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篇
  免费   12篇
各国政治   1篇
法律   98篇
中国政治   7篇
政治理论   3篇
综合类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为适应新的历史时期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要求和民主法制建设的需要,我在《重构》等文中扼要地提出了以社会权利为基石范畴或核心概念构建新的宪法学体系的初步设想。这些文章只是正面提出了观点,必须有后续文章进行充分论证才有足够意义。所以,文章发表后,有学者立即正确地指出,“从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出发,反思传统宪法学的得失是十分  相似文献   
32.
公民权利国家权力对立统一关系论纲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在当代中国,正确认识公民权利与国家权力的关系对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民主法制建设具有特殊的重要性。从根本上说,公民权利和国家权力都是社会物质财富直接或间接的转化形式,都是社会整体利益的法律表现,完全是同质的东西。但在现实性上,它们又分别代表着构成社会整体利益的两个不同部分,因而具有不同的甚至是对立的外化形式和角色功能。基于上述认识,本文作者运用社会权利分析方法对公民权利与国家权力相互关系中的一些主要方面作了初步考察,并相应地提出了十五点看法。  相似文献   
33.
修改宪法总纲中经济条款的设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现行宪法自1982年12月4日颁布以来,经过了1988年4月12日七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1993年3月29日八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1999年3月15日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三次部分修改。随着我国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特别是中国共产党的十六大制定了我国在新世纪新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和行动纲领,现行宪法的某些规定与形势的发展已不相适应,亟需进一步加以修订,与时俱进,以完善我国的宪政制度。也就是说,实践在发展,实践无止境,宪法也要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完善。为此,本刊编辑部特邀请本市部分政治学、宪法学专家学者就这个问题谈谈他们的看法和建议,供有关领导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34.
宪法民法关系之实像与幻影——民法根本说的法理评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童之伟 《中国法学》2006,8(6):160-180
在宪法与民法关系问题上,否定宪法根本法地位的民法根本说近年来有由口头流传转而向书面化发展的趋势。在一国的法律体系中,民法确有其特殊的重要性。作为一种法律学说,民法根本说所反映的是宪法与民法真实关系的倒影,它的形成在认识上根源于两大错觉。就现实性而言,民法根本说在使命和地位方面赋予了民法以其不可承受之重,也倾覆了法治秩序。民法至上论是毫无历史依据和现实根据、违反法律生活常识的臆想。民法宪法平起平坐论违背文艺复兴以来社会发展的基本方向和法治的精神。公法、私法两极化划分的种种说法将法律间的形式方面的差别夸大为性质不同,凭空想象和虚构公私法划分的价值,过度诠释私法自治,并将其作为民法与宪法切割的理由,这些都脱离了法律生活的实际,偏离了建立健全法治秩序的要求。中国要消除民法根本说已产生的和将会有的不良影响,让人们真正信仰和坚持宪法根本说,在促进法学学术进步和促使宪法充分实施两方面都还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  相似文献   
35.
童之伟  姜光文 《法律科学》2005,23(6):103-109
日本违宪审查制是从美国移植过来的,属于美国式普通法院审查制类型。日本宪法界真正开始研究宪法诉讼是从1960年代开始的。日本违宪审查理论包括违宪审查的性质、对象等学说,法院不轻易宣布代表国民意志的国会的立法无效。日本宪法引进的违宪审查制度在日本社会中至少产生了两方面的积极影响:一是使议会和政府在行使权力过程中更为谨慎,不得不考虑宪法规范的存在;二是提高了公民的宪法意识和人权意识。  相似文献   
36.
孙志刚案提出的几个学理性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劳动力作为一种经济资源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是通过公民运用人身自由的方式来配置的 ,因而极具经济意义。《收容办法》的违宪性、违法性很明显。废止《收容办法》顺民意、得民心 ,但这个过程没留下多少可反复适用的、制度性的东西。为建成文明的、法治的国家 ,有关国家机关和其它公共权威组织应勇于放弃一切于法无据的制度或做法。  相似文献   
37.
人权入宪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童之伟 《法学家》2004,(4):25-28
什么是人权?对此人们看法各异,但国内外最广泛的共识是:人权就是人之作为人应当享有的权利.就主体而言,这里强调的标准是人,只看他或她是不是人,而不看他或她的其他方面特征,如所处社会制度、所属阶级、敌我分野等.1982年宪法经过第四次局部修改后,增加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规定,这个规定构成现行宪法第33条第3款.  相似文献   
38.
以“法权”为中心系统解释法现象的构想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童之伟 《现代法学》2000,22(2):24-28
本文所谓“法权”,乃是一个用来表述法律权利和法律权力统一体的概念。正致力于建设法治国家、法治社会的中国需要一种足以合理解释全部法现象的法学基础理论,本文以改善和扩充现有理论的现象解释功能和实践引导功能为目的,以获得新生的“法权”概念为主要理论工具,展示了作者所追寻的法现象解释体系的要点及进一步拓展的思路,  相似文献   
39.
党政官员内部已经把因不懂法或不愿守法而犯的错误视为“低级错误”。这种批评表明,我国的主流社会已经不能容忍不懂法、不守法的领导干部  相似文献   
40.
国家权力分解定律的假设与求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国家权力的组合形式称为国家形式,一般分为国家政权组织形式和国家结构形式两种。它们实质上是国家权力行使权在国家机构体系内纵向和横向分配的两种制度形态。我国宪法学或政治学界十多年来所讨论的主题中,许多主要的理论问题都属于国家形式领域。这些问题包括;议行合一的提法是否科学,用其概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特色是否合理;应当怎样看待权力分立原则及其相应的制度形态,不能照搬三权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