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东西方文化存在“异”的一面,也存在“同”的一面,即“和”、“同”、“一”的思想。很多俄语词的词义本身就表现出“和”、“同”、“一”的思想,汉语也是这样。从中可以看出俄罗斯民族和中华民族追求的价值取向都离不开“和”、“同”、“一”的思想。  相似文献   

2.
冷战后主流国际政治学研究出现了一些新的动向, 在思潮方面主要有“ 共产主义失败 论” 、“ 历史终结论” 、“ 文明冲突论” 、“ 民主和平论” 、“ 第三条道路” 、“ 主权理论” ; 在理论研究方面主 要有“ 建构主义理论” 、“ 后现代主义” 、“ 全球治理理论” 、“ 国际社会理论” 、“ 国际机制论” 、“ 多边主 义” 、“ 现实主义” 、“ 世界秩序新论” ; 在政策方面主要有“ 人权外交” 、“ 新干涉主义” 、“ 单边主义” 。这 些不同方面揭示了各自学术发展的内在逻辑以及三者间的相互关系, 预示着未来国际政治研究的 发展趋势 。  相似文献   

3.
源于美国的polygraph , 在中国有两种不同称谓或译法, 一为“测谎仪” , 一为“心理测试 仪” 。两种说法不只是“俗”与“雅”的区别, 而是两种文化对“测谎”的理解与态度不同。“测谎仪”对 polograph 的表述是准确的, “心理测试仪”则不准确。  相似文献   

4.
王志军  夏炎 《和平与发展》2013,(5):1-13,114-128
安纳伯格峰会对推动中美关系健康稳定发展带来了新契机,但两国能否真正跨越“修昔底德陷阱”,构建起新型大国关系,这固然需要中美双方共同努力,但关键是要看美国在对华政策上能否破“宗教使命”、立“多元主义”;破“线性思维”、立“合作思维”;破“强权干预”、立“协商对话”;破“分裂主义”、立“融合主义”;破“绝对主义”、立“互惠双赢”。  相似文献   

5.
源于美国的polygraph , 在中国有两种不同称谓或译法, 一为“测谎仪” , 一为“心理测试 仪” 。两种说法不只是“俗”与“雅”的区别, 而是两种文化对“测谎”的理解与态度不同。“测谎仪”对 polograph 的表述是准确的, “心理测试仪”则不准确  相似文献   

6.
中国“国家安全观”的发展与时代变迁息息相关,历朝历代均有不同的特征。当下探讨“国家安全”,应注意古代中国与近代中国的联系和区别,古代“国家安全观”可以体现在历代王朝对君王贤能、仁义、礼法、政治制度、民本思想的评议上。中国古代特定的社会存在奠定了中国古代国家安全的总基调,其特征是有备无患、具有防御性。“国家安全”与“天子”“臣民”的能动性存在依附关系,与礼法秩序、政治制度、军事战略统合存在构建关系,民本思想是“国家存亡”的关键,“国家安全”是“外”与“内”的统合体。由于时代局限,古代“国家安全观”存在重中原而轻“夷狄”、重文轻武、重谋轻力等种种局限。历代政权在具体实现“国家安全”方面,重视遣师戍守、设界立关,重视舆图绘制,通过以边拱安、屯田守边、设立“情报”机构等手段强化国家安全。近代以来,维护国家安全的国家“边界线”越来越清晰,中华民族的“总体安全观”越来越强烈,安全观从以皇权为核心转变为以“民族国家”为核心,从“内防”“陆防”为主转向以“外防”“海防”为主,进一步向现代概念上的“国家安全观”转变。  相似文献   

7.
安全复合体理论与东亚安全区域主义(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全复合体理论”采用物质主义与建构主义混合的研究方法,以区域为聚焦点的安全相互依存为基本前提,阐述了由权力分配主导的物质结构和友善—敌意模式主导的社会结构组成的区域安全结构,及其结构变化的“国内—区域—区域间—全球”多层次的动力、“军事—政治—经济—社会—环境”多领域议题、“国家—非国家”多样性行为体和从“冲突形态”经由“安全机制”到“安全共同体”的连续统一进程。本文以此为理论工具,在分析新兴的“东亚安全复合体”安全结构及其变化的多层次动力和安全区域化现实的基础上,描绘了东亚安全区域主义走出现存的“霸权”、“均势”和“联盟”等“弱安全机制”,经由以“大国协调”和“集体安全”混合体为基础的真正的“综合安全”和“合作安全”等“强安全机制”,最后至区域一体化推动的内生的“安全共同体”的可选择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8.
《东南亚》1986,(3)
“缅甸”在缅语中音为“mima”,中文译为“缅玛”。“缅玛”一词最早见于公元1190年镌刻的古体缅文碑铭上。“缅玛”一词的来源与佛教有关,是从佛教中“梵天”一词变化而来。“梵天”一词的缅语读音为“bima”,中文音译为“别玛”。天长日久,读音渐渐由难趋易,“别玛”读成了“缅玛”。“缅玛”再进一步变化,到近代缅甸人称自己的国家则为“勃玛”了。“缅玛”和“勃玛”,音近义同。在书面文章中用“缅玛”多,在口语中用“勃玛”多。缅文“缅玛”中的“缅”为“敏捷、疾速”的意思;“玛”为“坚硬、强壮”的意思。  相似文献   

