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姜扬 《东北亚论坛》2021,30(1):19-23
美国"印太战略"的实质是平衡和抑制中国在"印太"地区乃至全球日益提高的影响力,企图打造一个遏制和反对中国的同盟.特朗普政府实施"印太战略"严重激化了中美之间的矛盾和对立,严重影响了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美国大选以特朗普连任失败而告终,拜登政府必将对特朗普政府时期的内政外交战略和政策进行相应的调整.新一届美国政府将采取什么样的亚太或者"印太"战略、美国"印太战略"将走向何方?本文将在此展开一些展望分析,并提出中国的战略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2.
"印太"战略作为一个尚处于形成演进阶段的不成熟战略,加深对其认识理解极其关键。从相关不同行为体的各自角度看,"印太"战略具有不同的意涵与目标。决定其交集形成部分大小的关键因素,本文认为是安全困境和经贸合作这两大变量。各相关行为体面临的安全困境问题愈突出,其指向对象愈集中,则战略共识愈易建立,"印太"战略的地缘政治经济影响力愈大,反之则反是。与此同时,各相关行为体经贸合作愈密切,则"印太"战略愈益朝着建设性的方向发展,"印太"战略对地区政治经济秩序的冲击愈小,反之则反是。未来"印太"战略能否成为影响地区格局的根本性因素,"印太"战略能否令美国亚太联盟战略得到强化和新生,应取决于域内主要行为体的政策选择与外交互动结果。  相似文献   

3.
杨震  丁伊 《东北亚论坛》2021,30(5):112-126
美国近年来的地缘战略已经从"亚太再平衡"转变为"印太战略".作为一个新的地缘政治战略,"印太战略"延续了"亚太再平衡"遏制中国的战略目标,并在范围和方式上有所调整,更加注重盟国发挥的作用.具体而言,这是一个军事色彩浓厚、针对性强且地域广阔的地缘政治战略.在"印太战略"的框架下,美国、日本、澳大利亚和印度之间的四方安全合作机制发挥了关键作用.在"印太战略"的框架下,日本和澳大利亚近年来加强了海洋事务的合作,具体而言,日本和澳大利亚在海洋领域的合作涵盖各个领域,主要包括海军装备贸易、联合海上军事演习、相关人员交流等几个方面.由于这些合作带有针对中国的意图,且大多集中在军事领域,因此对于中国的周边海洋安全,尤其是南海地区的海洋安全构成了较大的影响,同时也影响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  相似文献   

4.
韩国认为,特朗普政府提出的"印太战略"深受日本安倍政府的影响,其主要目的在于拉拢从太平洋到印度洋区域内的国家共同围堵中国。由于这个反华企图,再加上特朗普政府推行"美国优先"政策等,导致该区域内其他国家不愿完全追随美国,所以特朗普任内很难落实"印太战略"。在此认知和判断下,2017年5月上台的文在寅政府开始明确拒绝支持"印太战略"。随着美国白宫、国防部和国务院相关报告的出台,美国推进"印太战略"的意志日益强烈,要求韩国参加"印太战略"的压力也越来越大。与此同时,韩国越来越需要美国协助解决朝核问题和调解韩日矛盾,再加上中韩关系逐渐恢复,所以韩国最终决定用其"新南方政策""对接"美国的"印太战略"。韩国一再强调,此举不是"加入印太战略",而是以东盟为中心,仅围绕经济、治理以及非传统安全领域进行合作。这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文在寅政府的"均衡外交"理念和扮演"桥梁国家"角色的愿望。今后韩国如何进一步回应美国的要求,主要取决于未来韩国政权的性质、拜登政府推动"印太战略"的连续性,以及中美关系的变化等。但无论未来内外形势如何变化,韩国都会认识到中国和中韩关系的重要性,而不会一边倒地完全参与到旨在围堵中国的"印太战略"中去,而是有选择地支持与合作。  相似文献   

