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2篇
各国政治   2篇
世界政治   8篇
外交国际关系   30篇
中国政治   5篇
政治理论   1篇
综合类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有许多迹象表明,未来10年至20年左右的时间,可视为中国能否和平崛起的关键时期.因为在这一时期,中国与外部世界关系调整将进入十分关键阶段,国际体系的惯性制约及原有的主导国家对中国的防范可能由此强化,中国的国家安全很可能进入一个比较脆弱和敏感的时期.如何在与外部世界互动中产生更多的有益合作而不是过多的对抗,需要极大地激发中华民族自身的创新精神和战略智慧,也需要中国和其他相关国家共同努力和协调.在此过程中,地缘战略筹划具有至关重要的基础性作用,地理的政治化与政治的地理化仍是今天维护国家安全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2.
当前世界变局加速演进,虽然国际安全形势仍然保持着总体稳定态势,但是内部张力持续增加,不稳定不确定性风险上升,国际安全治理存在诸多缺失,国际安全秩序受到考验和冲击。美国强化霸权护持,在努力维系原有同盟体系的同时,仍在搭建新的安全架构,导致大国竞争继续升温,也使国际合作空间进一步收紧。地缘博弈在一些地区引发紧张和冲突,潜藏着失去控制的危险,并蕴含着新的分化组合。  相似文献   
13.
党的二十大报告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战略全局出发,对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作出了战略部署,为我们做好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当前,我国发展面临新的战略环境、新的战略阶段和新的战略要求,需要应对的风险和挑战、需要解决的矛盾和问题比以往更加错综复杂。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是做好国家安全工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保障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4.
回归欧洲与充当“国际角色”,如同英国外交的两个轮子,缺了任何一个都运行不起来。如果两者协调得好,就会相互促进:英国由于有了与欧洲的紧密联系会加重在国际舞台上的分量,而由于有“国际角色”的辅助进而增加了介入欧洲事务的砝码。但如果协调不好,则可能两者皆误:回归欧洲流于空泛而进一步远离欧洲核心,国际作用的发挥也缺少足够的支撑而徒有虚名。在伊拉克战争中,英国与美国共进退,但随着战争硝烟的散去,英国又开始与法德俄等国频频接触以修补一度紧张的关系。英国暂时还摆脱不了这样一种模式:与欧洲在安全领域的协调虽然一直在增加,但只要美国发出战争的召唤,英国虽然不一定十分情愿,但总会积极响应,与欧洲核心国家又拉开了距离。由此也说明英国外交的轨迹不会是直线的,在安全领域尤其难免出现反复。  相似文献   
15.
2010年底起于突尼斯、2011年以来迅速扩散的北非、中东动荡引起了世界广泛关注,其发生的根源、发展趋势及其影响、对中国的启示及中国的应对也是目前我国政界、学界集中探讨的热点问题。当前中东变局的深层根源是什么?骨牌效应会扩散到哪里?会不会改变中东政治力量对比甚至重塑中东战略格局?会不会影响全球战略态势?中东变局对中国的经济影响与战略影响如何?中国从中东变局的发生根源及其影响中可得到些什么启示?围绕这些问题,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现代国际关系》杂志社于2011年3月10日举办了题为当前北非、中东变局及其影响的学术研讨会,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共中央党校、国防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南开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及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的20多位专家学者与会。他们从不同角度就上述问题展开了热烈而深入的探讨。现将部分与会专家学者的主要观点辑录如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6.
国际体系处于深刻危机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9·11事件”是冷战结束后最具标志性的事件。值此“9·11”五周年之际,《现代国际关系》编辑部举办了“‘9·11’以来国际形势变化与中国外交”专题研讨会,邀请在京二十余位国际问题专家就五年来的国际形势变化、反恐形势、当前国际体系中的深层矛盾、大国关系的调整、国际格局的演变趋势、美国反恐的得与失、美国国际地位及实力的升与降、中国国际地位与国际战略等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和探讨。现将与会专家学者的主要观点辑录刊发,以期对读者把握国际战略形势及理解中国对外战略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7.
认识当前国际秩序及其演变的重要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冷战结束以来,世界战略格局与国际秩序发生了巨大变化,新格局与新秩序正在形成过程中,世界各国尤其是大国面临新的战略选择,争夺21世纪国际新秩序主导权的竞争正全面展开。如何正确认识和适应这些变化,怎样才能做出合理的战略与政策抉择,不仅是学界非常关心的问题,也是快速发展的中国必须解决的重大对外政策课题。鉴此,《现代国际关系》编辑部近期发起召开了“21世纪国际秩序与中国对外战略”专题研讨会,邀请在京十多位知名专家学者就当前国际战略形势、国际格局与国际秩序及其变化趋势、中国面临的战略环境等战略性问题各抒己见,并提出相应的政策思考。现将与会专家学者的主要观点辑录刊发,以期对于读者把握国际战略形势及理解中国对外战略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8.
2007年6月底,英国首相布莱尔辞职以后,工党组成了以戈登·布朗为首相的新内阁,新一届英国政府的外交动向立即引起了世界的关注.  相似文献   
19.
军事发展需要先进的军事理论作为引领和指导。具有穿透力和前瞻性的军事理论研究,不仅必须在充分借鉴国内外已有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同时还必须关注国际安全背景的演变及其带来的限制条件的变化,把握重大问题发展演变的内在线索和逻辑,并形成系统性和可验证的知识体系。只有国家现代化才有军事学术的现代化,而学术现代化又反过来助推国家战略能力的提升。新时代国家安全需求为军事理论发展创造了更广阔的空间,加上中华文明丰厚的战略思想遗产可资借鉴,今天的军事理论创新具有十分有利的条件。在新军事革命浪潮中,理论研究不能迷失方向,要在历史、现实和未来之间架起有益的桥梁,这样才能跟踪战争形态演变,理解战争制胜机理,准确把握当代战争的特点和规律,提出具有指向性、系统性的军事思想,也才能使军事斗争准备真正反映当代战争的本质要求。战略是决定国家命运的关键要素。历史发展证明,殖民主义、霸权主义的老路已经行不通,中国要走出一条不同于传统权力争霸的和平发展道路,对军事能力建设及其运用提出了相应的更高要求,也需要军事实践和理论的强有力支撑,并必然成为理论创新的重要动力来源。  相似文献   
20.
2014年世界上的重大事变都可归结于深刻的渊源和广阔的背景,并显现出世界历史的重要转折。国际体系已进入深度变迁的关键阶段。这种重大发展和变化,可为中国的和平崛起提供新的有利条件,因为变化构成机会。自鸦片战争以来的170多年间,中国终于看到了重回世界舞台中心的可能前景,在实力不断增强的过程中,中国作为国际体系转型的重要参与者乃至塑造者,作出何种战略选择,不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