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科学家对大肠杆菌的基因和菌细胞的内、外酶类(至少有30种以上)已作了详细的研究,但对一般畜禽病原细菌的酶的探索则较少。Muller及Bohm于1973年发现猪丹毒杆菌有神经胺酶,这为细菌性酶的研究开辟了一个新境界。笔者于1979年发现在特定的实验条件下,猪丹毒杆菌能在生长繁殖中产生凝固酶,使柠檬酸盐抗凝的家兔全血浆或血浆发生凝固,且在无杂菌污染的情况下,凝块可经久不发生消化或溶化现象。曾以科技消息报道于安徽农学  相似文献   

2.
李氏杆菌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疾病,本属有四种细菌,其中产单核细胞李氏杆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于1926年由Murray等人在英国首先查明,现世界各地均有报道。该菌可使50多种畜、禽和人致病,部分野生动物、鱼和甲壳类均能自然感染。我们从南京W牧场相继发生两例李氏杆菌病育成乳牛脑及肝组织中分离到1株产单核细胞李氏杆菌,鉴定结果表明与已知李氏杆菌特性一致,现将分离过程和鉴定结果报告如下: (一)材料和方法  相似文献   

3.
鸭疫李氏杆菌病的诊断与防治冯加明韦婷黄夏李华明(广西壮族自治区兽医防疫检疫站南宁530001鸭疫李氏杆菌病又称鸭传染性浆膜炎,是由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此病在30年代国外就有报道,国内在80年代先后证实北京、广东也有此病。19...  相似文献   

4.
为建立一种基于侧流层析的重组酶聚合酶扩增技术(RPA-LF)的快速检测产单核细胞李氏杆菌的方法,以该菌溶血素基因hly为靶序列设计用于RPA试验的引物及探针。利用筛选到的引物和探针对RPA反应进行优化,结果表明RPA反应可在25~45℃较大温度范围内进行,10~25 min即可完成,其扩增产物在试纸条上仅需5 min即可获得检测结果。因此,在最佳反应温度(37℃)和最佳反应时间(15 min)条件下,RPA-LF总反应时间为20 min。该检测方法不与其他12种常见的食源性病原微生物发生交叉反应,对产单核细胞李氏杆菌基因组的最低检测限可低至400 pg。本研究中建立的产单核细胞李氏杆菌的RPA-LF检测方法具有检测时间短,反应灵敏,特异性好,结果直观,无须昂贵仪器等优点,可为后期产单核细胞李氏杆菌的现场检测应用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5.
新疆部分地区绵羊李氏杆菌病流行特点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氏杆菌病是由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氏杆菌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传染病。多种家畜、野生动物和人均可感染 ,绵羊的易感性最高。发病动物表现以转圈为主要特征的神经症状 ,故又称转圈病。绵羊感染李氏杆菌多与饲喂青贮饲草有关 ,故又称青贮病。据报道 ,本病在 2 0世纪 70年代前只在部分国家与地区的羊群中散发 ,目前几乎在所有养羊国家都有发生 ,其发生频率与危害程度有逐步升高的趋势。 1999年 ,法国报道了有关李氏杆菌污染食品而造成人感染与死亡 ,引起了许多国家的关注。近年来 ,随着饲草饲料资源的开发利用 ,青贮病的发生呈上升趋势 ,直接威胁…  相似文献   

6.
为确诊黑龙江省某种猪场母猪发生的严重流产的病原,选择2头刚流产的胎儿剖检并无菌采取病料,结果从胎儿的肝、脾和肺组织中检测出PRV和PRRSV核酸阳性,同时还分离到1株革兰阴性细菌,对其理化特性进行鉴定,并对其进行16S r RNA测序分析。结果显示,该菌与鲍曼不动杆菌理化特性相符,并与菌株DENMARK 1O的同源性为99.2%,所以确定该菌为鲍曼不动杆菌,并命名为HLJ-1。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制备了一种具备优良免疫原性的猪丹毒杆菌表面抗原重组蛋白。采用基因调取的方式,构建质粒并亚克隆到表达载体pET28a上,进一步将改造质粒转化到大肠杆菌感受态BL21细胞中,构建了1株猪丹毒SpaA全基因重组表达菌株。之后通过IPTG诱导表达、镍离子层析柱分离纯化、梯度透析获得高纯度重组SpaA蛋白。经免疫攻毒试验验证,重组SpaA蛋白能够有效保护小鼠和猪免于猪丹毒杆菌强毒攻击,其中小鼠的重组SpaA蛋白最小免疫剂量为每只2.0μg,100μg的重组SpaA蛋白能够保护猪免于猪丹毒杆菌强毒株感染。以重组SpaA蛋白作为组分与猪多杀性巴氏杆菌病活疫苗共同免疫小鼠,结果显示该混合疫苗对于猪丹毒杆菌及猪多杀性巴氏杆菌均有良好的保护效果。本研究结果证实,重组SpaA蛋白是我国现行猪丹毒杆菌传统灭活疫苗升级换代的理想候选抗原,同时也具备良好的抗原相容性,其高纯度及低免疫剂量的特点也为其他组分提供了充足的剂量空间。  相似文献   