5.
随着美国奥巴马政府近期提出"重返亚太"战略,印度的地缘战略重要性进一步突显。美国强调印度的角色意义,鼓动印度在亚太地区格局中发挥独特的作用,包括帮助美国制衡中国。印度欲借助提升印美关系增加战略筹码并索取国家利益的最大化,但谨慎回应美国的亚太新战略,寻求符合自身战略利益的理性化政策选择。这似可表明,印美在稳步增强战略合作的同时,结为盟友或印度参与美国主导的多边安全伙伴体系的可能性较小。对美印关系的判断影响对中国战略利益和地区安全环境的认知。本文是对美国"重返亚太"战略对印度的影响、印度的回应和角色选择以及印美在亚太安全格局中的互动的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从特朗普政府到拜登政府,美国以整合地区战略力量、遏制中国崛起为目标的"印太战略"一定程度上已实心化和常态化。美国在安全层面正在加紧打造"亚太版北约";经济层面加速拼凑排斥中国的全球经贸体系;外交层面企图构筑联合制衡中国的"民主国家同盟"。美国"印太战略"对中国-东盟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造成严重冲击和挑战,这些举措恶化了中国-东盟合作的安全环境;将抬高中国-东盟合作的经济成本;有可能削弱中国-东盟的信任基础。东盟对"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及美国"印太战略"的认知,主要受东盟中心地位、东盟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南海问题等因素影响。在当前形势下,中国可考虑加大对周边国家的外交力度、加快推动落实RCEP、助力东盟维护其中心地位、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推动"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多边化。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印太"成为频繁使用的地缘政治概念,背后反映了印太地缘政治的变迁。地处两大洋与两大洲交汇处的印度尼西亚对这种变迁极为敏感,不仅对国家发展方向进行"印太转向"的战略调整,而且在区域层面提出"印太合作构想"并推动东盟通过了《东盟印太展望》。印尼对"印太"的反应如此积极,与其"印太"认知密不可分。鉴于此,文章在梳理印尼"印太转向"进程的基础上,从新古典现实主义视角重点分析印尼对"印太"的威胁认知和利益认知。文章认为,印尼决策层通过国内因素这一干预变量对其面临的区域性国际体系压力的认知是其"印太转向"战略逻辑的基础。印尼推进印太战略转向并实现其印太构想仍面临来自国际体系和国内层面的诸多制约,其对中印尼关系及印太区域关系的影响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8.
当前,"印太"地区正演变成全球地缘战略的下一个中心,印尼作为东南亚的地区大国和中等强国,也对"印太"概念给予了较大关注。印尼对"印太"概念的建构与发展经历了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冷战时期印尼立足东盟,关注民族独立与国家强大;冷战后印尼走出东盟,开始将目光转向印度洋。2014年佐科政府上台后,重新重视"印太"并推出了具有印尼特色的"印太愿景",这是印尼基于国家利益考虑、区域合作现实以及国际战略重心转移大背景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当前,佐科政府主要以维护东盟中心地位为根本支撑,以环印度洋区域合作联盟为重要抓手,通过加强与美日印澳等大国的接触来推进实施其"印太愿景"。尽管印尼的"印太愿景"与美日印澳等国的"印太战略"存在较大差异,但不可避免地会使印太地区局势进一步复杂化。  相似文献   

