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6篇
  免费   0篇
工人农民   3篇
世界政治   6篇
外交国际关系   6篇
法律   23篇
中国共产党   38篇
中国政治   54篇
政治理论   10篇
综合类   26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1.
于洋 《协商论坛》2011,(5):48-51
由海南广播电视总台联合中影集团等机构共同拍摄,韩三平、黄建新导演的建党九十周年献礼巨制《建党伟业》将于2011年的6月15日上映。在《建党伟业》的首次发布会上,制片人兼导演韩三平首次披露影片的三段式剧情。据韩三平透露:“《建党伟业》将打造三段式剧情,分别是辛亥革命失败后的军阀混战、五四运动后的知识精英的崛起以及之后发生的建党伟业。”  相似文献   
12.
城市精神是一座城市的灵魂,是彰显城市形象和引领城市发展的精神支柱。培育城市精神是时代的呼唤和现代化城市科学发展的内在要求。因此,在全域城市化背景下,大连应立足城市的历史文化和时代要求,培育出符合大连城市文化个性和价值追求的城市精神,从而引领城市的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3.
祁发权  于洋 《法治纵横》2013,(12):29-30
毒品.大部分吸毒人员都知道它无论是对生理还是心理都是有害的,但是,他们却都屡戒屡吸。不断地陷入其中,无法自拔。因为吸毒.他们众叛亲离,妻子离开了他们.朋友疏远了他们……  相似文献   
14.
警务谈判作为危机事件现场重要的处置手段之一已经为各国警界所推崇,本文试图通过与香港警方的比较研究,帮助内地公安机关构建与设计一种适合自身特点与发展需要的警务危机谈判机制,使得危机谈判在内地得到规范与专业的良好发展。  相似文献   
15.
9月2日,市委决定在全市广大干部群众中开展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凝心聚力建设富庶美丽文明大连"为主题的大讨论活动。这次大讨论是市委针对当前形势的变化和党员群众的思想现状而作出的重大决策;是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  相似文献   
16.
城市文化建设中的城市形象塑造——以大连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文化是城市的核心和灵魂,城市形象的塑造要充分体现城市的文化底蕴。加强城市文化建设,提高城市文化品位,用文化品位来塑造城市形象,是当下实现城市科学发展的时代要求。当前,大连城市文化建设既具有独特的优势,也面临着一定的挑战。要从城市文化建设的战略高度规划长远,不断推进大连城市形象塑造;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为契机,为城市形象塑造注入新的活力;站在历史的深度、时代的高度,正确处理城市形象继承与创新的关系;构建有影响力的现代文化传播体系,加强对城市形象的宣传力度;实现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协调发展,为塑造城市形象提供强有力的文化支撑。  相似文献   
17.
"提升文化软实力"是党中央站在时代的高度,审时度势、科学分析,做出的适应时代发展的重大决策,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提高大连文化软实力,是适应时代发展的诉求;是彰显城市信心,应对金融危机的迫切需要;也是建设中国北方科学发展示范城市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18.
19.
新时代,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发生全局性、根本性转变,体现在意识形态工作定位更加科学、党的领导更加突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更加鲜明、制度化建设更加成熟、阵地建设和管理更加凸显、全社会凝聚力和向心力更加显著六方面。新时代十年,党的意识形态建设积累了基本经验,包括坚持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全面领导、意识形态理论创新发展、立破并举、党性与人民性相统一、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谋划意识形态工作,为有效应对新时代意识形态领域面临的现实挑战,探索意识形态治理的有效路径提供目标指向。  相似文献   
20.
于洋 《各界》2010,19(2)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探讨实施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并在此基础上对高校普及体育俱乐部教学的可行性和优越性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良好个性和终身体育习惯的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