8.
为建立肺炎克雷伯菌TaqMan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根据肺炎克雷伯菌16SrRNA基因的保守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和TaqMan探针,通过反应条件优化和特异性、敏感性、重复性试验以及临床样品的检测,建立了肺炎克雷伯菌TaqMan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该方法与猪肺炎支原体、猪鼻支原体、臭鼻克雷伯菌、鼻硬结克雷伯菌、多杀性巴氏杆菌、链球菌、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沙门菌、肠球菌、乳杆菌、解淀粉芽胞杆菌、猪丹毒杆菌、奇异变形杆菌和化脓隐秘杆菌共15种细菌无交叉反应;标准品浓度在2.29×109~2.29×104 copies/μL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最低可检测到2.29×102 copies/μL的标准品阳性质粒;批内和批间变异系数均小于3%。临床样品的检测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敏感性高、特异性好、稳定性强和检测快速的优点,可用于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的早期诊断、样品的快速检测以及肺炎克雷伯菌的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9.
为确定导致猪细菌性感染死亡的病原,从送检病死猪肺中分离纯化出1株细菌,通过对该菌株进行培养特性观察、生化反应、药敏试验、动物致病性试验,并采用PCR对该分离菌株进行了种属及荚膜血清型鉴定。结果显示,该分离菌株革兰染色为阴性。生化试验及PCR鉴定结果显示,该分离菌株为荚膜血清F型多杀性巴氏杆菌,其对小鼠有强致病性。此次分离的这株多杀性巴氏杆菌形态结构和生化特性比较典型,毒力较强,且为较少见的荚膜血清F型多杀性巴氏杆菌。这一结果为进一步研究多杀性巴氏杆菌的致病机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为了对云南某鸡场发生鸡急性死亡的疑似禽霍乱病例进行病原确诊,无菌采集送检死鸡肝脏组织进行细菌分离培养、生化鉴定、细菌16S rRNA基因分析及荚膜分型鉴定,对分离菌株进行耐药性、致病性分析。结果,该分离菌为荚膜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药敏试验表明,分离菌对头孢氨苄、头孢他啶、阿莫西林、氨苄西林等8种药物敏感,对大观霉素、复方新诺明等6种药物中度敏感,对卡那霉素、链霉素、四环素等12种药物耐药;耐药基因检测显示,该分离株仅含有磺胺类sul2基因和四环素类tetB基因;动物试验表明,接种500 CFU的45日龄鸡在接种后7 d内全部死亡,接种12.5 CFU的小鼠在接种后48 h内全部死亡,死亡小鼠病理组织切片显示各器官均有不同程度的病变。上述结果表明,该分离株为荚膜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强毒株,是该鸡场发生疫情的病原。本研究结果为我国鸡源多杀性巴氏杆菌的遗传特性研究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1.
从2008年黑龙江省某奶牛场犊牛中暴发的一种以呼吸道病变为主疾病的患病牛中分离出3株细菌,根据其形态特征、培养特性、生化特性等将分离菌鉴定为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对分离菌进行药敏试验、皮肤坏死试验及16 S rRNA基因的克隆和序列分析.结果显示,该菌对氟哌酸、丁胺卡那霉素、庆大霉素、氯霉素敏感,可导致豚鼠皮肤坏死;其16 S rRNA基因序列与GenBank中收录的标准菌株Bb RB50株(BX640449)同源性为100%.证实,引起该病的病原是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  相似文献   

