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3篇
  免费   0篇
工人农民   2篇
世界政治   2篇
外交国际关系   6篇
法律   43篇
中国共产党   44篇
中国政治   31篇
政治理论   6篇
综合类   29篇
  2023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41.
孙林 《当代党员》2013,(9):28-28
作为机关部门特别是省一级机关部门,由于管理比较宏观,机关干部很少走进基层、贴近群众,由此造成了一系列“衙门作风”。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让干部走进基层、贴近群众,在帮助解决群众关心问题的过程中切实转变作风。  相似文献   
42.
资源性国有资产是其他国有资产的基础,却长时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制定一部资源性国有资产法是完善我国国有资产法律体系的需要,也是维护国家所有权,为民所有;实现其合理经济价值,最终为民所用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43.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方法改革发展趋势表现为三种,教学管理由制约管理向实效管理转变;教学实施由封闭性教学向开放性教学转变;教学考评由静态向动态转变。  相似文献   
44.
1.关于治理整顿和深化改革与法制建设的关系治理整顿和深化改革是1989年的中心任务,围绕这一中心任务,经济法学界就经济法如何为治理整顿服务,展开了广泛、深入的讨论。主要观点有:(1)当前经济生活中的主要矛盾,一是物价上涨幅度过大,超过人们的心理承受能力;二是社会分配不公,脑体倒挂;三是党政机关少数人的腐败现象,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因此,治理整顿首先要加强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法制建设,加  相似文献   
45.
改革开放十多年来,我国乡镇企业异军突起,飞跃发展,形成了“三分天下有其一”的局面,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作出了重大贡献。但是,随着我国乡镇企业的发展和规模的扩大,特别是在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实行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即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  相似文献   
46.
孙林 《瞭望》1987,(24)
柴达木盆地一向被称作 “八百里瀚海”。其实,瀚海 和荒漠中有着一块块绿洲。八、九月份,那块块绿洲中白杨林枝叶繁茂,枸杞树挂满了红艳艳的果实,苹果又甜又脆,西红柿又大又红,北京鸭在池中嬉戏,金黄的麦田泛起波浪。这里的绿洲农业给柴达木盆地带来了无限生机和美丽前景。 远古时代,柴达木盆地是茫茫大海。记者在位于盆地东南缘的诺木洪农场采访时看到一件有趣的事:农场饲料加工厂旁边堆着小山一样的蛤蜊壳。厂里把它当作钙质原料,碾磨后添加进饲料中去。前不久,  相似文献   
47.
我国金融体制改革历经十年,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1979年以来,我国逐步恢复和建立不一批专业银行及综合性银行,初步形成了以中央银行为领导、国家专业银行为主体、其它金融机构为补充的金融体系。  相似文献   
48.
课堂教学活动中的隐性德育、实践性活动中的隐性德育、校园环境中的隐性德育及其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相似文献   
49.
本文论述了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六大挑战,即: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带来的挑战,迅猛发展的知识经济带来的挑战,日趋激烈的意识形态斗争带来的挑战,全面深化的社会变革带来的挑战,不断发展的高教改革带来的挑战,教育对象的新变化带来的挑战.  相似文献   
50.
“空间技术在我们一代人的生活期间已经取得巨大进步,它改变了我们的距离概念,使人人都感到彼此近在咫尺,并且使我们以新的方式衡量我们与宇宙的关系”,它是否也能使我们“按照宇宙的启示,向较公平、人道和合作的社会迈进呢?”这是1981年8月在维也纳召开的第二次联合国探索及和平利用外层空间会议的报告中的一段话。的确,人类的智慧正在开拓着征服宇宙的广阔前景,但是,能不能期待在外空领域向建立一种真正“公平、人道和合作”的国际法律秩序迈进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