面对新的形势,世界各国和各地区都在从机制构建和理念构建两方面努力探索,如何避免重蹈冷战历史的覆辙,同时更好地应对一个日益全球化、多样化时代的挑战。这种探索的一个重要表现是地区主义和多边主义日趋活跃。  相似文献   

16.
由于特殊的地缘条件、历史原因和现实战略利益的影响,战后特别是冷战后,朝鲜一直是日本外交和安全中一个不可忽视的对象,但朝鲜却是亚洲唯一与日本没有外交关系的国家,日朝关系正常化交涉几经波折,仍处于僵持状态,难成正果。为了把握冷战后日朝关系及朝鲜半岛周边国际局势的发展趋势,正确认识日本对朝政策框架的基本特点是必要的。简言之,日本对朝政策框架,是一种在对美协调的大框架内,以安全利益为主、以绑架疑案与历史问题挂钩为基本策略方针的多因性协调的政策框架。  相似文献   

17.
印度未来的对外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印度未来的对外关系欧阳奇志随着冷战的结束,世界格局的变化,当今全球范围内各国都正在积极进行政治经济外交的调整以适应这个急剧变化着的世界,作为南亚次大陆中最强大国家的印度也在积极地进行着经济改革,特别是在外交上同时面临着机遇和挑战,即在失去了苏美对其大...  相似文献   

18.
王帆 《国际观察》2001,12(5):21-26
对亚太冷战格局的认识一直存在着不同的看法.在某种程度上,亚太冷战格局与全球冷战格局混同在一起,使人们模糊了对亚太地区自身特点的认识.事实上,全球冷战格局的终结并没有导致亚太冷战格局的终结;亚太冷战格局在某些特定的历史时期只是出现了态势上的缓和,而不是结构上的改变.与欧洲和其他地区不同,亚太地区的冷战格局是由美国一手构建的,它具有自身的延续性、复杂性和长期性.  相似文献   

19.
冷战时期日本和东盟间的经济合作为后冷战时代双方的安全合作奠定了物质基础。日本为了成为一个政治和军事大国,在安全上减少对美国的依赖并制衡迅速崛起的中国,在冷战后积极加强与东盟的安全合作。双方在传统和非传统安全方面都展开了深入的合作。而日美同盟及东盟对日防范心理则是双方安全合作的主要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20.
印度位居南亚,巴西坐落于南美,两国相距1.4万公里,这一距离在冷战期间曾大大阻碍了两国关系的发展。但冷战后,两国关系已不再受距离的严重束缚,获得了长足发展。由于印度和巴西都是各自地区内主导性国家,也都是正在崛起的大国,两国关系的不断升温不仅对各自地区,也对国际政治经济体制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