12.
为了对云南某鸡场发生鸡急性死亡的疑似禽霍乱病例进行病原确诊。无菌采集送检死鸡肝脏组织进行细菌分离培养、生化鉴定、细菌16S rRNA基因分析及荚膜分型鉴定,对分离菌株进行耐药性、致病性分析。结果,该分离菌为荚膜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药敏试验表明,分离菌对头孢氨苄、头孢他啶、阿莫西林、氨苄西林等8种药物敏感,对大观霉素、复方新诺明等6种药物中度敏感,对卡那霉素、链霉素、四环素等12种药物耐药;耐药基因检测显示,该分离株仅含有磺胺类sul2基因和四环素类tetB基因;动物试验表明,接种500 CFU的45日龄鸡在接种后7 d内全部死亡,接种12.5 CFU的小鼠在接种后48 h内全部死亡,死亡小鼠病理组织切片显示各器官均有不同程度的病变。上述结果表明,该分离株为荚膜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强毒株,是该鸡场发生疫情的病原。本研究结果为我国鸡源多杀性巴氏杆菌的遗传特性研究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3.
牛源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的分离鉴定及毒力基因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确定黑龙江省2个规模化奶牛场犊牛急性呼吸道感染的病因,笔者进行了病原的分离纯化,细菌16S rDNA基因和多杀性巴氏杆菌特异性基因OmpH鉴定、生化试验、药敏试验、半数致死量试验、荚膜血清型分型及22种毒力因子的检测,以确定主要病原的种类、型别及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从死亡牛肺和患病牛鼻拭子分离的2株病原菌均为荚膜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分别被命名为WC16551和LY01,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其与牛源多杀性巴氏杆菌同源性达到99%以上。药敏试验显示2株菌均对恩诺沙星、环丙沙星高度敏感。半数致死量结果表明,LY01菌株的毒力明显强于WC16551菌株,2株分离菌均携带19种毒力因子,未检出hgbB、toxA和nanB三种基因。上述研究结果表明,导致2个牛场发病的主要病原菌为荚膜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  相似文献   

14.
从扬州某动物园病死松鼠猴的病料中分离出疑似沙门菌株,经革兰氏染色镜检、生化试验、PCR扩增沙门菌invA基因和血清型鉴定,再对该菌株的生物学特点如致病性、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和药物敏感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从送检猴肝中分离出的菌株,革兰氏染色为阴性短杆菌;能够发酵葡萄糖、麦芽糖、甘露醇等,不能发酵乳糖和蔗糖,V-P反应阴性,MR阳性;PCR检测inv A基因为阳性,确认分离菌为沙门菌;血清型鉴定为鼠伤寒沙门菌。致病性试验采用灌胃方式攻毒小鼠,18 h后小鼠死亡。生物被膜检测结果表明,该分离菌株有较强的生物被膜形成能力。药敏结果显示,分离菌对头孢噻肟、头孢哌酮和卡那霉素等敏感,对庆大霉素、链霉素和复方新诺明耐药。  相似文献   