9.
袁鹏 《国际安全研究》2013,(1):55-66,156
中国崛起、美国"重返"及区域内其他力量的发展,导致亚太地区格局正在发生近百年来最深刻的变化。这一变化的最突出特点,是中美战略博弈已经成为决定亚太格局走势的最主要矛盾,因为中国崛起势头难以逆转,美国亚太"再平衡"也是一次兼顾历史与现实、涉及内政与外交、得到美国两党共同支持的重大战略性选择,力量之变与战略之变同时发生,两强对立势难避免。但是,由于两国不存在领土主权争端和根深蒂固的历史积怨、在亚太地区各具优势彼此难以替代、在全球其他地域和领域的合作有助抵消亚太对抗,加之双边利益深度捆绑,中美博弈未必会走向战略对抗,而完全具备走向良性互动的条件。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处理一个根本问题(亚太主导权)的破解、两套体系的对接、三大海域的危机管控、四组三边关系的经营和五个多边组织的互动等"一二三四五"问题。这既是中美实现亚太和平共处的前提,也是能否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中国实力的增长及印度和印度洋地区在全球战略格局中重要性的上升,"印太"作为一个新兴的地缘战略概念受到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的倡导。日本对"印太"的认知具有明显的海洋中心倾向,并且包含有牵制中国的内涵。在上述认知的影响下,日本强化西南防卫,介入南海争端,联合美国、澳大利亚及印度牵制和制衡中国。然而日本无法正确评估印度及中国在"印太"中的影响,同时也无法给"印太"建构合理的内容,日本牵制、制衡中国的"印太"战略是不会成功的。  相似文献   

11.
基于全球霸权护持的需要,美国对亚太地区日益重视。纵观冷战后美国亚太战略的演变,美国对亚太地区主导权更加关注,显著体现了美国全球战略布局中的"亚太优先"。自奥巴马政府伊始,美国的亚太主导权战略愈加明显,特朗普政府大体延续了这一态势。在战略环境评估方面注意亚太地区的战略价值提升、地区权力格局变动、安全形势日趋复杂和地区合作与地区秩序调整等因素;在战略利益方面关注美国在政治、经济、安全等领域的优势;在战略资源方面关注美国自身实力、盟国与伙伴、地区制度影响力和美国的权威;在战略实施方面采取了增加战略投入、强化联盟关系等手段。不过美国的亚太主导权战略也面临诸多限制,能否实现战略平衡至关重要。基于亚太主导权维护,美国对华战略趋向强硬的趋势短时期内将难以改变,中美两国在亚太地区的战略竞争会更加激烈。  相似文献   

12.
特朗普政府对于印太区域的战略经历了一个从愿景设计到政策实践的演变过程。自2017年提出"一个自由开放的印太"愿景以来,特朗普政府通过巩固政治联盟与拓展伙伴关系、加大对印太区域的安全介入力度、拓展美国的经济存在与影响力等方式予以推进,初步形成了美国"印太战略"的基本框架。这一战略对中国在军事安全、经济发展、地区影响力以及政治安全等领域带来了一定挑战。然而,缘于美国内政治的纠缠、地区力量的复杂心态、特朗普政府外交战线过长以及中国发展态势与中美关系等因素的制约,特朗普政府"印太战略"的影响与前景仍存在较大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13.
2010年美国提出了回归亚太战略,这是冷战后美国最重要的全球战略调整之一,也是对中国外部环境影响最大的一个政策。虽然美国方面用"战略转向","亚太再平衡战略"等新说法取代了有争议的"回归亚太"一说,但其针对中国的实质不变。迄今为止,关于亚太再平衡战略最早,也是完整的论述是2011年11月,美国时任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女士在《外交政策》上发表的《美国的太平洋世纪》一文,她正式高调宣称美国重返亚太。"美国重返亚太"战略包含政治、军事和经济三方面,政治上开展"前沿部署性外交"、"多边外交"、"价值观外交"等;军事上"巩固老朋友,寻找新伙伴";经济上欲主导《跨太平洋战略伙伴关系协议》的建设,构建以美国为核心的东亚经济合作机制。"美国重返亚太"战略对中国与美国的平衡关系产生影响,激化"南海问题",使得东亚地区出现离心化趋向。"美国重返亚太"战略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正因为如此,奥巴马第二任期开始后,美国对此战略进行了微调。中国拥有应对"美国重返亚太"战略的空间,应继续加大中美之间的合作和共识,为中国自身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周边环境。  相似文献   

