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对外政策进行了调整,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睦邻外交,积极发展同周边国家的关系。缅甸与我国山水相连,发展同缅甸的关系符合我国的对外政策,符合两国人民的共同利益。中缅关系得以顺利稳步发展,是两国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也反映了中国睦邻外交政策的成功。  相似文献   

2.
在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大背景下,缅甸的地缘政治地位日益突出.随着缅甸民主化进程的顺利推进,中缅关系的迅速发展,美国对缅甸的外交政策发生了转向,突出地表现为美国加强了对缅甸的公共外交,具体表现为:加大对缅甸公共外交的投入和预算;重视与缅甸的人文、教育交流;强调对缅甸输出美国政治价值观.美国加强对缅甸的公共外交,对中国影响较为深远,尤其体现在对中缅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未来发展,对中国周边安全战略的实施以及“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三个方面.对此,中国政府在对缅政策中应做到与时俱进,建立两国间的互信机制,加强对缅甸的公共外交投入,促进两国关系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3.
近些年来,由于种种原因,缅中关系得到进一步增进的同时,开始出现疏远的迹象,而缅印关系则明显增强。显然,缅甸奉行大国平衡外交给我国西南周边安全带来了不确定因素。此外,缅中边境毒品走私依然形势严峻,云南出现边民外流缅甸现象,都是影响我国西南周边安全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4.
1960-1963年,中日两国对缅甸开展了具有竞争性质的经济援助。中国国力虽弱,但政治优先,在解决中缅边界问题的同时,经济外交中不考量相关收益,而是尽其所能,极力维持缅甸的中立地位并增进双方友好。而由于日本经济开始崛起,它在美国的要求下承担起以对东南亚各国提供援助的方式阻止共产主义蔓延的责任。然而,对缅经济外交中,日本注重经济利益,锱铢必较,以期借援助分化中缅关系,争取使缅甸倒向西方阵营。从当时的缅甸政局和中缅关系的发展来看,中国的对缅经济外交达到了预期目的,而日本对缅经济外交却未能如愿以偿。中国对缅经济外交的这段历史对当今中国的经济外交或具有某种值得借鉴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中国与周边国家经济关系及政策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不断上升,与周边国家的经济联系日益增加,经济手段为中国开展周边外交提供了更多的政策选择,其在服务周边外交工作中的作用值得关注.本文从具体经济政策入手,分析中国与周边国家经济关系的现状,并在此基础上就贸易、投资、自由贸易区建设等经济政策调整提供思路,以更好地服务于周边外交工作.  相似文献   

6.
李晨阳 《和平与发展》2012,(2):29-37,71
缅甸2010年大选之前,中缅关系中中国较长时期是缅甸最重要的伙伴,但中缅关系中矛盾也始终存在,缅甸也一直在谋求与西方国家改善关系。2010年缅甸大选之后,中缅关系总体上保持了友好合作的态势,但缅甸国内政治的变化以及西方国家与缅甸关系的改善对中缅关系的挑战也是客观存在的。未来中缅两国之间的地缘政治和经济因素依然存在,中缅还将继续加强在政治、经济、社会领域的合作,但中国在众多大国对缅关系中独占鳌头的局面将不复存在,缅甸在中缅双边关系中的主动性会上升。  相似文献   

7.
美国对缅甸政策的调整经过了全面制裁、逐步取消制裁、与缅甸多方位接触这样三个阶段。美国对缅甸实施制裁的时期,也是中缅关系全面攀升,成为缅甸对外关系中最主要的双边关系的时期。在美缅关系中,中国因素始终是美国调整对缅甸政策的深层次动力,美国在对缅甸政策调整中充斥着对中国因素的关注、评估、疑虑、平衡和遏制等因子。因此,探析美国对缅甸政策调整中的中国因素,对于研究中美缅三边关系,是一个回避不了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8.
2016年3月,昂山素季领导的缅甸全国民主联盟上台执政后,美缅关系并未如外界所预想的那样继续走近,反而因缅甸国内若开邦"罗兴亚人危机"的爆发龃龉不断。美缅关系由冷到热再到相对冷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这里既有缅甸国内改革放缓且人权危机爆发的因素,也有特朗普政府亚洲政策调整的影响,而深层次原因则是昂山素季和民盟政府没有倒向西方成为美国利益的代理人,而是奉行务实的中立主义外交政策,与东盟和周边大国发展平衡外交,并在经济发展与和平进程问题上加强了对中国的倚重。美国对此大失所望,转而利用罗兴亚人危机批评、敲打昂山素季。在这些因素的持续作用下,美缅关系从奥巴马时期的热络逐渐回归平淡,甚至可能迎来一段寒冬期。  相似文献   

