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31篇
外交国际关系   12篇
中国共产党   4篇
中国政治   8篇
政治理论   2篇
  2023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两岸经贸关系自启动以来基本保持持续发展的势头,1979年两岸间接贸易额为0.77亿美元,到1997年底达244.5亿美元,增加317.5倍,年增长率达40%左右。目前台湾成为祖国大陆第五大贸易伙伴和第二大进口市场,祖国大陆成为台湾第四大贸易伙伴和第三大出  相似文献   
32.
关于国际关系理论的本体论问题--从西方理论到中国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关系理论历来存在着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之间的整合问题。这三者整合得好,会发展出成功的理论范式,从而极大地促进国际关系理论的创新和发展。其中,就理论价值而言,本体论显然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因为它关系到国际关系的存在形式是什么的最基本问题,也关系到国际关系理论的基本内核是什么的本源性课题。从西方国际关系主流理论的第三次、第四次论战来看,它们均直接与本体论问题有关,被认为是国际关系学界最大的理论反思和本体思辨,这种理论反思和本体思辨已经大大促进了国际关系理论的发展。就中国的国际关系理论发展和建设来说,只有在本体论上取得突破,才能建构起中国学派。需要强调的是,以自己的本体论为基础,建构中国式的国际关系理论,可以为中国的国际关系理论和学科建设不断注入新的知识源泉,并提供知识再生产的能力。  相似文献   
33.
本体论问题与国际关系理论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义虎 《国际观察》2005,24(1):16-21
国际关系理论历来存在着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之间的整合问题。这三者整合得好 ,会发展出成功的理论范式 ,从而极大地促进国际关系理论的创新和发展。其中 ,就“理论价值”而言 ,本体论显然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因为它关系到国际关系的存在形式是什么的最基本问题 ,也关系到国际关系理论的基本内核是什么的本源性课题。从西方国际关系主流理论的第三次、第四次论战来看 ,它们均直接与本体论问题有关 ,被认为是国际关系学界最大的理论反思和本体思辨 ,这种理论反思和本体思辨已经大大促进了国际关系理论的发展。就中国的国际关系理论发展和建设来说 ,只有在本体论上取得突破 ,才能建构起中国学派。需要强调的是 ,以自己的本体论为基础 ,建构中国式的国际关系理论 ,可以为中国的国际关系理论和学科建设不断注入新的知识源泉 ,并提供知识再生产的能力  相似文献   
34.
为纪念江泽民同志《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重要讲话(以下简称《讲话》)发表八周年,求是杂志社与海峡两岸关系研究中心于1月25日联合举办座谈会。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副主任王在希,海研中心主任唐树备,求是杂志总编辑王天玺、社长高明光和副总编辑朱峻峰、王茂华,编委刘润为出席座谈会。有关领导及与会专家学者在会上畅所欲言。座谈会由海研中心副主任李逸舟主持。这里摘要刊登发言。  相似文献   
35.
ECFA开启两岸经贸关系的新时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有利于推动实现两岸经贸关系正常化、经济合作制度化,同时也有利于提升台湾在贸易中的竞争力,吸引更多的外来投资。ECFA是一个纯经济议题,与政治无关;它有助于台湾摆脱在亚太经济合作中的边缘化处境,有助于探索两岸经济共同发展与亚太区域经济合作机制相衔接的可行途径。  相似文献   
36.
众所周知,李登辉先生访问美国康奈尔大学的事件,造成了两岸关系的高度紧张,并致使以第一次“汪辜会谈” 成功举行、第二次“汪辜会谈”议定举行为逻辑发展标志的两岸关系积极势头几尽消蚀.今年3月台湾“总统直选” 落幕后,两岸关系的走向再度引起海内外的瞩目.舆论指称:“退一步,海阔天空.” 但要真正做到这一步,又并非轻易之事.谁先退一步?退又往哪里退?5月份李登辉发表的所谓“就职演说” 表明,  相似文献   
37.
复合型国际格局是与单一型国际格局相对而言的概念,它们都涉及到国际格局的结构层次与框架问题。但是,在过去许多时候的国际关系理论研究中,人们似乎没有注意过国际格局在结构层次与框架方面的划分问题,只是笼统地把国际格局看成是“国际格局”。  相似文献   
38.
去年6月,台湾领导人李登辉对美国康奈尔大学进行了所谓“私人访问”,在该校欧林讲座发表了“民之所欲,长在我心”的讲演。这个讲演违背了“一个中国”的原则,散布了多种明显具有“两个中国”、“一中一台”倾向的言论。特别是在国际场合推销“中华民国在台湾”、“两岸分裂分治”及“对等政治实体”的政治理念,并声称要“向不  相似文献   
39.
儒家文化和台湾经济魏萼*原著李义虎*译刘国奋校译者说明:魏萼教授是台湾著名的经济学家。多年来,他关于儒家文化与台湾经济,儒家文化与大陆经济的许多思想在海内外引人瞩目。特别是近来他关于“中国特色”、“中国道路”的著述和讲演,再度引起学术界的注意,对我们...  相似文献   
40.
根据两次世界大战前两种"均势"结构的过渡情况及其对国际政治造成的影响,我曾提出了关于两种"均势"结构不同属性的假证: (1)"多极均势":能够带来"总体和平";避免不了局部战争。(2)"两极均势":造成了"均势双方"(即"两极")一定时期内的僵持和对峙;导致了"均势双方"参加的"全面战争"(世界大战)。由于"谋求均势的方法"适应于不同的"均势"结构而发生变化,两种"均势"结构所表现出的不同属性具有一定的客观必然性。随着"均势"结构的演化,各国面临着对国际政治的选择。"多极均势"要求各国选择维护和平的政治,"两极均势"则要求各国选择走向战争的政治。本文试以这些论证作为理论前提。,依据二战后的实际情形,来分析"均势"格局的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