9.
《庄子》中说:“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淡然无极而众美从之”。庄子反对五色五声之华美,崇尚虚静恬淡,他的“淡”的思想具有极其丰富的审美意蕴,在后世繁衍出诸如“平淡”、“清淡”、“淡雅”、“淡泊”等众多相关的审美范畴,从美感的角度来说,更是体现了以简驭繁的审美张力。庄子的“淡然无极”,不可不说是破执之后的通达。  相似文献   

10.
老挝人民淳朴善良 ,生性活泼乐观 ,能歌善舞。在老挝各地广泛流行着“咔”和“喃”两种民歌曲调 ,“咔”和“喃”就包含了“歌”和“舞”的意思。人们形容“咔”和“喃”是一种歌中有舞、舞中有歌的表演艺术 ,歌与舞就像红花与绿叶一样相互映衬 ,相得益彰 ,使人们在动听的歌声和美妙的舞姿中得到艺术的享受。在农闲或节假日 ,老挝人喜欢用“咔”和“喃”这种载歌载舞的形式 ,抒发内心情感 ,表达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实际上 ,“咔”和“喃”是说、唱、舞交替进行的一种表演形式 ,根据地区各民族的不同 ,老挝北方地区大多称“咔” ,而南方地…  相似文献   

11.
在大国竞争背景下,美国拜登政府正式提出并实践“一体化威慑”战略概念。“一体化威慑”意味着通过跨越领域、区域、冲突域、部门、盟国和伙伴等五个维度的“一体化”调度,统筹“拒止性威慑”“韧性威慑”“直接和集体施加成本进行威慑”三种威慑逻辑,针对特定的竞争对手和安全问题施加威慑。在战略逻辑上,美国以“不对称多极”格局为基础,以海洋特别是西太平洋为主要场域,以中国为主要威慑对象并以“印太”为建构区域,通过“网络化”的作用方式,灵活统筹并“量身定制”地施加威慑。在“印太战略”推进下,“美英澳三边安全伙伴关系”(AUKUS)成为美国实施“一体化威慑”的范例。AUKUS由美国联合最亲密盟友发起,针对美国所谓的战略竞争对手中国,以西太平洋特别是南海、台海、东海为战略前沿,通过将“欧洲—大西洋”引入“印度—太平洋”来加强跨区域威慑,并以“全政府”方式运作,囊括核潜艇、高超声速等先进能力、网络和太空等重要领域,考虑不同冲突形态,不断取得进展。然而,AUKUS的进一步推进将面临诸多“一体化威慑”固有的内在和外在困难,未来仍存在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12.
"民主和平论"剖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冷战结束以后 ,“中国威胁论”在美国持续升温。持此观点的人一直运用作为西方国际关系理论“铁律”的“民主和平论”来论证所谓“中国威胁”。文章认为 ,“民主和平论”及其演绎出的“中国威胁论” ,从本质上看是在宣扬一种历史上一直存在的“西优东劣”的“善恶对立”式的寓言。文章得出结论认为 ,依据“民主和平论”推断“中国威胁论” ,其自身恰恰体现出的是其反民主、反和平和对当今世界和平构成威胁的特性。  相似文献   

13.
你一定知道,新西兰主要是由南北两个岛屿组成的。可你知道吗,在新西兰的原住民毛利人的传说中,莫伊这位毛利人心目中无所不能的“神”,是乘坐南岛这条“船”,才“钓”上了北岛这只“大鱼”的。这时你再去看看新西兰的版图,那形状真是惟妙惟肖!能钓上北岛这样“大鱼”的“船舱”里,该是怎样的丰富多彩。我终于有机会登上这条“船”,镜头中收入了五彩缤纷的“鱼”。  相似文献   

14.
今年夏季以来,随着美国国内和世界各国就“打伊”的辩论渐趋白热化,各国媒体也不断“透露”美国“打伊”的时间和“倒萨”方案,各种猜测莫衷一是。目前归纳起来有4种“打伊”时间、6种“打伊”方案。 一、“打伊”时间 “9·11事件”后,“打伊”立即被提上布什政府的议事日程。美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在2001年9月12日的国家安全委员会会议上曾提出立即“打伊”,但为集中精力先打击塔利班政权和“基地”组织,布什最终拍板决定暂缓对伊动武。目前盛行的动武时间主要有以下4种: (一)中期选举前动武。据土耳其媒体称,美国防部副部长沃尔福威茨在今年7月访土时明确告诉土政府,美可望于2002年秋季“打伊”。美国内也有舆论认为,布什将于中期选举前“打伊”。这种看  相似文献   