9.
陈翔 《和平与发展》2015,(3):25-39,110,111
在中国的总体外交格局中,周边处于首要地位,是发展对外关系的优先方向。但近年来,中国的周边外交遇到一系列麻烦与困境,遭受到来自权力、制度以及观念等方面的挑战。在权力层面,中国崛起带来的中美权力转移加快及衍生的美国对华战略性阻遏,成为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发展的外在干预性变量。在制度层面,周边地区的公共性问题层出不穷与周边制度"赤字"之间的不对称性矛盾,成为周边外交的内在干扰性因素。在观念层面,周边国家对中国崛起的焦虑、恐惧与防范导致地区互信缺失,成为周边外交的一大破坏性力量。  相似文献   

10.
印缅关系的发展及对中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印度与缅甸关系的发展,是印度开展周边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冷战结束以来,印积极调整外交政策,在加强与东南亚国家关系的同时,尤其重视与缅甸的经济和军事合作。尽管受到国内反对派和西方国家的压力,印缅关系仍不断发展。印主要是出于获取经济利益、满足本国能源需求、维护其东北部地区稳定和经济发展的考虑,同时也有抵消中国在缅甸影响,与我进行能源竞争的意图。缅甸也乐于借此摆脱西方的制裁。这将使我与缅甸的经济合作受到一定影响,并使南海地区的安全局势复杂化。但从地区稳定与经济发展的大视角看,印缅关系的发展对我有弊亦有利,中印缅三国之间仍有合作的潜力。  相似文献   

11.
近年缅甸实施民主改革以来,民选政府及执政的巩发党对缅甸的外交政策作出了很大调整,尤其是缅甸如何在中美之间作出取舍成为国际瞩目的焦点。本文从缅甸民主改革的背景及内容出发,通过分析改革过程中影响其外交政策的诸多内外因素,进而对2015年民盟胜选后未来的外交走向作出基本判断,从而为正确处理中缅关系、维护中缅友好合作的大局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莫迪上台以来印度周边外交战略与政策有四个比较突出的变化,即周边外交的战略地位得到提升、周边外交战略布局得以调整;实施周边外交手段实现多样化;周边外交的目标得以升级,处理与周边国家关系的理念进行了若干更新;强调战略实施能力的提升。目前看来,印度新周边外交战略实施已取得一定的成效,但与此同时也面临诸多困境。印度周边外交战略和政策的调整不可避免将对中国的周边外交以及中印关系产生影响,其新动向值得中国关注。  相似文献   

13.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引起了国际社会,特别是中国周边国家的普遍关注。作为中国西南方向的重要邻国,缅甸总体上反应比较积极,但具体行动不多。缅甸认为,"一带一路"倡议本身对于中国而言,是中国想要塑造周边经济和安全共同体的举措,对于中国经济转型和地区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对于缅甸自身而言,"一带一路"倡议总体上是缅甸发展的一大机遇,缅甸可以借此搭上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便车"。对如何在"一带一路"框架下开展政经合作,缅甸社会普遍担心安全利益受损、中国在缅影响力过大等。中国在缅甸推进"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过程中,应重视双边之间的认知差异,做好增信释疑工作,促进双边合作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以及周边的海洋争端对中国的周边安全构成了新挑战,主要体现为周边国家对中国在军事上防范、政治上警惕、经济上挤压。面对新的形势与挑战,中国需要调整、更新原有的周边战略,通过全方位的周边外交打造一个稳定友好的周边。原则上中国应更加重视周边,外交资源应继续向周边国家和地区倾斜,将中国周边视为一个整体进行布局和经营。一方面要平等对待周边国家和地区,另一方面要与重点周边国家构建政治互信,经营支点国家。  相似文献   