15.
为明确从新疆某绵羊养殖场送检的病死羊的致病菌,对病死羊的心脏、肝和肺组织采用细菌分离培养、形态观察、生化试验,纯化菌落进行种特异性和荚膜血清型PCR鉴定以及药敏试验、致病性试验和动物回归试验。为了解分离菌株的生物学特性及免疫原性,笔者以BALB/c小鼠为动物模型对分离株进行同源性和异源性的免疫攻毒保护试验。结果显示,在BHI琼脂培养基上长出灰色、光滑小菌落,革兰氏染色为红色的小短杆菌;分离株能发酵葡萄糖等,符合多杀性巴氏杆菌(Pm)的生化特性;PCR扩增出大小为460 bp的种特异性条带和1045 bp的荚膜血清A型特异性条带,Blast检索结果与Pm的同源性为99.7%。结果表明,分离菌为多杀性巴氏杆菌,属于荚膜血清A型。药敏试验显示,该菌株对头孢拉定、环丙沙星、替米考星等7种药物具有敏感性;该菌株能够引起实验小鼠和兔的发病死亡,根据羔羊的发病情况和临床检查表明,本菌为强致病性菌株;将分离株培养物研制成不同佐剂的灭活疫苗探究其免疫效果,氢氧化铝佐剂灭活疫苗可以抵抗同源菌的攻击,保护率能够达到100%;对异源血清型Pm免疫攻毒保护效果差,对D型、F型和未知型的保护率分别为20%、20%、0。本研究成功分离出1株绵羊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对羊巴氏杆菌病的流行监测和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为明确从新疆某绵羊养殖场送检的病死羊的致病菌,对病死羊的心脏、肝和肺组织采用细菌分离培养、形态观察、生化试验,纯化菌落进行种特异性和荚膜血清型PCR鉴定以及药敏试验、致病性试验和动物回归试验。为了解分离菌株的生物学特性及免疫原性,笔者以BALB/c小鼠为动物模型对分离株进行同源性和异源性的免疫攻毒保护试验。结果显示,在BHI琼脂培养基上长出灰色、光滑小菌落,革兰氏染色为红色的小短杆菌;分离株能发酵葡萄糖等,符合多杀性巴氏杆菌(Pm)的生化特性;PCR扩增出大小为460bp的种特异性条带和1 045 bp的荚膜血清A型特异性条带,Blast检索结果与Pm的同源性为99.7%。结果表明,分离菌为多杀性巴氏杆菌,属于荚膜血清A型。药敏试验显示,该菌株对头孢拉定、环丙沙星、替米考星等7种药物具有敏感性;该菌株能够引起实验小鼠和兔的发病死亡,根据羔羊的发病情况和临床表现,本菌为强致病性菌株;将分离株培养物研制成不同佐剂的灭活疫苗探究其免疫效果,氢氧化铝佐剂灭活疫苗可以抵抗同源菌的攻击,保护率能够达到100%;对异源血清型Pm免疫攻毒保护效果差,对D型、F型和未知型的保护率分别为20%、20%、0。本研究成功分离出1株绵羊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对羊巴氏杆菌病的流行监测和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为建立高效快速的丹毒丝菌属荧光定量PCR(SYBR Green real-time PCR)检测方法,根据丹毒丝菌属16S r RNA基因保守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通过优化确定最佳反应条件,并进行敏感性、特异性、重复性试验以及临床样品的检测,建立了丹毒丝菌属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结果显示,标准品浓度在1.06×106~1.06×101copies/L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最低可检测到1.06×10-2 copies/L的标准品阳性质粒;该方法与副猪嗜血杆菌、多杀性巴氏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22种细菌和病毒无交叉反应;批内和批间的变异系数(CV)均小于3%。对临床样品的检测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敏感性高、特异性强、稳定性好、准确度高和检测快速等优点,可用于猪丹毒杆菌感染的早期诊断、样品的快速检测与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18.
1917年,日本Waltzing小鼠爆发了一次致命的腹泻,在病鼠脏器坏死组织边缘的活细胞中发现革兰氏阴性芽胞杆菌,Tyzzer命名该菌为毛发状芽胞杆菌(Bacillus Piliformis),文献上也称为Tyzzer氏菌,并确定其病原。由此菌引起的实验动物感染,称为Tyzzer氏病。综述作者1972年夏季在医用同位素和防腐剂急性毒性试验时,在我国昆明种小鼠中先后二次发现本病的发生,由病理学检查证实,并于1976年作了报告,称为毛发状芽胞杆菌病(参见黄念君等:药品与生物制品,2:139~143,1976)。 毛发状芽胞杆菌是实验动物的一种急性致死性流行性腹泻疾病,全球性分布,在小鼠中比较常见,传播广泛,常常干扰实验工作的进行,影响实验结果,如肿瘤移植、化学物质致癌试验、甲状腺切除的免疫  相似文献   

19.
我校实验猪场是个猪瘟老疫区,1978年曾发生猪瘟死亡仔猪和小猪20余头。1980年5月发生猪瘟死亡断奶仔猪15头,其中采取3例病料经细菌学检验结果,均分离出李氏杆菌。 在猪瘟病料中分离出巴氏杆菌和沙门氏杆菌较为常见,此外还有分离出丹毒杆菌、大肠杆菌、副大肠杆菌、绿脓杆菌、恶性水肿梭菌和球菌等的记载。但猪瘟继发感染李氏杆菌的病例尚未见有报道。现将该病例的诊断结果报告于后。  相似文献   

20.
从陕西省某猪场分离到 1株细菌 ,经培养特性、形态观察及生化试验等鉴定为胸膜肺炎放线杆菌 (Actinobacilluspleuropneumoniae) ;动物致病性试验对豚鼠、小白鼠有很强的致病性 ;该菌对羧苄青霉素、氯霉素等高度敏感 ,对氟哌酸、复合磺胺等有耐药性。分离菌制成油佐剂灭活苗 ,对猪进行一免后 3 0d抗体凝集效价可达 1∶3 2 ,二免后 3 0d抗体凝集效价可达 1∶12 8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