14.
金灿荣  刘宣佑  黄达 《东北亚论坛》2013,(5):3-12,117,127
2010年美国提出了回归亚太战略,这是冷战后美国最重要的全球战略调整之一,也是对中国外部环境影响最大的一个政策。虽然美国方面用"战略转向","亚太再平衡战略"等新说法取代了有争议的"回归亚太"一说,但其针对中国的实质不变。迄今为止,关于亚太再平衡战略最早,也是完整的论述是2011年11月,美国时任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女士在《外交政策》上发表的《美国的太平洋世纪》一文,她正式高调宣称美国重返亚太。"美国重返亚太"战略包含政治、军事和经济三方面,政治上开展"前沿部署性外交"、"多边外交"、"价值观外交"等;军事上"巩固老朋友,寻找新伙伴";经济上欲主导《跨太平洋战略伙伴关系协议》的建设,构建以美国为核心的东亚经济合作机制。"美国重返亚太"战略对中国与美国的平衡关系产生影响,激化"南海问题",使得东亚地区出现离心化趋向。"美国重返亚太"战略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正因为如此,奥巴马第二任期开始后,美国对此战略进行了微调。中国拥有应对"美国重返亚太"战略的空间,应继续加大中美之间的合作和共识,为中国自身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周边环境。  相似文献   

15.
本文旨在探讨亚太和中东两大地缘板块日益增强的联动性,如何制约美国奥巴马政府的战略重心东移。奥巴马政府实施全球战略收缩,将战略重心从中东转移到亚太,取得一定成效,但也遭遇巨大阻力,形成所谓"战略重心东移之困"。本文侧重于借助系统科学和复杂科学理论,从国际关系的体系层次,剖析全球地缘战略环境的变化对美国战略调整的制约作用。本文认为,亚太和中东联动性的增强,是制约奥巴马政府战略重心东移的结构性原因。在后金融危机时代,亚太和中东两个地缘板块的联动日益紧密,形成一个范围更大、形势更复杂、互动更频密、非线性结果更加突出的"亚太—中东"跨地缘板块。"亚太—中东"联动机制描述在该系统内一些相互影响、共同变动的国际关系现象。奥巴马政府的战略重心东移必然受以上联动机制的制约,影响其从战略设计到实施,再到结果预期的全过程。相应分为三种制约模式:一是整体战略环境的变化对美国战略设计的制约;二是复杂的战略互动对美国战略实施的制约;三是内非线性的系统效应对美国战略目标预期的制约。  相似文献   

16.
作为影响中国和平发展外部环境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美国的亚太战略调整是一种长 期战略考虑,是一种涉及安全、政治和经济等所有领域的结构性转型,美国要致力于重建亚太地区 的领导地位,并主导地区秩序的规划和构建。不同于将亚太地区截然划分为两大阵营的冷战战略, 美国亚太战略调整所采取的措施是两面下注和两面套利,一方面把中国确定为战略“假想敌”,挑 动中国和亚太其他国家之间的矛盾,为美国介入该地区提供战略机遇;另一方面也尝试积极推进 中美合作伙伴关系,防止亚太地区陷入冷战对抗的泥淖。中美两大战略资源系统如何协调彼此关 系,成为决定中美关系和亚太地区秩序的关键因素。从全球化时代和亚太地区一体化的现实出发, 构建中美相互尊重、互利共赢、合作竞争、聚同化异的新型大国关系,开展中美战略协调和预防性 合作,将是化解这一危险的战略思路。  相似文献   

17.
美国政府关于亚太“再平衡”战略的所有重要政策宣示中,对俄罗斯都不置一词。美国学界则建议拉拢俄罗斯,双方建立起“太平洋伙伴关系”。在俄罗斯看来,亚太“再平衡”战略的实质,是在美国政治军事联盟的基础上,建立一个亚洲安全体系。俄罗斯学者建议俄在中美之间平衡摇摆,适度参与亚太地区的竞争,为自己谋求有利地位和最大利益。在亚太安全问题上,美国和俄罗斯进行合作的希望较为渺茫。在俄罗斯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关俄进行经济特别是能源合作存在一定前景。美俄结构性矛盾不消除,两国有限的合作只能昙花一现,两国的亲密也是貌合神离。  相似文献   