15.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的国家安全学学科建设,必须跳出传统安全思维藩篱,用“广义安全”思维统筹国家安全学涉及的各方面问题。安全是一种呈现和合状态的共享性秩序,广义安全论所要凸显的是体现中国智慧的“和合主义”价值内涵。时代观的转变、安全理论的扩展与深化、安全研究制度化等形成的“大安全”格局是国家安全学的“大语境”;国家安全不仅要关注安全技术、安全事件、安全威胁和安全危机,也要关注安全价值、安全结构、安全趋势和安全方略。总体国家安全观是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思想发展的重要里程碑,也是构建中国国家安全学学科建设的“总理念”。“人民性”“系统性”“开放性”是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重要理论特色,为国家安全学再定位构筑了全方位的价值坐标。“杂合学科”的逻辑定位,国家安全学三种理论形态的建构,“关系性实在”的本体论反思,“领域延展性”与“学科反包性”取向的揭示,以及“亦”字型高级国家安全人才培养目标与途径探究,均体现了国家安全学的“广交叉”特征。“大语境”“总理念”“广交叉”三个维度设定了中国特色国家安全学学科“再定位”需要遵循的新坐标。  相似文献   

16.
2019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为应对疫情对民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造成的威胁,世界各国采取了不同程度的“安全化”措施抗击疫情。其中,中国的“武汉模式”和日本的“仙台模式”是两种极具代表性的抗疫策略,中国的抗疫模式遵循的是“完全安全化”的路径,而日本遵循的则是“有限安全化”的路径。通过梳理 “安全化”模式和“安全化”困境的既有研究,对 “武汉模式”和“仙台模式”的“安全化”进程及特征以及“完全安全化”和“有限安全化”进行比较研究和理论阐释。在“完全安全化”模式中,施动者应对威胁进行准确判断、施动者与受众共同发挥抗疫主体作用、“安全化”先于“去安全化”在场,而“有限安全化”模式则具有受众发挥更为关键的主体作用、“安全化”与“去安全化”须同时在场的特征。上述两种模式所形成的“东亚模式”对国际社会治理大规模传染性疾病具有借鉴意义,无论选择哪种抗疫模式,为了切实保障人的安全,都必须在抗疫过程中确保“去安全化”的在场,这样才能有效避免“安全化”的困境,促进国际社会共同应对疫情威胁。  相似文献   

17.
《现代国际关系》2006年第1期发表了叶青先生《试析当代伊斯兰圣战观》。该文明确提出:伊斯兰教“并不存在”“统一的圣战观”。①本文则认为:伊斯兰教追求和平但不回避战争,不应否认“统一的”伊斯兰“圣战”观的存在。伊斯兰“圣战”观具有一般“圣战”观的根本特征:以“战”为实,以“圣”为名,强调战争的自卫性,在战争目的的神圣性下强调战争手段的道德性。伊斯兰教的“圣战”观可能被极端化,而且根源就在于伊斯兰教自身。但是,这种极端化的“圣战”观完全背离了伊斯兰教的本义。  相似文献   

18.
乌克兰     
一、重要成果 认为李总理的访问“取得巨大成果”,“获得圆满成功”,乌克兰“感到十分满意”。联合公报等文件的签署,为“推动两国关系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为扩大双方合作“开辟了广泛前景”。称中国在世界上“发挥着举世公认的重要作用”,影响“明显加强”。赞扬中国的经济改革既使“经济发展很快”,又“保持了国家稳定”,同时还能进行“有效的调控和管理”,这些经验值得乌“研究和借鉴”。  相似文献   

19.
李优坤 《东南亚》2006,(3):27-34
一、马哈蒂尔外交中的“说”与“做”(一)马哈蒂尔外交中的“说”仔细观察马哈蒂尔的外交语言,可以发现其外交话语的主要内容可以归纳为“三个亲”和“一个批”。“三个亲”为:亲亚洲、亲发展中国家、亲伊斯兰;“一个批”是批西方国家,尤其是批美国、英国和以色列。我不想重复马哈蒂尔的豪言壮语,这里主要看马哈蒂尔是如何“亲”与“批”的。1.马哈蒂尔的“亲亚洲”。马哈蒂尔的“亲亚洲”主要表现在他试图以马来西亚所在的东盟为基础,加强与亚洲有影响的力量,特别是中、日两国的团结,形成一种能与西方在政治、经济等方面抗衡的力量,以维护…  相似文献   

20.
《庄子》中说:“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淡然无极而众美从之”。庄子反对五色五声之华美,崇尚虚静恬淡,他的“淡”的思想具有极其丰富的审美意蕴,在后世繁衍出诸如“平淡”、“清淡”、“淡雅”、“淡泊”等众多相关的审美范畴,从美感的角度来说,更是体现了以简驭繁的审美张力。庄子的“淡然无极”,不可不说是破执之后的通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