15.
中缅油气管道给中缅两国带来巨大地缘政治利益的同时,也将改变亚洲、特别是东南亚和南亚的能源地缘战略格局。中缅油气管道的规划建设既有国家层面的地缘政治经济利益和能源安全战略考量,又有地方省区市政府的利益驱动,更有中国国家石油公司之间的竞争因素。一方面,中缅油气管道的建成运营不仅延续了南方丝绸之路和滇缅公路的辉煌,将中缅睦邻友好关系推上新的高度,而且也是中国拓展与东南亚和南亚能源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缅甸借助中缅油气管道不仅成功开展油气外交使缅甸成为亚洲主要能源国家,振兴缅甸经济以提升缅甸在亚洲的经贸地位,而且提升缅甸在地区和国际事务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16.
60年来中缅关系提供了发展两国关系的宝贵历史经验,主要是:相邻的地域和密切的民族、经济联系和由此形成的利益攸关的关系是中缅关系的重要特点和广泛、厚实的基础;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处理两国关系的基本准则;中缅友好关系和合作水平提高的动力是双方为扩大和实现合作共赢的互动,而在这互动中中国作为大国的对缅合作战略和积极主动极为重要;两国关系的发展趋势是领域越来越广泛、合作水平不断提高,趋向于战略性的合作。尽管缅甸正在积极推行多边外交,但中国对缅甸具有特殊的重要性,巩固、发展和提升两国关系的关键还在于不断巩固与扩大两国的共同利益。  相似文献   

17.
缅甸与东盟关系:1988年以来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88年9月18日军人接管国家政权以来,以1994年3月新加坡总理吴作栋访缅和东南亚金融危机的爆发为标志,缅甸与东盟关系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在第一阶段,缅甸与东盟各国关系有所发展,但发展不平衡,东盟各国对缅态度不一。随着冷战的结束和东盟战略的调整,东盟各国顶住西方国家的压力,积极发展与缅甸的关系,并最终于1997年7月23日接纳缅甸为东盟正式成员国。然而,几乎在缅甸加入东盟的同时爆发的东南亚金融危机使缅甸与东盟的政治、外交、经济关系并未按原来的轨道继续加速发展,反而进入了一个新的调整时期…  相似文献   

18.
奥巴马连任后,立刻正式访问缅甸,在美缅关系近年来加速发展的背景下,表明奥巴马政府将持续推行“重返亚太”战略。美缅关系自冷战结束后曾陷入长期恶化,近几年来由解冻到升温,发展迅速。其原因,一方面是美从“重返亚太”战略需要出发主动放弃对缅强硬路线,另一方面也是缅内部政治变化为美调整对缅政策提供了可乘之机。未来,美缅关系将会是美持续扩大对缅影响,而美缅冷战后20多年的严重对立形成的不利因素也将长期影响双方关系的发展。缅甸是中国的重要邻国,美缅关系的发展和缅国内政治生态的转型将会对传统的中缅关系产生不容忽视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随着中国深度参与区域合作与广泛拓展海外利益,周边国家的国内政治对中国周边外交的影响愈加深刻。研究周边各国民族主义影响中国外交的一般性特征,具有较强的学理价值和现实意义。尽管周边国家的种族支配主义、民族分裂主义、民族独立意识在历史上对中国外交有较大影响,但这些因素在当今时代的重要性已有所下降。周边国家民族主义在近些年来萌生的新态势,具体包括自我动员能力的提升、民粹主义倾向的凸显、现代公民意识的展露,将为中国周边外交构成诸多全新挑战。为了降低周边国家民族主义对中国的不利影响,中国可以在争端解决、海外投资、人文交流等方面主动调整思维和行为模式,探索与周边国家在应对民族主义问题上的合作空间。  相似文献   

20.
周边地区是中国安身立命之首、发展繁荣之机,公共外交则是新形势下促进中国与周边关系的新思维和新路径。当前,面向周边的公共外交工作承载着重要的理念和任务,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瓶颈。有鉴于此,我们必须制定并完善一套完整的周边公共外交战略,主要路径是:增强宏观视野中的"大周边"意识;提倡与周边国家的互助与共塑;凝聚社会公众的资源与共识;致力于中国话语的总结与传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