18.
杨毅 《国际安全研究》2013,(3):127-138,159,160
奥巴马执政以来,面对中国崛起的势头,美国推出了重返亚太的战略,追求战略上的再平衡。这一政策举动实际上是通过在安全与经济两条同步进行的路径推进的。一方面,美国强化了亚太地区既有的联盟体系,加强在中国周边的军事存在和军事部署;另一方面,美国通过加强与中国周边国家的经济联系,以推广经济规则的形式增强对这一地区经济事务的主导,最突出的举措就是通过推动建立《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加强与这一地区国家间的经济联系。这一系列的举措具有重要的政治经济含义。学术界分别从国际关系和国际经济的视角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得出了内容相近的结论。从国际政治经济学的研究视角出发,立足于联盟经济理论,对美国亚太联盟体系中的安全事务与经济合作进行研究后发现,随着美国联盟体系安全效果的增强,其所发挥出的联盟经济效果也愈发明显,这对于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稳定发挥重要作用的经济联系实际上形成了潜在的挑战和冲击。这种经济上的挑战和冲击与安全上的挑战和冲击相比,其表现虽不甚明显,但是它的影响和冲击恐怕会更深入持久。因此,我们应通过安全与经济相结合的分析路径全面审视中国的周边战略,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意见。  相似文献   

19.
"印太战略"是美国均势+有限遏制+规制+话语诋毁的混合型战略。它意在前沿、中间地带与后方的三层构建不对称的对华遏制性力量,突破中美双边、单区域战略竞争的狭窄战略空间;在多地域与多维度孤立中国,拉拢更多国家在产业价值链、数字经济等层面与中国切割;制订基础建设投资透明化的新标准,嵌入有利于美国利益的规制;通过国际法、舆论等软性手段抹黑中国的"一带一路"与海权发展。虽然共同逻辑都是制衡中国崛起,但日澳印在策略上强调非对抗性。其中避免成为中国优先反制是日本重要的策略目标;印度在拉达克边界冲突后尚没有形成一个完全倒向美国的战略,因为这必定使其背上沉重的战略包袱,成为美国的附庸;澳大利亚作为地缘政治影响有限的中等国家,在美国反华行动中冲在最前列已使其利益严重受损。而"印太战略"与东盟所推动的包容性、合作安全理念也有着本质的区别,东盟要在"印太地区"发挥中心领导作用,定位"印太"为对话与合作区域。所以由于东盟的抵制、印日澳的消极政策,这个战略形成的攻势将很难保持可持续性,其长期前景并不看好。  相似文献   

20.
随着中美战略竞争加剧,美国日益重视亚太盟国,极力推动“亚太北约化”。面对美国的拉拢和施压,美国亚太盟国在涉华政治领域的诸多议题上表现出不同的战略选择,对美追随程度也各有差异。既有研究从国内政治、国家利益、联盟政治、联盟压力—利益诉求等视角进行了有益的探讨,但对于亚太盟国在政治领域对美追随的差异性分析还有待加强。在亚太盟国对体系压力的感知并未达到完全限制其决策空间时,各国对美政策基本由对美规范认同和对华规范威胁认知来决定,并呈现高度追随、有限追随、中立、疏远和反对5种不同态度。案例研究发现,在香港修例事件和新疆棉花事件上,美国亚太盟国态度迥异,对美追随程度排序依次为:澳大利亚、日本、韩国、菲律宾、泰国。这也体现了美国亚太盟国对美战略追随并非铁板一块,而是呈现多重分化现象,“亚太北约化”并未成型。对于中国而言,对于美国亚太盟国有必要精准施策,缓解美国亚太联盟的战略压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